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隧道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3487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隧道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电力隧道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电力隧道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电力隧道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电力隧道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隧道专项方案.docx

《电力隧道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隧道专项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隧道专项方案.docx

电力隧道专项方案

电力隧道施工方案

 

项目部

2012年5月

 

一、编制依据

1.1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

1.1.1电力隧道招标、答疑文件。

1.1.2电力隧道设计图纸

1.1.3现场实测取得的数据资料。

1.2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1.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2.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T

1.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2.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2.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1.2.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2.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J-01-2003

1.2.9《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统一标准》DBJ01-90-2004

1.2.10《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71-2003

二、工程概况

2.1概述

电力隧道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安全及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渗要求P6。

垫层、人行步道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隧道结构厚度:

覆土小于4m为250mm,覆土大于4m为300mm。

2.2工程数量

 

管道规格(mm)

单位

数量

备注

W*H=2000*2100

m

190.7

明开隧道

人孔井

1

通讯槽盒300*100mm

m

381.4

2.3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2.3.1地层土质情况

依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所处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沉积之砂质粉土层,粘质粉土层及细砂、粉砂层。

电力隧道桩号0+060~0+120段及0+140~终点0+190.7段沟槽开挖深度为5~8米,处于第四纪沉积之砂质粉土层,粘质粉土层及细砂、粉砂层。

其余管段沟槽开挖深度为4~5米,处于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沉积之粉质粘土层和粘质粉土层。

2.3.2地下水纹条件

本次勘察期间(2011年8月)最深钻至22.00m,未测到地下水。

2.3.3施工现场情况

根据图纸及甲方提供的资料和现场实地调查,本工程施工区域内无现况地下管线。

三、施工部署

3.1工期安排

Xxxxxxxxx

3.2质量目标

分项工程质量合格率100%。

3.3施工组织机构

为了高效优质的按期完成本工程,按照业主对工程的施工要求,结合工程的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施工领导小组。

3.3.1组织机构图

 

3.3.2主要管理职责

3.3.2.1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施工现场的质量、进度、安全、环保施工,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业主负责。

项目副经理和总工协助项目经理做好本工程日常管理工作。

3.3.2.2工程部:

负责工程日常施工管理和工程进度控制。

3.3.2.3技质部:

负责工程技术管理、材料检验、试验、工程质量验收以及邀请监理、设计、业主对工程的验收,办理工程洽商、设计变更等事宜。

负责现场各种试验和外部委托试验以及工程资料的编制。

3.3.3.4材设部:

负责施工所需机械设备的调配管理和日常维护;负责采购并组织材料按计划进场。

3.3.3.5经营部:

负责工程的计量支付和结算事宜。

3.3.3.6办公室:

负责工程档案、内业资料汇总管理;负责对外联系和协调。

3.3.3.7安保部:

负责工程安全、保卫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对现场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3.3.3.8各专业施工班组:

负责各项施工任务的具体实施。

四、施工准备

施工全过程做到“六落实”即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三位一体”人员落实;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落实;施工机械设备、检测手段落实。

对现场有关管理人员、班组长、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及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交底落实,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安全质量奖惩制度落实。

4.1技术准备

施工前使用专业仪器对地下管线进行全面物理勘探,制作地下管线勘探图,然后采用人工挖探坑的方式对地下管线进行确认,在施工范围内管线两侧设置标志牌,标明管线种类、管径、走向、埋深。

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仔细核实,与其他施工单位进行图纸复核,保证勾头管线高程相符。

各工序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及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质量目标。

利用已批复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测量放样。

放样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4.2机械准备

挖掘机、装载机、夯机、压路机、振捣器等各种施工机械器具均已到位,并经检查其性能、状态,均符合施工要求,已经对操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交底。

施工机械准备充足,性能良好完全能满足施工要求。

4.3人员准备

工人根据施工进度已经陆续进场,并进行了技术安全交底培训,平均用工50人。

4.4材料准备

开工前对施工所需的各种型号的管材、钢筋及其他材料按照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提出总计划,并严格执行验收与见证取样制度,确保进场的原材料与构件为合格品。

施工使用的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厂家均以上报监理,并经批准,进场材料经检验合格,可以使用。

