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显微镜原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2184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相显微镜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金相显微镜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金相显微镜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金相显微镜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金相显微镜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相显微镜原理.docx

《金相显微镜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相显微镜原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相显微镜原理.docx

金相显微镜原理

 

机械工程材料

实验指导书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组

顾美转编

 

目录

金相显微分析基础知识

(一)光学金相显微镜的一些基础知识概述2—12

(二)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概述13—19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样品

的制备20—28

实验二碳钢和铸铁的平衡组织和非平衡

组织的观察与分析29—39

 

2004.1

 

金相显微分析基础知识

金相分析在材料研究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材料内部组织的主要手段之一。

金相显微分析法就是利用金相显微镜来观察为之分析而专门制备的金相样品,通过放大几十倍到上千倍来研究材料组织的方法。

现代金相显微分析的主要仪器为: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这里仅介绍常用的光学金相显微镜及金相样品制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光学金相显微镜的一些基础知识概述

一.金相显微镜的构造

金相显微镜的种类和型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台式、立式和卧式三大类。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通常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有的显微镜还附带有多种功能及摄影装置。

目前,已把显微镜与计算机及相关的分析系统相连,能更方便、更快捷地进行金相分析研究工作。

1.光学系统:

其主要构件是物镜和目镜,它们主要起放大作用。

并获得清晰的图象。

物镜的优劣直接影响成象的质量。

而目镜是将物镜放大的象再次放大。

2.照明系统:

主要包括光源和照明器以及其它主要附件

(1)光源的种类:

包括白炽灯(钨丝灯)、卤钨灯、碳弧灯、氙灯和水银灯等。

常用的是白炽灯和氙灯,一般白炽灯适应于作为中、小型显微镜上的光源使用,电压为6—12伏,功率15—30瓦。

而氙灯通过瞬间脉冲高压点燃,一般正常工作电压为18伏,功率为150瓦,适用于特殊功能的观察和摄影之用。

一般大型金相显微镜常同时配有两种照明光源,以适应普通观察和特殊情况的观察与摄影之用。

(2)光源的照明方式:

主要有临界照明和科勒照明。

散光照明和平行光照明适应于特殊情况使用。

1)临界照明:

光源的象聚焦在样品表面上,虽然可得到很高的亮度,但对光源本身亮度的均匀性要求很高。

目前很少使用。

2)科勒照明:

特点是光源的一次象聚焦在孔径光栏上,视场光栏和光源一次象同时聚焦在样品表面上,提供了一个很均匀的照明场,目前广泛使用。

3)散光照明:

特点是照明效率低,只适应投射型钨丝灯照明。

4)平行光:

照明的效果较差,主要用于暗场照明,适应于各类光源。

(3)光路形式

按光路设计的形式,显微镜有直立式和倒立式两种,凡样品磨面向上,物镜向下的为直立式,而样品磨面向下,物镜向上的为倒立式。

(4)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

孔径光栏位于光源附近,用于调节入射光束的粗细,以改变图象的质量。

缩小孔径光栏可减少球差和轴外象差,加大衬度,使图象清晰,但会使物镜的分辨率降低。

视场光栏位于另一个支架上,调节视场光栏的大小可改变视域的大小,视场光栏愈小,图象衬度愈佳,观察时调至与目镜视域同样大小。

(5)滤色片

用于吸收白光中不需要的部分,只让一定波长的光线通过,获得优良的图象。

一般有黄色、绿色和蓝色等。

3.机械系统

主要包括载物台,镜筒、调节螺丝和底座。

(1)载物台:

用于放置金相样品。

(2)镜筒:

用于联结物镜、目镜等部件。

(3)调节螺丝:

有粗调和细调螺丝,用于图象的聚焦调节。

(4)底座:

起支承镜体的作用。

二.光学显微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及参数

1.金相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成象放大部分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

靠近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而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通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就能将物体放大到较高的倍数,见图1,显微镜的放大光学原理图。

物体AB置于物镜前,离其焦点略远处,物体的反射光线穿过物镜折射后,得到了一个放大的实象A1B1,若此象处于目镜的焦距之内,通过目镜观察到的图象是目镜放大了的虚象A2B2。

A2

B2

B

A

A1

B1

A

B

F2

F1

 

