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补《全宋诗》34首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8439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补《全宋诗》34首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补《全宋诗》34首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补《全宋诗》34首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补《全宋诗》34首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补《全宋诗》34首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补《全宋诗》34首 精品.docx

《最新补《全宋诗》34首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补《全宋诗》34首 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补《全宋诗》34首 精品.docx

最新补《全宋诗》34首精品

补《全宋诗》34首

  《全宋诗》的编纂,乃一世之工程,其所取得的成就,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可以断言,在今后的岁月中,她必将泽惠更多的学人。

  然正因其工程浩大,遂难免挂漏之失。

  自其陆续问世以来,已有不少学者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本着对她的推崇爱护之心,不惮翻检之劳,纷纷进行补直拾遗的工作,庶几使之臻于完美之境。

  出于同样的态度、感情和目的,笔者不揣谫陋,有此补遗之文作。

  本文所补18家34首诗,全部辑自清末归安姚氏刊本《凤墅残帖释文》以下简称《释文》。

  《凤墅残帖》乃南宋曾宏父字幼卿所刊《凤墅法帖》的残存部分。

  虽非全帙,但系据宋人手泽模刻上石,故其文献真实性毋庸置疑。

  关于此法帖的原貌,道光年间姚衡有过如下描述

  曾宏父凤墅帖,每卷前篆书凤墅法帖卷第几,石约高今衣工尺一尺余工部营造尺一尺一分一厘。

  原纸屡经裁裱,不复可考,宽四寸五分,字高九寸二分。

  每卷后载石自某年至某年,共若干帖,并对真迹,镌石于庐陵郡凤山别墅,系第几卷,曾宏父谨识;次行铃凤山二字鼎印,清江开国朱文方印,末行书亳社张节模丹上石,刻工欧阳信明,字稍偏左,前载计几千几百几十几字,共几片几十板,每一札后钤曾氏家藏长亚字印,每札前有长栏居行之中标书者姓氏、官位,有谥则书谥,下旁书某宗某某几年,亦有止书一姓空二格不书者。

  是帖卷帙次第备载宏父《石刻铺叙》中。

  宋时书翰之盛,莫备于此。

  顾传世久远,罕有全帙。

  汉阳叶东卿郎中藏正帖六卷,续帖二卷,为真定梁氏故物,墨光如漆,生动欲飞,希世珍也。

  因依次备录,庶几后有遇者,四十卷灿然具足,岂独好古之幸,亦斯帖之幸也。

  关于此帖的渊源及价值,这里拟引用乾隆三十四年1769钱大昕的跋语作说明。

  钱氏云《凤墅法帖》者,南宋曾宏父幼卿所刻。

  正帖二十卷,续帖二十卷,皆宋人书。

  其云‘凤墅’者,镌于庐陵郡之凤山别墅故也。

  予所得仅两卷,一为‘南渡名相帖’,一为‘南渡执政帖’。

  ……卷中所载,皆诸公书翰,而与其父少师往还之帖居其太半。

  古人书问,不轻假手门客。

  行草大小疏密不拘,要皆秀逸可爱。

  宏父未冠失所怙,然藏@①手泽久而不忘,亦征名臣之有后矣。

  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跋中与其父少师往还之帖居其太半一句,最关紧要,它十分清楚而雄辩地说明了曾氏此帖的文献来源和文献真实性。

  本文所补即有诸家送宏父之父三复赴任之诗10余首,足证钱氏所言不诬。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赵希弁《附志》著录有曾宏父《凤墅帖》二十卷,《画帖》二卷,《续帖》四卷,当是曾氏刻石未全时本。

  从以上所引姚氏、钱氏之语不难看出,因为种种原因,四十卷《法帖》流转到清乾隆以后,只存叶氏所藏八卷、钱氏所藏二卷,合计十卷,仅及原帖四之一,二氏分别据原刻之行、草书体加以释文,是为《凤墅残帖释文》。

