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笔记 体格检查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7343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10 大小:16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笔记 体格检查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诊断学笔记 体格检查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诊断学笔记 体格检查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0页
诊断学笔记 体格检查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0页
诊断学笔记 体格检查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笔记 体格检查篇.docx

《诊断学笔记 体格检查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笔记 体格检查篇.docx(2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断学笔记 体格检查篇.docx

诊断学笔记体格检查篇

一绪论、基本方法、一般检查

绪论

1诊断学diagnostics

2诊断学的学习内容

3问诊概念,作用

4体格检查概念,特点

5症状,体征名词解释

诊断学的主要学习方法

6诊断学课程的主要任务

*7临床专业实验诊断的教学内容、重点

8诊断学的学习要求

1.诊断学diagnostics

研究如何运用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对病人提出诊断的一门学科。

2.诊断学的学习内容

(1)病史采集,即问诊

(2)常见症状

(3)体格检查医生自己感官、传统辅助器具

(4)体征

(5)实验室检查

(6)辅助检查

(7)病历书写

(8)临床诊断思维

3.问诊是医生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进行系统询问,获取与疾病有关的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做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治方法。

作用(有删改,详见课本)

(1)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不等于唯一!

(2)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3)为病人下一步检查提供最重要的基本资料。

(4)对病情复杂,缺乏典型症状、体征的患者,深入、细致的问诊更为重要

(5)是医生向患者进行疾病调查研究,诊治病人的第一步,是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时机。

4.体格检查physicalexamination

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如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计)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特点(来源于选择题)

(1)是物理诊断学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2)是在问诊的基础上,物理诊断学的进一步深入。

5.症状symptom病人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病人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感觉。

体征sign医生客观检查到的病人身体方面的异常改变。

有些异常既是症状,也是体征

6.诊断学课程的主要任务

(1)如何接触病人,与病人沟通、交流,通过问诊确切而客观地了解病情

(2)运用视触叩听嗅等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识别常见症状、体征

(3)恰当选择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

(4)病历书写,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方法

*7.实验诊断的教学内容(临床专业):

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重点:

(1)掌握如何选择实验项目(适应症)

(2)如何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疾病的诊断。

8.诊断学的学习要求(有删改,详见课本)

(1)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掌握基本沟通与交流技能,掌握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2)能以规范的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的体格检查。

(3)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适应症,掌握检查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熟悉血尿粪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图像分析的基本步骤;能辨认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梗死、房室肥大、期前收缩、心房及心室颤动和传导阻滞等常见的心电图改变。

(5)能将问诊和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写出格式正确、文字通顺、表达清晰、字体规范、符合要求的病历。

(6)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资料,运用疾病诊断的基本步骤和临床诊断思维进行分析,提出初步诊断。

 

第三篇体格检查p82

*9检体诊断

10体格检查时注意事项

*9.检体诊断

是医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后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提出的临床诊断。

10.体格检查时注意事项(详见p82)

(1)以病人为中心,关心体贴理解,高度责任感,良好医德修养

(2)光线适当,温度适宜,环境安静

(3)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指甲修短,举止大方,态度诚恳和蔼

(4)有礼貌地做自我介绍,说明体格检查原因、目的、要求,更好地取得病人密切配合。

检查结束后表示感谢。

(5)避免交叉感染,检查前洗手,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手套,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6)医生站在病人右侧,检查手法规范轻柔

(7)按一定顺序进行,建立规范的检查顺序

基本方法

11各种基本方法(视触叩听嗅)的临床应用、特点

触诊

12不同触诊方法的临床应用

13深部、浅部触诊法可触及的深度

*14冲击触诊法

(1)能触及深部包块的原理

(2)注意事项15触诊的注意事项

16叩诊

17叩诊方法

18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听诊

19听诊方法

20听诊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听诊器)

