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1690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土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土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土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土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土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土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内蒙古商都县民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2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二期工程

土建专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审批:

审核:

编制: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民宇项目部

2012年8月5日

 

 

1.编制依据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3《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0

1.4《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钢筋绑扎行业规范标准》

1.6《土建工程质量缺陷的防治及控制措施》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1.8现行建筑工程及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

2.建筑工程质量目标

2.1质量指标:

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顾客满意度85分以上;

杜绝工程质量事故。

3.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3.1、土方工程

3.1.1土方开挖

3.1.1.1通病现象:

挖方边坡塌方。

3.1.1.2防治措施

1)根据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边坡坡度。

对永久性的挖方边坡,应按设计要求放坡,一般在1:

1.0~1:

1.5之间。

经过不同土层时,其边坡应做成折线型。

2)当基坑深度较大,放坡开挖不经济,或环境不允许放坡时,应采用直立边坡,并惊醒可靠的支护。

3)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4)在基坑(槽)边坡上侧堆土或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挖方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边坡和直立坑壁的稳定。

当土质良好时,堆土和材料应距边坡边缘0.8m以外,高度不超过1.5m。

3.1.2土方回填

3.1.2.1通病现象:

基坑(槽)回填土沉陷

3.1.2.2防治措施

1)基坑(槽)回填前,将槽中积水、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滞水,应有排水、降水措施。

2)回填土应依照规范要求分层回填、分层夯实。

3)回填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以及干土块。

4)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

4.1、模板工程

4.1.1梁模板

4.1.1.1通病现象: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下部支撑地基松软、支撑下方出现下沉、梁侧模炸跑模、局部模板背杠不足马镫嵌入柱梁间、拼缝不合理、拆除困难。

4.1.1.2防治措施

1)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2)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调直模板加撑保证断面尺寸,然后将梁侧钉固。

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3)下部支撑地基须夯实,支撑牢固可靠。

4)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5)抹面压实、提浆、收面,工序衔接掌握好时间。

6)浇筑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随时检查处理存在问题。

4.1.2、柱模板

4.1.2.1通病现象:

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中间柱模偏位、烂根。

4.1.2.2防治措施

1)根据柱箍间距规范要求加固。

2)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应处理接板避免跑浆烂根,柱角接缝要严密避免出现漏浆、烂角、棱角不齐。

3)四周斜撑要牢固。

4)作业平台稳固。

4.1.3板模板

1.3.1通病现象:

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排架挠处不合理出现下沉。

1.3.2防治措施

1)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面要平整。

所有搁栅均刨至统一尺寸。

2)支撑架子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3)模板按规定起拱。

4.2钢筋工程

4.2.1表面锈蚀

4.2.1.1通病现象:

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的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

4.2.1.2防治措施

钢筋原材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置在地,必须用混凝土墩、砖或垫木垫起,钢筋库存期不宜过长,工地临时使用的料场应选择地势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雨布;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

4.2.2箍筋不规范

4.2.2.1通病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

4.2.2.2防治措施

1)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2)对于超过质量标准的箍筋,Ⅰ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调整,注意只可返工一次,对于其他钢筋,不得重新弯曲。

4.2.3钢筋现场施工中的工艺质量问题

4.2.3.1通病现象:

钢筋在现场施工时工艺质量差,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4.2.3.2防治措施

1)在钢筋绑扎前应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提前制作保护层垫块,施工前认真按要求放置。

2)钢筋施工前应查阅图纸并根据钢筋进场情况,规范接头的位置,使其满足规范要求,绑扎施工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要求进行。

3)操作人员进行箍筋施工时,应有良好的施工习惯,摆施工筋时严格按图纸设计间距进行施工,箍筋必须是垂直受力钢筋,箍筋接头需错开放置。

4.2.4钢筋闪光对焊的质量问题

4.2.4.1通病现象:

在钢筋焊接过程中,不同的焊接方式由于操作等原因造成工艺等方面的质量问题,导致施工不能达到质量要求。

4.2.4.2防治措施

1)对断面较大的钢筋理应采取预热闪光焊工艺,但却采用了连续闪光焊工艺;在焊接或热处理时,应夹紧钢筋;焊前应仔细清除锈斑、污物,电级表面应经常保持干净,确保导电良好。

2)在钢筋端头弯曲时,焊前应予以矫直或切除;经常保持电极的正常外形,变形较大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新,安装时应力求位置准确。

3)夹具如因磨损晃动较大,应及时维修,接头焊接完毕,稍冷却后再小心地移动钢筋。

4.2.5钢筋电渣压力焊的质量问题

4.2.5.1通病现象:

在钢筋电渣压力焊施工中,常出现接头的轴线偏移0.1d(d为钢筋直径)或超过2mm及接头弯折角度大于4°,以及咬边和焊包不均匀的现象。

4.2.5.3防治措施

1)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采用气割切除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

2)两夹具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

3)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2min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4)适当选择焊接电流的大小及焊接通电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有关的焊接规范进行选择,然后按要求严格执行。

5)焊接时,应适当加大熔化量,保证钢筋端部均匀熔化。

4.2.6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

4.2.6.1通病现象:

在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施工中,常出现未焊合、咬边、夹渣、气孔等质量问题。

4.2.6.2防治措施

1)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及相应的焊接时间。

2)选择合适的引弧提升高度,采取合适的下送速度,确保焊接过程顺利进行。

3)选择合适的压入留量,保证顶压过程中有足够的压入深度;焊剂重复利用时应认真清除夹杂物。

4)焊前应将焊剂按要求烘干,并保持清洁,钢筋和钢板的焊接处需清除锈污。

5)焊剂粒径要适中,特别是使用回收焊剂时,应认真清除熔渣;焊剂的覆盖厚度,至少应能保证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不泄露火光。

4.3混凝土工程

4.3.1蜂窝

4.3.1.1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振点不均时间掌握有误或漏振、过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4.3.1.2防治措施:

按规定使用振捣器。

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底板钢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4.3.2露筋

4.3.2.1产生原因: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4.3.2.2防治措施:

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沉挠度减少;使用振捣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再移动。

4.3.3麻面及波纹

4.3.3.1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杂物清理不净有粘接现象;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振捣时间不足;

4.3.3.2防治措施:

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均匀布控振捣。

注意振动棒距模板的安全距离。

4.3.4孔洞

4.3.4.1产生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4.3.4.2防治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特殊部位采用φ30小直径振捣棒仔细振捣。

4.3.5缝隙及夹渣

4.3.5.1产生原因: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台阶面及墙根处。

4.3.5.2防治措施:

在墙模施工缝面位置开100mm×100mm生“口”模板,以清除杂物。

墙模板脚应留≥200mm×200mm模板,墙按≤1000mm设置。

浇筑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清除模板的杂物和垃圾。

4.3.6墙底部缺陷(烂脚)

4.3.6.1产生原因: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浆;或浇筑前未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4.3.6.2防治措施:

模板严密,支撑牢固可靠,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筑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4.3.7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4.3.7.1产生原因:

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4.3.7.2防治措施:

安装梁板模板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按照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方允许接驳梁模板。

4.3.8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4.3.8.1产生原因:

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斜水部位没有用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4.3.8.2防治措施:

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的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4.3.9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4.3.9.1产生原因:

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4.3.9.2防治措施:

基础混凝土是属于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

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

必要时二次浇筑。

4.3.10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4..10.1产生原因:

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4.3.10.2防治措施:

混凝土初凝即覆膜防止失水,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养护;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等覆盖,保持构筑物不能失水太快。

4.3.11缺棱掉角

4.3.11.1产生原因:

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过早拆模板,拆模板方法不当。

4.3.11.2防治措施:

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允许,按照拆除交底作业书顺序拆除,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在拆除模板而不受损坏时方能拆除;大块模板拆除撬动时,撬杆前或后应在砼面垫有木块,以防止砼面受损;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4.3.12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4.3.12.1产生原因:

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放置钢筋时冲力过大。

4.3.12.2防治措施:

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钢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4.4、砌筑工程

4.4.1通病现象:

水平灰缝厚薄不均,垂向缝隙有通缝、死缝,墙面粗糙,顶砖倾斜角度不够。

4.4.2防治措施

(1)砌筑工程开始前先立皮数杆。

(2)根据皮数情况确定板面C15混凝土厚度,一般为100高左右。

(3)底层砌块应预排。

(4)正反手墙面多余的砂浆应随砌随清理。

(5)顶砖延后2天砌筑,并双面勾缝。

4.5、预留孔洞

4.5.1通病现象:

孔洞漏留、留洞不准。

4.5.2防治措施

(1)图纸会审应对预留孔洞的数量、位置和尺寸认真审核。

(2)对预留洞,在结构施工前必须按有关方提供有关资料进行施工,模板安装时,位置要保证正确,避免再打凿孔洞损害工程主体结构。

4.6、抹灰工程

4.6.1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4.6.1.1通病现象:

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4.6.1.2防治措施

a)不同基层材料交汇处应铺钉钢板网,每边搭接长度应大于10cm。

b)门洞每侧墙体内木砖预埋不少于三块,木砖尺寸应与标准砖相同,预埋位置正确。

c)门窗框塞缝宜采用混合砂浆并专人浇水湿润后填砂浆抹平。

缝隙过大进应多次分层嵌缝。

d)加气混凝土砖块墙与门框联结时,应先在墙体内钻深10cm孔,直径4cm左右,再以相同尺寸的圆木沾107胶水打入孔内。

每侧不少于四处,使门框与墙体连接牢固。

4.6.2内墙面抹灰层空鼓、裂缝

4.6.2.1通病现象:

内墙面抹灰层空鼓、裂缝。

4.6.2.2防治措施

a)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陷处用1:

3水泥砂浆找平。

b)基层太光滑则应凿毛,或用1:

1水泥砂浆加10%107胶先薄薄刷一层。

c)墙面脚手架洞和其他孔洞等抹灰前必须用1:

3水泥砂浆浇水堵严抹平。

d)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除干净。

e)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差时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加气剂、塑化剂。

f)加气混凝土基层面抹灰的砂浆不宜过高。

g)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膏等不能前后覆盖混杂涂抹。

h)基层抹灰前水要湿透,砖基应浇水两遍以上,加气混凝土基层应提前浇水。

i)分层抹灰。

j)不同基层材料交接处铺钉钢丝网。

4.6.3外墙抹灰层空鼓、裂缝甚至脱落,窗台处抹灰出现裂缝

4.6.3.1通病现象:

外墙抹灰层空鼓、裂缝甚至脱落,窗台处抹灰出现裂缝。

4.6.3.2防治措施

a)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脚手架孔洞填塞堵严,混凝土墙表面突出较大的地方要事先剔平刷净,蜂窝、凹洼、缺棱掉角处,应先刷一道107胶:

水=1:

4的水泥素浆,再用1:

3水泥砂浆分层修补;加气混凝土墙面缺棱掉角和板缝处,宜先刷掺水泥重20%的107胶的素水泥浆一道,再用1:

1:

6混合砂浆修补抹平。

b)基层墙面应在施工前一天浇水,要浇透浇匀。

c)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墙面和加气混凝土墙面,抹底灰前应先涂刷一道107胶素水泥浆黏结层,以增加与光滑基层的砂浆黏结能力,又可将浮灰事先粘牢于墙面上,避免空鼓,裂缝。

d)长度较长(如檐口、勒脚等)和高度较高(如柱子、墙垛、窗间墙等)的室外抹灰,为了不显接槎,防止抹灰砂浆收缩开裂,一般都应设计分格缝。

e)夏季抹灰应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

罩面成活后第二天应浇水养护,并坚持养护7d以上。

f)窗台抹灰开裂,雨水容易从缝隙中渗透,引起抹灰层的空鼓,甚至脱落。

要避免窗台抹灰后出现裂缝,除了从设计上做到加强整个基础刚度、逐层设置圈梁等措施以及尽量减少上述沉陷差之外,还应尽可能推迟窗台抹灰的时间,使结构沉降后进行。

窗台抹灰后应加强养护,以防止砂浆的收缩而产生抹灰的裂缝。

4.6.4墙抹灰后向内渗水

4.6.4.1通病现象:

墙抹灰后向内渗水。

4.6.4.2防治措施

a)必须抹2~4mm底子灰。

b)中层、面层灰厚度各不少于8mm。

c)各层抹灰必须压实。

d)分格缝内应湿润后勾缝。

4.6.5外墙抹灰接槎明显,色泽不匀,显抹纹

4.6.5.1通病现象:

外墙抹灰接槎明显,色泽不匀,显抹纹。

4.6.5.2防治措施

a)抹面层时应把接槎位置留在分格条处或阴阳角、水落管等处,并注意接槎部位操作,避免发生高低不平、色泽不一等现象。

阳角抹灰应用反贴八字尺的方法操作。

b)室外抹灰稍有些抹纹在阳光下观看就很明显,影响墙面外观效果,因此室外抹水泥砂浆墙面应做成毛面,用抹子搓毛面时,要做到轻重一致,先以圆圈搓抹,然后上下抽拉,方向要一致,以免表面出现色泽深浅不一,起毛纹等问题。

4.6.6外墙抹灰分格缝不直不平,缺棱错缝

4.6.6.1通病现象:

外墙抹灰分格缝不直不平,缺棱错缝。

4.6.6.2防治措施

a)柱子等短向分格缝,对每个柱要统一找标高,拉通线弹出水平分格线,柱子侧面要用水平尺引过去,保证平整度;窗心墙竖向分格缝,几个层段应统一吊线分块。

b)分格条使用前要在水中浸透。

水平分格条一般应粘在水平线下边,竖向分格条一般应粘在垂直线左侧,以便于检查其准确度,防止发生错缝不平等现象。

分割条两侧抹八字形水泥砂浆作固定时,在水平线处应先抹下侧一面。

当天抹罩面灰压光后就可起出分格条,两侧可抹成45°如当天不起条的就抹60°坡,须待面层水泥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起出分格条。

面层压光时应将分格条上的水泥砂浆清刷干净,以免起条时损坏墙面。

4.7、吊顶工程

4.7.1主龙骨、次龙骨纵横方向线条不平直

4.7.1.1通病现象:

主龙骨、次龙骨纵横方向线条不平直。

4.7.1.2防治措施

a)凡是受扭的主龙骨、次龙骨一律不宜采用。

b)挂铅线的钉位,应按龙骨的走向每间距1.2m射一枚钢钉。

c)一定要拉通线,逐条调整龙骨的高低位置和线条平直。

d)四周墙面的水平线应测量正确,中间按平线起拱度1/200~1/300。

4.7.2吊顶造型不对称、罩面板布局不合理

4.7.2.1通病现象:

吊顶造型不对称、罩面板布局不合理。

4.7.2.2防治措施

a)按吊顶设计标高,在房间四周的水平位置拉十字中心线。

b)严格按设计要求布置主龙骨和次龙骨。

c)中间部分先铺整块罩面板,余量应平均分配在四周最外边一块,便于调整。

4.7.3石膏板吊顶拼板处于不平整

4.7.3.1通病现象:

石膏板吊顶拼板处不平整。

4.7.3.2防治措施

a)先安装主龙骨,并拉通线检查其是否正确,然后安装板边调平,可满足板面平整度。

b)应使用专用机具和选用配套材料,可保证加工板材尺寸符合标准,减少原始误差和装配误差,以保证拼板处平整。

4.7.4石臂板吊顶罩面板大面积不平整,挠度明显

4.7.4.1通病现象:

石膏板吊顶罩面板大面积不平整,挠度明显。

4.7.4.2防治措施

a)按规定在楼板底面弹吊杆的位置线,按罩面板规格尺寸确定吊杆间距。

b)从稳定方面考虑,龙骨与墙面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0mm。

如选用大块板材间距宜以不大于500mm为宜。

c)在使用纸面石膏板时,自攻螺钉与板边或板端的间距不得小于10mm,也不宜大于16mm,因为受到龙骨断面所限制。

板中间螺钉的间距不得大于200mm。

d)铺设大块板材时,应使板的长边垂直于次龙骨方向,以利于螺钉排列。

4.7.5吸音板吊顶孔距排列不匀

4.7.5.1通病现象:

无论什么材质板材,凡带孔吸音板拼装后,孔距不等,孔眼横、竖、斜看时,不成直线,或有弯曲及错位现象。

4.7.5.2防治措施

a)为确保孔距排列规整,板块应装匣钻孔,即将吸音板按计划尺寸分成板块,板边应刨直、刨光,装入铁匣内,每次放12~15块。

用5mm厚的钢板做成样板,放在被钻板块上面,用夹具夹紧。

钻孔时,钻头必须垂直于板面。

第一匣板块钻孔后,应在吊顶搁栅上试拼,无误后再继续加工。

但也可在市场上采购符合标准的吸音板。

b)装钉板块前,应先检查龙骨位置是否准确,纵横顺直、分格方正;明拼缝时,板块尺寸等于吊顶格栅间距尺寸减去明拼缝宽度8~10mm。

c)检查板块是否方正。

d)吸音板吊顶孔距排列不匀,不易修理,应一次装钉合格。

4.7.6铝合金板吊顶不平

4.7.6.1通病现象:

铝合金板吊顶不平。

4.7.6.2防治措施

a)对于吊顶四周的标高线,应准确地弹到墙上,其误差不能大于±5mm。

如果跨度较大,还应在中间适当位置加设控制点。

在一个断面内应拉通线控制,线要拉直,不能下沉。

b)待龙骨调直调平后方能安装板条,这是施工中既合理又重要的一道工序;反之,平整度难于控制,特别是当板较薄时,刚度差,受到不均匀的外力,哪怕是很小的外力,极易产生变形。

