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的概念和手法简.docx
《QC的概念和手法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的概念和手法简.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C的概念和手法简
QC的概念和手法简
QC小组的概念
关于QC小组的概念,在1997年3月20日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科协、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联合颁发的"印发《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见》的通知"中指出,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
这个概念包含了以下四层意思:
(1)参加QC小组的人员是企业的全体职工,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都可以组织QC小组;
(2)QC小组活动选择课题是广泛的,可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来选题;
(3)小组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4)小组活动强调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突出其科学性。
QC小组的特点
从QC小组活动的实践来看,QC小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明显的自主性
QC小组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
2、广泛的群众性
QC小组是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不仅包括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更注重吸引在生产、服务工作第一线的操作人员参加。
广大职工群众在QC小组活动中学技术,学管理,群策群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高度的民主性
这不仅是指QC小组的组长可以是民主推选的,可以由QC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课题小组长,以发现和培养管理人才;同时还指在QC小组内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间是平等的,不分职位与技术等级高低,高度发扬民主,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4、严密的科学性
QC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坚持用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
QC小组的分类
对QC小组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以及在成果发表交流与评选优秀QC小组时便于管理。
因此,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把QC小组分为"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四种类型。
(一)现场型QC小组
它是以班组和工序现场的操作工人为主体组成,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生产现场。
这类小组一般选择的活动课题较小,难度不大,是小组成员力所能及的,活动周期也较短,比较容易出成果,但经济效益不一定大。
(二)服务型QC小组
这种QC小组类型,原本是指工业企业中不是从事基本生产劳动的职工组成的QC小组,即是由工业企业中的辅助人员和服务人员组成的QC小组;后来由于QC小组活动由工业企业逐步推广至服务行业、旅游业等,服务型QC小组是专门指那些由从事服务工作的职工群众组成的,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服务现场。
这类小组与现场型QC小组相似,一般活动课题较小,围绕身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活动时间不长,见效较快。
虽然这类成果经济效益不一定大,但社会效益往往比较明显,甚至会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善。
(三)"攻关型"QC小组
"攻关型"QC小组通常是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它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课题难度较大,活动周期较长,需投入较多的资源,通常技术经济效果显著、这类QC小组在中国的QC小组中占的比重较大。
主要是与中国企业中存在的"三结合"技术攻关传统有关。
(四)管理型QC小组
它是由管理人员组成的,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
这类小组的选题有大有小,如只涉及本部门具体管理业务工作方法改进,可能就小一些;而涉及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的课题,就会较大,课题难度也不相同,效果也差别较大。
把QC小组分为以上四类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小组活动的广泛性、群众性;是为了便于分类发表交流,分类进行评价选优,以体现"公平",并照顾到各个方面,有利于调动各层人员的积极性。
这种分类也不要绝对化。
"现场型"QC小组,有时也可能是"攻关型"或"服务型"。
这里特别要强调,企业应十分重视发动生产、经营、服务现场的广大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
因为他们是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主体、占企业员工的大多数。
只有把他们都发动起来,围绕企业和职工所关心的各种问题,积极开展各种改进活动,提高自身素质,保证工作质量,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并付诸行动,才能使整个企业做到优质生产、优质经营、优质服务。
组建QC小组的原则
QC小组,是开展QC小组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
组建QC小组的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影响QC小组活动的效果。
为了做好组建QC小组工作,一般应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与"实事求是,灵活多样"这一基本原则。
一、自愿参加,上下结合
"自愿参加",是指在组建QC小组时,小组成员对QC小组活动的宗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共识,共同产生了自觉参与质量管理,自愿结合在一起,自主地开展活动的要求。
这样组建起来的QC小组,不是靠行政命令,小组成员就不会有"被迫"、"义务"等感觉,从而其以后开展活动中能更好地发挥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向企业要特殊条件,而是自己挤时间、创造条件自主地开展活动。
小组成员就会在小组活动中,进行自我学习,相互启发,共同研究,协力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实现自我控制,自我提高的目标。
强调自愿参加,并不意味着QC小组只能自发地产生,更不是说企业的管理者就可以放弃指导与领导的职责。
这里讲的"上下结合",就是要把来自上面的管理者的组织、引导与启发职工群众的自觉自愿相结合,组建本企业的QC小组。
