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8049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现代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现代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现代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现代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现代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现代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docx

《关于现代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现代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现代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docx

关于现代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

目录

一、中小企业与经济1

(一)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1

(二)关于管理和管理者的定义2

(三)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位与作用2

1、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2

2、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3

3、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行业技术水平3

4、中小企业是促进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3

二、目前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

(一)基础管理薄弱4

(二)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4

(三)关键员工离职率分布不均衡4

(四)信息化建设不平衡4

(五)缺乏内部激励机制且员工培训相对偏低5

(六)劳动合同管理的意识薄弱5

(七)许多管理者在企业的规划上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5

(八)缺乏资金管理的有效机制和手段5

三、中小企业的管理与组织6

(一)了解你所在的企业,强化管理6

(二)道德管理6

(三)绩效管理加信息化建设7

(四)增强安全意识和劳动合同管理意识7

(五)制定有效地资金管理机制和长远的战略目标8

参考文献8

关于现代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管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面对当前紧张的经济形势,我们应该强化企业的管理制度,特别是绩效管理,道德管理,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适应这个信息化时代。

同时还应该增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意思,安全意思以及劳动合同管理意识,并为企业制定可行的长远目标以保证企业拥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所有的一切都旨在确保我们的企业能够长期稳定高效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管理方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民营大型企业迅猛发展,带动我国经济飞速增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崛起的中小企业也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上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

本人现在作为一个建筑型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工作于学习之余无时不在思考,当我们创办了一个中小型企业,或者我们成为一家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才能使我们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一、中小企业与经济

在大企业迅速发展,各项数据惹人眼睛发亮的时候,不知不觉中,中小企业也慢慢地落入人们的视线,它们在悄悄地崛起。

当今社会,创业已成为一种时尚,而创业中中小企业则成为人们创业的一种主要选择形式。

然而,中小企业在人们心中依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中小企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很少有人能把它理清。

(一)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的定义及标准是由各国对发展中小企业不同目的而决定的,加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区别在经济生活中表现模糊,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因此,不但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不同,就是在同一国家内部,不同行业、地区及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对中小企业所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一个规模的概念,它是指相对于大企业,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构成更加复杂,包括国有企业、城乡集体企业、街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以及各种经济形态的合资(合作)企业等。

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143号】),我国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负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具体如下:

1、工业,中小型企业指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力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力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力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

其余为小型企业。

2、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力几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力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力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力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3、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指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力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力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指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力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力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4、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力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力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F条件:

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力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力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5、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力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颁3000力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该划分标准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定睦标准和定量标准相结合,即考虑了不同行业的特点,又兼顾了标准本身的简洁性。

本文所着重研究的中小企业主要是指人数在300人以下,月收入在500万元以下,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

(二)关于管理和管理者的定义

管理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语,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根据历来人们对管理作出的诸多定义中,本人归结于一句话,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管理者自然就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而我在这里注重要说的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作为一个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要有效地运用管理职能的理论知识,就必须明确管理五大职能的要求和解决的重点。

概括的说:

1、计划就是要解决“干什么事”、“由哪些人干”、“需要准备什么资源”、“达到什么标准”等问题,而注重搞好时间段的划分及其任务的分解又尤为重要。

2、组织就是要解决“需要什么”、“由谁去做”、“如何提供有效保证”等问题,并且应注重搞好筹备和保障机制的构建。

3、指挥就是要解决“怎么做”、“怎样才更快”、“怎样才更经济”等问题,其中搞好筹备和保障机制的构建又极为重要。

4、协调就是要解决“本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开展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资源、环境和有利条件”等问题,特别要提的是应注重搞好支持与合作的有机融合。

5、控制就是要解决“实际情况与计划有哪些偏差”、“出现偏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偏差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等问题,这里应注重的是怎么搞好计划与实际的基本一致。

对于管理五大职能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更是极为重要。

(三)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位与作用

1、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己经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资产总量、工业总产值、年度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值、职工就业人数分别接近或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己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头现利税、出口总额己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

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占,他们不仅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在观念转变、组织创新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成为推进市场经济建设的最活跃的基础力量。

特别是在08年,这个特殊的年度,我国遭受史上少有的大灾难的时候,许多小型建筑业企业更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资金不如大企业雄厚,设备不如大企业那么先进,但它们数量足够多,犹如抗战时期的游击队员,穿梭于地形复杂的第一线为灾区人民快速重建家园,推动了灾区经济的再发展。

