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锦道医学精编版.docx
《熊春锦道医学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熊春锦道医学精编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熊春锦道医学精编版
从道家传统解析生命的真相:
道医学
作者:
熊春锦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最具有代表性。
熊春锦先生总结历代高真圣贤的道医学、中医学理论及经验,结合自身道医临床实践写成此书。
书中介绍了道家的“一元四素方法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介绍了道医学的三元生理学、道医病因学等,详细阐述了人类的性体系统——本体性体系统、培生性体系统、永生性体系统、灵光内蕴性体系统,在这之前,无论是传统中医学界,还是在道学界,都没有显传的文献资料对这些系统介绍透露得这么详细;有关经脉系统的十二经络、八脉道、四线三窍等许多内容都是罕见前人的。
第一篇道医学绪论
第一章道医学引言
第一节历史渊源
第二节“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慧与智
第三节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
第四节道德是医学的灵魂
第二章道医学入门
第三章一元四素全息论
第四章三元(源)论的概念
第二篇道医生理学
第一章道医生理学概论
第二章质元生理学
第一节质元概述
第二节气和炁
一、炁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炁的生成
三、气的生理功能
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
第三章物元生理学
第一节经脉系统概述
一、血气、脉、经脉
二、经脉的定名
三、经脉系统的传输作用
四、经脉系统层次的分类
第二节经络系统
一、经络系统概述
二、经络的整体性和功能
第三节脉道系统
一、脉道系统概况
二、八脉道系统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丹窍系统
一、网脉线
二、之脉线(双螺旋脉线)
三、内丹脉线
四、外丹脉线
五、天脉窍
六、理脉窍
七、混沌窍
八、丹窍系统综述
第五节道医藏象学
一、道医藏象学概述
二、五臟概要
(一)肾臟
(二)肝臟
(三)心臟
(四)脾臟
(五)肺臟
三、六腑概要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四、奇恒之府
(一)脑
(二)女子胞
五、臟腑之间的关系
(一)臟与臟之间的关系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三)五臟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体元生理学
第一节体元(性体)的客观存在性
第二节生命体元的分类
一、人体基础体元系统
二、人体培生类体元
三、灵光内蕴的性体
第三节论体元的阴阳
第三篇道医病因机理探讨
第一章道医病因总论
第二章疾病的内因机理
第一节玄源致病内因
一、显性玄源致病内因
(一)七情内伤
(二)内生五邪
二、隐性玄源致病内因
(一)元性致病内因
(二)三魂致病内因
(三)七魄致病内因
(四)寄生体元致病内因
第二节质元(源)致病内因
一、隐性质元致病内因
(一)气的失常
(二)体质与正气的关系
(三)心智素质与正气的关系
二、显性质源致病内因
(一)血的失常
(二)津液失常
三、隐显质元(源)内因的相互病理
(一)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
(二)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
第二节物元(源)性致病内因
一、显性物源致病内因
(一)五臟功能失调
(二)六腑的功能失调
(三)奇恒之府的功能失调
二、隐性物元致病内因
(一)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
(二)经络的气血逆乱
(三)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四)经络的气血衰竭
第三章常见疾病的外因
第一节物源性致病外因
一、显性物源致病外因
(一)地域环境
(二)生活工作居住环境
(三)自然气候因素
(四)意外创伤
(五)饮食不节
(六)劳逸损伤
二、隐性物源致病外因
(一)微观生物性外因
(二)饮食不洁
(三)地气水气场性外因
第二节质源性致病外因
(一)六淫性质
(二)六淫共同致病特点
(三)六邪各自性质及致病特点
第三节玄源性致病外因
一、致病信息体元分类
二、正确认识信息体元致病
第四篇道医诊断学
第一章道医诊断学概论
一、道医诊断学概述
二、道医诊断技术层次分类
三、道医诊断基本要求
第二章望诊诊断
第一节气色的分类鉴别
一、望气色技术的培养方法
二、细致掌握分辨气色
三、病理气色的概略分析
第二节面部气色望诊
第三节眼部望诊
第三章指剑掌眼诊断
一、基本要求
二、应用范围
三、具体操作
四、与切脉结合
第四章体元丢失诊断
一、诊断方法介绍
二、病案举例
编后记
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巨系统,包括道、释、儒三大分支,其中以道学最为历史悠久,远溯于上古人纪时代,道德文化系统是生命真相的探索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和脊梁。
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期是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最具有代表性。
它是古代修身者在“恬淡虚无、正气内存”下对生命真相全面、深刻地进行慧观内视,以及研究人与自然辩证关系成果的部分记录。
道学研究人体的生命现象,从未离开过人体内最基本的三大物质:
“精炁神”这三宝,对生命中的精炁神的研究,早就达到了极其完善和全面的境界。
在对人体精炁神三宝的研究中,精和炁这两大系统直接关系着生命的健康和疾病的治疗,但并不是生命真相的全部。