  而今日所见之《释文》,亦有三种版本,其一即钱氏所藏二卷本,见录于《贷园丛书初集》、《丛书集成初编》两种丛书中,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均另藏有清抄本;其二为叶氏藏八卷本,所知仅有南京图书馆藏清赵氏非昔轩抄本,有清赵宗建校、跋之语;其三为十卷本,最为全本,是合叶氏、钱氏所藏汇刻而成,前八卷排以释文一至释文八之序,当来自叶氏藏;后二卷以释文上、释文下标卷次,当来自钱氏藏。

  书口下题咫进斋丛书

  归安姚氏,而考归安姚氏光绪九年所刊《咫进斋丛书》,并无此书,当是未及收入者,此足以补其缺。

  值得注意的是,《凤墅残帖》不但是一部法帖,具有书法史、书法艺术的研究价值,而且,它还以手泽的形式保存了宋人的一些原创作品,为文学研究提供了颇资借鉴的材料。

  如其中卷4所收张元gàn@②《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真迹,与现行张词相较,有5处异文;而词后周必正、杨万里等人之跋,从思想上、艺术上对张词进行评论,亦足以发其幽隐,个别评语似未曾经人引用过,笔者曾在《豪放词》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一书中予以吸收。

  又如其中所收张孝祥一通书信,亦不见于张氏《于湖居士文集》40卷本及其他各种本子,笔者亦于《张孝祥诗文集》黄山书社,2001年的整理本中加以吸收。

  本文所辑,则全属诗歌作品,对丰富《全宋诗》、推动宋代诗歌的研究,应该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而这里所据的底本,即是十卷本的足本。

  为行文之便,原诗中的作者自注,以小字随文附出;原书信中有关作者字号、作书时间等材料,一并于诗后以按语形式标出。

  作者名号不详者,以姓加某字称之。

  《全宋诗》已收之作家,仅补其诗;《全宋诗》未收之作家,则依《全宋诗》例,于诗前冠其小传。

  因《释文》所收并非皆宋人之诗,有的是书作者手录唐人之诗,而笔者学殖荒疏,见闻又浅陋,恐误录诗作、误植作者名之处,在所难免,故诚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1洪迈2首

  周丈直院侍郎以诗送子和教授之官兼以见简且及《夷坚丁志》辄次元韵共被儒冠误,于今自得师。

  未妨名藉甚,独可酒中之。

  领郡人生贵

  公近有建宁之命,投闲我分宜

  清祠未允。

  夜光招桉剑,蟠木羡离奇。

  右一

  我作夷坚志,归田当雅歌。

  玉环知叔子,金合验无颇

  张无颇事见传奇。

  事业羞编简,功名拙臼科。

  广文天下士,此客不嫌多。

  右二

  按以上二首,见《释文五》,原《法帖》卷十七南渡文艺帖,冠洪野处,小字注文敏公,计十行。

  迈,字景庐,号容斋,别号野处,卒谥文敏;而题及诗中所涉《夷坚志》含甲、乙、丙、丁四志,正洪迈所撰,故此诗绝为迈作。

  2谢谔1首

  无玷判县朝议旧友之官南康辄赋唐律以伸叙别

  县近梅花大岭头,征军催起蔟群驺。

  存心定匪追时好,处事还应与道谋。

  且使闾阎兴礼义,却从台阁纵遨游。

  吾宗老子曾居此,遗爱烦询果是不。

  伯袒民师遗爱,见曾大卿诗选

  按此诗出处同前,冠谢艮斋,计九行,诗前有谢谔与曾三复字无玷,《法帖》编刻者曾宏父之父书信数通,诗题后有渝川谢谔再拜六字,单独作一行;诗后题淳熙七年十二月九日一行。

