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101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疏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疏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疏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疏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疏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疏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

《疏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疏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疏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

疏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19年疏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19年4月

一、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疏浚行业的发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疏浚方法最早被应用于开挖运河、疏通河道、沟通水系等领域。

近年来,伴随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对外贸易日益频繁,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为满足港口贸易快速发展的需要,各地纷纷加大港口建设规模、拓宽并浚深沿海航道,以增强大型运输船舶的通航能力,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基建维护疏浚需求。

同时,随着疏浚技术和装备的不断发展,疏浚市场需求也得到了大范围的延伸,疏浚作业从传统的基建维护疏浚领域先后拓展至吹填造陆、环保清淤疏浚、水库库容恢复、深水采矿采砂等领域。

随着疏浚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疏浚市场快速扩大,目前已具备较大的规模。

根据国际疏浚公司协会(IADC)的统计,自2006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疏浚市场规模由14.29亿欧元增长至47.22亿欧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11%。

未来中国疏浚市场规模仍有望进一步扩大,国际和区域贸易的发展、新兴环保疏浚市场的兴起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级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将驱动疏浚市场的发展。

1、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基建、维护疏浚市场稳步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港口投资建设的加快,港口吞吐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已经能实现供需平衡;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沿海港口建设将保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速度。

同时,随着贸易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全球集装箱运输网络正逐步形成,货物集装箱及邮轮专业化、大型化、集约化发展趋势的深化将促使世界各大型港口拓宽、加深既有港池、航道及泊位以满足大型船舶的通航能力。

上述两大因素将共同推动我国基建疏浚市场稳步增长。

港口、航道在完成大规模基建疏浚后,对于回淤强度较大的港口,必须通过维护疏浚方式定期维护以保证设计水深和通航尺度,我国各大沿海港口及航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回淤性问题,其中渤海湾的天津港、黄骅港和长江口的上海港尤为突出,上述港口均为我国国际贸易和区域贸易的枢纽性港口,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间经济贸易合作的加强,进出口贸易有望进一步增长,对各大主要港口吞吐能力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催生更多的维护疏浚需求。

2、内河水运意义重大,发展水平仍有待大幅提高

我国内河水运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0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由32.9亿吨增长至46.0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3%。

尽管内河水运的发展较大的促进了流域内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我国内河水运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地区间贸易往来将愈加频繁,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内河水运在经济性、土地资源依赖度、能源消耗、运输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加快河内水运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水运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的衔接,有利于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因此,未来内河水运将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地区间贸易过程中。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内河水运的发展目标:

2020年,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建成1.9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长江干线航道得到系统治理,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对外开放的通道和优势产业集聚的依托。

长江等内河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建成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

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大型化,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超过2,000吨。

内河港口、航道是内河水运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与维护将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点。

疏浚行业作为内河港口、航道建设与维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3、水环境治理政策加码,环保疏浚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名列全球第六位,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2,3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的发展以及化肥农药的大范围使用,我国部分区域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整体水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根据2014年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水质达到集中式饮用水水质标准(I类,II类,III类)的比例仅有63%,其中,近一半的重点湖泊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水环境形式较为严峻,水质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水体富营养化是造成影响水体质量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重点湖泊(水库)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问题。

近年来,水环境污染现象的频发使得政府及公众对水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近期密集出台的一系列环境治理政策显示了政府对水环境治理的态度和决心。

2014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环保法修订案》通过完善环境基本管理制度,严格明确了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保责任,并加大了违法排污的惩处力度。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细化了依法治理水污染的指标和要求,明确水治理工作的目标:

“到202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2016年3月18日,由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刚要》将水环境治理纳入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明确要求通过重要江河湖库入河排污口整治、重点河湖内源治理、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等方法消除劣Ⅴ类水体。

国内外水环境改善和治理的经验表明:

在外源基本得到控制的条件下,必须彻底清除内源,以恢复重建水体生态系统,才能达到理想的水治理效果。

环保疏浚通过物理机械方法清除河湖水体中的受污染底泥,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有助于彻底解决和改善水质问题。

伴随水治理政策及其他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水环境治理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环保疏浚市场需求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进而成为发展和壮大我国疏浚市场的重要驱动要素。

