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文言文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文言文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文言文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文言文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文言文练习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小古文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⑥。
注释:
①夸父: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
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
②逐走:
追赶赛跑。
③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河、渭:
指黄河与渭水。
⑤大泽:
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
⑥邓林:
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
(1)选文选自________,从文体上看属于________。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
________;河渭:
________
(3)翻译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未至,道渴而死。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
”的结尾?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竿充数①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选自《韩非子》。
滥:
虚妄不实。
竽:
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
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②南郭:
复姓。
处士:
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说(yuè):
同“悦”,高兴。
④廪(lǐn)食:
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Ⅰ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 ①用;②派;③让
Ⅱ请为王吹竽________ ①请求;②敬辞;③邀约
Ⅲ好一一听之________ ①喜好;②常常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
3.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
“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
稳重的样子。
②京、洛:
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③甫冠:
指刚满20岁。
④闻喜宴:
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⑤同列:
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
②众皆弃去________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
④同列语之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
“有盐乎?
有盐乎?
”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
“安可如此?
”愚人曰:
“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
________
②食之,甚美:
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闻,乃益盐。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 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
叶公的字。
②钩:
衣带上的钩。
③写:
摹画。
④凿:
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
听说。
⑥下之:
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
窗户。
⑧施(yì):
延伸。
⑨还(xuán)走:
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
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_______(hǎo hào) 似________(sì shì)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
【附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6.阅读与欣赏。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有患也。
(1)下列依次对选文中的“其”字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园;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B.①树;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C.①树;②螳螂;③黄雀;④弹丸;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D.①园;②螳螂;③黄雀;④弹丸;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线的句子。
(3)用八字成语给这篇选文拟个题目:
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
7.课文理解。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1)一个小孩认为:
________
他的理由是:
________
(2)另一个小孩认为:
________
他的理由是:
________
(3)两小儿“辩日”对你有什么启发?
8.先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练习。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____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
”
一儿曰:
“日初出__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____________?
”
孔子不能决也。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列字词。
及:
________ 探汤:
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替第一个小孩儿说明他的理由。
(4)两个小孩儿各持己见,是因为第一个小孩儿是从________的角度判断的,第二个小孩儿是从________的角度判断的。
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
(5)科学证明,两个小孩儿的观点都是错的,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太阳看起来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时感受到的温度无关。
“孔子不能决也”正应了《论语》中的名句( )。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_____(chǔ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_____(zhézhē)枝,诸儿竞 _____(jìngjīng)走取之,唯_____(wèiwé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阅读文言文,找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
(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
10.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下面练习。
郑①人有欲买履者②,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⑤,乃曰:
“吾忘持度⑥。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注释】①郑:
春秋时代的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市。
②者:
(怎么样)的人。
③度(duó):
量长短,动词。
④坐:
通假字,同“座”,座位。
⑤履:
鞋子。
⑥度(dù):
量好的尺码。
(1)为文言文中的“度”字选择解释正确的选项。
度:
A.尺码;B程度,限度;C.计算,测量;D.气度。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________
②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底。
”________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
(2)下列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宁信度,无自信也。
A.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B.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
A.办事情应该严谨谨慎,不能粗心马虎、丢三落四。
B.办事情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不顾客观规律,搞教条主义。
11.文言文阅读。
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
“何面目归见父老!
”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①夔(kuí)州:
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
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
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
指洞庭湖。
⑤逋赋:
拖欠赋税。
⑥阙(què):
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
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
不答复。
⑨诏宽:
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
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
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
官吏。
(1)解释词语:
①仕________ ②濒________ ③具________
④悯________ ⑤邑________ ⑥祀________
(2)选择题:
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 )
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句子:
①岁罹水患________
②死者相踵________
③遂自经于鼓下________
(4)理解:
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12.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
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
”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⑦与婴儿戏耳。
”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
遂⑩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②之:
到,去。
③女:
通“汝”,你。
④顾:
回来。
⑤彘:
猪。
⑥适:
往,到。
⑦特:
只不过。
⑧待:
依赖。
⑨子:
你。
⑩遂:
就。
(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
(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13.读《书戴嵩画牛》,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我们还读过他的诗《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一日曝书画 曝:
________
②拊掌大笑 拊掌:
________
③今乃掉尾而斗 乃:
________
④尾搐入两股间 搐:
________
(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
文中的“________”这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jiàn)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
【附参考译文】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
“谁敢劝阻就处死谁!
”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
吴王问他:
“你这是为什么呢?
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少年说:
“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
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吴王想了想说:
“你讲得很好!
”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1)对照译文,我能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谏:
________
②三旦:
________
③善哉:
________
(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
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言文阅读,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 文《吕氏春秋·本味》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资料:
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孟浩然《示孟郊》中这样写道: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志在流水________ 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只写字母序号。
A.伯牙 B.巍巍乎若太山 C.善哉乎鼓琴 D.破琴绝弦 E.汤汤乎若流水F.钟子期
文中的________与________互为知音,钟子期赞叹伯牙高超的琴技曰________,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________;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曰:
________。
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
(3)下面哪些诗句表现了“知音”可贵:
( )
A.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流水高山心自知
(4)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资料,说说什么是“知音”?
16.文言文阅读。
山鸡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
“何鸟也?
”担者欺之曰:
“凤皇也!
”路人曰:
“我闻有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
”曰:
“然!
”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
(1)请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________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________
召而厚赐之________ 过买凤之值十倍矣________
(2)请翻译下面句子。
乃酬千金,费与;请加倍,乃与之。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种人?
17.文言文阅读。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
花费钱财。
②纱绢:
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
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由俭入奢易:
________
②可办粗饭几日:
________
(2)翻译。
①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②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还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吗?
说说你的看法。
1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华亭,客死归州官舍矣。
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
“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
”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
“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战!
”乃焚香告家庙曰:
“此去不负骨,誓不归矣。
”自出,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投止旅店,头晕目昡,遍身焦灼如火。
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只邻庙。
芳容乃曰:
“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
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或赤脚行山溪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注】①里正:
古代地方官吏名。
(1)下列语句中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父文荣,弱冠游楚 弱冠:
二十岁
B.客死归州官舍矣 客死:
死在异乡
C.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寒燠:
极其寒冷
D.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步履:
行走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②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请概括作答。
19.文言文阅读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其弟曰: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对曰:
“夫唯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于相,则虽皆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1)对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将枉于法 枉:
白白地
B.则虽嗜鱼 虽:
虽然
C.我又不能自给鱼 给:
供给
D.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恃:
依靠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②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3)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能常自给鱼”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20.文言文阅读。
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②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③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④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⑤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⑥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少孤:
年少失去父亲。
②书舍:
书塾。
③得:
能够。
④愿:
羡慕。
⑤中心:
内心。
⑥恻然:
怜悯、同情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
数岁时:
________
过书舍:
________
有亲也:
________
故泣耳:
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从邴原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21.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1)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2)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3)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2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
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选择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 )
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足跌没水中”中的“没”的读音是( )
A.méi
B.mò
(3)“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 )
A.把脚伸进了水里。
B.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
C.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
D.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4)当小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用原文填空)。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23.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本文选自( )
A.《战国策》
B.《韩非子》
C.《山海经》
(2)成语________出自这则文言文。
(3)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因释其耒而守株
A.解疑释惑。
B.冰释前嫌。
C.手不释卷。
(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
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
24.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