五、主要施工方法

5.1测量放线

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前测量人员先校核施工图纸,按施工图纸提供的位置和标高,定出沟槽中线及井位并引出水准基准点,作为工程的控制点。

每次测量均要闭合,按规范严格控制闭合误差。

测量沟槽中心轴线、标高;根据边坡坡度推算开挖宽度,放出沟槽边线。

沟槽放线,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纵向折点及直线段每隔20m测设中心桩。

沟槽测量工作使用正规的测量记录本,认真详细记录,必要时附示意图,并将测量的日期、地点、内容以及参加测量人员的姓名如实记录,测量放样记录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理工程师,待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2沟槽开挖

5.2.1沟槽使用挖掘机进行开挖,人工配合清底,槽底预留10~15cm厚由人工用平锹清平,随挖随测,避免超挖扰动槽底原状土,以保证基底原状土承载力。

若有超挖,应将扰动部分清除,并必须用中砂或石屑回填,并用平板震动器振实。

开挖要保证连续作业,衔接工序流畅,同时要注意边坡土体变化,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减少意外事故发生。

5.2.2深度小于5m的沟槽进入砂质粉土、粘质粉土地层,边坡放坡比例为1:

0.5,开挖时在单侧堆土,土堆距槽边距离不小于2m,高度不超过2m。

5.2.3深度超过5m的沟槽进入细沙、粉砂土层,沟槽分两层开挖,上下层之间设1m宽台阶,上层高度4m,边坡放坡比例为1:

0.67;下层边坡放坡比例为1:

1。

槽边不存土,并保证机械及车辆不在槽边通行。

5.3主体结构施工

5.3.1施工工艺流程

5.3.1.1电力三层三通检查井自下而上分步进行施工,第一步浇筑第一层(最底层)底板,第二步浇筑第一层侧墙及顶板,第三步浇筑第二层侧墙及顶板,第四步浇筑第三层侧墙及顶板。

下面两层完成后进行土方回填,回填至第二层井室顶板以下50cm处时,施做第三层井室。

5.3.1.2隧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垫层→底板防水及保护层→底板施工→侧墙、顶板施工→侧墙、顶板防水及保护层→土方回填。

5.3.2施工技术要求

5.3.2.1槽底处理

设计槽底标高以上10-0cm时改为人工清槽,并对槽底进行钎探。

待监理和设计验槽合格后即可浇筑底板垫层。

5.3.2.2垫层施工

槽底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垫层施工。

垫层模板使用10cm×10cm方木,垫层采用C15商品混凝土。

必须振捣密实,并用木抹抹平,保证其表面平顺、干净、干燥。

5.3.2.3混凝土浇筑表面处理

混凝土浇注结束后经4~5h左右,初步按标高用长尺刮平,终凝前进行“提浆、压实、抹光”的工艺,二次收浆抹面以闭合收水裂缝,约12~14h后,覆盖并充分浇水润湿养护。

5.3.2.4沟槽回填

隧道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方可进行土方回填,回填采用推土机推土,人工配合机械分层对称夯实。

a.填料要求

(1)碎石类土,砂土可用于表层下的填料。

(2)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

(3)碎块、草皮、垃圾、含有杂质的有机质土、淤泥质土不能用于回填。

b.各类回填土使用前,应分别取样测定其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并做压实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度等参数。

回填应在最佳含水量时填筑。

若采用不同类土回填时,应按土类有规则时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放在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填。

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防止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坡。

c.回填应分层摊平夯实;回填标高不一致时,应从低处逐层填压;沟槽分段回填接茬处,已填土坡应挖台阶,其宽不小于1m,高度不大于0.5m。

d.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防水保护层,结构顶板以上50cm范围内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填,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

采用机械压碾时,宜慢行、先轻后重、反复压碾,压碾时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

e.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回填碾压过程中,应取样检查回填密实度。

基坑填土每层按100~300m2取样一组。

5.4防水施工

5.4.1工艺流程:

基面清扫、处理→涂刷基层处理剂→热熔铺贴卷材→搭接边缝密封→验收。

5.4.2材料要求

根据图纸要求,采用SBS-Ⅰ型4mm厚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防水材料进场后检查其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单、说明书、防伪标识等。

并按有关规定复试,执行见证取样检验制度,待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5.4.3施工要点