2、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

中小企业一般都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投资少、经营力式灵活、工资较低、对劳动力技术要求不高、是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和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近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绝大部分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

尤其是许多小型建筑业企业接纳了很多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这为许多教育尚未普及的边远山区人民到城市打工提供了极大的就业机会。

如果政府能够将失业人口无偿援助中的一部分有针对性地投入到一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偿援助上,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又可以吸收就业,这样既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对一部分失业人口进行间接援助。

对于那些技木落后的企业,可以顺其自然,遵守优胜劣汰的法则,由此产生的失业问题可以利用中小企业数量增加和扩大规模解决。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发展了中小企业,就稳定了全国就业,稳定了地方的财政基础,全社会的稳定也就有了保障。

3、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中小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而且大多数企业属于技术和市场相对成熟、发展较稽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技术模仿性和创新性,从而使大型企业的技术垄断地位受到威胁,大型企业要保持其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地对技术进行改善,使其产品具有相对优越的性能,否则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可能会成为大型企业产品的替代品,最终使大型企业失去有利的竞争地位。

这样技术上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经营水平和技术含量的提高。

4、中小企业是促进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以其庞大的数量、广泛的分布、鲜明的特色产品、精湛的地方工艺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我国出口的许多大宗商品,如服装、玩具、工艺品等,大都是由中小企业生产。

08年经济危机影响全球,但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依然超出3000亿美元,而其中有六层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中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

据了解,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初期主要以输入生产技术和资金为主,而现在逐步开始向输出型方向发展,如技术出口、海外投资、境外加工等,提高了企业参与对外合作和国际分工的能力,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实力和地位。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使用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出口产品数量势必还将逐年上升。

二、目前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许多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较为有效的独特风格,大大地提升了自身经济的增长,规模也在不断地壮大。

然而也正是这种超速成长给许多中小企业落下了薄弱的根基。

08年,一场突然袭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我国的企业不得不经历这股寒流。

虽然,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但我国的企业却无法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前独善其身。

尤其是我国沿海地区许多中小企业,因资金相对薄弱无法承受这次风暴而逐渐走向倒闭,其中也暴露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基础管理薄弱

我国中小型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摸爬滚打,已经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的一支队伍。

然而,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其管理特征不可避免地表现为:

管理呈现家族式。

大多数民营中小型企业中,一个家族成员任厂长、经理,其他管理人员则分别由亲戚、朋友担任,权力高度集中。

有的企业虽然有管理体系,有组织架构,有规章制度,但却没有很好地执行。

由于企业在管理体制上缺乏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面对多变复杂的环境时很难顺利发展和在竞争中获胜。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专责”岗位责任制并做到的企业比例仅占27.02%,基本做到的占59.11%,部分做到的占11.08%,还有2.79%的企业没有制订岗位责任制度。

这些数据说明,中小企业除了在安全方面的工作标准和制度比较健全外,其他基础管理工作还相当薄弱,急需进一步加强。

更令人忧虑的是,有四成左右的“尖子生”企业的主要制度仅是纸上文章,制度化管理无从谈起,这也是诸多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

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也没有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管理呈现经验式、粗放式。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是改革开放后自主创业一路走来,缺乏企业管理经历,知识结构呈现多样化,在创业中一边闯市场一边凭感觉和经验对企业进行经营与管理。

由于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属于被动反应型,随着新问题的出现,由经营者制定新的措施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者随着其他企业新管理制度的采用而加以仿效,却很少顾及新制度与原有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新制度是否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

其结果或者是管理制度之间的系统性不强,或者由于淮桔北枳,只是东施效颦而已。

这一点,在许多我国企业推行IS0900O标准时便暴露的相当明显。

(三)关键员工离职率分布不均衡

关键员工是指除高层管理人员以外的部门负责人、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技术人员、掌握关键客户资源的营销人员等,还包括对组织绩效、内部协同分工起重要影响的员工。

有些关键员工虽然不担任管理职务,但他们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中型企业的运作复杂性高,因此管理的重要性更大一些,而小型企业的业务相对简单,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则更为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关键员工的离职率低于5%的达到75.49%,9%~5%的达到13.25%,20%~10%的达到6.59%,还有4.67%的中小企业的关键员工的离职率超过了20%。

(四)信息化建设不平衡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开展现代化管理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

