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言知识复习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8081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3.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言知识复习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言知识复习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言知识复习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言知识复习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言知识复习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言知识复习 1.docx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言知识复习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言知识复习 1.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言知识复习 1.docx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言知识复习1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语言知识复习

五、汉语拼音

考点:

字词注音,轻声,儿化,音序

拼写规则,音节结构分析,变调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物理性质

生理性质

社会性质(本质属性)。

(二)《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在50年代制订出来的,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注音。

1958年2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正式起用。

1.《汉语拼音方案》包括五部分

第一,字母表。

规定了二十六个字母及每个字母的学名。

第二,声母表。

提供了普通话二十一个声母的读音和例子。

第三,韵母表。

提供了普通话三十六个韵母的写法、例子及一些用法。

第四,声调符号。

提供了普通话四个调类的名称、所用符号及标调方法。

第五,隔音符号。

提供了隔音符号的形式及其方法,如pi’ao(皮袄)。

2.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

(1).开口呼韵母(a、o、e、ê、i[]、i[]、er),不与舌面音声母(j、q、x)相拼。

(2).齐齿呼韵母(i),不与唇齿音(f)、舌根音(g、k、h)、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前音(z、c、s)相拼。

(3).合口呼韵母(u),不与舌面音声母(j、q、x)相拼;与唇音(f)相拼只限于u;ueng不与所有辅音声母相拼。

(4).撮口呼(ü),能相拼的仅限于舌面音声母(j、q、x)和舌尖中音(n、l)。

3.音节的拼写规则

(1)Y、W的使用

韵母表中i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i后还有别的元音,就改i为y,如果i后没有别的元音,就在i前加y。

如ia→ya,iong→yong;in→yin。

韵母表中u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u后还有别的元音,就改u为w,如果u后没有别的元音,就在u前加w。

如ua→wa,ueng→weng;u→wu。

韵母表中ü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一律在ü前加y。

加y后,ü上两点省去。

如:

ü→yu,üe→yue,ün→yun。

注意:

Y、W不是声母,在音节中仅起隔音作用。

如“大衣”二字连写成dai,用了y就写成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Xinying(新颖)→xining(西宁)

danwu(耽误)→danu(大怒)。

(2)隔音符号的用法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就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如:

ku’ai(酷爱)→kuai(快)。

shang’e(上颚)→shange(山歌)。

西安-先,档案-单干,翻案-发难

(3)省写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如diu,zhui,tun。

ü上两点一般省写,只有在n、l后面才保留两点。

(4)儿化韵

“儿”单拼为“er”,做韵尾写成”r“,如:

儿童:

ertong;花儿:

huar。

(5)标调法。

声调符号一定标于主元音(韵腹)上;在iu、ui这两个韵母中,声调符号应标在后面的字母上;调号在i上时,i上的小点要省去;轻声不标调。

(6)词的连写和大写

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分写,句子开头的字母要大写;

专有名词和专有短语的每个词开头的字母要大写;

标题中每个词开头的字母要大写,也可以所有的字母都大写,有时为了简明美观,可以省略声调符号。

如:

团结奋斗Tuanjiefendou

孙中山SunZhongshan

人民日报RenminRibao

(三)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例如:

南昌是一个文化古城(nánchāngshìyígèwénhuàgǔchéng)。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两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花儿”[xuār],儿话音节均如此。

个别汉字表示两个音节,“瓦千”表示(qiānwǎ)两个音节,现在规范的写法是“千瓦”。

1.音节结构分析

传统的分析,一个音节包括声母、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

韵头:

i、u、ü

韵尾:

u(0)、i、n、ng。

韵腹,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共有10个:

a、o、e、ê、i、u、ü、-i[]、-i[]、er。

确定韵腹的办法:

a//o、e//i、u、ü

例子:

zhōng,zhuāng,lún,huì,ài

2.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有四个音素:

如“窗”(chuang)。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元音符号可以多至三个,如:

汇(hui)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如“饿”)。

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

(4)音节必须有声调,有韵腹。

3.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的声调调型:

调类:

阴平—高平调;调值55

调类:

阳平—中升调,调值35

调类:

上声—降升调,调值214

调类:

去声—全降调,调值51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ˉ'ˇ`”四个符号作为普通话声调的“调号”。

来源于赵元任的”五度标调法“。

(四)音变

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变调、语气词“啊”的变读、轻声和儿化。

1.上声的变调

单念或在词尾时,调值不变(214)。

(1)两个上声连续,前一个上声读成阳平“35”。

如:

海里、海底、海港、水果,了解,领导。

三个上声相连:

双单格:

展览馆,洗脸水——35+35+214

单双格:

纸老虎,有理想——21+35+214

(2)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前,读成半上声“21”。

如:

海狮、海豚、海象、海浪。

(3)上声在轻声前,若轻声是由非上声字改读来的,则念半上声“21”。

如:

里头、宝贝、左边、体面。

若轻声由上声字该读来的,则有35和21两种情况。

如:

”小姐“”姐姐“。

2.“一、不”的变调

(1)“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词中,读原调:

“一”阴平(55),“不”去声(51)。

如:

第一,统一,万一;偏不

(2)“一”和“不”在去声前,一律读成阳平(35)。

如:

一件、一样、一半,一定;不怕、不去、不对、不错

(3)“一”和“不”在非去声前,一律念去声(51)。

如:

一斤、一船、一两、一亩;不分、不留、不买、不敢

(4)“一”和“不”嵌在重叠的动词中间时,一律念轻声。

如:

找一找、试一试、看一看、想一想;去不去、走不走、买不买、洗不洗

(5)“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

如“做不了”,“来不了”。

3.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

(1)单音形容词重叠并儿化时,后一音节一律读55调。

比较:

好好儿的——好好先生

(2)单音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一律读55调:

黑漆漆、白茫茫、绿油油。

但也有念原调的,如“软绵绵、金灿灿”

(3)双音形容词重叠后,第二音节变为轻声,第三、四音节一律为55调。

如:

仔仔细细、高高兴兴、大大方方。

4.轻声

轻声不是第五种声调,而是一种声调的弱化形式。

轻声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只出现于语言组合之中(如词、短语等)。

轻声字在词语中读得既短又轻,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轻声的作用:

(1)区别词性和词义:

“大意、地道、生气、开通”等。

(2)区别词和短语:

如“东西”。

哪些音节念轻声

(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

(2)叠音词和动词重叠式后头的字:

猩猩、弟弟、看看、玩玩。

(3)词的后缀“子、头”和表复数的“们”

鸽子,辫子,石头,馒头,我们,你们。

区别:

桌子—石子  鸡子(鸡)—鸡子(鸡蛋)

(4)名词、代词后面的方位语素和词。

马路上,前边,箱子里,外面,村子里。

(5)趋向动词“来、去、起来、下来”等。

送来,热起来,说出来,过去,上去,冷下去。

(6)一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事情、消息、西瓜、力量、吩咐、关系。

(7)某些固定短语中的某些字。

黑不溜秋,傻不愣登,糊里糊涂,啰里啰嗦

普通话常用的含轻声的词

普通话常用的含轻声的词

5.儿化

儿化指的是后缀“儿”同前一音节的韵母相融合,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音节,只须在原来的音节后加上“r”(表示卷舌作用)就可以了。

如“芽儿”(yar)。

儿化的作用

(1)使词义发生变化

“头”—“头儿”,“脑袋”—“头领、上司”

“眼”—“眼儿”,“眼睛”—“洞孔、窟窿”

(2)使词性发生转化

“偷”:

动词——“偷儿”:

名词

“破烂”:

形容词——“破烂儿”:

名词

(3)表细小、亲切、轻松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试比较:

老头——老头儿  嘴唇——嘴唇儿

小鸡——小鸡儿  小孩——小孩儿 

花儿开,鸟儿唱,云儿飘,水儿在微笑。

6.语气词“啊”的变读

语气词“啊”[A55]受前一个音节尾音的影响会发生变读。

(1).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a、o、e、ê、i、ü时,要读(ya)[iA],写作“呀”。

如:

快点说呀!