  谔,字昌国,临江军新喻人,初居县南之竹坡,名其燕坐曰艮斋,人称艮斋先生。

  诗为谢谔所作无疑。

  3王安中1首

  留题柳州甘氏娱文堂

  故人万里隔,存没两难呼。

  斯文不到处,嗟我孰为娱。

  凄其望罗池,三吊愚溪愚,饮从翼与宁,安得留须臾。

  独梦骑麟翁,手持明月珠。

  似矜赵德贤,去住欲与俱。

  贵常生至少,一士何必无。

  只今南郭甘,能友吾家乌。

  勤勤相师氏,kuì@③我非韩徒。

  第作别子诗,老意不可孤。

  风涛观若厌,刷羽鸣天衢。

  按此诗见《释文六》,原《法帖》卷十八南渡名贤诗帖,冠王初寮,诗前有王氏手书韩愈《别赵子》诗一首,继云韩退之在潮,赵德收拾其文曰《文录》,其序真从韩子者也。

  韩徙袁,作此诗曰《别赵子》。

  初寮居柳,再改岁,城南甘táo@⑤次凉日来问学,寮将适东粤,为取‘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之语,名其书舍曰‘娱文堂’,手写此诗遗之。

  绍兴癸丑上元。

  计十六行。

  末题绍兴癸丑春社仙弈寓舍书初寮道人王安中履道,与诗计十二行。

  据此,诗为王安中作甚明。

  安中,字履道,曾学于苏轼、晁说之,筑室自榜曰初寮,有《初寮集》76卷,佚,今存《永乐大典》辑本8卷。

  另有《初寮词》1卷。

  诗后有隆兴甲申二年,1164春社南城童宗说、隆兴二年冬至前五日梁克家跋语。

  诗后另有安中所书破额山前碧玉流诗一首,乃唐柳宗元所作,原题曰《酬曾侍御过象县见寄》。

  4李纲?

2首

  失题拟

  策策入名园,花木净无尘。

  小立对西障,爽气凌清晨。

  主人定超俗,岂许易卜邻。

  想应朝天归,满袖香氛氤。

  嗟余掉尘鞅,奔走都城yīn@⑥。

  见此辄举债,杯酒论情亲。

  俱来十一公,一一皆通人。

  昨共谒紫皇,以荐待聘珍。

  紫皇不暇弃,许厕观国宾。

  夤缘乃如许,肯为白首新。

  富贵无相忘

  是日坐间有此语,莫如张与陈。

  举酒且相属,□怕俗眼嗔。

  自叹

  薄宦区区苟俸余,鹊巢燕垒漫

  营图。

  恰如偷水提篮去,走到家中水已无。

  按此二诗出处同前,冠李梁溪。

  李纲,字伯纪,邵武今叔福建人,自始祖居无锡别称梁溪。

  南渡名相,有《梁溪先生文集》170卷、《梁溪词》1卷,故此二诗姑存其名下。

  前一首十行,刻者于诗后注云‘怕’上原泐。

  后一首三行。

  前一首无题,后一首有题。

  5张chéng@⑦2首

  九月旦自北津还书山旧jiàng@⑧

  去来两陈迹,日月双轮转。

  感怅节物异,暑尽凉气振。

  北风浩已壮,归途雨霜新。

  野渡雨如丝,征衣净缁尘。

  亭午见杲日,郊原有余欣。

  林端病眼豁,马首青山迎。

  红稻正吐花,冷芗薄冠巾。

  城市匪余娱,山林堪语真。

  吾庐书山麓,野堂沧江垠。

  檀栾越万个,自我封殖勤。

  岁晚看愈好,深烟澹修筠。

  顾子昧形谍,遇物即情亲。

  鱼鸟辙忘猜,鹅鸭安比邻。

  故山未多愧,幽怀岂不伸。

  政伎遂终焉,一犁江南春。

  茂恭自制灯qiú@⑨为余山居上元戏作伽tuó@⑩

  雪拥书帷冷欲冰,庞翁围坐似山僧。

  请将一灼长明焰,永作世间无尽灯。

  按以上二诗见《释文六》,原《法帖》卷十八南渡名贤诗帖,第一首计十六行,诗后题澹@11张chéng@⑦书,一行;第二首八行,诗后题绍兴甲寅澹@11书时尽室寓shū@12山精庐春雪颇壮。

