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0132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化学宁夏高考模拟真卷【1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分数: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

A

向盛有2mL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1mol/L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5滴0.1mol/LKI溶液

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B

向1mL2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证明蔗糖能发生水解反应

C

水浴加热浓硝酸、浓硫酸和苯的混合物后,直接蒸馏分液后得到的粗产品     

制备纯硝基苯

D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氯化钠和碘化钾的量太小,沉淀转化现象不明显,错误;B、验证蔗糖的水解产物,应先加碱中和硫酸使溶液呈碱性后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错误;C、制取的硝基苯中含有苯、酸的杂质,所以需要经过水洗、碱洗、水洗、干燥后再蒸馏,得纯硝基苯,错误;D、稀硫酸的浓度不同,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3.下列关于σ键和π键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σ键能单独形成,而π键一定不能单独形成

B.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一定不能绕键轴旋转

C.双键中一定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三键中一定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D.气体单质中一定存在σ键,可能存在π键

【答案】D

【解析】p电子云重叠时,首先头碰头最大重叠形成σ键,py、pz电子云垂直于px所在平面,只能“肩并肩”地重叠形成π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π键不能单独形成,A、B正确。

σ键特征是轴对称,π键呈镜面对称,不能绕键轴旋转,C正确。

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D不正确。

4.镁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能化学电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如图是镁-空气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电池Mg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导线由碳电极流向Mg电极

D.当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消耗的O2体积为1.12L

【答案】 B

【解析】 镁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错;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由镁电极流向碳电极,C错;由于没有说明O2所处的状态,所以无法计算O2的体积,D错。

5.化学中常借助图像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下列关于4个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可表示t℃时,冰醋酸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B.图②可表示向一定量pH=1的盐酸中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溶液pH的变化

C.图③可表示向一定量明矾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D.图④可表示所有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冰醋酸中不存在离子不导电,图象起点错误,错误;B、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pH逐渐增大,正确;C、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逐渐增大,当Ba2+完全沉淀之后,生成的氢氧化铝继续与OH-离子反应,沉淀部分溶解,最后沉淀为硫酸钡,物质的量不变,错误;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减小;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与图像。

6.多硫化钠Na2Sx(x≥2)在结构上与Na2O2、FeS2、CaC2等有相似之处。

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的值是

A.5

B.4

C.3

D.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采用电子守恒解题。

Na2Sx的S化合价为-2/x,有:

(6+2/x)x=2×16,x=5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有关问题。

7.常温时,用某新型充电电池电解如右图所示的l00mL溶液,充电电池的总反应为

4Li+2SOCl2

 4LiCl+S+SO2,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仅闭合K2,铁极的电极反应式:

Fe-2e=Fe2+

B.放电时电池上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SOCl2+4e=4C1-+S+SO2

C.若仅闭合K1,电子由Fe极沿导线流向C极

D.若不考虑气体溶解和溶液体积变化,当电池中生成0.025molS时,溶液中pH=1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若仅闭合K2,铁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最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选项A不正确;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根据反应式可知,选项B正确;若仅闭合K1,则相当于是钢铁的吸氧腐蚀,电子由Fe极沿导线流向C极,选项C正确;当电池中生成0.025molS时,转移电子是0.025mol×4=0.1mol,则溶液中一定生成0.1mol氢氧化钠,其浓度是1mol/L,选项D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电化学原理的应用和计算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电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类试题关键是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

C.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B项:

前一个是取代反应,后一个是加成反应,故错;C项:

乙烷不与钠反应,故错;D项:

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错。

故选A。

考点:

有机物的性质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性质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平时多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2O、H2S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沸点逐渐升高

B.Fe(OH)3不溶于水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得到

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为混合物

D.物质B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有B物质析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H2O分子间有氢键,故H2O的沸点比H2S的高。

B选项Fe(OH)3可由Fe(OH)2被氧气氧化发生化合反应得到,故B选项错误。

C选项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当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故C选项正确。

