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000及000程序文件汇编.docx
《iso000及000程序文件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000及000程序文件汇编.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so000及000程序文件汇编
宁波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汇编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本状态: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2006年6月28日发布2006年6月28日实施
宁波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颁布
序号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01
文件控制程序
FJ/QEP-01-2006A
02
记录控制程序
FJ/QEP-02-2006A
03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FJ/QEP-03-2006A
04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
FJ/QEP-04-2006A
05
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程序
FJ/QEP-05-2006A
06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FJ/QEP-06-2006A
07
能源综合利用管理控制程序
FJ/QEP-07-2006A
08
基础设施管理程序
FJ/QEP-08-2006A
09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FJ/QEP-09-2006A
10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FJ/QEP-10-2006A
11
采购控制程序
FJ/QEP-11-2006A
12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FJ/QEP-12-2006A
13
相关方的管理控制程序
FJ/QEP-13-2006A
14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FJ/QEP-14-2006A
15
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
FJ/QEP-15-2006A
16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FJ/QEP-16-2006A
17
过程、服务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FJ/QEP-17-2006A
18
不合格品和服务控制程序
FJ/QEP-18-2006A
19
顾客投诉和抱怨处理控制程序
FJ/QEP-19-2006A
20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FJ/QEP-20-2006A
2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
FJ/QEP-21-2006A
22
废弃物管理控制程序
FJ/QEP-22-2006A
23
危险化学品管理控制程序
FJ/QEP-23-2006A
24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FJ/QEP-24-2006A
25
例行检验与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FJ/QEP-25-2006A
26
27
28
29
30
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公司内部与质量、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获得的文件的最新有效版本,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控制。
3职责
3.1管理部:
负责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归口管理。
3.2各职能部门:
负责与本部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编制、使用和保管。
4工作程序
见附件1:
体系文件管理流程图
4.1文件分类及保管
4.1.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1)一级文件: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2)二级文件:
质量/环境程序文件;
3)三级文件:
质量/环境作业文件(部门工作手册)包括:
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岗位责任制和任职要求等)、作业规程、技术标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服务提供规范、质量控制规范)等;
4)各类记录。
包括:
数据报告、信息表、过程活动记录等;
5)其它文件:
如针对某一特定服务项目或合同编制的质量计划、标准、规范等。
4.1.2文件保管
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由管理部备案保存;
2)部门工作手册由各相关部门自行保存并报管理部备案存盘;
3)部门记录文件由各相关部门自行保存;
4)管理性文件,如各种行政管理制度,部分外来的管理性文件,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发来的文件和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由管理部保存。
4.2文件的编号
4.2.1文件编号规则
a.质量手册
XX/XXX-XX-XXXXX
年号、版次(如用2006A表示)
文件顺序号(按01,02……表示)
管理手册代号(用QEM表示)
公司代号(用FJ表示)
公司现质量手册代号为FJ/QEM-01-2006A
b.程序文件
XX/XXX—XX-XXXXX
年号、版次(如用2006A表示)
流水号(用01,02……表示)
程序文件代号(用QEP依次表示)
公司代号(用FJ表示)
如《文件控制程序》编号为:
FJ/QEP-01-2006A
c.管理性文件、技术文件
XX/XX—XX-XXXXX
年号、版次(如用2006A表示)
流水号(用01,02……表示)
部门代号
公司代号(用FJ表示)
各部门代号为部门名称拼音的首字母大写
d.记录
XX/XXX-XX—XX
记录流水号(用01,02……表示)
程序文件编号(用4表示)
记录代码(用QER表示)
公司代号(用FJ表示)
如:
《记录清单》用FJ/QEP-02-01表示
e.外来文件按原文件编号登记。
4.2.2文件的版本号和修订状态
1)文件的版本号以英文字母A、B、C……表示;
2)修订状态用阿拉伯数字(0、1、2、3……)表示,标注在版本号后,用“/”分开。
4.3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
4.3.1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1)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部负责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发布;
2)部门工作手册由各部门负责组织编写、汇总,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
4.3.2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由管理部负责登记、发放;文件管理员对发放的文件要填写分发号、盖“受控文件“章,并填写《文件收/发记录》,收文人应签字。
4.3.3发放记录需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以确保文件使用的各场所都得到相关文件的适用版本。
4.4文件的受控状况
文件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两大类,凡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紧密相关的文件应为“受控文件”,由各部门按规定执行。