因此,我们的祖先将对“精”和“炁”两系统慧观与智观研究的结果,以及对“神”这一系统研究的少量结果,综合起来,共同构成传统中医学的灵魂,形成医学理论的坚实基础,并且留下了《黄帝内经》这部专著。
道学对生命中的“神”这一系统的研究成果,则保留于道学修身的内部进行承传,始终牢牢地把握着对精炁神三宝的整体研究和完善,并且创立道医学,完整地研究精炁神三宝,以区别于传统中医学。
因此,研究生命的真相,就必须走进道医学,走进修身学的守一法和修真学的金丹法的殿堂之中进行探索。
因为只有道学的这两大学说系统中,才完整和深刻地揭示着人类生命的真相,保存着对生命精炁神三大系统的完整研究。
而且2500年以前的修身学守一法对生命真相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又远远超过汉唐以后时期,在性慧隐退而智能独强中所诞生的修真金丹学。
汉唐时期逐步形成的、适应人们后天智能强化张扬背景下的修真金丹学,虽然是一种渐进式的、逐步摆脱智能制约,淡化心智而###见性的方法。
它与黄帝老子和庄子所提及的修身得一守一方法的直指心源性海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但是,金丹学所对生命中精炁神观察的虚实同步的经验,对传统中医学的全面发展,同样发挥着理论奠基和指导作用。
在历史进程之中,中医学依据对生命认知的深度不同,社会需求的差异,逐步形成了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
传统中医学虽然源生于道学,运用其“精”和“炁”的理论,但是她逐步向完全性的“常道”转化,以适应社会人们素质的需求。
但是,道家内部则仍然把握着生命真相和医学中的精髓继续进行深化,恪守“常道”与“非常道”整体把握型的研究原则,从而形成道家自己内部的道医学,完整地研究着生命真相中精炁神三大系统。
道医学它在道家内部严格地恪守着师徒相授的原则,在各脉系中代代口传心授、相互承传。
并不会完全失传。
相反,历史上常见一些道医学中的方法,不断地公开于传统中医学之中,融入传统中医学的系统之中。
道医学由于其核心是把握住“非常道”的世界,主动进入“虚无生万有”而慧观有质无形的虚态空间,全面观察认识事物的本因、内因、外因,特别是对本因的了解掌握。
所以需要具备通过修身才能达到的慧观能力,将慧观与智观和谐统一地整体把握,并且灵活加以运用,因此道医学在一般情况下,只会在道学的修身界内部流传,难以完整地进入常道后天意识“唯智能”使用的医学领域之中。
了解、学习、实践道医学,离不开老子所说的:
“修之身,其德乃真”。
修身是掌握道医学的前提和基础。
《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记载: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段话中的“其知道者”就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系统的缔造者。
博大精深的中华道德文化系统,修身文化,是诞生道医学、传统中医学的源泉,“岐黄源于道”,绝非虚言。
“道”不可见但可知,“德”可见亦可积,积之厚足,厚德载道,则可知“道”而生万化。
老子说:
“道生之而德畜之”,“万物尊道而贵德”。
虚无生万有,人体生命真相中的有质无形的人体三宝:
精炁神,就是人体内道和德的必然产物。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蒂,全部都建立于对这个“虚无生万有”中的虚的研究之上,虚中实有的精炁神,就是生命的实相。
同时,对万物由道这个虚和○中生出,并且通过德的能量的畜养而成形的现象进行全面研究,也就构成了宏大的道德文化系统和方法论。
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是东方哲学、科学、医学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
她养育我们的祖先撰写出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造就了汉朝文景之治和大唐盛世。
盛唐文化的深远影响,从至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文化现象中仍可略见一斑。
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每个领域之中,它在历史上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无比的辉煌。
宋代以后,由于中华道德文化系统中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儒学文化进入了教条化阶段,以及接踵而至的外族入主中原,加之西方智能科学的传入,才逐步压抑和冲淡了道德文化系统对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力。
综观历史的进程,中华道德文化系统在近数百年中,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力都日见式微,民族虚无主义者大兴其说,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但这种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暂时现象,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由于高度符合宇宙自然的总法则,符合自然规律中的真理,必定会兴盛于世,大行其道,传遍整个世界。
分析中华传统中医学系统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便可得到道德文化与传统中医学诞生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于中医学理论富含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内核,在运用中比其他领域更贴近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源头,因此,她虽然在近数百年来饱经蹂躏,却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傲立于中华大地,百折不颓地顽强地发展着。