D选项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反而变成不饱和溶液,无氢氧化钙析出。

考点:

氢键对物质沸点的影响,同素异形体,饱和溶液

点评: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内容广泛,需要学生对每个选项一一进行分析,能举出具体的例子来推翻某些太绝对的话,这些都需要学生对平时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10.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要依靠科技进步。

下列关于保护生存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通常利用沉淀反应除去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B.垃圾焚烧不仅可以用于发电,还不会带来任何新的污染

C.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途径

D.可通过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

【答案】B

【解析】垃圾焚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B不正确;

评卷人

得  分

 

 

二、实验题

11.某同学在做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铜片表面变黑,于是对黑色物质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

(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1:

铜片与浓硫酸反应

操作

现象

加热到120℃~250℃

铜片表面变黑,有大量气体产生,形成墨绿色浊液

继续加热至338℃

铜片上黑色消失,瓶中出现“白雾”,溶液略带蓝色,瓶底部有较多灰白色沉淀

 

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

②为证明A装置中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铜,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

(2)探究实验1中120℃~250℃时所得黑色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黑色固体中可能含有CuO、CuS、Cu2S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资料1:

亚铁氰化钾[K4Fe(CN)6]是Cu2+的灵敏检测剂,向含有Cu2+的溶液中滴加亚铁氰化钾溶液,生成红棕色沉淀。

资料2:

CuS

Cu2S

黑色结晶或粉末

灰黑色结晶或粉末

难溶于稀硫酸;可溶于硝酸;微溶于浓氨水或热的浓盐酸

难溶于稀硫酸和浓盐酸;可溶于硝酸;微溶于浓氨水

 

【设计并实施实验】

实验2.探究黑色固体中是否含CuO

操作

现象

i.取表面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5片,用清水洗干净,放入盛有10mL试剂A的小烧杯中,搅拌

黑色表层脱落,露出光亮的铜片

ii.取出铜片,待黑色沉淀沉降

上层溶液澄清、无色

 

①试剂A是_________。

②甲认为ii中溶液无色有可能是Cu2+浓度太小,于是补充实验确认了溶液中不含Cu2+,补充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实验3.探究黑色固体中是否含CuS、Cu2S

操作

现象

i.取实验2中黑色固体少许,加入适量浓氨水,振荡后静置

有固体剩余,固液分界线附近的溶液呈浅蓝色

ii.另取实验2中黑色固体少许,加入适量浓盐酸,微热后静置

有固体剩余,溶液变成浅绿色

 

【获得结论】由实验2和实验3可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1中,120℃~250℃时所得黑色固体中_______。

【实验反思】

分析实验1中338℃时产生现象的原因,同学们认为是较低温度时产生的黑色固体与热的浓硫酸进一步反应造成。

已知反应的含硫产物除无水硫酸铜外还有二氧化硫,则黑色固体消失时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 防止C中溶液倒吸入A中 NaOH溶液 冷却后将浊液倒入盛水的小烧杯中,得到蓝色溶液(或冷却后,将上层浓硫酸倒出,向瓶中加入少量水,得到蓝色溶液) 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稀盐酸也可以) 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滴亚铁氰化钾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或无红棕色沉淀生成) 不含CuO,一定含有CuS,可能含有Cu2S CuS+4H2SO4(浓)

CuSO4+4SO2↑+4H2O,Cu2S+6H2SO4(浓)

2CuSO4+5SO2↑+6H2O

【解析】

(1)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容易造成倒吸现象,装置B可以防止C中溶液倒吸入A中;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装置C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故答案为:

防止C中溶液倒吸入A中;NaOH溶液;

②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为证明A装置中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铜,可以将冷却后的浊液倒入盛水的小烧杯中,得到蓝色溶液即可证明,故答案为:

冷却后将浊液倒入盛水的小烧杯中,得到蓝色溶液;