所有受控文件必须在该文件的封面上加盖表明其受控状态的红色“受控文件”印章,并注明分发号。
4.5文件的更改
4.5.1质量/环境管理手册的更改:
由管理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后组织更改,更改后的文件由管理部发放。
并保留文件更改内容的记录;
4.5.2其它文件的更改由各相应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管理部人员更改,更改后的文件由管理部发放,并保存文件更改内容的记录;
4.5.3文件中的局部修改采用换页,修订状态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标注在版本号后,用“/”分开,每修改一次其编号就随之变更一次,当修改状态变更三次以后,该文件需换版;
4.5.4文件更改后应由该文件的原审批部门进行审批,若由其他部门修改时,该部门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相关背景文件资料;
4.6文件的领用
4.6.1文件使用者应填写《文件收发记录》,经相应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领用。
4.6.2因破损需领用的新文件,分发号不变,并收回相应原文件,因丢失而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发放部门作好相应发放签收记录。
4.7文件的保存、作废与销毁
4.7.1文件的保存
1)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都必须分类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
2)部门文件由本部门资料员保管,管理部每季对各部门文件保管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3)对受控文件,各部门应及时填写本部门使用文件的部门《受控文件清单》,报管理部备案,如内容有变化,应通知管理部。
4)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乱改,不准私自外借,确保文件的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4.7.2文件的作废与销毁
1)所有失效或作废文件由相关部门资料员及时从所有发放或使用场所撤出,加盖“作废文件”印章,确保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2)为某种原因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的文件,加盖“作废文件”和“保留资料”印章,并予以适当地保存。
3)对要销毁的作废文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管理部或授权相关部门销毁。
4.7.3文件的借阅与复制
1)借阅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应填写《文件/记录借阅申请单》,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按规定权限审批后向文件管理员办理借阅、归还手续。
2)复制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应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由管理部文件管理员登记、编号、盖章。
4.8外来文件的控制
见附件2:
外来文件管理流程图
4.8.1收到外来文件的部门,应转呈管理部识别其适用性,登入《外来文件清单》,其发放按“受控文件”办理。
4.8.2对相关国家、行业、国际标准的最近版本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由管理部负责收集,文件管理员统一编号,并填入《外来文件清单》。
4.8.3外来文件经由管理部组织发放,并填写《文件收发记录》。
文件需加盖“外来文件”印章,填写分发号后下发到相关部门使用。
4.9根据必要情况每年由管理部组织对现有质量/环境管理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改或更新,执行4.5条款规定。
4.10作为记录的文件应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5相关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文件收发记录》
6.2《文件更改申请单》
6.3《文件更改通知单》
6.4《受控文件清单》
6.5《外来文件清单》
6.6《文件记录借阅记录单》
附件1:
体系文件控制流程图
NONO
Yes
附件2:
外来文件管理流程图
NoNo
Yes
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公司内部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用以提供本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并为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的可追溯性、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文件修改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的控制。
3职责
3.1管理部:
1)负责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记录的管理;
2)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记录的管理。
3.2各职能部门:
1)负责本部门记录的填写、收集、整理、保管。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批本部门编制的记录表格。
4工作程序
4.1记录的种类
主要包括:
培训记录、检验记录、合同评审记录、内审记录、管理评审记录、不合格处置记录、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等。
4.2记录的形式
电子版填写(电子邮件、软盘、光盘等形式)
纸张填写(卡片、表格、图表、报告等)
4.3记录的标识
记录的标识用编号表示,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4记录的填写
4.4.1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准确、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说明理由,并将该项目用斜杠划去,各相关栏目负责人签名不允许空白。
4.4.2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资料,应采用双斜划去原资料,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资料,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日期。
4.5记录的保存、保护
4.5.1各部门必须把所有记录分类,依日期顺序整理好,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所有的记录保持清洁,字迹清晰。
各部门按规定的期限保存记录,对于保存3年以上的记录交档案室归档保存。
4.5.2管理部编制《记录清单》,将公司所有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汇总,包括名称、编号、保存期、使用部门等内容,并汇集备案记录的原始样本。
各部门应将本部门使用的《记录清单》作为部门工作手册的附录。
4.5.3管理部每半年要检查一次各部门记录的使用、管理情况。
4.6记录的发放、借阅和复制
4.6.1各部门需用的记录表格由管理部发放。
4.6.2各部门保管的记录应便于检索,需借阅或复制者要经相应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填写《文件/记录查阅审批表》,由记录管理人登记备案。
4.7记录的销毁处理
记录如超过保存期或其它特殊情况需要销毁时,由资料员填写《文件销毁申请单》交管理部审核,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由授权人执行销毁。
4.8记录格式