4、“一带一路”战略驱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3月,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同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基础设施是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优先领域,由于沿线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因此存在旺盛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力推进,相关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往来将更为密切,国内承接“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省区以及东南亚、中亚等区域的基建项目有望持续增长,作为水陆交通的关键性集结点和枢纽,港口建设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从而产生与港口建设相对应的基建疏浚、维护疏浚需求。

随着疏浚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疏浚市场快速扩大,有利于公司发挥自身在疏浚领域具有的较强技术优势和丰富工程经验,巩固原有的业务,开拓新的疏浚业务,为公司营业收入带来新的增长点,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疏浚工程业务,业务规模不断增长,技术实力大幅增强。

未来三年,根据国家水利政策的战略规划,结合公司基础和特点,公司将在维护既有客户,巩固和拓展维护疏浚业务的同时,紧抓水生态治理市场发展机遇,凭借在环保疏浚领域的独有的技术和积累的丰富经验,积极拓展环保疏浚市场,发挥行业的前端优势,努力成为一家能为港口、江河湖库、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领域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和解决方案的综合性服务提供商。

三、公司经营计划

未来三年,公司将持续进行科研投入,保持科技创新,丰富技术适用领域,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速度,不断推动创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凭借技术的环保优势,积极拓展开发环保淸淤市场,力争实现公司产值、销售收入等财务指标将实现稳步增长。

公司经营计划涉及的投资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企业自有资金为主,同时本公司将积极开拓融资途径,积极推进和银行的合作。

四、风险因素

1、行业景气度下滑风险

公司主要提供维护疏浚和环保疏浚服务,所属疏浚行业景气程度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息息相关。

近年来,我国港口、水利投资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期,投资规模的持续放大推动疏浚市场快速增长,目前已具备较大的市场规模。

尽管我国十三五规划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级规划战略都将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建设内容,未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仍有望进一步扩大,但不排除经济转型期间,宏观经济波动对区域财政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基础建设投资计划被大幅度削减,疏浚行业将因此面临景气度下滑的风险,从而对公司业务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

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创新能力,积极开发新兴市场,扩大业务覆盖范围,加强企业资源整合力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借助技术和成本优势防范市场变化。

2、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疏浚业务主要对象包括沿海港口、航道、湖泊、水库等,由于气候的季节性差异,疏浚船舶航行所面临的自然条件迥异,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工程意外、设备失灵等问题均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和人生安全造成威胁。

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制定了完善的操作规程,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实际工程作业过程中,复杂的施工情况或施工人员的疏忽仍然可能引发相关安全生产事故,从而对公司财产和员工人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

公司将严格遵守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持续完善并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大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定期检查并排除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应收账款收回风险

2016年末、2017年末及2018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9,210.62万元、14,394.89万元和11,342.65万元,尽管公司主要下游终端客户主要为大型港口集团、湖泊及水库管理局、大型疏浚总包公司等,具有资金实力雄厚、信誉好等特点,且公司与主要客户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应收账款风险相对较小。

但若公司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则可能导致该等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或无法收回,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如果公司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公司经营将面临潜在的风险。

应对措施:

公司已建立起应收账款催收制度,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该制度的建立将有效防范应收账款收回风险。

4、人力成本上升风险

疏浚行业对专业化人才的要求较高,大型疏浚项目在招投标阶段往往需要企业同时配备专业的方案设计、投标、市场开发、技术服务等各类专业化人员,同时,工程施工作为劳动力相对密集型行业,施工过程对施工员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力成本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尽管公司目前人才储备充足,并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如果未来人力成本上升过快,公司将面临成本上升进而压缩公司利润的风险。

应对措施:

公司将通过优化操作流程、加强人员管理等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加大内部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团队凝聚力,建立完善的薪酬、绩效和激励体系,维系核心人员的稳定性。

5、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

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主要客户为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产生的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02%、73.41%和15.62%。

2018年因天津港项目调整,主要客户变更为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其产生的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5.14%。

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与下游主要客户已建立了良好稳固的合作关系,且公司与其他潜在客户之间的洽谈进程良好,未来有可能签订销售合同并陆续实现销售收入,但从短时间来看,公司客户结构单一、对少数客户依赖程度高的问题预计难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