没有广大职工群众自觉自愿地参加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就会停滞不前,QC小组就没有生命力。
二、实事求是,灵活多样
组建QC小组,是为了给广大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与不断改进提供一种组织形式。
职工群众自愿结合成各种类型的QC小组,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身边存在的各种问题,形式多样地、自主地开展活动,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由于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因此在组建QC小组时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出发点,实事求是地筹划QC小组的组建工作。
当广大职工对QC小组活动的认识还不清楚,积极性还不高的时候,不要急于追求"普及率",一哄而起地组建QC小组,而是先启发少数人的自觉自愿,组建少量的QC小组,指导他们卓有成效地开展活动,并取得成果。
这就可以为广大职工群众参加QC小组活动起到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让广大职工从身边的实例中增加对QC小组活动宗旨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逐步诱发其参与QC小组活动的愿望,使企业中QC小组像滚雪球一样的扩展开来。
由于各个企业的特点不同,乃至于一个企业的内部各个部门的特点也不同,在组建QC小组时,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组成适宜类型的QC小组,以方便活动,易出成果。
不要搞一个模式、一刀切。
比如,一些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的三结合技术攻关型的QC小组;商业、服务业广泛组织的现场型、服务型的QC小组,企、事业单位中组织的管理型QC小组,以及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出现的"三合一"QC小组,"四合一"QC小组,"自主管理小组"等,模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这样就可以使QC小组这一群众参与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如同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的鲜花一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蓬勃局面。
QC小组的成员
QC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组长和组员。
一、QC小组组长的职责及对其要求
(一)QC小组组长的职责
QC小组组长是QC小组的核心人物,一个QC小组能否有效地开展活动,组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QC小组组长可以是自荐并经小组成员认可的,也可以是由小组成员共同推举的。
QC小组组长的基本职责,就是组织领导QC小组有效地开展活动。
组长是一个QC小组的组织领导者。
在QC小组组建时,他要负责向有关部门输QC小组的注册登记手续;QC小组组建后,他要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制定QC小组活动计划,组织人员分工,带领组员按计划开展活动,负责保管QC小组活动的原始记录,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召开的有关QC小组活动的会议,并向组员传达。
总之,QC小组活动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组长的组织领导。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QC小组组长的组织领导作用,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自己对QC小组活动的高度热情、积极奉献、言传身教以及模范带头的行动团结全体组员、激励全体组员与自己一道主动有效地开展QC小组活动。
QC小组组长的具体职责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抓好QC小组的质量教育。
"全面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开展QC小组活动,也应自始至终抓好教育不放松。
通过教育,增强全体组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加深对QC小组活动宗旨的理解。
这样才能激发组员参加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全体组员统一认识、统一意志,为小组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教育,使组员对开展QC小组活动的科学程序和有效方法能正确理解,并会结合活动实际灵活运用,这是保证小组活动能够按计划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保证。
当然这种质量教育不可能是一次奏效、一劳永逸的,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包括听课、成果交流、活动实践中学习等,不间断地进行,以使教育成果不断巩固,教育内容不断深化,从而不断提高小组活动的水平和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这样就能使小组成员尝到小组活动的甜头,感受到自己工作中的乐趣,甚至感受到人生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小组成员持续不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2)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好小组活动。
QC小组组长应带领组员一起讨论制定本QC小组活动的计划,与组员一起认真分析并确定活动课题,以及活动欲达到的目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结合本专业技术开展活动。
QC小组组长还应在活动中注意检查活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发展偏差,及时与组员一起研究补充纠正措施,以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或必要时修订原计划,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在制定QC小组活动计划时,组长要注意使活动内容与形式多样化,既有共同的学习研讨活动,又有分头的改进、改善活动,还可以把一些文体娱乐与交往活动穿插其间,为组员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这正如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先生曾指出的,QC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的活动、共同的目标,分工合作,增强相互的连带感、团结力、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团结和睦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的愿望和积极性。