4.8.1各部门的记录格式,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部门负责人审批,交管理部备案。
4.8.2各职能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记录表格的设计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有关文件更改的规定。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记录清单》
6.2《文件收发记录》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目的
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3职责
3.1总经理:
主持管理评审活动,审批评审报告。
3.2管理者代表:
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3.3管理部:
1)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2)负责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资料,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负责保存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验证记录。
3.4各相关部门:
1)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有关评审所需的资料。
2)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纠正、预防措施。
4工作程序
管理评审策划→管理评审计划→准备评审输入资料→实施评审→编制评审报告→改进计划(附件1管理评审流程图)
4.1管理评审计划
4.1.1管理评审以会议形式进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不超过12个月,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管理部于每次管理评审前半个月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管理评审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评审时间;
2)评审目的;
3)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4)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5)评审准则/依据
6)评审内容,包括评价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改进和变更的需要,质量/环境方针和目标。
4.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1)公司组织机构、服务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2)发生重大质量、环境、安全事故或顾客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3)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有变化时;
4)市场需求(顾客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5)当重要环境、危险因素及重大危险源变化时;
6)即将进行第二、第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7)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1.4管理评审的范围可涉及到公司的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及环境风险或其中部分活动。
4.2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包括以下方面:
1)审核的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
2)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3)过程的业绩和服务的符合性,包括过程、服务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4)环境绩效监视、测量结果;
5)预防和纠正措施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6)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7)可能影响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服务、项目的开发等;
8)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9)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改进的建议。
4.3评审准备
4.3.1预定评审前一周,管理部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报告阶段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放到相关部门;
4.3.2管理部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
4.4管理评审会议
4.4.1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纠正措施实施时间。
4.4.2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4.3管理部负责作好《管理评审记录》(含签到表)。
4.5管理评审输出
4.5.1管理评审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内容与措施:
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2)与顾客要求有关的要求改进,对公司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服务过程审核等;
3)资源需求等。
4.5.2会议结束后,由管理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交总经理批准,发放到相关部门并监控执行。
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6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各相关部门接到管理评审报告后,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整改措施,管理部根据《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整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7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8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的记录由管理部按《记录控制程序》保管,包括《管理评审计划》、审核前各部门准备的评审资料,评审会议记录及《管理评审报告》等。
5相关文件
5.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2《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3《文件控制程序》
5.4《记录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管理评审计划》
6.2《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6.3《管理评审报告》
6.4《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6.5《改进计划》
管理评审流程图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
1目的
