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
《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名师精编单元测试
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关赫尔希和蔡斯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导致离心后的上清液或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上清液具有放射性是由于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或子代噬菌体已释放出来
B.用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沉淀物具有放射性是由于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C.用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上清液具有放射性是由于噬菌体的外壳不能进入细菌
D.用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沉淀物具有放射性是由于部分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
【答案】B
【解析】已知32P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用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进行实验,上清液具有放射性是由于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没有入侵细菌或者是部分子代噬菌体已经释放出来,A正确;沉淀物具有放射性则是由于亲代DNA分子已经注入细菌细胞中,而非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B错误;用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进行实验,上清液具有放射性是由于蛋白质外壳并不能进入细菌中,而沉淀物具有放射性是搅拌不彻底导致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C和D均正确。
【考点定位】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
【名师点睛】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理解不清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
(1)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①培养时间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离心后未吸附至大肠杆菌细胞的噬菌体分布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
②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大量繁殖⇒大肠杆菌裂解死亡,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离心后噬菌体将分布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
(2)搅拌后离心,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细胞分离
①搅拌不充分⇒留在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随大肠杆菌细胞分布在沉淀物中⇒35S标记的一组沉淀物放射性较高。
②搅拌过于剧烈⇒大肠杆菌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其中的噬菌体⇒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
2.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密码子的序列代表了DNA分子的遗传信息
B.一个密码子是由mRNA上三个连续的碱基组成
C.每个密码子都有对应的氨基酸
D.密码子与相应的氨基酸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遗传密码的相关知识。
密码子指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碱基;反密码子是指tRNA分子中与mRNA分子密码子配对的三个连续碱基,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
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均存在于mRNA分子上。
A.密码子的序列不能直接代表DNA分子的遗传信息,是mR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
C.有61个密码子有对应的氨基酸,3个密码子是终止密码子。
D.密码子与相应的tRNA分子中的碱基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3.如图所示为某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及基因表达的情况,据图分析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上存在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一个基因可控制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共同控制
C基因都可以通过表达以实现对性状的直接控制
D科学家提出的一基因对应一种性状也有一定的的合理性
【答案】C
【解析】
基因可以通过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可以通过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如白化病;C错误。
4.人体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胰岛B细胞的生理变化不包括
A.生物膜系统活动加强B.分泌某种能使人血糖下降的物质
C.产生指导胰岛素合成的基因D.产生指导胰岛素合成的mRNA
【答案】C
【解析】
5.若含有1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有40个胸腺嘧啶,该DNA分子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A.30个B.60个C.120D.18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DNA双链中A=T、G=C,所以C+T=1/2×100=50,T=40,则C=10。
该DNA分子复制两次,共形成4个DNA,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4-1)×10=30个。
考点:
考查DNA复制的知识。
点评:
难度中等,理解DNA复制的特点。
6.如图表示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一个片段。
其中存在的错误有( )
A.3处B.5处
C.7处D.8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图中有五处错误:
①五碳糖应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
②DNA不含碱基U,而是含碱基T;
③腺嘌呤(A)应该与胸腺嘧啶(T)配对;
④A与T之间应该有2个氢键;
⑤C和G之间应该有3个氢键.
故选:
B.