应当活下去呀!

(2).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u”时,要读(wa)[uA],写作“哇”。

如:

他为什么哭哇?

你是嫌我土哇!

(3).“n”+a时,要读(na)[nA],写作“哪”。

如:

快来看哪!

/你不知她有多懒哪!

(4).“ng”+a时,要读作(ngA)[A],仍写作“啊”。

如:

还炼什么钢啊!

那时侯穷啊!

(5).“-i[],er”+a时,要读作ra[A],仍写作“啊”。

如:

他是我的老师啊!

/这哪是什么诗啊!

(6).“-i[]”+a时,要读作[zA],仍写作“啊”。

如:

这才是人民的好儿子啊!

/快写字啊!

 

六、汉字

考点:

字形,书写顺序,笔画,造字法,排序,字体结构,汉字演变,基本观念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形体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变异,先后出现: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汉代通行的隶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汉字的形体由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过渡。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体趋势是朝着简便易写的方向发展。

1.甲骨文

殷商时代通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2.金文

商代、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熔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

3.篆书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秦国的文字,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也叫秦篆,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4.隶书

产生于秦,在战国时代秦国简俗字的基础上形成。

5.楷书、草书和行书

楷书、草书和行书都由隶书发展而来。

(1)楷书

楷书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又叫“正书”。

(2)草书

形成于汉代,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3)行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逐步简化、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

现行汉字的形体

现代汉字的标准形体是楷书,主要的辅助字体是行书。

从形成的手段上看,现代汉字的形体可分为手写体和印刷体。

现代汉字的印刷体仍以楷书为范式,采用楷书的各种印刷变体。

常见的印刷变体有宋体、楷体、仿宋体和黑体等。

现行汉字的手写体,根据运用工具的不同,可以分成软笔字和硬笔字。

 

(二)汉字的结构单位

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

笔画和部件。

笔画是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部件是汉字基本的结构单位。

现代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笔画组成部件,部件再构成整字。

1.笔画的类型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笔画的具体形状叫笔形。

现代汉字的笔画系统以横、竖、撇、点、折5种基本笔画为基础构成,其中前四种为单一笔形,最后一种是复合笔形。

2.笔画的组合方式

现代汉字的笔画组合有3种方式:

相离、相接、相交。

如:

二,八,小,儿,心,习,川;

人,工,及,几,工,上,山;

十,韦,七,九,丰,井,也。

3.部件的组合方式

部件又称偏旁,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现代汉字大都是由多个部件构成的合体字。

第一种,左右结构:

明、许。

第二种,左中右结构:

粥、辩。

第三种,上下结构:

岩、界。

第四种,上中下结构:

器、赢。

第五种,全包围结构:

国、围。

第六种,半包围结构:

厅、庆、旬、司、远、赶、问、风、凶、函、区、医。

第七种,穿插结构:

巫、坐、爽、噩。

第八种,品字结构:

晶、森。

4.部首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包括部分词典)中各部的首字,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

部首与部件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

并非所有的部首都由部件充当,也不是所有的部件都能成为部首。

部件与部首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作部首的汉字部件,大都具有表示意类的作用,如“岛、屿、岗、峰”等。

有少数字的部首可能作声旁,如“问、闷、闻”等。

5.笔顺

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书写习惯。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

先横后竖:

先撇后捺:

八,人

从上到下:

三,芳

从左到右:

川,汉

从外到内:

月,同

从外到内后封口:

国,四

先中间后两边:

小,水

有些汉字适应特殊规则

先横后竖:

王(末两笔的竖、横),里(末三笔的竖、横、横),非(左竖三横,右竖三横)。

先撇后折:

几、九、狈、句、及

先折后撇:

刀、万、皮、女、乃

从内到外:

边、延、辽、廷(左下笔画简单),凶、函(下三包围)

先上再内后竖折:

区、医、臣、巨、匹、匠、匣

先两边后中间:

火,爽

点在中间或右上后写:

叉、瓦、匆、刃、书、犬

笔顺易错的字

笔顺易错的字

6.造字法

汉字的构造方式也叫造字法。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构造。

“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实际上,后两种并不是严格意义的造字法,只能看作用字法。

(1)象形

象形是通过描绘事物形状来表达字义的造字方法。

如:

“日、月、山、雨、口、田、井、网、牛、羊、车、舟、泉、瓜”等。

象形字一般是独体字。

(2)指事

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达字义的造字方法。

如:

“上、下、三、本、末、朱、甘、刃、寸”。

指事字也都是独体字。

(3)会意

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如:

“武、休、取、明、涉、益、从、森、磊、林、弄、祝、祭、集、”等。

会意字都是合体字。

(4)形声

形声是用一个表意部件和一个表音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方式。

“淋、琳、霖”、“洋、痒、氧”两组字

声旁分别是“林”和“羊”,揭示了整字的读音信息,剩余部分是形旁,揭示了字义类属。

形声字都是合体字。

形旁的出现是汉字字形表音化趋势的标志,但并不能改变汉字是语素文字的性质。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

左形右声:

河、误、挑

右形左声:

都、切、劲

上形下声:

芳、宇、露

下形上声:

勇、型、袋

外形内声:

囤、阁、裹

内形外声:

问、闻、辩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

另外有些字的形旁和声旁部位比较特殊:

左上形,右下声:

厅、府、病、屠

左下形,右上声:

进、越、飓

右上形,左下声:

翅、匙

形或声在一角:

荆,颖,徒(从辵chuò土声),旗(从yǎn其声)

7.汉字排序

汉字的排列方法有义序法、音序法和形序法。

义序法:

按照字义分类排列,《尔雅》《释名)。

音序法:

按照字音排序,《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对于同音字,就采用形序法。

形序法又可分为笔画法、部首法和号码法。

笔画法:

按笔画数和笔形顺序排序,先按笔画数从小到多排列,同笔数再按笔形顺序排列,起笔笔形相同按第二笔笔形顺序排列。

部首法按部首编排汉字。

号码法:

按字形确定的号码编排汉字。

最通行的是四角号码。

七、句子语病

语病范围:

(一)词类运用中的失误

(二)词语运用的错误

(三)单句的错误

(四)复句的错误

(一)词类运用中的失误

1.数目使用的问题

*今年的总产量比去年大概可以增加到百分之五左右。

*近四个月来,电的消耗减少了一倍,铸件增加了两成

*这个厂原来每年生产电视机20000台,技术改造后,每年生产35000台,增产175%。

*这个乡去年养猪共1万头,今年达到1.6万头,增加到60%。

*由于狠抓质量管理,现在该厂的产品合格率已经又去年的85%提高了93%。

*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约需12年,比地球上的一岁大12倍。

*国产大屏幕彩电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下降了一倍。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

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

如:

从一增加到十,可以说“增加了九倍”,不能说“增加了十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提高到(为):

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

如:

从一增加到十,可以说“增加到十倍”,不能说“增加到九倍”。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

指差额,从十到一,应该说“减少十分之九”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

指减后的余数,从十到一,应该说“减少到十分之一”。

2.“以前、以后”运用中的问题

*2000年以前进校的和2000年以后进校的教职工采取不同的住房分配模式。

3.“二、两”运用中的问题

*本学期,他有二门课考试不理想。

*他们俩个都不喜欢在外面吃饭。

4.否定形式的运用

*进场施工,要防止不发生事故。

*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谁说这种病不是不能治的,你就放心吧。

5.代词的指代问题

*老邓的外甥是前任经理,由于能力有限被免职了,他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他说自己天天加班,我已经受够了。

*他明天去广州,这里有他的亲戚。

6.“对”“对于”“关于”

*大家对于我都很热情。

*学习外语,对他很困难。

*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对于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7.“和”“或”“或者”“还是”