近代更被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主力军,傲然屹立于世。
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言:
“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
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
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
“理炁科学”,是道德文化系统中有别于其他各种哲学观的独到之处,它建构于生命真相中的精炁神三宝学说,在修真金丹法中,以炁论精和神,是一种执两用中的方法论。
万物皆有气,以气可以窥其精,而认识常道世间的万物;以气可以达其神,而认识非常道中万物的真相。
理炁科学以道生一(德),一生二(天地),二生三(天地人三才),三生万物,为理论基石,抓住宇宙生成和万物生成的根本物质——德(这个一),进行论证,也称之为唯德辩证法。
道本虚无,是○态,虚无生万有,只用德这个“一”,把握住德一,也就掌握着万物生成的源头活水。
“道生之,而德畜之”,道生德养,万物皆备。
道父德母,生育万物,人在其中。
因此,德和道是人的本源,德一畜养着人体的精炁神,是生命的本质所在。
研究生命和万物,皆离不开德和道,以及其内部所蕴藏的精炁神三宝。
道医学诞生于道德本源,产生于虚无。
是“无之以为用”的科学应用,“有之以为利”(老子《德道经》)的化生而利益人类的健康生存。
没有生命真相中无之以为用的精炁神,也就不会存在生命显相中有之以为利的“识、血、肉”。
生命是一个虚相的精炁神与实相的识血肉的复合双重结构体。
而且有质无形的精、炁、神,始终决定着实相的意识、血液(全身70%为水分)、肉体各器官组织系统的存在、健康与消亡。
不健康和错误的识、血、肉的活动,会消耗、损伤、破坏精炁神的运行与存在。
而正觉、正念、正行的识、血、肉的活动却又能维护、保持、提升精炁神的活力。
甚至在德性品格的引领下,使人们真正进入精炁神的有质无形的境界中,全面再造生命的品质。
(彩1)图1
德属于道化生的能量性物质,它在进入一切有相物质前以非肉眼可见的光态存在,在进入有相物质以后以不同品质的、非肉眼可见的“炁”态而存在,古代修身圣人们通过深度慧观而发现,因此产生出炁理学说和理炁科学。
古代先圣以自身的修身内证为认识生命和宇宙的方法,研究肉眼不可见性的虚无的道和德,研究有质无形、无相的物质世界,我们将其称之为“慧观科学”。
在慧观下产生和形成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我们称之为“理炁学说”和“理炁科学”。
图2
道医和传统中医学的祖先可以说都是“慧观”科学的佼佼者,伏羲、神农、黄帝、老子、扁鹊等先辈的“内慧观”和“外慧观”,都达到了慧观科学的高峰,给后代不能实践慧观的人们留下了“神话”般的奇迹。
东方的慧观科学,是系统型的灵感思维、有序性潜意识直觉思维以及深度定观、慧观、无为先天状态下性慧运用的产物。
理炁科学是祖先们以自身为实验室进行道德生命科学实践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是对道进行全面实践和验证的系统科学。
理炁科学包括了我们东方的伏羲黄老修身学说中的守一学说,以及汉唐出现的修真金丹学说,以及现代正确的内功学说(不包含人为意识创编的方法)。
如果从人体小宇宙内环境的实践而言理炁科学,那么知道、得道、成道、了道,全面完成生命中精炁神的三合一,归于道○之虚境,就是理炁科学实践的最高成就。
完整的理炁科学内容博大精深,包涵着对自然万物的炁理研究和实践,以验证“万物为一炁,德真必归道”的自然真理和法则。
虚无生万有,万物源于虚无,虚无是万物之本,把握住虚无的道,把握住虚无中实有的精炁神,才是生命的真谛之所在,这是道医学的根本法则,也是人类应当共同恪守的法则。
西方科学的发展中虽然也同样伴有灵感思维、直觉把握,并且高度重视各种智能思维模式,因此而推动着西方科学史的长足发展。
但是,他们的灵感思维开发与应用处于一种自然性和偶发性,缺乏理论与系统性。
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的一生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他的科学研究成果,许多都源自于不可捉摸的灵感与下意识。
他发觉在主观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更为神秘的领域。
也正因为这些大量的不解之迷,才促使处在科学研究黄金年龄时期,只有三十多岁的他,毅然地放弃了科学研究而进入宗教领域进行研究。
他的后半生研究宗教虽然也颇有成就,但是由于缺乏象东方理炁科学这样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其成果也就很快被时代所湮没。
目前世界上唯有东方的理炁科学是人类历史上慧观科学领域中硕果仅存的瑰宝,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这一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去向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
图3
“理形科学”是诞生于理炁科学基础之上的形态科学的同步。
是指在慧观基础上,通过对肉眼可见、身体可感或通过仪器可测的事物进行同步性研究,从而形成一整套认识自身和宇宙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阴阳、河图、洛书、易经、五行、甲子、干支、九宫八风、斗建十二月、运气、气化、藏象、经络等等理论和方法。
我们东方的理形科学,既是先天慧性的产物,也是后天知识的日积月累,是慧性开发基础上的聪明才智和逻辑推理思维的叠加,我们称其为理形科学。
理炁科学是理形科学之母。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祖先们大量地将在理炁科学中所得出的真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例如中国古建筑学中的长安皇城建筑布局图的三城九门,即是慧观中大脑气态结构图形的全部外用。