(2)①根据CuS、Cu2S的性质可知,二者均难溶于稀硫酸;可溶于硝酸,因此试剂A应该选择稀硫酸,故答案为:

稀硫酸;

②根据题意,亚铁氰化钾[K4Fe(CN)6]是Cu2+的灵敏检测剂,向含有Cu2+的溶液中滴加亚铁氰化钾溶液,可以生成红棕色沉淀。

因此只要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亚铁氰化钾即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Cu2+,故答案为:

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滴亚铁氰化钾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或无红棕色沉淀生成);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2可知,黑色固体中不含CuO,根据实验3可知,加入适量浓氨水,固液分界线附近的溶液呈浅蓝色;加入适量浓盐酸,微热后静置,溶液变成浅绿色,因为CuS微溶于浓氨水或热的浓盐酸,Cu2S难溶于浓盐酸,说明含有CuS、可能含有Cu2S,故答案为:

不含CuO,一定含有CuS,可能含有Cu2S;

【实验反思】黑色固体中含有CuS、可能含有Cu2S,根据反应的含硫产物除无水硫酸铜外还有二氧化硫,CuS、Cu2S与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S+4H2SO4(浓)

CuSO4+4SO2↑+4H2O,Cu2S+6H2SO4(浓)

2CuSO4+5SO2↑+6H2O,故答案为:

CuS+4H2SO4(浓)

CuSO4+4SO2↑+4H2O,Cu2S+6H2SO4(浓)

2CuSO4+5SO2↑+6H2O。

点睛:

本题借助于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对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进行了探究,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的难点是题干提供的信息较多,需要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加以利用,物质性质的陌生性也增大了试题难度。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

12.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C和D结合生成化合物丁。

B、C、D三种元素的单质和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

又知甲、乙、丙分子均含有10个质子。

(1)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A、B、C、D四种元素中三种,不能被确定的第四种元素是         (填写选项的编号,下同)(①A       ②B       ③C         ④D)

写出转化关系图中已确认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以下四个补充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进一步确定第四种元素,其中一个条件推断出的第四种元素与其余三个条件推断出的第四种元素不同,这个条件是                 。

A.化合物甲与丙、乙与丙均能够发生反应

B.化合物甲、乙、丙都是无色物质,其中只有甲有刺激性气味

C.通常情况下乙和丁不发生反应,若将乙、丁、单质C混合,立即发生化合反应。

D.单质C和化合物丁不能共存。

依据该条件推断,第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3)按

(2)中的另外三个补充条件推断第四种元素。

丙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答案】

(1)④(2分)2F2+2H2O=4HF+O2(2分)

(2)B(2分)第二周期ⅣA族(2分)

(3)三角锥型(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甲、乙、丙均为含10个电子的化合物(可能为CH4 NH3 H2O HF),则可初步确定A是氢元素,考虑到B可置换C,可初步确定B是氟元素,C是氧元素,所以,D应该是碳元素或氮元素。

故A是H元素,B是F元素,C是O元素,D是N或C元素,甲是HF,乙是H2O,丙是NH3或CH4,丁是NO或CO2。

(1)由以上推断出的各个物质,可知选④。

方程式为2F2+2H2O=4HF+O2。

(2)依据条件B化合物甲、乙、丙都是无色物质,其中只有甲有刺激性气味,则丙不能为氨气,只能为甲烷,D是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ⅣA族

(3)依据题中所给的A、C、D三个条件,判断出丙是NH3,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无机推断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3.(16分)茉莉花中的提取物E是一种有茉莉花香的酯,其工业合成途径如下:

巳知:

A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官能团的电子式为________;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欲从反应④所得混合物中分离出物质的量最多的产物,其方法是________;写出反应

③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________上述反应①〜⑥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任写出一种符合下列给定条件的E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遇FeCl3颜色不变化 ②能发生银镜反水  ③9个碳原子始终保持在同一平面