  后有跋语五行,似为曾氏之文。

  chéng@⑦,字如莹,一字明达,号澹@11,豫章人,寓居临川,曾有《澹@11集》,今佚。

  6徐俯1首

  长歌呈承务录事承务丞相诸孙也俯幼蒙相君异顾后虽自取疏外然盛意不相忘每见录存事见于诗

  雕虫篆刻童子郎,张公误以似班杨。

  弱冠弄笔在公坐,未尝说霸但谈王。

  狂言意公初不喜,扁舟轻下桃花水。

  坐看春光数千里,公乃相称书在纸。

  此君亭前笑相语,解衣缓带风清暑。

  余子碌碌不足数,公虽不然心已许。

  平生卿门不曳裾,公既日贵我日疏。

  跬步之间隔少面,二十余年无尺书。

  每对禅人与幽子,记我疏慵常在齿。

  元年十三年秉政次秉钧,两欲见招疑不起。

  天乎一老不yìn@13遗,明光持戟尽胡儿。

  弄权不记竟何在,司马范公同见思。

  老病本自山中客,寇乱来南日急迹。

  衣敝履穿面黎黑,瘴雨昏昏烟幂幂。

  问讯知是相国孙,坦腹东床定可人。

  更思御史诸公传,永怀庆历有名臣。

  思归如盲不忘视,傥因江船下漓水。

  永日暑风吹古寺,清昼欹眠思往事。

  闷作长歌寄公子,墨黑淡字倾辞亦鄙。

  按此诗出处同前,冠徐东湖,计二十二行,第六行题与诗间之行题豫章徐俯,诗后刻者小字注按‘黑’当是‘墨’误字。

  后有跋语两通,前跋出自张师明,云枢密徐公师川,顷同避地昭潭,日相与饮酒赋诗,大章短篇,粲然成轴,流落以来,不复存矣,独初惠长歌,叙及先世,藏之至今。

  公有诗名,姑表而出之。

  绍兴丙子上巳日,二水思柳堂书,西蜀张师明。

  刻者小字注按师明字上盖有朱六字印不可识,仅辨左澹印二字。

  后跋似出自曾氏。

  俯,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甥,江西诗派中著名诗人,有《东湖居士集》,今佚。

  7程敦厚2首

  小诗简德山涓禅师

  便捻座具挂绳床,本色相逢有故常。

  冉冉孤云虽出岫,yún@14yún@14流水自归潢。

  从教古庙香炉冷,莫话他家杓柄长。

  今日作劳吾体倦,后来与子细平章。

  寄涓德山

  威德山中老腐儒,平常日用绝工夫。

  一钵沈水香烟里,时有蚊蝇上鬓须。

  劳君千里问平安,粥饭因循未卷单。

  拟把飞山相寄赠,不如留取大家看。

  按以上二首出处同前,冠程此即前引姚衡《凤墅残帖释文》跋语中所谓亦有止书一姓空二格不书者。

  第一首八行,题后有眉山程敦厚五字作一行,诗后题绍兴二十四年十一月望;第二首六行,诗题下同行有敦厚二字,诗后注予寓靖之威德寺,故云。

  敦厚,字子山,眉山人,绍兴五年1135进士,依附秦桧,桧卒,落职。

  8王庭guī@151首

  余昔年游岳麓识觉范于南台因留数日酬唱诗盈巨轴时侍者数人皆能诗而圆亦在焉别去既久圆忽携觉范字见访悲感畴昔复用觉范韵题其后

  忆探骊龙颔底珠,湘山同赋夜啼乌。

  当时吟罢鬼神泣,此段如今扫地无。

  按此诗出处同前,冠王卢溪,诗前系王氏手书洪觉范宣和四年1122十一月廿一日所作《奉送圆监寺持钵之邵阳》诗一首,王氏诗后题云绍兴二十九年二月五日庐溪王庭guī@15题。