其中的八水绕长安之理,也是仿用了人体经络学说的手三阳足三阳在头部的分布,外加额带脉和鼻带脉的循气之理而用于国家的中央首都。
使唐朝的首都生气勃勃,诞生出大唐之盛。
中国传统建筑学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理炁学说基础上的理形科学成果。
我们现在所继承的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同样隶属于理炁科学基础上诞生的对人体生命形体阐释的理形科学。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
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
在我看来,中国的圣哲学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是西方文化下诞生的直觉思维法的代表人物,他的“不惊奇”和“惊奇”的答案,是因为他并未全面了解中华道德文化和科学的一元始气大统一性,以及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太极统一论的生发与形成。
这一点就连我们国人自己由于“大道废”和“离德散”的原因也未能形成真正的共识,大量的研究者和继承者,都是将这两大科学系统活生生地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及实践,因而离道日远,难识东方科学的真面貌。
西方科学虽然具有严密的形式逻辑推理和系统的反复实验求证。
但是它所依靠的主要是大脑的智识系统和片断性、触发性的灵感思维。
而且在理论上缺乏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同频性和系统联接性,因而几个世纪以来所产生的西方科学系统都是孤立的、弥散的、各自分离独立的科学。
西方科学宛如苍茫大海上的一个个互不相连的孤岛,长期各自独立地发展着,正是由于缺乏与宇宙自然总规律相联接的大统一性的基础,当进入20世纪未期后西方科学也就步入了危机时代。
这也可以说是东西方科学的关键的差异性所在。
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内证修炼和社会实践,在道德文化的一元总枢的基础上,形成了既高度协调一致又尽善尽美的哲学框架“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一幅太极图即将这种哲学框架完美地组合于一体之中,构筑了东方科学的基石。
这种道生一、“道生之,而德畜之”,德与天地(三)生万物的东方科学理论,历史上曾出现过数度发展的鼎盛时期。
据师言,唐宋以前,“理炁学说”盛行于世,文人墨客、诸子百家,内修甚众,蔚然成风,普遍有“半日内修坐,半日应堂厅”之习。
这种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进行的内证与外应,可以说是诞生我国古代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数学、物理学、文学、音律学、人体学、中医学等等百业鼎盛的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人类的物欲越来越强烈,距离自然真常之道日见远离,加上封建王朝的制约性和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理炁科学”日趋隐传,逐步退隐山林深藏民间。
祖先们在历史上通过理炁学说和理形学说高度结合在各门各类、各行各业创造的科学成果,虽然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作出巨大贡献,确保着中国古代能够出现大量的创造和发明,从而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国人自己都未能很好地将道德文化继承下来和发展下去,相反却被西方有知之士接收了理形科学的精华并且应用它们滋养和丰富着西方科学,从而推动了西方科学的迅速发展。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归纳总结出古代中国是“世界发明的摇篮”他在书中列举了26种重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推动了西方的产业革命。
他讲到:
“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道德文化系统中理炁科学与理形科学在我们古代社会中的逐步断裂分离过程。
这种逐步的失道,与社会整体的逐步离德是一种相互因果的必然关系。
在中华道德文化系统受到压抑的时期,在中华传统文化成果(如四大发明)的基础上,东方的“理形科学”成果在西方科学的形式逻辑与系统的实验土壤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恩格斯都曾经说:
“是资本主义诞生的助产婆”。
近年来西方科学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整个西方科学由于缺乏东方大智慧科学成果的补充,前途已经显现出渺茫,西方的智者都在寻求新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些敏锐西方的科学家已经将目光紧紧地盯上了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早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曾发表宣言说: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到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这段宣言中的话虽然未能触及东方科学体系的本质,并不明白“老子通于大道,孔子精于常道,二子智慧皆归于道”的真理。
但是现代人类智中精英所发表的这份宣言的份量,对我们炎黄子孙而言,是足够振聋发聩的醒钟。
也是我们自己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继承和发扬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契机。