(4)已知如下转化关系,且G水解可以得到含碳原子数相同的两种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①C的沸点比与C分子式相同的酯髙很多,其原因是________;

②写出上述合成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

【答案】

(2)水洗分液法 CH2CHO+2[Ag(NH3)2]OH

2Ag↓+CH3COONH4+3NH3+H2O

CH3COO-+H+=CH3COOH    ④⑤⑥

(3)

(3个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可以发生变化)

(4)①醋酸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解析】

(1)由A的球棍模型可知A是乙烯,乙烯加成生成乙醇,乙醇氧化生成乙醛,即B是乙醛,乙醛提高银镜反应生成C,C是乙酸。

乙酸和苯甲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E,E的结构简式为

反应⑤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故D是

,甲苯通过取代反应生成D。

(2)反应④的生成物

难溶于水,所以可以通过分液法进行分离。

(3)遇FeCl3发生颜色不变化说明不含有酚羟基,能发生银镜反水说明含有醛基,9个碳原子始终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另外3碳原子必须直接与苯环相连。

所以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3个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可以发生变化)。

(4)G的化学式为C4H6O2,G水解可以得到含碳原子数相同的两种物质,所以G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CH2。

因为C是乙酸,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所以沸点较高。

14.复分解反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1)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6种溶液的pH值: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NaR

pH

8.8

9.7

11.6

10.3

11.1

11.3

复分解存在这样一个规律:

一种较强酸与另一种较弱酸的盐可以自发地反应,生成较弱酸和较强酸的盐,如:

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若换个角度看,它同时揭示出另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较弱的物质。

依照该规律,请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CO2+H

2O+2NaClO===Na2CO3+2HClO

B.CO2+H2O+NaClO===NaHCO3+HClO

C.CO2+H2O+NaR

NaHCO3+HR

D.CO2+H2O+2NaR

Na2CO3+2HR

 E.Na2CO3+HR

NaHCO3+NaR

 F.CH3COOH+NaCN===CH3COONa+HCN

(2)根据前述信息判断,浓度均为0.05mol/L的下列六种物质的溶液中,pH最小的是______(填编号);      其pH为___________(

填数值);pH最大的是_________(填编号)。

①HR  ②CH3COOH ③HCN ④HClO ⑤H2SO4 ⑥HClO4

(3)一些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还遵循其它的规律。

下列转化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①工业上将石灰乳与纯碱溶液混合可制得苛性钠溶液

②侯氏制碱法中,向饱和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可获得小苏打晶体

③蒸发KCl和NaNO3混合溶液,首先析出NaCl晶体

  根据上述反应,总结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另一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KI溶液和AgCl固体混合搅拌,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D 

(2)⑤;1;①

(3)复分解反应能够向生成更难溶(溶解度更小)物质的方向进行。

 

白色固体变成黄色  I-+AgCl===AgI+Cl

【解析】略

15.(10分)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5)KMnO4在酸性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的反应式:

                                 

【答案】

(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2)酸性 氧化性      (3)0.6mol

(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5)MnO4-+8H++5e-=Mn2++4H2O

【解析】略

16.(9分)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

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原子核内无中子;A和E、D和F分别同主族,且B与D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

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的名称是    ,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C、D、F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化学式);

(3)E单质在足量D单质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4)化合物X、Y均由A、D、E、F四种元素组成。

①X、Y均属于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②X与Y的水溶液相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化合物E2F的水溶液中滴入双氧水和稀硫酸,加热,有单质生成。

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

(1)氢 (1分)第三周期ⅠA族(1分)

(2)H2O>NH3>H2S

(1分)

(3)Na+

Na+(1分)

(4)①离子(1分)②H++HSO3-     H2O+SO2↑(2分)

(5)S2-+H2O2+2H+

S↓+2H2O(2分)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四、计算题

17.(6分)向100mL1.5mol/L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