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1943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91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58#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458#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458#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458#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458#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58#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

《458#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8#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58#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

458#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东山谷碧桂园一期

建设单位:

梅州东山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广东国晟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广东省电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江北学子大道东北侧,西南侧为学子大道,东南侧为本项目后期拟建别墅楼及S223线,西侧为职业技术学校及千佛塔,东北部为拟建二期,距梅江约0.8km。

交通便利,场地整体为不规则多边形,场地位于丘陵残坡,部分位于山前冲积平地,高差略大,经剥坡平整,地势较平坦。

本工程地块总用地面积约为80985.13㎡,建筑面积约77871.74㎡,26#、27#、28#、29#、30#、31#、32#、33#、34#、35#(BJ260)别墅、1#、2#楼洋房为3层,3#、4#、5#、6#、7#、8#楼为高层货量区及地下室,均为框架结构。

其中4、5、8#号楼为中高层,总共10层标准层层高3.25米。

 

二、方案说明:

1、本工程采用从落地式普通脚手架,4、5、8号楼总高度为34.1米。

2、卸料平台按最大可搭设尺寸验算,施工时尺寸可调整不大于本设计;

3、行人通道在各出入口处设置,长度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4、安全挡板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外挑2m与架体连接,按下图施工。

三、施工要求

1、确保脚手架在使用周期内安全、稳定、牢靠。

2、脚手架在搭设及拆除过程中要符合工程施工进度要求。

操作人员需取得特殊作业人员资格上岗证。

四、技术保证条件

1、安全网络

2、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需严格执行该《专项施工方案》。

第二节、编制依据

类别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图纸

本工程设计图纸

方案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国家标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国家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国家标准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其它相关文件

类别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国家标准

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

建设部建质[2009]87号

国务院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93号

东莞市建设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深基坑等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方案专家论证审查管理的通知》

东建质安[2008]50号

东莞市建设局

关于调整《建设工程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备案办事指南》有关事项的通知

东建质安〔2009〕47号

验算软件选择

类别

文件名称

软件版本

验算软件

品茗安全专项方案编审软件(JGJ130-2011配套软件)

V2015-10.2

 

第三节、施工计划

一、施工进度计划

1、整个脚手架工程随主体结构的升高而升高。

2、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脚手架的施工应与整个结构部分同时施工、同时使用,搭设高度超过施工作业面1.2m。

并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使当层施工的工人始终处于外脚手架的保范围内。

其施工进度可参照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计划表进行。

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1、搭设脚手架的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钢的规定,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

新用的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要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和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有关规定,必须涂有防锈漆。

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和钢管的弯曲变形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有关规定。

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

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3根,在每根锈蚀严重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

钢管上严禁打孔。

2、扣件为可锻铸造扣件,其材质应符合建设部《钢管脚手扣件标准》GB15831的要求,由有扣件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提供,不得有裂纹、气孔、缩松、砂眼等锻造缺陷,扣件的规格应与钢管相匹配,贴和面应平整,活动部位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钢管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破坏。

旧扣件在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3、水平悬挑梁,其钢材强度等级为Q235-A,型号见材料表,水平梁悬挑梁所使用的钢材必须表面平整,无锈蚀。

截面有足够的抗弯抵抗距,在满载条件下其挠度变形应满足相应设计要求。

4、搭设架子前应进行保养,除锈并统一涂色,力求环保美观。

5、脚手板、脚手片采用符合有关要求。

6、安全网采用密目式安全网,网目应满足2000目/100cm2,做耐贯穿试验不穿透,1.6×1.8m的单张网重量在3kg以上,颜色应满足环境效果要求,选用绿色。

要求阻燃,使用的安全网必须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以及由相关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准用证。

7、连墙件材料采用钢管、角钢等型钢,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钢结构》GB700-88中Q235-A钢的要求。

8、水平加固杆、封口杆、扫地杆、剪刀撑及脚手架转角处的连接杆等宜采用φ42×2.5mm焊接钢管,也可采用φ48×3.5mm焊接钢管,其材质在保证可焊性的条件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钢的规定,相应的扣件规格也应分别为φ42mm、φ48mm或φ42mm/φ48mm。