但是,发展不平衡,从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远远高于小型企业,尤其是采购、生产、库存和销售的信息化程度是四项指标中表现最差的,而中小企业的差距也最为明显。

有意思的是,这种不平衡还表现为地区差异。

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关数据显示,西部70.49%的中小企业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而东部和中部的这一比例分别为78.25%和74.27%;西部54.96%的中小企业实行了文档处理办公自动化,而东部和中部的这一比例分别为68.10%和72.02%;西部42.63%的中小企业实行了采购、生产、库存和销售的信息化,而东部和中部的这一比例分别为60.84%和61.82%;西部47.67%的中小企业建立了公司网站,而东部和中部的这一比例分别为62.27%和60.24%。

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强。

(五)缺乏内部激励机制且员工培训相对偏低

许多中小企业在用人问题上只用人,而不关心培养人。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多为应急式或被动式,没有将人员培训当作投资来看待,对员工的发展空间、激励机制没有很好地规划,从而无法建立员工与企业间的归属关系,使企业缺乏一定的凝聚力。

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在回答“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时,有50%以上的企业认为是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经营者素质、加强基础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还有一部分企业认为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寻求管理咨询服务、向国内外同行的优秀企业学习等。

其中,在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上,有75.19%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要提高员工素质,67.65%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要提高经营者素质,64.05%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要加强基础管理。

但是与管理者注重自我培训的现状不同,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相对较低。

66.73%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经常接受培训,很少接受培训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比例为30.22%,从不接受培训的比例为1.8%,另有1.25%的企业回答不清楚。

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经常接受培训的比例为77.02%,比小型企业高出近17个百分点。

只有58.47%的中小企业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有36.23%的中小企业对员工只是进行过简单的岗前培训,还有5.3%的中小企业从来没有对员工进行过任何培训。

小型企业对员工提供培训的情况就更差,小型企业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比例只有48.94%.抛开培训质量不说,即使仅从培训比例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对员工培训还远没有达到重视的程度。

(六)劳动合同管理的意识薄弱

劳动合同签约率是反映企业规范化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还没有完全形成依据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的意识,对劳动合同的约束力认识不够充分,因此,劳动合同管理还不到位。

在同一份企业管理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劳动合同签约率在95%以上的中小企业只有48.60%,劳动合同签约率在80%~95%的中小企业占18.91%,劳动合同签约率在50%~80%的中小企业占18.43%,劳动合同签约率在50%以下的中小企业占14.06%.东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劳动签约率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劳动合同签约率在95%以上的中小企业占51.45%,而中部的这一比例是47.17%,西部的这一比例是43.06%。

在本人现在所处的一家小型钢结构企业中,根本就没有一个员工是与企业签了合同的,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急需提高。

(七)许多管理者在企业的规划上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

许多中小企业忽略了企业家永续经营的最终目标,追求短期效益,强调利润最大化。

虽然有的企业制定了战略目标,但往往在实际经营中,战略目标变成一纸空文,有的企业甚至为不切实际的战略目标步入多元化经营的误区。

虽然已经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开始反思企业的战略目标,力争克服头脑发热或目光短浅的问题,逐步延长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单纯追求规模,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塑造强者的形象。

不仅仅是做大,而是图强,我们需要的是长期发展,不是短期效益,较为深入地进行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解析,但往往都是不得其解。

(八)缺乏资金管理的有效机制和手段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财务预算不严谨,财务报告不准确,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不能有效地进行现金流管理,不充分研究、利用各种融资渠道,使得企业在经济波动时资金链承受不了形势的快速变化而断裂。

而且还有很多企业形成了一种拖欠的“性格”,不管是在拖欠员工工资也好还是在拖欠其他企业的资金也好,总之是你欠我的,我欠他的。

这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拖欠网络”,是企业间的信誉度大大降低,彼此互相猜忌。

这点我对自己现在所在的企业体会最为深刻。

三、中小企业的管理与组织

目前,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来说,在危机到来之时,正在由看谁跑得快转变为看谁活得长。

我们的企业应在危机中认识到企业的管理的重要性,从而紧紧抓住国内出台的系列发展政策带来的契机,恶补经济知识,接受培训,并寻求专业顾问公司的指导、服务,调整自己最合适的盈利模式,开辟出新的蓝海。

在面临着层出不穷的管理问题和市场上无时不存在的危机威胁下,企业应该拥有一套怎样的管理方法?