一旦变形又较难于在吊顶面上调整,只能取下调整。

c)应同设备配合考虑。

不能直接悬吊的设备,应另设吊杆,直接与结构顶板固定。

d)如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吊杆,应做好隐检记录,如膨胀螺栓埋入深度、间距等。

关键部位还要做膨胀螺栓的抗拔试验。

e)安装前要先检查板条平、直情况,发现不符合标准者,应进行调整。

4.7.7接缝明显

4.7.7.1通病现象:

板条接长部位的接缝明显。

4.7.7.2防治措施

a)做好下料工作。

板条切割时,除了控制好切割的角度外,对切口部位再用锉刀将其修平,将毛边及不妥处修整好。

b)用相同色彩的胶黏剂(可用硅胶)对接口部位进行修补。

用胶的目的,一方面可使接缝密合,另一方面也可对切口白边进行遮掩。

4.8刷浆工程

4.8.1黏结不牢

4.8.1.1通病现象:

腻子干燥后,与基层脱离。

4.8.1.2防治措施

a)室内石灰浆,将墙面灰砂、疏松墙皮、附粉用铲刀或刮刀去除,然后用石灰膏(或石灰膏腻子)嵌补缝隙,干后再将墙面灰尘扫除干净;室内刷石灰浆,先将基层表面泥土、积灰及残留砂浆用刮刀或钢丝刷去除,然后用腻子嵌补缝隙,干燥后磨平,最后用扫帚清扫干净。

b)刷大白浆,新墙面要充分干燥,抹灰面内碱性全部消褪后(一般要经过一个夏天),才能嵌批腻子和刷浆。

中高级刷浆在局部刮腻子之后,再满刮腻子1~2遍,并磨平、磨光。

旧墙面在刷浆前,用排笔蘸水刷一道,不等干燥用铲刀将翘皮、脱粉铲掉,墙上裂缝用石膏腻子或龙须菜胶腻子填嵌补平。

c)刷可赛银浆之前,先将拟刷浆基面清扫干净。

遇有裂缝凹陷之处,用可赛银和大白粉各半调成腻子或用可赛银加少许温水泡成稠糊状直接嵌批到墙面上,将墙面修补平整,干透后打磨刷浆。

d)刷聚合物水泥浆的基层,应做成小毛面,干后(泛白后)才能刷浆。

刷浆前应先洒水湿润,以免浆面干燥太快,粉酥掉面。

e)油垢墙面先刷火碱水溶液清洗干净后,补好腻子再刷浆。

f)按规定配制腻子。

4.8.2深层太厚

4.8.2.1通病现象:

一次涂刷浆料过多。

4.8.2.2防治措施

适当调整大白粉和滑石粉掺量,浆料稀稠适度,易于涂刷。

4.8.3翘皮、脱落

4.8.3.1通病现象:

腻子干后翘起,甚至脱落。

4.8.3.2防治措施

适当调整大白粉和滑石粉掺量,浆料稀稠适度,易于涂刷。

4.8.4翘皮、脱落

4.8.4.1通病现象:

腻子干后翘起,甚至脱落。

4.8.4.2防治措施

严禁上道腻子未干批刮第二道腻子。

两道腻子间,随环境温度不同,应有足够间隔时间。

4.8.5腻子起泡

4.8.5.1通病现象:

腻子表面干燥后局部起鼓的现象。

4.8.5.2防治措施

在水泥砂浆基层上刮腻子时,基层必须干燥,含水率应控制在8%以下。

4.8.6腻子裂纹

4.8.6.1通病现象:

刮在基层上的腻子出现裂纹,特别在凹陷坑洼处更显突出。

4.8.6.2防治措施

调腻子时,稠度要掌握适中,胶液可略多一些;凹处应认真处理干净,并先涂一遍黏结液;孔洞较大,刮腻子应分层进行,特别注意口小里大的孔,要反复刮抹填实抹平。

4.9门窗工程

4.9.1木门窗扇变形、翘曲

4.9.1.1通病现象:

门窗框制作好后,边梃、上下槛、中贯档发生弯曲或者扭曲、反翘,门窗框立面不在同一个平面内;门窗扇安装后关不平。

4.9.1.2防治措施

a)用含水率达到规范规定值的干燥木材制作门窗扇。

b)掌握木材的变形规律,合理下锯,多出径向板。

c)较高、较宽的门窗扇,设计时应适当加大断面,以防止木材稍有干缩就发生翘曲变形。

d)提高门窗扇的制作质量。

e)门窗扇拼装成形后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