  乃王氏书诗之时。

  《释文四》原《法帖》卷十六绍兴正论帖庆元正人帖另收王敷文诗题后有庐溪王庭guī@15上之字《拙诗二首奉送邦衡编修学士之新州》,已见于王庭guī@15集及《全宋诗》,故不录。

  庭guī@15,字民瞻,以隐居卢溪,号卢溪先生,孝宗朝,曾直敷文阁,有《卢溪集》50卷,赵万里辑有《卢溪词》1卷。

  9朱敦儒1首

  太夫人挽诗一首

  桧仙分绛节,鹊瑞得黄裳。

  举案蒲轮逸,趋庭桂籍芳。

  鲍姑宜不老,织女忽还光。

  孝子号风树,凄凉靡夕阳。

  按此诗出处同前,冠朱岩壑,计五行,题目后有洛阳朱敦儒上一行,诗后有曾氏跋语四行,云太夫人指其先妣齐国张夫人之祖妣宋令人。

  敦儒,字希真,号岩壑,又称洛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著有《岩壑老人诗文》,佚,今存词集《樵歌》。

  10康与之4首

  钦州杂诗

  旦起一首

  日出三竿梦未残,无人裹饭独空盘。

  几时排遣愁心去,何处登临病眼宽。

  白发不宜黄菊好,皂貂初试北风寒。

  白云飞入天低处,游子悲歌隔泪看。

  绝句二首

  幽鸟关关喜昼睛,闭门孤坐乐闲情。

  残书读尽日已暮,不闻鸟声闻竹声。

  反琐衡门似画中,静居为乐自无穷。

  茶瓯不隔故山梦,睡起一枝花颤风。

  天涯亭一首

  草满交州路,云连合浦山。

  孤fān@16来境外,一鄣入云间。

  风俗异时改,里闾终日闲。

  孤臣万里隔,泪尽鬓毛斑。

  按以上四诗出处同前,冠康顺庵,计十八行,《钦州杂诗》四字作一行,系总题,下有与之拜呈作一行,诗后题绍兴二十八年中秋后二日书贽安远权郡清江李公。

  作两行。

  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曾附秦桧以求进,为其门下十客之一,桧死,除名编管钦州。

  此诗当系其编管钦州时作,颇为形象地传达了他当时的心境。

  11黄灏1首

  黄灏,字商伯,一字景夷,号西坡,都昌人。

  擢进士第。

  光宗朝,历太常寺簿,论及今礼废阙,出知常州,提举本路常平。

  既归里,幅巾深衣,骑驴匡山间,若素隐者。

  朱熹守南康,执弟子礼。

  熹没,党禁方厉,灏单车往赴,徘徊不忍去。

  性行端饬,以孝友称。

  有《西坡集》。

  敬饯曾丈寺丞改镇毗陵

  乞得麾符向九华,又闻东国拥高牙。

  清风可酌惠山水,春意先回阳羡茶。

  共看朝中双石笋,况传岭北满城花。

  政成畿甸知余事,急诏归来路不赊。

  按此诗出处同前,冠黄西坡,计六行,题后有庐山黄灏再拜一行,庐山黄三字似为刻者所加,有符号以区别。

  诗系为曾三复饯别时作。

  12刘某1首

  判府寺丞年契丈得请补外拙句因写别怀匪敢言诗一笑掷之幸甚

  淡墨联名阅几春,著鞭先后@17攀鳞。

  羡君藩屏新怀绶,顾我勾稽始问津。

  人爱忠嘉裨圣主,自期慈惠活疲民。

  满城和气来年好,天为池阳借寇恂。

  按此诗出处同前,冠刘

  ,计七行,题后有若容@18@19上覆六字,似标明作者当是刘若容,但查无其他资料可征证,这里只能存疑。