以下仅表个人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的一点建议。

(一)了解你所在的企业,强化管理

做任何事的第一本总是人知,如果对自己所在的企业没有透彻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那么根本就谈不上管理。

而了解你所在企业,不仅仅了解企业与外部的联系或是当前的资金结构,更重要的是了解企业员工。

管理既然是做人的事,那么了解每一位员工更是比不可少。

虽然每个人对自己都是如此简单,而对他人却是如此复杂。

作为管理者,要能充分的认识你的员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是管理者如果能充分理解自己的员工,工作开展起来会顺利得多。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

一个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员工的管理者,无论在工作效率,还是人际关系上他都将会是个一流的管理者。

也只有了解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充分地认识你的企业才能从根本上强化企业的管理,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专责”,系统管理,规范管理,不浪费企业的任何资源,以促进企业长期快速稳定地发展。

现在对人员的管理已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人力资源管理学,我们亦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很好的人力管理的方法。

(二)道德管理

道德是一个社会上永久受人关注的话题,道德观念对一个企业又是如此的重要。

有了道德观念,那些看上去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决策的问题实际上会成为中小企业的业主及管理者不得不不考虑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当大企业的人们做一些很不道德的事情的时候,会导致成千上万的人们失去工作,另一些人会损失掉他们的资产,每个人都会失去信心。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大企业的管理者曾经公开说故,他们觉得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做了些什么事情。

在中小企业中有这种想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小企业的业主和管理者通常就是企业在公众面前的形象。

大企业通常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全世界性的,但是中小企业很多总是地方性的。

什么又是道德观念呢?

所谓道德观念就是一套人们用来确定他们的行为是对是错的价值观念。

我们在确定要采取的一项行动是对是错时要考虑道德观念,并且我们要对我们的行动做出判断。

因此对一个企业实行道德管理至关重要。

而怎样实施道德管理很大程度上就是保持并提升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

对于那些多年保持长久的经营关系的企业,信任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信任是保持有关各方面的黏合剂,信任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而不管是什么样的诺言,食言对于一个中小企业业主所依赖的各种关系都对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信任对于一个企业是如此的重要,以致即使是出现一点点不公正或不信任的情况都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有时,尽管一个企业的业主尽了最大的努力,有的客户可能还是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在中小企业中,信誉是王。

信任是建立可靠信誉的基础。

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我们都得保持公司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形象,确保公众对企业持有的信任呈逐增式。

对员工,要让员工信任管理者信任业主,贴心干事;对客户,要确保客户对我们的企业百分之百的相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招来更多的商机。

信誉第一,永远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三)绩效管理加信息化建设

绩效管理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这在那些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已经得到了有效地实施,然而中小企业中很多都只是空口谈谈,真正运用到实际的企业微乎其微。

信息化建设方面,许多企业形式化地买两台计算机丢在那里,除了少数企业用于业务设计外,而多数的企业似乎仅仅是供一些员工业余时间娱乐之用。

而绩效管理方面,大多企业也仅仅是随便买个软件系统放在那台“娱乐”计算机上,订制两个本子悬在那里从不曾真正使用,始终都只是摆设。

现在绩效管理已经形成为相当成熟的学科,目前国家企业局已经发出通知,会于明年要求我国的企业施行绩效工资管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我要在这里谈的仅仅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规范地管理我们企业的内部事务和学习互联网上优秀的管理方法,对我们的员工实行绩效考核,实施奖惩激励制度以达到提高员工的业绩,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绩效是指过程的输出结果和从产品、服务中获得的结果,它一般是指员工或部门的行为状态及行为结果。

绩效管理是通过将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并挖掘员工潜力,提高员工业绩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绩效管理不仅针对员工以往的业绩进行考核,还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与分解、绩效跟踪、考核与反馈、指导辅助、绩效改善计划制定等环节。

绩效管理包括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改进目的的三个方面的目的。

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首先要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制定各职能部门或团队、员工的目标,成为分解压力、落实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绩效管理系统应贯穿目标分解、沟通、指导、辅导、考核、激励、等多种管理措施,使企业管理更加有效。

绩效管理应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以评价当前工作业绩为重点,兼顾未来绩效改进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是刻不容缓,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只能被人家用一句广告语来形容,“你OUT啦!

”。

相反,我国现在的信息化建设呈现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西部相对较落后。

如果你的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