5.4.3.1施工前,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

5.4.3.2施工时基层处理剂应涂刷均匀,不露底,不堆积。

5.4.3.3在基层上划分分格,确定粘铺卷材的具体位置,以保证卷材布置合理。

5.4.3.4本工程采用热粘法,铺贴卷材时控制基层处理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辊压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皱折;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

5.4.3.5相邻卷材长边及短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

5.4.3.6卷材长短边及末端收头,应加热,腻子刀封边并应闭合严密。

5.5钢筋施工

5.5.1钢筋加工

5.5.1.1对到场的钢筋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应洁净,无锈蚀、锈渍,并进行原材试验。

钢筋表面如有油渍、浮皮、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严重锈蚀的钢筋严禁使用。

5.5.1.2钢筋调直:

I级钢筋采用卷扬机调直,钢筋的调直冷拉率不大于4%。

5.5.1.3钢筋切断:

钢筋切断采用切断机切断。

采用钢筋切断机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损耗。

在切断过程中,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弯头等,必须切除。

5.5.1.4钢筋弯曲:

Φ12及Φ12以上钢筋采用弯曲机弯曲,Φ12以下钢筋采用人工弯曲(d为钢筋直径)。

Ⅰ级钢筋末端做180°弯钩时,弯曲直径D不得小于的2.5d,平直段长度不小于3d。

Ⅱ级钢筋末端做90°或135°弯折,弯曲直径为4d。

箍筋弯钩角度为135°,弯钩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得小于4d,平直段长度不小于10d。

钢筋弯曲时用石笔将弯曲点位置标记在钢筋上,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对于II级钢筋不能反复弯曲。

5.5.1.5按照设计图纸先进行钢筋放样,验收合格后再按照放样进行大批量钢筋加工。

加工成型后的钢筋以每仓为单位分类码放整齐、标识并且苫盖,以防钢筋锈蚀。

加工钢筋前由技术人员进行钢筋加工交底。

5.5.2钢筋绑扎

5.5.2.1底板防水层上的保护层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钢筋绑扎施工,钢筋绑扎前,应先在混凝土基础上按设计钢筋间距弹墨线,保证钢筋的间距和直顺度。

钢筋绑扎时严禁剐蹭两侧预留的防水材料。

5.5.2.2钢筋绑扎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绑扎底板钢筋,并预留侧墙钢筋。

第二次绑扎侧墙及顶板钢筋。

5.5.2.3采取绑扎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5d,采取焊接搭接时单面焊应大于10d,双面焊接应大于5d。

钢筋绑扎采取梅花绑扎法,绑扎方向应相互错向布置。

受力钢筋搭接采取焊接时,应采取受力轴线一致的搭接方式。

5.5.2.4绑扎底层和侧墙钢筋迎水面应设置厚度为50毫米垫块或塑料卡,垫块间隔不大于1米,梅花形设置,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面层钢筋可用钢筋码凳支架处理,侧墙两排钢筋之间设置架立钢筋。

5.5.2.5钢筋绑扎的同时,要进行预埋件安装。

安装时要严格按设计尺寸放线、安装。

5.5.3钢筋绑扎成型验收

5.5.3.1核对图纸,到现场检查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是否正确;并用尺量检查钢筋的间距和锚固长度;特别是要检查负筋的位置。

5.5.3.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5.5.3.3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5.5.3.4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缺口、松动、变形现象。

5.6模板安装

5.6.1底板模板使用钢模板,模板竖肋使用双排Ф48钢管,每隔1m设置1道;竖肋外侧设双排Ф48钢管横肋多道,横肋外使用方木及架子管支撑在槽壁上。

5.6.2方沟侧墙使用组合钢模板,顶板模板使用竹胶板。

侧墙模板外侧设置4道横肋,横肋间距75cm,横肋外侧设置竖肋,间距1m,横肋与竖肋均使用2根Ф48钢管,在横肋与竖肋相交处设置止水对拉螺栓,螺栓使用Φ16钢筋。

内外膜之间使用钢筋对撑,当混凝土浇筑至对撑时撤出钢筋。

内侧墙及顶板模板,使用整体满堂红Ф48钢管排架作支撑,立杆间距100cm,立杆下使用底托放在底板混凝土上,上部使用可调U型顶托,顶托上放置10cm×10cm木方,间距100cm,上面满铺4cm厚木板,其上再铺设竹胶板。