嗅诊

21汗液、痰液、呼吸、口臭、呕吐物、*粪便,尿

11.各种基本方法(视触叩听嗅)的临床应用、特点

视诊全身一般状态

局部视诊身体各部分改变

特殊部位视诊借助于某些仪器(耳镜、鼻镜、检眼镜、内镜)触诊腹部检查尤其重要

叩诊直接叩击,诊察反射情况,有无疼痛反应

确定肺尖宽度,肺下缘位置,心界大小、形状,肝脾边界

胸膜病变,胸膜腔中液体多少、气体有无;腹腔积液有无、多少听诊病人身体各部分活动时发出的声音提供线索,判断正常与否

嗅诊通过嗅觉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

12.不同触诊方法的临床应用

(1)浅部触诊

①检查腹部有无压痛、抵抗感、搏动、包块、某些肿大脏器等

②深部触诊前进行,有利于病人做好深部触诊的心理准备深部

(2)滑行触诊法腹腔深部包块、胃肠病变的检查

(3)双手触诊法肝脾肾、腹腔肿物检查

(4)深压触诊法①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②确定腹腔压痛点,如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输尿管压痛点等

(5)冲击触诊法(浮沉触诊法)大量腹腔积液时肝、脾、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

13.深部、浅部触诊法可触及的深度

(1)腹部浅部触诊可触及的深度约为1cm。

(2)腹部深部触诊法触及的深度常常在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

*14.冲击触诊法

(1)能触及深部包块的原理

手指急速冲击时,腹腔积液在脏器或包块表面暂时移去,故指端易于触及肿大的肝脾或腹腔包块。

(2)注意事项冲击触诊会使病人感到不适,操作时应避免用力过猛

15.触诊注意事项

(1)检查前医生要讲清触诊的目的,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取得病人密切配合。

(2)医生的手要温暖,手法轻柔,以免引起肌肉紧张,影响检查效果。

检查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表情。

(3)病人应采取恰当的体位。

(4)腹部检查前,应嘱病人排尿,有时也须排便后检查。

(5)触诊时医生手脑并用,边检查边思索。

注意病变的部位、特点、毗邻关系,明确病变的性质、来源。

16叩诊

是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发出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17叩诊方法

(1)直接叩诊法三指并拢,掌面直接拍击

胸部、腹部范围较广泛的病变,如1.胸膜粘连或增厚2.☆大量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3.气胸

(2)间接叩诊法应用最多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①检查肝区、肾区有无叩击痛:

左手平置,右手握拳

②叩诊可达到深度:

5-7cm

范围小、位置浅轻叩诊心、肝相对浊音界,脾界范围大、位置深中度力量叩诊心、肝绝对浊音界

距离约达7cm,重(强)叩诊18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清音

持续时间长

正常肺部/支气管炎

浊音

重击声样

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

心、肝被肺覆盖的部分

大叶性肺炎

鼓音

鼓响样

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脏器

胃泡区、腹部

大量气胸、肺空洞、气腹

实音

音响弱,音调高极钝,时限最短

心、肝等实质脏器

大量胸腔积液、肺实变

过清音

最响,音调最低,时限最长

正常不出现

肺气肿,肺组织含气量增加

强度(大→小)过清音>清音=鼓音(强)>浊音>实音(弱)

音调(高→低)鼓音=实音(高)>浊音>清音(低)>过清音(更低)相对时限(长→短)过清音>清音(长)=鼓音>浊音>实音(短)

19.听诊方法

直接听诊法仅在某些特殊、紧急情况(如小孩本身胸壁薄)间接听诊法使用听诊器,应用范围广

20听诊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听诊器)

(1)环境安静、温暖

(2)听诊器捂热,直接接触皮肤,切忌隔着衣服听诊

(3)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4)正确使用听诊器①耳件方向向前②硬管、软管管腔通畅③钟型低调声音二尖瓣狭窄的隆隆样舒张期杂音轻触体表④膜型高调声音主动脉关闭不全杂音,呼吸音,肠鸣音紧触体表

