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4510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单元

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E.郡国并行制

F.行省制

G.军机处

主题 全面分析和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主要矛盾

(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2)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3.发展历程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4.演变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5.特点

(1)皇权至上。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4)宣扬“君权神授”。

(5)文化专制。

(6)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6.影响

(1)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2)但到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其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 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给事中可以驳回诏书,反映了门下省的职能,故选A项。

宋朝枢密院主管军政,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第二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成文法

E.万民法

F.民法大全

G.奴隶主阶级

主题一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

比较项

古希腊

古罗马

文明的拓展方式

通过城邦间摩擦、战争,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来拓展希腊文明

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国家的形式

分散的城邦制,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主

军事帝国,由元首制过渡到帝制,并进行法制建设

政治体制及统治方式

由君主制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实现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

贵族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

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平民保民官等机构

对文明的贡献

民主制、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

1.“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下列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贵族出身的梭伦将雅典引向民主轨道

B.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是当时最高权力机构

C.从《十二铜表法》到《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

D.古希腊、罗马文明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运作方式及法律遗产

【解析】 梭伦改革设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等,将雅典引上了民主制的轨道;罗马法的开端是《十二铜表法》,完备阶段是《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古希腊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运作的方式,罗马则是法律遗产。

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是常设机关。

【答案】 B

主题二 古代中国与西方政治的差异及原因

对比项目

古代中国

古代西方

总体特征

君主专制

民主政治

政治基础

大一统帝国

城邦民主

基本特点

君主独裁

人民主权

决策主体

君主个人

公民大众

存在合理性

权力集中,能有效管理广大国土

极大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成繁荣

对比项目

古代中国

古代西方

主要原因

农业社会,重农抑商,重视伦理

商业社会,崇尚个人冒险和个人奋斗

2.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解析】 B项属于中国,C项属于希腊,故排除;D项中分封诸侯属于西周,城邦国家属于希腊,故排除。

【答案】 A

第三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

C.责任制内阁

D.皇帝

E.1787年宪法

F.国会

G.议会

主题一 欧美各国政体比较

比较项

英国

美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德意志帝国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宪法或法律文献

《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王(世袭)

总统(选举)

总统(选举)

皇帝(世袭)

立法权

议会

国会

议会

议会

行政权

首相

总统

总统

皇帝和宰相

政府首脑及产生方式

首相(议会选出)

总统(选民间接选出)

总统(议会选出)

宰相(皇帝任命)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元首与议会的关系

议会不受国王干预

国会与总统相互制约

议会选出总统,两者相互制约

皇帝控制议会

1.(2016·汕头高一检测)卢梭在《民约论》中说: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解析】 “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说明了议会的重要,故选D项。

【答案】 D

主题二 全面认识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

1.形成原因

(1)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都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加速了民主化进程,因而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2)同时也受到各国国情特别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2.特点

(1)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

国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可见,代议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

(2)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本质

资产阶级力图通过立法权限制君主和总统滥用行政权力,并以此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形式上都建立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

但由于各国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但其本质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4.历史意义

(1)否定君主专制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2)以法律的形式巩固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由此来巩固国家统一。

(3)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利于健全法制和保障人权,缓和阶级矛盾。

总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成果,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2.代议制是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的政治制度,其基本特征不包括(  )

A.分权与制衡 B.制定宪法或法律

C.实行政党政治D.民选产生国家元首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议会选举和立法,从而与行政权分离并达到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政党政治也是其重要的体现之一。

英国的国家元首为国王,国王是世袭的而不是选举产生的,因此排除D项。

【答案】 D

第四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五四运动

E.北伐战争

F.解放战争

主题一 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

1.发动侵华战争

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2.签订不平等条约

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

如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4.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

如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等。

5.割占中国领土

割占了中国的香港、东北、西北、台湾等地区大片领土。

6.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

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7.经济侵略

如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及掠夺土地、劳力、资源等。

8.精神文化侵略

如传教、实行奴化教育等。

1.(2016·临川高一检测)近代某条约规定: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这一规定(  )

A.直接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B.破坏了中国的航运和贸易主权

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社会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核心意思为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故选C项。

【答案】 C

主题二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

项目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实践

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主张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特点