建立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渠道,以便及时获取、识别并更新公司质量、环境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获取、更新质量、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适用性确认。
3职责
3.1管理部:
1)负责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的识别、获取和更新,并填写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
将信息传递到各相关部门,并确保实施。
2)负责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发放及归档管理。
3.2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法律、法规的识别及收集,制定相应清单并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将相关信息及时与管理部沟通。
3.3管理者代表:
负责法律、法规适用性审批。
4工作程序
见附件1: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评审与控制程序流程图
4.1获取范围
1)有关的国际公约;
2)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
3)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
4)行业规定及标准;
5)公司上级机构的规定或指令;
6)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4.2获取途径
管理部通过国家、地方及行政主管部门(如:
质监局、环保局、劳动保障局、工会、安全生产、消防等部门)、刊物、网络及其他途径获取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文件。
4.3管理部与相关部门确定其适用性,制定公司《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送各相关部门,并确保将文件发放至相关部门。
4.4各相关部门制定本部门相应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结合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组织学习相关内容,确保符合要求。
4.5管理部将公司的相关文件、资料每季度整理一次归档。
4.6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文件的发放、保存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7若有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更新或废止时,对更新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重新进行识别并审批其适用性。
4.8法律、法规属强制性要求,尤其对产品标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要确保适时、适用、最新。
4.9涉及相关方要求的要及时通报给相关方。
4.10管理部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适用性评审工作。
4.11管理部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工作,同时每半年要监督检查各部门目标、指标、质量/环境活动表现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评审与控制程序流程图
有效
失效/作废
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程序
1目的
保障信息交流畅通,及时、准确传递。
质量/环境体系的信息采取数据分析的科学方法,保证公司各部门之间,公司与相关方之间及时沟通信息,达到过程和产品的有效控制,以证实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寻求持续改进机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部与外部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以利于体系运行过程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3职责
3.1管理部:
1)负责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部与外部信息的统筹管理;
2)负责与质监局、环保局、顾客以及相关方信息的接收、传递与处理。
3)负责在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与顾客以及相关方信息的接收、传递与处理。
4)负责与上级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方信息的接收、传递与处理,负责建立信息库,保存和管理相关的信息。
3.2各部门:
1)负责对应相关方信息的收集;
2)负责工作范围内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4工作程序
见附件1:
信息交流与沟通程序流程图
4.1信息的分类
4.1.1内部信息包括:
1)体系运行信息,包括:
向员工传达质量/环境方针、目标,方针(目标)完成情况、测量和监控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验证结果等;
2)内部管理制度、员工有关质量/环境方面的建议和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传递;
3)公司领导意图贯彻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4)不合格产品和服务(包括潜在)信息,如体系内部审核的不合格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或投诉书等;
5)生产场所和活动中的安全隐患、评价出的环境因素、控制措施等;
6)紧急信息,如出现重大服务质量事故及重大安全事故、火灾等情况下的信息与记录;
7)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
8)绩效监视、测量结果。
4.1.2外部信息包括:
1)执行机构信息:
如质监局、环保局、工商局、劳动安全局、计量局、行业协会、认证机构等检测的或检查结果及反馈的信息;
2)政策法规标准类信息:
如法律、法规、条例、服务标准等;
3)相关方(顾客、供方、计量单位、媒体等)反馈的信息及其投诉等;
4)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服务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信息以及专业会议信息等;
5)其它外部信息:
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质量、环境管理等方面改进技术的信息等;
6)外部的有关质量、环境管理检查、参观、访问等;
7)公司质量/环境方针的对外宣传。
4.2信息的收集、交流与处理
4.2.1信息交流方式:
信息可采用口头、电话、通知、通报、书面资料、记录、公告栏、内部刊物、讨论交流、电子媒体、声像设备、通讯、互联网等沟通的工具或方式予以收集和传递。
4.2.2内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1)正常信息的处理:
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的规定直接收集并传递日常正常信息;管理部按照相应程序文件的规定向有关部门传递质量/环境方针、目标及其完成情况、内部审核结果、更新的法律法规等信息。
2)不符合(包括潜在)信息的处理详见《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紧急信息(如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由发现部门迅速传递给生产部组织处理,可采用电话,传真等方式紧急沟通、按《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有关规定处理。
4)其它内部信息,提供者可以《信息联络单》反馈给管理部进行处理。
4.2.3外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