  诗亦为饯别曾三复时作。

  13李璧2首

  小诗二章奉送寺丞尊契丈出守池阳

  已见瀛州伯,今朝更别君。

  清时能几士,一日恐空群。

  雁下齐山月,猿啼秋浦云。

  古来行乐地,重与话清芬。

  人

  物推江右,从来盛本朝。

  隼yú@20聊坐啸,天路即旌招。

  邂逅论先契,殷勤见后凋。

  君行我迹逝,离恨若相撩。

  按以上二诗出处同前,冠李雁湖,计九行,题后原有字一行曰宣议郎将作监主簿李璧再拜上。

  诗后一行云齐山、秋浦,杜紫微、李翰林陈迹也,赋咏甚多。

  刻者于第八行小字注云‘殷’缺末笔。

  此正宋人避本朝讳之常例,乃宋人手书或版刻之存迹。

  璧,字季章,号雁湖居士,李焘之六子。

  曾有《雁湖集》100卷,今佚。

  《全宋诗》作者中有李璧者,与此诗作者乃同一人。

  诗为送别曾三复赴任之作。

  14李大性5首

  李大性,字伯和,其先端州人,徙豫章。

  少力学,习本朝典故。

  以父任入官,累迁工部郎。

  光宗时,历户部尚书。

  开禧间,忤韩tuō@21胄,出知江陵府。

  除刑、兵二部尚书,再知平江府。

  丐祠归卒,年七十七。

  与弟大异、大东俱为名臣。

  知府寺丞尊契丈一麾暂去朝论惜之大性于门@22有积素累旧之契不容默默僭成小诗以浼行色

  昔我先君别驾舆,叹公jiàng@⑧棘未lóu@23梧。

  回思三十卅年间事,徒恨光阴过隙驹。

  右一

  yuān@24行接武羡长身,玉立如公有几人。

  要识胸襟涵养处,从来别有一家春。

  右二

  平生倾盖每开颜,只得联曹五日间。

  可是骅骝日千里,不容驽蹇暂追攀。

  右三

  乞得君王刺史符,此行端不为莼鲈。

  要令秋浦欢迎处,画作儿童竹马图。

  右四

  老手游嬉翰墨场,直将余事作文章。

  梅花著意留公住,为爱公诗字字香。

  右五

  按以上五诗出处同前,计十四行,冠李

  ,题后有大性皇悚拜呈六字,为送曾三复外任之诗。

  《全宋诗》册48页30349收大性弟大异字伯珍诗四首,其中,《曾兄惠然见临笃叙世契示以先哲遗墨稽首敬观因题其后》一首,题中曾兄似即谓宏父,与其存葆诸家墨迹之事颇为相合,亦可从侧面见曾、李二家之交情。

  15陈损之1首

  陈损之,字子长,隆州籍县人。

  乾道二年1161进士。

  绍熙三年1192除秘书丞,出为淮东提举。

  以创立绍熙堰,除直秘阁。

  诗送池州使君寺丞丈

  插天千古九华青,寥落从前地主名。

  今向清班分睿顾,往令疲俗变欢声。

  齐山有月@25须卧,秋浦无波讼正清。

  贤弟同年吾不薄,会看接翅上云程。

  按此诗出处同前,计六行,冠陈鳌山,题下同行有鳌山陈损之再拜上八字。

  为送曾三复赴任之诗。

  16陈某2首

  一介晚学玷数下走藐焉无以愈人误蒙台法先生特达知怜度越彝等古人所谓国士之遇殆不过此兹者伏承显膺天庞入赞柏台戒行有日怀恋轩墀之意无以自见辄不自揆斋沐课成律诗二首缮写投呈傥蒙台慈念其依归赐之采瞩不胜幸甚过望辞语鄙拙干冒威尊伏深战惧