物镜

目镜

L

D

图1显微镜放大光学原理

AB—物体A1B1—物镜放大图象

A2B2—目镜放大图象

F1—物镜的焦距。

F2—目镜的焦距

L—为光学镜筒长度(即物镜后焦点与目镜前焦点之间的距离)

D—明视距离(人眼的正常明视距离为250mm)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M物=A1B1/AB≈L╱F1

目镜的放大倍数=A2B2/A1B1≈D╱F2

两式相乘:

M物×M目=A1B1/AB×A2B2/A1B1=A2B2/AB

=L╱F1×D╱F2=L×250╱F1×F2=M总

式中:

L—为光学镜筒长度(即物镜后焦点到目镜前焦点的距离)

F1—物镜的焦距。

F2—目镜的焦距

D—明视距离(人眼的正常明视距离为250mm)

即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一般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可达1600到2000倍。

由此可看出:

因为L光学镜筒长度为定值,可见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其焦距越短。

在显微镜设计时,目镜的焦点位置与物镜放大所成的实象位置接近,并使目镜所成的最终倒立虚象在距眼睛250毫米处成象,这样使所成的图象看得很清楚。

显微镜的主要放大倍数一般通过物镜来保证,物镜的最高放大倍数可达100倍,目镜的最高放大倍数可达25倍。

放大倍数分别标注在物镜和目镜各自的镜筒上。

在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组织时,应根据组织的粗细情况,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以使组织细节部分能观察清楚为准,不要只追求过高的放大倍数,因为放大倍数与透镜的焦距有关,放大倍数越大,焦距越小,会带来许多缺陷。

3.透镜象差:

透镜象差就是透镜在成象过程中,由于本身几何光学条件的限制,图象会产生变形及模糊不清的现象。

透镜象差有多种,其中对图象影响最大的是球面象差、色象差和象域弯曲三种。

显微镜成象系统的主要部件为物镜和目镜,它们都是由多片透镜按设计要求组合而成,而物镜的质量优劣对显微镜的成象质量有很大影响。

虽然在显微镜的物镜、目镜及光路系统等设计制造过程中,已将象差减少到很小的范围,但依然存在。

(1)球面象差:

1)产生原因:

球面象差是由于透镜的表面呈球曲形,来自一点的单色光线,通过透镜折射以后,中心和边缘的光线不能交于一点,靠近中心部分的光线折射角度小,在离透镜较远的位置聚焦,而靠近边缘处的光线偏折角度大,在离透镜较近的位置聚焦。

所以形成了沿光轴分布的一系列的象,使图象模糊不清。

这种象差称球面象差,见图2所示。

图2球面象差示意图

A

2)校正方法:

a采用多片透镜组成透镜组,即将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形成复合透镜,产生性质相反的球面象差来减少。

b通过加光栏的办法,缩小透镜的成象范围。

因球面象差与光通过透镜的面积大小有关。

在金相显微镜中,球面象差可通过改变孔径光栏的大小来减小。

孔径光栏越大,通过透镜边缘的光线越多,球面象差越严重。

而缩小光栏,限制边缘光线的射入,可减少球面象差。

但光栏太小,显微镜的分辨能力降低,也使图象模糊。

因此,应将孔径光栏调节到合适的大小。

(2)色象差:

1)产生原因:

色象差的产生是由于白光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成,当白光通过透镜时,波长愈短的光,其折射率愈大,其焦点愈近。

而波长越长,折射率越小,其焦点愈远,这样一来使不同波长的光线,形成的象不能在同一点聚焦,使图象模糊所引起的象差,即色象差。

见图3所示。

2)校正方法:

可采用单色光源或加滤色片或使用复合透镜组来减少。

图3色象差示意图

A

(3)象域弯曲:

1)产生原因:

垂直于光轴的平面,通过透镜所形成的象,不是平面而是凹形的弯曲象面。

称象域弯曲。

见图4所示。

2)校正办法:

象域弯曲的产生,是由于各种象差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般的物镜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象域弯曲,只有校正极佳的物镜才能达到趋于平坦的象域。

 

A

B

B

A

图4象域弯曲示意图

4.物镜的数值孔径

物镜的数值孔径用NA表示(即NumdericalApertuer),表示物镜的聚光能力。

数值孔径大的物镜,聚光能力强,即能吸收更多的光线,使图象更加明显,物镜的数值孔径NA可用公式表示为:

NA=n·sinφ

其中:

n—是物镜与样品间介质的折射率

φ—通过物镜边缘的光线与物镜轴线所成角度,即孔径半角。

可见,数值孔径的大小,与物镜与样品间介质n的大小有关,以及孔径角的大小有关。

见图5所示。

物体

图5物体与物镜之间的介质对物镜数值孔径的影响

介质

(空气n=1.0实线)

(油n=1.52虚线)

R2R1物镜R1R2

φ

φ=30˚

R2R1

R1R2

当物镜与物体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

光线在空气中的折射率为n=1,

若物镜的孔径半角为30º,

则数值孔径为:

NA=nsinφ=1×sin30º=0.5

若物镜与物体之间的介质为松柏油时,

介质的折射率n=1.52,

则其数值孔径为:

NA=nsinφ=1.52×sin30º=0.76

物镜在设计和使用中,指定以空气为介质的称干系物镜或干物镜,以油为介质的称为油浸系物镜或油物镜。

干物镜的n=1,sinφ值总小于1,故数值孔径NA小于1,油物镜因n=1.5以上,故数值孔径NA大于1。

物镜的数值孔径的大小,标志着物镜分辨率的高低,即决定了显微镜分辨率的高低。

5.显微镜的鉴别能力(分辨率)

显微镜的鉴别能力是指显微镜对样品上最细微部分能够清晰分辨而获得图象的能力。

它主要取决于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值大小,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特性。

通常用可辨别的样品上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d来表示,d值越小,表示显微镜的鉴别能力越高。

见图6所示。

(a)(b)(c)

图6显微镜分辨率高低示意图

(a)样品上两点之间距离(b)低分辨率(c)高分辨率

d

d

d

显微镜的鉴别能力可用下式表示:

d=λ/2NA

其中:

λ—入射光的波长,NA—表示物镜的数值孔径。

可见分辨率与入射光的波长成正比,λ越短,分辨率越高。

与数值孔径成反比,数值孔径NA越大,d值越小,

表明显微镜的鉴别能力越高。

6.有效放大倍数

用显微镜能否看清组织细节,不但与物镜的分辨率有关,且与人眼的实际分辨率有关。

若物镜分辨率很高,形成清晰的实象,而配用的目镜倍数过低,也使观察者难于看清,称放大不足。

但若选用的目镜倍数过高,即总放大倍数越大,看得并非越清晰。

实践表明,超出一定的范围,放得越大越模糊,称虚伪放大。

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取决于物镜的数值孔径。

有效放大倍数是指物镜分辨清晰的d距离,同样也被人眼分辨清晰所必须的放大倍数,用Mg表示:

Mg=d1/d=2d1NA/λ

其中d1—人眼的分辨率,d—物镜的分辨率

在明视距离250mm处正常人眼的分辨率为0.15—0.30mm

若取绿光λ=5500×10-7mm

则Mg(min)=2×0.15×NA/5500×10-7≈550NA

Mg(max)=2×0.30×NA/5500×10-7≈1000NA

这说明在550NA—1000NA范围内的放大倍数均称有效放大倍数。

但随着光学零件的设计完善与照明方式的不断改进,以上范围并非严格限制。

有效放大倍数的范围,对物镜和目镜的正确选择十分重要。

例如物镜的放大倍数是25,数值孔径为NA=0.4,即有效放大倍数应为200—400倍范围内,应选用8或16倍的目镜才合适。

三.物镜与目镜的种类及标志

1.物镜的种类

物镜是成象的重要部分,而物镜的优劣取决于其本身象差的校正程度,所以物镜通常是按照象差的校正程度来分类,一般分为消色差及平面消色差物镜、复消色差及平面复消色差物镜、半复消色差物镜、消象散物镜等。

因为对图象质量影响很大的象差是球面象差、色象差和象域弯曲,前二者对图象中央部分的清晰度有很大影响,而象域弯曲对图象的边缘部分有很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按物体与物镜间介质分类的,有介质为空气的干系物镜和介质为油的油系物镜。

按放大倍数分类的低、中、高倍物镜和特殊用途的专用显微镜上的物镜如高温反射物镜、紫外线物镜等。

按象差分类的常用的几种物镜如下:

(1)消色差及平面消色差物镜

消色差物镜对象差的校正仅为黄、绿两个波区,使用时宜以黄绿光作为照明光源,或在入射光路中插入黄绿色滤色片,以使象差大为减少,图象更为清晰。

而平面消色差物镜还对象域弯曲进行了校正,使图象平直,边缘与中心能同时清晰成象。

适用于金相显微摄影。

(2)复消色差及平面复消色差物镜

复消色差物镜色差的校正包括可见光的全部范围,但部分放大率色差仍然存在。

而平面复消色差物镜还进一步作了象域弯曲的校正。

(3)半复消色差物镜

象差校正介于消色差和复消色差物镜之间,其它光学性质与复消色差物镜接近。

但价格低廉,常用来代替复消色差物镜。

2.物镜的标志

(1)物镜类别

国产物镜,用物镜类别的汉语拼音字头标注,如平面消色差物镜标以“PC’’。

西欧各国产物镜多标有物镜类别的英文名称或字头,如平面消色差物镜标以“Planarchromatic或Pl”,消色差物镜标以“Achromatic”,复消色差物镜标以“Apochromatic”。

(2)物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

标在镜筒中央位置,并以斜线分开,如10X/0.30,45X/0.63,斜线前如10X,45X为放大倍数,其后为物镜的数值孔径如0.30,0.63。

(3)适用的机械镜筒长度如170,190,∞/0,表示机械镜筒长度(即物镜座面到目镜筒顶面的距离)为170,190,无限长。

0表示无盖波片。

(4)油浸物镜标有特别标注,刻以HI,oil,国产物镜标有油或Y。

物镜的标志如图7所示。

(a)(b)

图7物镜的性能标志

(a)国产物镜(b)Zeiss公司物镜

PC—平场Achromatic—消色差10X—放大倍数40X—放大倍数

0.30—数值孔径0.65—数值孔径

∞—机械镜筒长度170—机械镜筒长度

0—无盖波片

PC10X/0.30∞/0

Achromatic

40X/0.65

170

3.目镜的类型

目镜的作用是将物镜放大的象再次放大,在观察时于明视距离处形成一个放大的虚象,而在显微摄影时,通过投影目镜在承影屏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实象。

目镜按象差校正及适用范围分类如下:

(1)负型目镜(如福根目镜)

由两片单一的平凸透镜在中间夹一光栏组成,接近眼睛的透镜称目透镜起放大作用,另一个称场透镜,使图象亮度均匀,未对象差加以校正,只适用于与低中倍消色差物镜配合使用。

(2)正型目镜(如雷斯登目镜)

与上述不同的是光栏在场透镜外面,它有良好的象域弯曲校正,球面象差也较小,但色差比较严重,同倍数下比负型目镜观察视场小。

(3)补偿型目镜

是一种特制目镜,结构较复杂,用以补偿校正残余色差,宜与复消色差物镜配合使用,以获得清晰的图象。

(4)摄影目镜

专用于金相摄影,不能用于观察,球面象差及象域弯曲均有良好的校正。

(5)测微目镜

用于组织的测量,内装有目镜测微器,与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配合使用时,测微器的格值不同。

4.目镜的标志

(a)(b)

图8目镜的标志

(a)普通目镜(b)广视域目镜

5X—放大倍数WF—广视域

10X—放大倍数

18MM—视场大小

5X

WF10X—18MM

通常一般目镜上只标有放大倍数,如7X,10X,12.5X等,补偿型目镜上还有一个K字,广视域目镜上还标有视场大小。

见图8所示。

 

(二)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概述

在用金相显微镜来检验和分析材料的显微组织时,需将所分析的材料制备成一定尺寸的试样,并经磨制、抛光与腐蚀工序,才能进行材料的组织观察和研究工作。

一.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取样、镶嵌、粗磨、细磨、抛光和腐蚀。

分别叙述如下:

1.取样

(1)选取原则

应根据研究目的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和磨面,例如,在研究铸件组织时,由于偏析现象的存在,必须从表层到中心,同时取样观察,而对于轧制及锻造材料则应同时截取横向和纵向试样,以便分析表层的缺陷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情况,对于一般的热处理零件,可取任一截面。

(2)取样尺寸

截取的试样尺寸,通常直径为12—15mm,高度和边长为12—15mm的圆柱形和方形,原则以便于手握为宜。

(3)截取方法

视材料性质而定,软的可用手锯或锯床切割,硬而脆的可用锤击,极硬的可用砂轮片或电脉冲切割。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不能使样品的温度过于升高而使组织变化。