(5)注意力集中,听肺部时摒除心音干扰,听心音时摒除呼吸音干扰21嗅诊

汗液

痰液

呼吸

口臭

呕吐物

正常

无特殊强烈刺

激气味

无特殊气味

酸性

恶臭味

刺激性蒜味

口腔发出难闻

酸味

气味

风湿热

厌氧菌感染,

有机磷农药中

口腔炎症、胃

在胃内滞留时

长期服用解热

支气管扩张,

炎等消化道疾

间长,发酵

镇痛药物

肺脓肿

幽门梗阻,贲

门迟缓症

特殊狐臭味

恶臭脓液

烂苹果味

粪便味

气性坏疽

糖尿病酮症酸

长期剧烈呕

腋臭病人,皮

中毒

吐、肠梗阻

脂腺分泌皮

血腥味

大量咯血病人

氨味

杂有脓液,有

脂,细菌作用

令人恶心的烂

散发狐臭

苹果味

尿毒症

胃坏疽

肝腥味

未消化食物,

浓烈的酒味

肝性脑病

剧烈饮酒后;

醉酒者

一般检查

22内容

全身状态检查

23性别

生命体征

体温

24波动原因

25体温测量、正常范围

呼吸

p126

脉搏

p159

血压

p160

发育

26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

27病态发育的影响因素

体型

28三种体型的特点

营养状态

29营养不良、恶病质的概念

30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

*31营养过度的概念

意识状态

32概念

33分类,详见p60

语调和语态

*34异常的临床意义

面容与表情

*35健康人面容

36典型面容改变特点、临床意义

体位

37常见体位,临床意义

38典型异常步态特点、诊断价值

步态

22一般检查的内容

(1)检查方法视诊为主,配合触诊、叩诊、听诊进行检查

(2)内容有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皮肤和淋巴结。

23性别

 

生理情况正常波动

时间

清晨略低,下午略高

24小时内波动幅度不超过1摄氏度

运动、进食后

体温略高

年龄、性别

老年人略低

月经期前,妊娠期妇女略高

性征的正常发育,在女性与雌激素和雄激素有关,在男性仅与雄激素有关。

24体温波动的原因

 

发热体温高于正常

见症状学

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

休克、严重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昏迷

25体温测量、正常范围

读数时间正常值

腋测法

10min后36-37摄氏度最常用

口测法

5min36.3-37.2不能用于婴幼儿、神志不清者

肛测法

5min36.5-37.7多用于婴幼儿、神志不清者

耳测法

多用于婴幼儿

额测法

仅用于体温筛查

26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

(1)头部的长度为身高的1/7-1/8

(2)胸围为身高的1/2

(3)双上肢展开后,左右指端的距离与身高基本一致;

(4)坐高等于下肢的长度。

27病态发育的影响因素

(1)青春期前,腺垂体功能亢进,可致体格异常高大巨人症(gigantism)

(2)垂体功能减退,可致体格异常矮小垂体性侏儒症(pituitarydwarfism)

(3)新生儿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体格矮小和智力低下呆小病(cretinism)28三种体型的特点,常见病态体型

无力型(瘦长型)

正力型(匀称型)

超力型(矮胖型)

体高肌瘦

身体各个部分结构匀称适中

体格粗壮

颈细长

颈粗短

肩窄下垂

肩宽平

胸廓扁平、腹上角小于

90°

腹上角90°左右

胸围大、腹上角大于

90°

常见病态异常体型:

(1)矮小型垂体性侏儒症、呆小病、性早熟

(2)高大型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29消瘦、恶病质

(1)消瘦体重减轻低于标准体重的10%

(2)

摄食障碍

食管、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

及肝、肾等疾病

严重恶心、呕吐

消化吸收障碍

胃、肠、胰腺、肝脏及胆道疾

消化液或酶的合成和分泌

减少,影响消化和吸收

消耗增多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长期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代谢性

疾病、内分泌疾病

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过多

恶病质cachexia极度消瘦者称为恶病质30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

*31营养过度的概念

肥胖:

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超过标准体重的20%。

根据体重指数(BMI)判定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BMI≥30kg/m2我国标准,BMI≥28kg/m2

32意识(consciousness)

是指人对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知与觉察能力,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

意识障碍

凡能影响大脑功能活动的疾病均可引起程度不等的意识改变。

33分类,详见p60

正常人:

意识清晰,定向力正常,反应敏锐精确,思维和情感活动正常,语言流畅、准确,表达能力良好。

意识障碍:

嗜睡、意识模糊、昏睡、谵妄、昏迷

*34语调与语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语调:

言语过程中的音调。

音调发生改变

神经和发音器官的病变

声音嘶哑

喉部炎症、结核和肿瘤

音调变浊和发音困难

脑血管意外

音调降低和语言共鸣

消失。

喉返神经麻痹

语态(voice):

言语过程中的节奏。

语态异常:

语言节奏紊乱,语言不畅,快慢不均,音

节不清

帕金森病、舞蹈症、手

足徐动症、口吃

语调、语态改变

口腔或鼻腔病变

扁桃体周围脓肿、舌部溃疡、舌体肥大、

肿瘤

*35健康人面容

健康人表情自然,神态安怡。

36典型面容改变特点、临床意义

急性病容

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

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肺炎球菌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慢性病容

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目光暗淡、表情忧虑

慢性消耗性疾病

如恶性肿瘤、肝硬化、严重结核病

贫血面容

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表情疲惫。

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

肝病面容

面色晦暗,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

着。

慢性肝脏疾病

肾病面容

面色苍白,眼睑、颜面水肿,舌色淡、舌缘

有齿痕。

慢性肾脏疾病

甲状腺功能

亢进面容

面容惊愕,睑裂增宽,眼球凸出,目光炯炯,

兴奋不安,烦躁易怒。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黏液性水肿

面容

面色苍黄,颜面水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

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舌色淡、肥大。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

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

瓣狭窄

肢端肥大症

面容

头颅增大,面部变长,下颌增大、向前突出,

眉弓及两额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

肢端肥大症

伤寒面容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

肠伤寒、脑脊髓膜炎、

脑炎等高热衰竭病人。

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

破伤风

满月面容

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胡须生

长。

库欣综合征及长期应

用糖皮质激素者

面具面容

面部呆板、无表情,似面具样。

帕金森病、脑炎等。

37常见体位,临床意义

体位

病人身体所处的状态

自主体位

(activeposition)

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

正常人、轻症和疾

病早期病人

被动体位(passive

position)

病人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

位置。

极度衰竭或意识丧

失者

强迫体位

病人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

强迫仰卧位

病人仰卧,双腿蜷曲,借以减轻腹部肌肉的紧

张程度。

急性腹膜炎

强迫俯卧位

俯卧位可减轻脊背肌肉的紧张程度。

脊柱疾病

强迫侧卧位

患侧卧位,可限制患侧胸廓活动而减轻疼痛和有利于健侧代偿呼吸。

胸膜疾病

一侧胸膜炎和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

强迫坐位

病人坐于床沿上,以两手置于膝盖或扶持床

心、肺功能不全病人

端坐呼吸

边。

(orthopnea)

便于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

度,增加肺通气量,并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

脏负担

强迫蹲位

病人在活动过程中,因呼吸困难和心悸而停止

活动并采用蹲踞位或膝胸位以缓解症状

先天性发绀型心脏

强迫停立位

步行时心前区疼痛突然发作,病人常被迫立刻站住,并以右手按抚心前部位,待症状稍缓解

后才继续行走。

心绞痛

辗转体位

病人辗转反侧,坐卧不安。

胆石症、胆道蛔虫

症、肾绞痛

角弓反张位

病人颈及脊背肌肉强直,出现头向后仰,胸腹

前凸,背过伸,躯干呈弓形。

破伤风及小儿脑膜

38典型异常步态特点、诊断价值

步态gait

走动时所表现的姿态。

健康人

因年龄、机体状态和所受训练的影响而有不同表现

小儿

喜急行或小跑

青壮年

矫健快速

老年人

小步慢行

蹒跚步态

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行

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

营养不良、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

醉酒步态

行走时躯干重心不稳,步态紊

乱不准确如醉酒状。

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

共济失调步态

起步时一脚高抬,骤然垂落,且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则

不能保持平衡。

脊髓病变

慌张步态

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双脚擦地,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