材料一览表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钢管

48*3.5

60000

2

小横杆

48*3.5*1400

6000

3

直角扣件

15000

4

对接扣件

8000

5

旋转扣件

3000

6

脚手板

m2

600

7

工字钢

工18

m

400

8

钢丝绳

17mm

m

2000

备注

本工程当中的脚手架材料使用量在同时施工时其使用量较大,因此可考虑材料循环使用。

因此所需准备材料按周转一次来考虑。

拟投入的主要机具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锤子

重量1KG

20

2

单扳手

开口宽22—24mm

10

3

活动扳手

最大开口宽65mm

10

4

钢丝钳

长150、175mm

10

5

墨斗、粉丝带

2

6

水准仪

DZS3-1/AL332

1

7

水平尺

长450、500mm

3

8

钢卷尺

5m/30m

3

9

工程测量尺

2m

2

10

拧紧力矩检测扳手

配套

3

第四节、施工工艺技术

一、技术参数

【J-1、钢管落地脚手架(40m)】

脚手架排数

双排脚手架

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

纵向水平杆在上

搭设高度(m)

36

钢管类型

Ф48×3.2

立杆纵距(m)

1.5

立杆横距(m)

0.8

立杆步距(m)

1.8

双立杆计算方法

不设置双立杆

挡脚板

6步1设

脚手板

1步1设

横向斜撑

6跨1设

连墙件布置方式

两步三跨

连墙件连接方式

扣件连接

地区

广东东莞市

基本风压(kN/m2)

0.38

安全网

半封闭

【J-2、斜道】

斜道附着对象

独立斜道

斜道类型

一字型

斜道立杆纵距或跨距la(m)

1.0

立杆横距lb(m)

1

立杆步距h(m)

1.8

斜道每跑高度H(m)

1.8

斜道水平投影长度L(m)

6

平台宽度Lpt(m)

1

斜道跑数n

10

双立杆计算方法

均匀受力

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

纵向水平杆在上

横向水平杆上纵向水平杆根数m

2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

单扣件

地基土类型

素填土

连墙件布置方式

两步三跨

连墙件连接方式

膨胀螺栓

省份

广东

地区

梅州市

安全网设置

全封闭

风荷载标准ωk(kN/m2)

0.38

 

二、工艺流程

1、钢管落地脚手架

地下室顶板底部回顶→地下室顶板、材料配备→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搁栅)→剪刀撑→连墙件→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

三、施工方法

(一)、钢管落地脚手架

定距定位。

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立杆标记;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整,不得悬空。

在搭设首层脚手架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待该部位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结后方可拆除。

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以上两步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

其余按以下构造要求搭设。

1、地基基础

本工程脚手架地基础部位应在回填土完后夯实,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混凝土进行硬化,混凝土硬化厚度不小于10cm。

地基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外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具体计算数据参阅脚手架计算书)。

2、立杆设置

(1)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接头位置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顶层顶步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部位扎结不少于2道,立杆顶端亦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2)上部单立杆与下部双立杆交接处,采用单立杆与双立杆之中的一根对接连接。

主立杆与辅立杆采用旋转扣件连接,扣件数量不应少于2个。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块,并且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立杆上。

横向扫地干一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出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立杆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4)立杆及纵横向水平杆构造要求见下图。

3、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设置

(1)纵向水平杆亦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其要求如下:

当采用对接时,对接扣件应该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不同步或不同跨两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里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当采用大街时;大街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0mm;

(2)外架子按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设置小横杆,两端固定在立杆,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并且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不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

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

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亦不应小于180mm。

(3)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脚手架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脚手板、脚手片的铺设要求

(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

(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

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如图);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如图)。

(3)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4)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地固定。

脚手板探头应用直径3.2mm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件上;

(a)脚手板对接;(b)脚手板搭接

  

(5)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支;

(6)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下计,宜每隔12m满铺一层脚手板。

5、防护栏杆

(1)脚手架外侧使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

(2)选用18#铅丝张挂安全网,要求严密、平整。

(3)脚手架外侧必须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高度分别为0.9m和1.3m。

(4)脚手架内侧形成临边的(如遇大开间门窗洞等),在脚手架内侧设1.2m的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

(5)脚手架上门洞、出入口构造示意图

6、连墙件

(1)连墙件数量的设置除应满足本规范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表6.1的规定。

表6.4.1  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

注:

h——步距;la——纵距。

(2)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②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③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④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3)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

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4)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②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

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4mm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的不应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