老子《德道经》中说: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
”东方科学中的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的学习与实践,与西方科学的学习方式是两种完全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方法,虽然理形科学中具有部分与西方科学学习方法相似之处,但是在根本上,还是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
整体而言,东方科学是建筑于慧观科学坚实基础之上并与智观科学高度协调统一的科学体系。
只有在智观科学与慧观科学领域同时进行实践,并将之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人,才能称得上大智大慧。
中华传统中医学的系统论思想,正是诞生于我们祖先中的这些大智慧者的毕生求证和实践的深刻全面的慧观之中。
时至今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学科的成就,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都早已湮没在西方科学的汪洋大海之中。
唯独硕果仅存的东方哲学,在我们自己并未高度重视的麻木状态中,反而被西方科学界敏锐地吸收了,在西方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发挥出导向的作用。
传统的中医学和其中的针灸术和内功术,针灸医术和内功术在全世界的迅速传播,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现象。
许多眼光敏锐的西方人士都在寻找“真正的”传统中医学,而并不满足于目前学院式的教学内容。
这一现象其实也必将推动我们自己对继承传统中医学的反思。
是到了真正地全面继承发扬祖国传统中医的时代了!
我们如果能恢复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教育的基本框架,在中医学院(大学)的基础理论阶段,开设“理炁科学”的课程,并贯穿于中医的学习和实践,将理炁科学与理形科学并重性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和选择中医学的真正人才,充分体现出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根本特征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而不是全盘照搬西方医学的教学模式与特点。
这样不仅有利于对传统经典的领会体悟,而且能较快地提升学医者本身的道德素质和医疗水平,更能全面深刻地掌握“理形科学”中的内容而使其发挥更为深刻的作用。
从而全面地整体性地提高我国中医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国内和国际的医学发展总趋势。
我国古代社会,以是否修身于“道德文化系统”,进行“以德修身证道”,而将世人分为二大类:
一类是未进行修身修证的或者难以进行修身实践修证的人群,将这一类人称之为庶人;另一类则是进行道德文化系统实践修身的人群,这其中又按照他们本身修身内证的层次和量级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分类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四个大的层次。
这种分类正如《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贤人;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欲,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圣人;
“淳德全道,合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至人;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真人(道德修养和内证水平达到最高层次的人)。
中华道德文化系统,就是诞生于这些大批的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的长期修身内证和外积功行的实践之中,历史上大批的守一“修德进道”的实践者,居道○而用德一的人,就是中华道德文化系统以及东方哲学、东方科学、传统中医学的创始者、承传者和发扬者。
由于中华道德根文化系统的支撑,传统中医学其实早在二千年前就已经处于历史的巅峰之上,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系统理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自然地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如果以是否修身内证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内容,以及修真的深浅度对中华医学的从业者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分成三大类。
当然这种分类,同样适用于其它与传统道德文化系统密切相关的各行各业。
第一类是系统掌握修身方法进行系统性的自我生命再造工程实践,在此基础上跻身于医林者。
这一类的人数虽然较少,但他们是中华传统中医学承传的基石,他们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其它安身立命之地,都在默默地为传统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他们充分体现着“修之身,其德乃真”,(老子《德道经》)献身于祖国医学事业的精神;
第二类是掌握部分或者单一的内功修炼方法,长期不辍地坚持着内证,拥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同时在杏林中深研实践者。
这一类的人数稍多,包括中医领域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