水平杆至少两道,扫地杆距底板不得大于30cm。

每隔5米设一组剪刀撑。

模板外侧使用钢管及方木支撑在槽壁上,必须稳固。

5.6.3为保证工程质量,对拉螺栓两侧靠近模板内侧处安装橡胶环,拆模后将橡胶止水环扣除,将对拉螺栓切除,用防水砂浆将止水环位置抹平。

模板内侧使用钢管对撑,外侧使用钢管及方木支撑在槽壁上。

5.6.4模板到场后先将模板表面整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模板施工时模板间用海绵条粘贴挤紧,保证不漏浆。

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6.5模板的拆除:

先拆除附件,再拆除支撑,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即可把模板吊走。

5.6.6模板安装质量措施

①为了保证结构尺寸、位置的正确性,支模前要放好模板线及检查线。

②对拉螺栓的设置要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不允许随意改变间距;对拉螺栓用的钢筋要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以免出现胀模现象。

③浇注混凝土前,用高压风管清理模板内木屑、尘土等杂物。

用水管冲洗湿润模板,要保证模板内洁净。

④为防止模板漏浆,模板接缝宽度大于1mm时,板缝用包装胶带纸贴缝。

在砼浇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情况,及时修补加固。

5.6.7安全技术措施

①支模过程中遵守安全操作规格,如遇中途停歇,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连接稳固,不得空架浮搁。

拆模间歇时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

②拆模时有防止模板向外倒跌的措施。

③井室上层浇注时,下一层支顶模板不准拆除。

5.7混凝土浇筑

5.7.1本工程所用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施工前项目部会同业主、监理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一家信誉良好的混凝土搅拌站供所需混凝土。

5.7.2支设侧墙模板之前,将新旧混凝土接触部位凿毛,并冲洗干净,混凝土到场后检测塌落度等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浇筑时两侧墙对称进行,且高差不得超过30cm。

5.7.3侧墙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30cm。

在混凝土初凝前全部浇筑完毕,为了避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当高度超过2m,则设置串桶、溜槽分层进行浇筑。

5.7.4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30cm)。

在每一处位置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捣充分,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浆、平坦、无气泡冒出,不再下沉为止。

5.7.5底板、顶板混凝土板浇筑完毕后及时用塑料布覆盖,减少终凝前水分的蒸发,终凝后覆盖无纺布外侧包裹塑料布养护,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生时间不小于7天。

5.8隧道接地装置部分

隧道内地线应与新做接地装置连接,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0.5Ω。

地线焊接要求搭接长度为2倍扁铁宽(100mm),与支架三面焊牢,清渣后涂灰色防锈漆,接地扁铁型号50×5。

遇电力隧道转弯处,为保证地线搭接长度,转弯处扁铁拧成麻花状。

5.9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采用的封闭成环橡胶止水带,不许现场粘合,两面设置遇水膨胀梗。

橡胶止水带要架设牢固,保证在浇注时不移位、不变形。

严禁钢筋和其他金属物品刺穿橡胶止水带。

沉降缝施工无特别要求时,出井室外1m设置一道,方沟不大于25m设一道。

六、质量保证措施

我项目部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施工分项工程质量自保体系,确保各项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6.1、质量保证措施

强化质量意识的教育,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

坚持岗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坚持“三检、四按、五不准、六做到”。

即三检:

“自检、互检、交接检”;

四按:

“按图纸、按规范、按工艺、按标准”;

五不准:

“资料不全不准开工、材料不合格不准进场、测量闭合不符合要求不准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达不到质量标准不准交工验收”;

六做到:

“方案做到合理、技术资料做到齐全、质量检验做到可靠、施工试验做到真实、测量数据做到准确、施工方法做到正确”。

6.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6.2.1.沟槽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及时进行测量复核,槽底留10-15cm厚采用人工清理,严禁超挖。

6.2.2.本工程方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量较大,钢筋加工及绑扎质量也是控制重点:

(1)钢筋到场前由质检人员对到场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并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钢筋加工厂加工使用。

(2)钢筋加工前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个施工部位不同种类钢筋的形式、锚固长度、及相应部位钢筋保护层厚度。

6.3质量验收标准

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要求,各道工序质量检验标准如下:

沟槽开挖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范围

点数

1

槽底高程

±20

两井之间

3

用水准测量

2

槽底中线每侧宽度

不小于规定

两井之间

6

挂中线用钢尺量每侧3点

3

沟槽边坡

不小于规定

两井之间

6

用坡度尺量每侧3点

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

槽内部位

压实度

(%)

回填材料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管道

基础

管底基础

≥90

中、粗砂

范围

点数

用环刀法检查或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中方法

管道有效支撑角范围

≥95

——

——

管道两侧

≥95

中、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不小于4cm的砂砾或符合要求的原土

每100米

每层每侧一组(每组3点)

管顶以上50cm

管道两侧

≥90

两井之间或每1000㎡

管道上部

85±2

管顶500~1000mm

≥90

原土回填

注:

回填土的压实度,除设计要求用重型击实标准外,其他皆以轻型击实标准试验获得最大干密度为100%。

井室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范围

点数

1

平面轴线位置(轴向、垂直轴向)

15

每座

2

钢尺及经纬仪量测

2

结构断面尺寸

+10,0

2

用钢尺量测

3

井室尺寸

长、宽

±20

2

用钢尺量测

直径

4

井口高程

农田或绿地

+20

1

用水准仪量

路面

与道路规定一致

5

井底高程

开槽法

D≤1000

±10

2

D>1000

±15

不开槽法

D<1500

+10,-20

D≥1500

+20,-40

6

踏步安装

水平、垂直间距及外露长度

±10

1

用尺量测偏差较大值

7

脚窝

高、宽、深

±10

8

流槽宽度

+10

七、工期保证措施

1.该分项工程所需的材料按计划及时供应到现场,并随即报检,施工中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

2.科学管理,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制订合理的进度计划,保证该分项施工紧凑连续。

3.提前做好图纸会审工作,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避免耽误施工。

4.加强技术管理和工序管理,施工中严格控制质量,杜绝因工作失误,造成返工,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

八、安全措施

8.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本工程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分级负责的安全保证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位”,组织落实,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

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成立安全施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8.2、施工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坚持现场安全巡检制度,安全员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制止违章操作、无证操作、违章指挥和违章施工。

2.进行岗前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贯彻落实安全交底制度,开工前对施工队伍进行书面技术安全交底。

3.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有时间、有要求,明确重点部位、危险岗位。

安全检查有记录,对查出的隐患将及时整改,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

8.3、施工安全措施

8.3.1、施工过程安全措施

1.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作业地点挂警告牌,严禁违章操作野蛮施工。

2.机械不在距现状电力、通讯电缆2米内使用。

机械作业中必须避开管线和构筑物,并与沟槽边保持不小于1.5米的安全距离。

3.土方施工作业时机械较多,现场设专人指挥车辆,人机配合作业时人员在机械作业半径以外。

4.挖掘机、装载机、吊车等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边沟土方距槽边1米以外堆放,高度不许超过1.5米。

6.槽边使用钢管设置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1.2米,钢管四周设置密闭网。

7.槽边不许堆放管材、砖,施工过程不许向槽底抛弃砖及砂浆。

8.吊车作业时支设场地要求平整坚实,距离槽边不小于3米。

9.吊车作业时要由信号工指挥,作业半径内不许有人,吊放管材时挂钩牢固,吊点位置准确。

8.3.2、临时用电安全防护措施

1.建立健全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施工现场的所有电器设备、临电线路进行检查,保证用电安全。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必须采用TN-S系统,设置专用的保护零线,要求使用五芯电缆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规定开关箱(末级)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30mA或15Ma,0.1S),实行“一机一闸”制,每台设备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规定。

3.电工持证上岗,非专业操作人员严禁私接线路、动用电器。

4.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夯机、角磨机等电器设备设两极漏电保护装置。

5.220V照明电源按规定布设,装设灯具,并加装漏电保护器。

6.处理机械故障时,必须使设备断电,在施工设备送电前,通知有关人员。

8.3.3、机械安全措施

1.各种机械设备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经常对其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避免机械故障及机械伤害事故发生。

2.机械设备要视其性能不同分别搭设防尘、防碰、防噪音等设施,机械设备附近设立标志牌、操作规程要求。

所有机械设备在检修时,必须熄灭发动机或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