7.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过程①②③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图甲是边转录边翻译,只能发生在原核生物中,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
如果影响了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是发生在翻译过程中,B错误。
图甲过程中没有①DNA复制,C错误。
图乙中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RNA复制,⑤逆转录,这些过程都有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
点睛:
三个方面巧判中心法则五过程
(1)从模板分析:
①如果模板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DNA转录;②如果模板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RNA逆转录和翻译。
(2)从原料分析:
①如果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逆转录;②如果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转录或RNA复制;③如果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3)从产物分析:
①如果产物为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RNA逆转录;②如果产物为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DNA转录;③如果产物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8.右表中决定丝氨酸的遗传密码是
DNA
G
G
信使RNA
C
转运RNA
A
氨基酸
丝氨酸
A.ACG
B.UCG
C.AGC
D.UGC
【答案】B
【解析】
9.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了DNA的雄性动物细胞罝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连续分裂形成了8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
下图为该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姐
B.丙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
C.甲、乙细胞中每个核DNA分子均具有放射性
D.丙细胞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答案】C
【解析】三个细胞中相同形态染色体条数为2条,故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该细胞经过连续分裂成了8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说明该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2个子细胞,2个子细胞再经历1次减数分裂,形成8个细胞,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的DNA分子中有1条链含有放射性,1条不含有放射性,再经过1次减数分裂,2条姐妹染色单体只有1条含有放射性,因此丙细胞中的2条染色体均具有放射性,B正确;由B分析可知,经过1次减数分裂,2条姐妹染色单体只有1条含有放射性,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C错误;正常情况下,丙细胞应该产生两个基因型相同的子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其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D正确。
【点睛】方法点拨:
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及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细菌
B.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都偏高
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促进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D.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该实验,④的结果是只能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A
【解析】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利用细菌;又检测放射性时不能区分何种元素,所以要分别利用含有35S和32P去标记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细菌,A正确;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噬菌体,若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不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B错误;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让细菌和噬菌体分开,C错误;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该实验,④的结果是在沉淀物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但在上清液中也会有少量的放射性,D错误。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名师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11.甲培养基中含有15N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乙培养基中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别用这两种培养基培养正在分化的人体细胞,两种培养基中被标记物质的消耗量为( )
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
C.甲等于乙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12.合成某蛋白质时,有1000个转运RNA参加,那么指导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至少有脱氧核苷酸()
A.1000个B.3000个C.6000个D.12000个
【答案】C
【解析】一个转运RNA决定一个氨基酸,氨基酸数与基因脱氧核苷酸数的比为1:
6。
13.下列关于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双链结构的核酸分子内,与胞嘧啶配对的为鸟嘌呤
B.在核糖核酸分子中,嘧啶数一定等于嘌呤数
C.脱氧核糖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单体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
D.核酸的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
【答案】A
【解析】核酸包括DNA和RNA,在双链DNA或R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在双链DNA分子中,A与T,C与G配对,即A=T,G=C,在双链RNA分子中,A与U,C与G配对,即A=T,G=C,因此在双链结构的核酸分子内,与胞嘧啶配对的为鸟嘌呤,A正确;细胞中的核糖核酸(RNA)通常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形成,在核糖核酸分子中,嘧啶数不一定等于(通常不等于)嘌呤数,B错误;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一切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它们的单体(分别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C错误;核酸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在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中,DNA是双螺旋结构,RNA是单链结构,D错误。
14.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
下列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A.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B.由A病毒的RNA与B病毒的蛋白质重建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细胞并增殖出完整的A病毒
C.T2噬菌体的DNA进入宿主细胞后能产生完整的T2噬菌体
D.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培养基长出的菌落有R型和S型两种菌落
【答案】A
【解析】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的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A项符合题意;由于新病毒是由A病毒的RNA与B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而感染细胞并增殖出的病毒是完整的A病毒,所以能说明核酸(RNA)是遗传物质,B项不符合题意;T2噬菌体的DNA进入宿主细胞后能复制并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并能指导蛋白质合成,C项不符合题意;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有R型和S型两种菌落,说明转化因子是S型菌的DNA,因而能说明核酸(DNA)是遗传物质,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可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15.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子代噬菌体的DNA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B.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不含35S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DNA都含32P
D.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噬菌体的不同
【答案】D
【解析】子代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的原料、能量和核糖体,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A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35S标记的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不含35S,B正确;用35S标记的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DNA都含32P,C正确;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为1,噬菌体中DNA为双链结构,其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也为1,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16.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的大肠杆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由大肠杆菌的DNA编码
B.亲代噬菌体DNA连续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32P的DNA占1/8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噬菌体DNA与大肠杆菌DNA的(A+C)/(T+G)的值不同
【答案】C
【解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表达的结果,A错误;亲代噬菌体DNA连续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32P的DNA占1/4,B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C正确;噬菌体DNA与大肠杆菌DNA都是双链的,(A+C)/(T+G)的值都等于1,D错误.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步骤为: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为: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一个含有32P的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31P作为原料复制一次形成的噬菌体都含有32P,复制三次只有2个噬菌体含有32P,占总数的2/8=1/4.