2.镶嵌

当试样的尺寸太小或形状不规则时,如细小的金属丝、片、小块状或要进行边缘观察时,可将其镶嵌或夹持。

见图9所示。

(1)热镶嵌

用热凝树脂(如胶木粉等),在镶嵌机上进行。

适应于在低温及不大的压力下组织不产生变化的材料。

(2)冷镶嵌

用树脂加固化剂(如环氧树脂和胺类固化剂等)进行,不需要设备,在模子里浇铸镶嵌。

适应于不能加热及加压的材料。

(3)机械夹持

通常用螺丝将样品与钢板固定,样品之间可用金属垫片隔开,也适应于不能加热的材料。

(b)

树脂垫片

(a)

模子浇铸液

(c)(d)

图9金相样品的镶嵌方法

(a)(b)机械夹持(c)冷镶嵌(d)热镶嵌

样品

3.粗磨

取好样后,为了获得一个平整的表面,同时去掉取样时有组织变化的部分,在不影响观察的前提下,可将棱角磨平,并将观察面磨平,一定要将切割时的变形层磨掉。

一般的钢铁材料常在砂轮机上磨制,压力不要过大,同时用水冷却,操作时要当心,防止手指等损伤。

而较软的材料可用挫刀磨平。

砂轮的选择,磨料粒度为40、46、54、60等号,数值越大越细,材料为白刚玉,棕刚玉、绿碳化硅、黑碳化硅等,代号分别为GB、GZ、GC、TH、或WA、A、TL、C,尺寸一般为外径×厚度×孔径=250×25×32,表面平整后,将样品及手用水冲洗干净。

4.细磨

以消除粗磨存在的磨痕,获得更为平整光滑的磨面,是在一套粒度不同的金相砂纸上由粗到细依次进行磨制,砂纸号数一般为120、280、01、03、05、或120、280、02、04、06号,粒度由粗到细,对于一般的材料(如碳钢样品)磨制方式为:

(1)手工磨制,

将砂纸铺在玻璃板上,一手按住砂纸,一手拿样品在砂纸上单向推磨,用力要均匀,使整个磨面都磨到,更换砂纸时,要把手、样品、玻璃板等清理干净,并与上道磨痕方向垂直磨制,磨到前道磨痕完全消失时才能更换砂纸,见图10所示。

也可用水砂纸进行手工湿磨,即在序号为240、300、600、1000的水砂纸上边冲水边磨制。

轻压样品

图10砂纸上磨制方法

砂纸

玻璃板

轻压样品

 

(2)机械磨

在预磨机上铺上水砂纸进行磨制与手工湿磨方法相同。

5.抛光

目的是消除细磨留下的磨痕,获得光亮无痕的镜面。

方法有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化学抛光和复合抛光等,最常用的是机械抛光。

(1)机械抛光

是在专用的抛光机上进行抛光,靠极细的抛光粉和磨面间产生的相对磨削和滚压作用来消除磨痕的,分为粗抛光和细抛光两种。

如图11所示。

图11样品在抛光盘中心与边缘之间抛光½半径处

轻压样品抛光盘中心半径

1)粗抛光

粗抛光一般是在抛光盘上铺以细帆布,抛光液通常为Cr2O3、Al2O3等粒度为1-5μ的粉末制成水的悬浮液,一般一升水加入5-10克,手握样品在专用的抛光机上进行。

边抛光边加抛光液,一般的钢铁材料粗抛光可获得光亮的表面。

2)细抛光

是在抛光盘上铺以丝绒,丝绸等,用更细的Al2O3、Fe2O3粉制成水的悬浮液,与粗抛光的方法相同。

样品磨面上磨痕变化见图12所示。

粗磨

 

细磨

抛光

图12样品磨面上磨痕变化示意图

切割痕

 

粗磨痕

细磨痕

(2)电解抛光

是利用阳极腐蚀法使样品表面光滑平整的方法,把磨光的样品浸入电解液中,样品作为阳极,阴极可用铝片或不锈钢片制成,接通电源,一般用直流电源,由于样品表面高低不平,在表面形成一层厚度不同的薄膜,凸起的部分膜薄,因而电阻小,电流密度大,金属溶解的速度快,而下凹的部分形成的膜厚,溶解的速度慢,使样品表面逐渐平坦,最后形成光滑表面。