  德望如公眷委隆,致身合在庙朝中。

  一麾小试经纶手,五kù@26旋歌抚字功。

  盈尺诏颂新吐凤,满京人语避乘骢。

  吾儒分上规@27阔,且向霜台振坠风。

  右一

  一行作吏到荆溪,敛翼姑从枳棘栖。

  政谓依刘恩可恋,岂知借寇愿终暌。

  敢将鸾凤期怜爱,唯琳琅入品题。

  转向清波几多力,只今引领望提撕。

  右二

  按此二诗出处同前,计十四行,冠陈

  ,题后有门生修职郎常州宜兴县主簿陈按此处空一格百拜上之字,下为曾氏本卷总跋,略云……彭止斋按止斋诗,《全宋诗》已收,故本文未出现其名、黄西坡、刘、李、陈七君子,实饯先君诗翰。

  绍熙辛亥,以外府丞出守池阳,未行,易麾毗陵,明年,即入为台掾云云。

  据跋,自黄灏以下至此之诗,乃诸家于绍熙辛亥二年,1191饯其父曾三复以外府丞出守池阳未行,改知毗陵之诗。

  17余端礼4首

  奉和梅杏四绝

  芳心一点锁香包,似怯梅花妒柳条。

  刚被东风勾引破,粉红微露紫金梢。

  谁解将身作蝶飞,趁晴飞上向阳枝。

  枝头定得韶华早,不待千红竞放时。

  右探杏

  隔窗风透紫檀心,鼻观清新不自禁。

  更展广平冰雪句,眼明端不待金针。

  tī@28索凌寒试晓妆,白花浑未识春光。

  诗人只道梅如雪,雪片何曾嗅得香。

  右梅花

  按此四绝句见于《释文上》,原《法帖》卷十三南渡名相帖,乃钱大昕氏所藏之帖,冠余忠肃公,小字注行书,诗前有余端礼与曾三复书二通,均署姓氏、月日、官衔;诗题次行亦有端礼拜呈四字,独作一行。

  据书信推测,所谓奉和,似指和曾三复诗。

  端礼,字处恭,卒谥忠肃。

  《全宋诗》册46页28932仅据《诚斋集》、《景定建康志》收其诗二首。

  18吕祖俭1首

  题清江三刘帖拟

  磨勘风流几世传,三公翰墨故依然。

  鬼神呵护忘时日,孙子扶持有岁年。

  赫奕宝章虽断简,覃研小传已联编。

  槐阴书卷同舒卷,尚喜贤郎肯续弦。

  按此诗见于《释文二》,原《法帖》卷五清江三刘帖,录于续第五卷后跋语中,前此先为任世英跋,次吕祖俭跋,云坐间得数语,当即指此诗,诗作五行,第六行至第十三行云侍读舍人与枢密翰墨如新,六贤题名又公是翁所书也。

  奉常能得之,公求能宝之,仆既得展卷熟观,复不能自已,俾公求摹本以相示。

  诘朝小雨轻阴,扁舟与公求至曲石墓下,篷蓬底书此,不能楷好。

  谪居未尝为言句,宜谨藏之,毋它示也。

  第十五行题庆元二年十月朔旦。

  所谓复不能自已,因前已有跋;所谓谪居云云,亦合于前跋祖俭谪处庐陵之语,故断之为吕祖俭诗。

  [收稿日期]2000-12-26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去下加廾

  @②原字翰去羽加干

  @③原字女加鬼

  @⑤原字纟加掏去扌

  @⑥原字门内加西下加土

  @⑦原字澄的繁体字

  @⑧原字强下加力

  @⑨原字球的繁体字

  @⑩原字阝加施去方

  @11原字山下加品

  @12原字疏去流去氵右加束

  @13原字来右加犬下加心

  @14原字氵加云

  @15原字王加圭

  @16原字马加风

  @17原字弓加厶下加虫下加力

  @18原字忄加隹下加又

  @19原字工下加心

  @20原字施去也加与

  @21原字亻加广内加乇

  @22原字门内加束

  @23原字楼的繁体字

  @24原字剜去刂加鸟

  @25原字钅加尊

  @26原字衤加夸

  @27原字木加无

  @28原字扌加辶加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