3、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17.有一核酸分子,其碱基比例是(A+G)/(T+C)=1.5,试判断该核酸是()
A.mRNAB.tRNAC.双链DNAD.单链DNA
【答案】D
【解析】
18.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①将某精原细胞的DNA用15N标记后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则所有的DNA均含有15N
②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③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种自交后代约有1/16为纯合体
④细菌分裂生殖时,导致子代之间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⑤生物个体发育过程是细胞内不同基因有序表达的过程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有关内容。
将某精原细胞的DNA用15N标记后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则所有的DNA均含有15N,①正确;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质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②错;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种自交后代全部为纯合体,③错;细菌分裂生殖时,导致子代之间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
细菌没有染色体,④错;生物个体发育过程是细胞内不同基因有序表达的过程,⑤正确。
故本题选D。
19.细胞内的化合物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B.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作骨架构成的
C.DNA分子中碱基的特定空间结构,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物质
【答案】C
【解析】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A项正确;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作骨架,B项正确;DNA分子中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C项错误;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物质,D项正确。
20.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
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
C.由该实验可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b、c、f三组中的菌可导致小鼠死亡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e组没有出现S型细菌,f组出现S型细菌,所以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正确;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S型细菌的DNA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B正确;由该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不正确;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和f组,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1.将染色体上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
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若减数分裂结束,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每条都含32P
B.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其中10条含32P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减Ⅱ后期细胞中均含2个Y染色体且都含32P
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上共有40个DNA分子且都含32P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复制一次,则子代DNA都是其中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若减数分裂结束,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10条不成对的染色体,每条都含32P,A错误;若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每一条都含32P,B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减Ⅱ后期细胞中均含2个Y染色体或2个X染色体,且都含32P,C错误;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上共有40个DNA分子且都含32P,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DNA复制特点及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2.某段信使RNA有碱基240个,与之有关的DNA片段、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中至少含480个碱基,蛋白质中至少有80个氨基酸
B.DNA中最多含480个碱基,蛋白质中最多含有80个氨基酸
C.DNA中至少含480个碱基,蛋白质中最多含有80个氨基酸
D.DNA中最多含480个碱基,蛋白质中至少含有80个氨基酸
【答案】C
【解析】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DNA中的碱基比基因中的多,信使RNA中的碱基并不全部决定氨基酸,如终止密码。
23.下列有关计算中,错误的是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的比例为1/4
B.用15N标记的细胞(含8条染色体)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含15N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和16
C.若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20个氨基酸,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有720个碱基
D.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共产生8个噬菌体,只有两个子噬菌体含标记的母链,所以具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1/4,A正确;用15N标记的细胞(含8条染色体)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一次有丝分裂后细胞中的每个DNA都有一条标记的链和一条未标记的链,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复制但着丝点未分裂,每条染色体中有一条单体标记,一条单体未标记,故此时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都有标记(共8条),到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故此时一半染色体(8条)标记,一半未标记,B错误;一个氨基酸由一个密码子决定,密码子是mRNA上的3个连续的碱基,对应的基因上需要6个碱基,故若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20个氨基酸,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有120×6=720个碱基,C正确;若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整个DNA分子中A+T比例为35%,可得出整个DNA分子中C+G比例为65%,则DNA中C的数量为390个,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390×2=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正确。
考点:
DNA的结构及DNA半保留复制有关的计算
24.某双链
分子中,
与
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
与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
和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4%和18%B.34%和16%C.16%和34%D.32%和18%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已知某双链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由于G=C,A=T,则G=C=17%,A=T=33%,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即T1=32%,C1=1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T1+T2)/2,所以T2=34%,同理C2=16%,故选B。
考点: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点睛: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25.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双链结构,RNA是单链结构
B.原核生物的DNA上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上
C.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RNA没有碱基对
D.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