具有革命的一面,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的一面

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集革命性、先进性于一身,决定了其领导的革命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2.“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这一材料(  )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解析】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肯定了武昌起义的首义作用,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问题,排除B项;材料“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指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十三省独立而非所有省份独立,排除D项。

【答案】 C

第五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马克思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共产党宣言》

D.巴黎公社

E.无产阶级专政

F.十月革命

主题一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标志

背景

影响

认识

理论产生

1848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且弊病暴露;三大理论来源;三大工人运动

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②马克思主义要与具体国情结合才能推动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

伟大尝试

1871

巴黎公社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变为现实

1917

十月革命胜利

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发展;国内矛盾尖锐;二月革命成功;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第一次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1.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某一主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有“工业革命的影响”“欧文与‘新和谐公社’”“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活动”等,请你判断该历史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社会D.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欧文与“新和谐公社”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之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主题二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异同点 

比较项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领导者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自发斗争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不同点

措施

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设法恢复工厂生产,把工人组合成合作社,努力改善劳动条件

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

结果

只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

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影响

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开辟了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性质

无产阶级革命

方式

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背景

①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

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

巴黎公社革命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  )

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

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解析】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是因为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内镇压、对外投降引发的。

十月革命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镇压工人、士兵游行示威引发的。

所以A项是其相似背景。

B、C、D三项只符合十月革命,不符合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 A

第六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平反冤假错案

C.“一国两制”

D.香港

主题一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原因

1.曲折历程

(1)初步奠基(1949~1954年):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基本形成(1954~1957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确立。

这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严重破坏(1957~1976年):

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民主党派人士遭到迫害,司法部门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发展完善(1976年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等,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原因

(1)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以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存在。

(2)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受到公民文化素质的制约。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的,缺乏经验。

1.“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

这反映当时(  )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解析】 B、C、D三项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而且题干中无从体现,题干反映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选A项。

【答案】 A

主题二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涵

1.一个国家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

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前提。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

2.两种制度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

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新。

3.高度自治

统一后,台湾成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台湾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

4.和平谈判

通过和平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和平统一,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

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国家和图谋分裂中国者做出承诺。

2.2013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表示:

这几年“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得以逐步落实,得到两岸人民支持。

双方应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求一中架构之同,存一中内涵之异。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一国两制”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支持

B.国共双方积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C.连战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国共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

【解析】 根据材料“这几年‘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得以逐步落实,得到两岸人民支持”并不能说明“一国两制”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支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表示”不能说明国共双方积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求一中架构之同,存一中内涵之异”可以说明连战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C项正确;国共两党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一致,故D项错误。

【答案】 C

第七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万隆会议

D.中美关系

E.联合国

F.上海合作组织

主题一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及原因

1.新中国成立初期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的政策,当时的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原因是中美仍然处于敌对紧张的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20世纪70年代

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原因是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响。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不结盟政策

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中国的经济建设也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1.“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

”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外交活动是(  )

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B.1972年尼克松访华

C.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D.2009年奥巴马访华

【解析】 由题目信息“美国人民”说明是中美之间的外交活动,A、C两项排除;由题目信息“1981年”又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 B

主题二 近代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特征

尖锐对抗

关系正常化

曲折发展

原因

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对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霸权地位衰弱,遏制中国政策破产

共同的利益要求和不同的国家利益

表现

美国与中国为敌:

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反恐问题、经济领域广泛合作,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方面有摩擦

2.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而处于低点。

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

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机事件又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

200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200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访美,中美关系再现曙光。

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主要是因为(  )

A.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

B.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都有争霸的要求

C.中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合作,能够保证中美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D.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决定的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中美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的关系,反映了中美两国一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另一个方面又有着严重的分歧,故选A项。

B项明显错误;C项否定了二者的分歧;D项错误,应该是国家利益决定的。

【答案】 A

第八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华约

B.欧洲

C.不结盟运动

D.苏联

E.中国

F.一超多强

主题一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时期

特征

表现

从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两极格局形成

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两极格局形成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

多极化趋势开始

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在20世纪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

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两极格局动摇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

两极格局瓦解

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国际形势缓和与动荡并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