(3)做好QC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QC小组组长要按照企业制定的QC小组管理制度,经常组织全体组员开展QC小组活动,做好活动记录、出勤考核,组织好整理与发表活动成果报告,并注意组织活动总结与诊断,以不断改进小组活动方式,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二)对QC小组组长的要求QC小组组长在QC小组中的地位与职责,决定了要做好一个QC小组组长所应该具备的一些条件,也就是对他的一些要求。
(1)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热心人。
QC小组组长不仅应是热爱企业、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的企业骨干,而且对开展QC小组活动要有很高的热情。
这样,在带领QC小组开展活动时,才能任劳任怨,不怕困难,积极工作。
(2)业务知识较丰富。
QC小组组长无论是技术水平、操作技能,还是专业知识、质量管理知识,都应比一般职工的水平高。
在QC小组活动中,他不仅是组织者,还能当"小先生",带动组员不断提高技术业务素质。
(3)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QC小组组长要能够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善于集思广益,团结全体组员一道工作,使QC小组不仅能在解决企业的质量、消耗等问题方面,还能在改善管理、改善人际关系和加强班组建设等方面作出贡献。
虽然对QC小组组长的要求比较高,然而这正是发现、培养和锻炼人才的极好机会。
QC小组组长只要在QC小组活动实践中勇于进取,乐于奉献,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提高素质,不仅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QC小组组长,而且也能成为管理者的后备军。
中国有的企业规定,在选拔班组长、工段长时,优先在QC小组组长中挑选。
二、对QC小组组员的要求
QC小组的组员,可以由与所选课题有关的人员组成,也可以由一些工作岗位相近、兴趣爱好相投的人员组成。
这些人组织在一起,推举出组长(或自荐经组员认可),便可向主管部门注册登记。
QC小组的组员,不受职务的限制,工人、技术人员可以当组员,管理者也可以当组员。
一般来说,对QC小组组员,有以下几点要求:
(1)应根据QC小组活动计划安排按时参加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QC小组的群体作用。
(2)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只有每个组员都能按小组分工负责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本QC小组要解决的课题才能如期实现预定目标。
(3)QC小组组员不仅应不满足于当好本QC小组的组员,而且应成为企业中不断改进的积极分子。
要不断动脑筋发现自己周围存在的可以改进的问题,为企业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为QC小组提供更多的活动课题。
近几年来,中国有些QC小组,为了提高小组活动的水平和有效性,还聘请了一些有关专家或领导作为QC小组的顾问。
这些顾问给QC小组活动以有益的指导或必要的协调,为QC小组活动取得预期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许多企业的QC小组活动成果都凝结了QC小组活动推进者的心血,也可以把他们列入小组成员表。
QC小组的组建程序
由于各个企业的情况、欲组建的QC小组的类型、以及欲选择的活动课题特点等不同,所以组建QC小组的程序也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自下而上的组建程序
由同一班组的几个人(或一个人),根据想要选择的课题内容,推举一位组长(或邀请几位同事),共同商定是否组成一个QC小组,给小组取个什么名字,先要选个什么课题,确认组长人选。
基本取得共识后,由经确认的QC小组组长向所在车间(或部门)申请注册登记,经主管部门审查认为具备建组条件后,即可发给小组注册登记表和课题注册登记表。
组长按要求填好注册登记表,并交主管部门编录注册登记号,该QC小组组建工作便告完成。
这种组建程序,通常适用于那些由同一班组(或同一科室)内的部分成员组成的现场型、服务型,包括一些管理型的QC小组。
他们所选的课题一般都是自己身边的、力所能及的较小的问题。
这样组建的QC小组,成员的活动积极性、主动性很高,企业主管部门应给予支持和指导,包括对小组骨干成员的必要的培训,以使QC小组活动持续有效地发展。
(二)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
这是中国企业当前较普遍采用的。
首先,由企业主管QC小组活动的部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全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设想方案,然后与车间(或部门)的领导协商,达成共识后,由车间(或部门)与QC小组活动的主管部门共同确定本单位应建几个QC小组,并提出组长人选,进而与组长一起物色每个QC小组所需的组员,所选的课题内容。
然后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车间(部门)领导发给QC小组长注册登记表。
组长按要求填完两表(即小组注册登记表、课题注册登记表),经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编上注册号,小组组建工作即告完成。
这种组建程序较普遍地被"三结合"技术攻关型QC小组所采用。
这类QC小组所选择的课题往往都是企业或车间(部门)急需解决的、有较大难度、牵涉面较广的技术、设备、工艺问题,需要企业或车间为QC小组活动提供一定的技术、资金条件。
因此,难以自下而上组建。
还有一些管理型QC小组,由于其活动课题也是自上而下确定,并且是涉及部门较多的综合性管理课题,因此,通常也采取这种程序组建。
这样组建的QC小组,容易紧密结合企业的方针目标,抓住关键课题,对企业和QC小组成员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又由于其有领导与技术人员的参与,活动易得到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保证,利于取得成效。
但易使成员产生"完成任务"感,影响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这是介于上面两种之间的一种。
它通常是由上级推荐课题范围,经下级讨论认可,上下协商来组建。
这主要是涉及组长和组员人选的确定,课题内容的初步选择等问题,其他程序与前两种相同。
这样组建小组,可取前两种所长,避其所短,应积极倡导。
QC小组的人数
《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意见》中指出:
"为便于自主地开展现场改善活动,小组人数一般以3-10人为宜。
"每个QC小组成员具体应该多少,应根据所选课题涉及的范围、难度等因素确定,不必强求一致。
在课题变化或小组成员岗位变动后,成员数也可作相应调整。
在小组成员人数可多可少的情况下,宜少不宜多,以便于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作用。
QC小组的注册登记
为了便于管理,组建QC小组应认真做好注册登记工作。
注册登记表由企业QC小组活动主管部门负责发放、登记编号和统一保管。
注册登记是QC小组组建的最后一步工作。
QC小组注册登记后,就被纳入企业年度QC小组活动管理计划之中,在随后开展的小组活动中,便于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服务,并可参加各级优秀QC小组的评选。
QC小组的注册登记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每年要进行一次重新登记,以便确认该QC小组是否还存在,或有什么变动。
《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意见》中指出:
"对停止活动持续半年的QC小组予以注销。
"可见,进行注册登记有助于督促QC小组坚持开展活动。