*下午我复习了语法,和做了练习。

*小方和小杨、小匡都去过西藏。

8.“的”“地”“得”的分工

*认真的对待同事和学生提出的意见。

*他写的很认真。

*大家就这事展开了深入地讨论。

(二)词语误用

*他手里拿着一把不太规格的螺丝刀。

*黄大姐的工作很模范。

*两年前他被借调到地质勘探所科研去了。

*同学们就在教室里开庆祝元旦的联欢。

*只有进一步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素质,才能相称创市的需求。

*骑马很趣味,一摇一晃,好像坐船。

*他们都愿望自己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他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我们的友谊。

*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无限瞻仰的心情,来到了雨花台。

*解放后,他又创始了具有浓厚北京乡土气息的北京曲剧。

*他非常生气自己的不小心。

*通过整顿,火车站简单了一些托运手续。

*本世纪爆发的二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争霸引起的。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读着《长江三峡》,眼前呈现出一张张生动的画面。

*我弟弟来信说:

“他在学校里很好,同学们很关心他。

*田大妈对我们讲,十年前她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

*四十多年前,刘胡兰壮烈牺牲了,这时她才十五岁。

(三)单句的句法错误

1.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和多余

3.语序不当

4.句式杂糅

5.歧义

1、搭配不当

练习

*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及周边市场外,还销往甘肃、青海等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都巳经明显提高和转变了。

*各地区、各部门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基本解决职责范围内突出的社会治安状况。

*我们都想为那些失学儿童贡献自己的爱心和义务。

*酿造一斤蜜需釆集50万朵的花粉。

*人们都把眼睛转向了食品安全问题。

*上次我们对你照顾得太不周全了。

*和平路羽毛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羽毛球运动的团体。

*重庆的挑花刺绣,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2.成分残缺

 

练习

*在对手轮番的进攻下,造成了球门一次又一次的险情。

*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

*这篇论文阐明了重要性。

*在这个人口不足百人的小村落里,大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院子里的小树长了。

*我这次没考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仔细审题。

村长和村支书负责掌管全村的行政事务。

*人与人不同的生活轨迹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的纷繁的生活。

*为了那个孩子,年轻的小伙子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波涛汹涌的江水中。

*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个月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为了精减字数,文章不得不略加修改一下。

练习

*中国手工艺品的出口,深受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

*一群小朋友玩耍在小溪旁边。

*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充分的主观能动性

*这批竹简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我们为弄清一段史实,专门在他出院后不久釆访了他。

练习

*今天的成绩,靠的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所取得的。

*客房内均配备有电脑、电视、电话、音响、吧台、小冰箱等应有尽有。

*当收到上级嘉奖令的时候,大家有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难以形容。

*他创造性地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力是难能可贵的.

(四)复句运用中的常见错误

1.分句间不符合逻辑语义关系

*郑龙从裤兜里不慌不忙地掏出手机,嘴里念着号码,便将耳朵凑近,然后迅速地拨了一通,等待对方的应答。

*他的讲话虽然不长,但脉络非常清楚。

*他不但平时刻苦努力,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的进修学习班,甚至自学了英语。

*因为他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不管心里有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不甘心,他还是遵守了约定,离开了这个曾经挥洒过无数汗水的地方。

*既然你是一个公务员,所以应该遵纪守法,不能搞特殊化。

*改革先要有开拓精神,然后要有丰富的知识。

*因为持续发展经济,各地方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放市场,并尽力做好为市场服务的相关工作。

*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比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那次座谈会虽然解除了作家的思想压力,作家在精神上得到解放,但是有些人仍难免惊魂未定。

*由于长期做案头工作,身体虽然发胖了,但四肢无力,行动起来也不灵敏了。

*他性格内向,不爱讲话,因而学习上死记硬背,各科成绩也都不是很好。

八、标点符号的误用

标点误用的范围:

(一)顿号误用;

(二)逗号误用

(三)分号误用;(四)冒号误用

(五)问号误用;(六)省略号误用

(七)破折号误用;(八)书名号误用

(九)括号误用;(十)引号误用

(一)顿号误用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

【点拨】“三、四”是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三四班”是缩略,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不能断开。

另如,“工农兵”“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点拨】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