电解抛光优点是只产生纯化学的溶解作用,无机械力的影响,所以能够显示金相组织的真实性,特别适应于有色金属及其它的硬度低、塑性大的金属。

如铝合金、不锈钢等,缺点是对非金属夹杂物及偏析组织、塑料镶嵌的样品等不适应。

(3)化学抛光

是靠化学试剂对样品表面凹凸不平区域的选择性溶解作用消除磨痕的一种方法。

化学抛光液,多数由酸或混合酸、过氧化氢、及蒸馏水组成,酸主要起化学溶解作用,过氧化氢提高金属表面的活性,蒸馏水为稀释剂。

化学抛光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不需专门设备,抛光同时还兼有化学浸蚀作用。

可直接观察。

缺点是样品的平整度差,夹杂物易蚀掉,抛光液易失效,只适应于低、中倍观察。

对于软金属如锌、铅等化学抛光比机械抛光、电解抛光效果更好。

6.腐蚀(浸蚀)

经过抛光的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时,除非金属夹杂物、石墨、裂纹及磨痕等能看到外,只能看到光亮的磨面。

要看到组织必须进行腐蚀。

腐蚀的方法有多种,如化学腐蚀、电解腐蚀、恒电位腐蚀等,最常用的是化学腐蚀法。

下面分析化学腐蚀显示组织的基本过程。

(1)化学腐蚀法的原理

化学腐蚀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浸蚀剂对样品表面引起的化学溶解作用或电化学作用(微电池作用)来显示组织。

(2)化学腐蚀的方式

化学腐蚀的方式取决于组织中组成相的性质和数量。

纯粹的化学溶解是很少的。

一般把纯金属和均匀的单相合金的腐蚀主要看作是化学溶解过程,两相或多相合金的腐蚀,主要是电化学溶解过程。

1)纯金属或单相合金的化学腐蚀

它是一个纯化学溶解过程,由于其晶界上原子排列紊乱,具有较高的能量,故易被腐蚀形成凹沟。

同时由于每个晶粒排列位向不同,被腐蚀程度也不同,所以在明场下显示出明暗不同的晶粒。

2)两相合金的侵蚀

主要是一个电化学的的腐蚀过程。

由于各组成相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样品浸入腐蚀剂中,就在两相之间形成无数对微电池。

具有负电位的一相成为阳极,被迅速溶入浸蚀剂中形成低凹,具有正电位的另一相成为阴极,在正常的电化学作用下不受浸蚀而保持原有平面。

当光线照到凹凸不平的样品表面上时,由于各处对光线的反射程度不同,在显微镜下就看到各种的组织和组成相。

3)多相合金的腐蚀

一般而言,多相合金的腐蚀,同样也是一个电化学溶解的过程,其腐蚀原理与两相合金相同。

但多相合金的组成相比较复杂,用一种腐蚀剂来显示多种相难于达到,只有采取选择腐蚀法等专门的方法才行。

(3)化学腐蚀剂

是用于显示材料组织而配制的特定的化学试剂,多数腐蚀剂是在实际的实验中总结归纳出来的。

一般腐蚀剂是由酸、碱、盐以及酒精和水配制而成,钢铁材料最常用的化学腐蚀试剂是3—5%硝酸酒精溶液,各种材料的腐蚀剂可查阅有关手册。

(4)化学腐蚀方法

图13化学腐蚀方法

(a)浸蚀法(b)滴蚀法(c)摖蚀法

样品腐蚀剂滴管

样品沾腐蚀剂棉花

一般有浸蚀法、滴蚀法和摖蚀法。

见图13所示。

1)浸蚀法:

将抛光好的样品放入腐蚀剂中,抛光面向上,或抛光面向下,浸入腐蚀剂中,不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当样品表面略显灰暗时,即可取出,充分冲水冲酒精,再快速用吹风机充分吹干。

2)滴蚀法:

是一手拿样品,表面向上,用滴管吸入腐蚀剂滴在样品表面,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情况,当表面颜色变灰时,再过2—3秒即可充分冲水冲酒精,再快速用吹风机充分吹干。

3)摖蚀法:

用沾有腐蚀剂的棉花轻轻地摖拭抛光面,同时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当样品表面略显灰暗时,即可取出,充分冲水冲酒精,再快速用吹风机充分吹干。

经过上述操作后,腐蚀完成,金相样品的制备即告结束,这时候要将手和样品的所有表面都完全干燥后,方可在显微镜下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