这里要注意,QC小组的注册登记每年进行一次;而QC小组活动课题的注册登记,则应是每选定一个活动课题,在开展活动之前都要进行一次课题的注册登记。
两种不可混淆。
在QC小组注册登记时,如果上一年度的活动课题没有结束,还不能注册登记新课题时,则应向主管部门书面说明情况。
QC小组活动的程序
为了解决本企业或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特征。
要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技术。
这里涉及的技术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专业技术,就是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属于什么专业范围,就需要个专业的技术;另一个方面是管理技术,这就是程序、证据、方法、技巧等。
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并用,就能使解决问题做到多快好省,如同一辆车的两个轮子,需要一起转动,才能很好地驶向目标。
两个QC小组要解决的课题不同的,因此所涉及的专业技术也各不相同,而管理技术则是共性的,这正是每个QC小组都需了解、掌握和应用的。
QC小组解决课题所涉及的管理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
(1)遵循PDCA循环。
我们每做一件事,搞一项活动或解决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做法或思路,它都是按照PDCA的活动规律(程序)进行的。
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
P阶段通常包括含着四个步骤,即:
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制订对策。
D阶段包含着一个步骤,即按照制订的对策实施。
C阶段包含着一个步骤,即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A阶段包含着两个步骤,即:
制订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提出遗留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的内容。
PDCA循环有两个特点:
一是循环前进,阶梯上升,见图3-1。
也就是按PDCA顺序前进,就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水平上再进行PDCA循环就又可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是大环套小环,见图3-2,即PDCA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可有它本身的小PDCA循环。
(2)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为什么选这个课题?
为什么制定这个目标?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
为什么确定这几条主要原因?
所制定的每一条对策是否完成,有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等等,都要有证据来说明,而这些证据应是客观而不是主观的。
为此要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3)应用统计方法。
为了取得证据,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其中有的是有效数据,有的则是无效数据。
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就需要应用统计方法;我们要判断总体质量,不能做到全数检验时,可以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作为样本,从样本的质量状况,就可以判断总体的质量水平,这也需应用统计方法;我们要优选一些参数进行试验验证时,怎样才能做到试验次数最少而得到参数的最佳搭配,这也需要应用统计方法。
现在可供选用的统计方法较多,有"老七种工具",分别是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调查表、分层法;有"新七种工具",分别是关联图、系统图(也称树图)、亲和图(也称KJ法A型图解)、PDCA法(也称过程决策程序图法)、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矢线图;还有一些简易图表(包括柱状图、饼分图、折线图、带状图、雷达图等);此外,价值工程、正交试验设计法等等,都可以被选用。
对于这些方法,作为QC小组成员不要去追究它的来龙去脉,因为统计方法本身就是一门科学。
我们只要把这些方法拿来应用就可以了。
但是应用必须做到正确、恰当。
所谓正确,就是方法不能用错,例如因果图是针对单一问题来分析原因的方法,假如课题是两个问题而用一个因果图来分析原因,就必然产生所分析的原因针对性不强,因此,这就属于方法应用错误。
所谓恰当,就是要恰如其分,不要盲目追求用新的方法和复杂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为此,QC小组成员要学习它,了解它,才能很好地掌握及应用。
总之,应遵循PDCA循环,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开展QC小组活动。
QC小组活动的具体程序如图3-3所示。
一、选择课题
QC小组组建后,就要开展活动。
首先是选择课题,也就是"大家一起来改善什么?
"
课题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
一是指令性课题。
即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需要,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向QC小组下达的课题,这种课题通常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攻关性的课题。
二是指导性课题。
通常由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实现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需要,推荐并公布一批可供各QC小组选择的课题,每个小组则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开展活动,这是一种上下结合的方式。
三是由小组自行选择课题。
前两个方面的课题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解决的问题,既然已经下达给QC小组,就应该发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去完成。
但是这些课题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QC小组则要自己去寻找、选择课题。
只要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在生产、服务和工作现场,需要改善的课题是很多的。
QC小组在自选课题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针对上级方针、目标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来选题。
从这方面来选题,能更好地得到领导的支持。
如上级要求降低消耗,甚至限定本部门的消耗不超过多少,而本部门在某些方面消耗超过指标很多,部门领导正为实现这个指标犯愁,QC小组如能主动选择这方面课题,解决其中的些问题,做到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办领导所需,就肯定能得到领导的支持。
这样,在QC小组活动需要的时间、物质、费用方面,与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