(5)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

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6)连墙件构造示意图

7、架体内封闭

(1)脚手架的架体里立杆距墙体净距最多为200mm,如因结构设计的限制大于200mm的必须铺设站人板,站人板设置平整牢固。

(2)脚手架施工层里立杆与建筑物之间应采用脚手片或木板进行封闭。

(3)施工层以下外架每隔3步以及底部用密目网或其他措施进行封闭。

(二)、施工斜道

A、人行斜道的形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之字型斜道。

B、斜道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斜道宜附着外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

2运料斜道宽度不宜小于1.5m,坡度宜采用1:

6;人行斜道宽度不宜小于1m(本工程采用1m宽,采用踏步式斜道);

3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本工程采用1.5m);

4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

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内侧应挂密目网封闭;

C、斜道脚手板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0mm;

2脚手板横铺时,接头宜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处宜采用三角木填顺;

3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

(本工程踏步采用18厚夹板用铁丝固定在钢管上。

四、检查验收

钢管落地脚手架

1、脚手架搭设完毕或分段搭设完毕,应按规定对脚手架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2、高度在20m及20m以下的脚手架,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人员进行检查验收。

高度大于20m的脚手架,应由上一级技术负责人随工程进行分阶段组织单位工程负责人及有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查验收。

3、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文件

(1)根据编制依据相关文件法规要求所形成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2)脚手架构配件的出厂合格证或质量分类合格标志。

(3)脚手架工程的施工记录及质量检查记录。

(4)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及处理记录。

(5)脚手架工程的施工验收报告。

4、脚手架工程的验收,除查验有关文件外,还应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应着重以下各项,并记入施工验收报告。

(1)构配件和加固件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连接和挂扣是否紧固可靠。

(2)安全网的张挂及扶手的设置是否齐全。

(3)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4)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5)垂直度、水平度及立杆的沉降是否合格。

(6)扣件螺栓是否松动,是否超载。

第五节、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安全保证体系

2、环境保护体系

二、技术措施

脚手架搭设技术措施

1、钢管架应设置避雷针,分置于主楼外架四角立杆之上,并联通大横杆,形成避雷网络,并检测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2、外脚手架不得搭设在距离外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内,并做好可靠的安全接地处理。

3、定期检查脚手架,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4、外脚手架严禁钢竹、钢木混搭,禁止扣件、绳索、铁丝、竹篾、塑料篾混用。

5、外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6、严禁脚手板存在探头板,铺设脚手板以及多层作业时,应尽量使施工荷载内、外传递平衡。

7、保证脚手架体的整体性,不得与井架、升降机一并拉结,不得截断架体。

8、结构外脚手架每支搭一层,支搭完毕后,经项目部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任何班组长和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拆除脚手架部件。

9、严格控制施工荷载,脚手板不得集中堆料施荷,施工荷载不得大于3kN/m2,确保较大安全储备。

10、结构施工时不允许多层同时作业,装修施工时同时作业层数不超过两层,临时性用的悬挑架的同时作业层数不超过两层。

11、当作业层高出其下连墙件3.6m以上、且其上尚无连墙件时,应采取适当的临时撑拉措施。

12、各作业层之间设置可靠的防护栅栏,防止坠落物体伤人。

脚手架拆除技术措施

1、拆架前:

(1)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2)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3)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4)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2、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6.4.32条第4款、第6.6.3条第1、2款的规定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3、拆架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防滑鞋。

4、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

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架作业。

5、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件,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除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件。

6、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7、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8、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9、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10、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运,严禁抛掷。

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

11、高层建筑脚手架拆除,应配备良好的通讯装置。

12、输送至地面的杆件,应及时按类堆放,整理保养。

13、当天离岗时,应及时加固尚未拆除部分,防止存留隐患造成复岗后的人为事故。

14、如遇强风、大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脚手架的拆除,严禁夜间拆除。

15、翻掀垫铺竹笆应注意站立位置,并应自外向里翻起竖立,防止外翻将竹笆内未清除的残留物从高处坠落伤人。

三、应急预案

1、目的

提高整个项目组对事故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意外发生的时候能有序的应急指挥,为有效、及时的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经济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把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制定本预案。

2、应急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等构成。

(1)领导各单位应急小组的培训和演习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2)当发生突发事故时,负责救险的人员、器材、车辆、通信和组织指挥协调。

(3)负责准备所需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