帕金森病

跨阈步态

踝部肌腱、肌肉弛缓,患足下

垂,行走时必须抬高下肢才能起步。

腓总神经麻痹

剪刀步态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和内收肌张力增高明显

移步时下肢内收过度,两腿交

叉呈剪刀状。

脑性瘫痪与截瘫病人

间歇性跛行

步行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乏

力,病人被迫停止行进,需稍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进。

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

皮肤病变的检查

39方法

40内容

41黄疸/黄染的概念、特点

42皮疹

43皮下出血

44蜘蛛痣/肝掌

淋巴结

45检查方法

46癌症淋巴结转移特点

47发现淋巴结肿大应该怎样描述?

48检查顺序

49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全身,局部)

39皮肤病变的检查方法

一般通过视诊观察,有时尚需配合触诊

40皮肤检查的内容

颜色,湿度,弹性,皮疹,脱屑,皮下出血,蜘蛛痣、肝掌,水肿,皮下结节,瘢痕,毛发

41黄疸/黄染的概念、特点

黄疸胡萝卜素增高长期服用黄色素的药物

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血中胡萝卜素>2.5g/L

总胆红素>34.2μmol/L血胆红素不高

巩膜黄染连续,不出现巩膜、口腔黏膜黄角巩膜缘处黄染重,黄色近角巩膜缘处黄染轻、黄染深;离角巩膜缘越远,黄

色淡;远角巩膜缘处黄染染越轻,黄色越淡

重、黄色深

首先出现于巩膜、硬腭后首先出现于手掌、足底、首先出现于皮肤,严重者部及软腭黏膜上→血中前额及鼻部皮肤也可出现于巩膜

胆红素浓度的继续增高,

黏膜黄染更明显→皮肤黄染

停止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或果汁后,皮肤

黄染逐渐消退

42皮疹

斑疹

局部皮肤发红

一般不凸出皮肤表面

斑疹伤寒、丹毒、风湿

性多形性红斑

玫瑰疹

鲜红色圆形斑疹

病灶周围血管扩张

所致

伤寒和副伤寒

检查时拉紧附近皮肤或以手指按压可使皮疹消退,松开时又复出

现,多出现于胸腹部。

丘疹

局部颜色改变

病灶凸出皮肤表面

药物疹、麻疹及湿疹

斑丘疹

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

风疹、猩红热和药物

荨麻疹

稍隆起皮肤表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

性水肿,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所致

各种过敏反应

疱疹

局限性的腔性皮损

高出皮面

d<1cm

小水疱

单纯疱疹、水痘

d>1cm

大水疱

腔内含脓

脓疱

糖尿病足,烫伤病人

43皮下出血

鉴别

受压

皮下出血

不褪色

造血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某些血管损害性疾病以

及毒物或药物中毒

皮疹

褪色、消失

小红痣

不褪色

高于皮肤表面,表面光亮

分类

直径d

瘀点

<2mm

紫癜

3-5mm

瘀斑

>5mm

血肿:

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

44蜘蛛痣/肝掌

蜘蛛痣

肝掌

定义

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慢性肝病病人手掌大、小鱼际处

成的形似蜘蛛的血管痣常发红,加压后退色

机制

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

意义

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检查时用棉签等物品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立即

消失,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

45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检查淋巴结的方法是触诊(主要)和视诊46癌症淋巴结转移特点(同49点中内容)

胃癌

左锁骨上淋巴结

肺癌

右锁骨上、腋下

转移的淋巴结特点

无压痛;质地坚硬;易粘连,固定

47发现淋巴结肿大应该怎样描述?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

同时注意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48检查顺序

1头颈部

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

上肢

2腋窝

腋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

3滑车上

下肢

4腹股沟

上群、下群

5腘窝

49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引流区域的急、

慢性炎症引起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齿龈炎→颈

部淋巴结肿大

急性炎症初始

肿大的淋巴结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大至一定程度即

停止。

慢性炎症

淋巴结较硬,最终淋巴结可缩小或

消退

单纯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本身的急性炎症

多发生于颈部淋巴结

肿大的淋巴结有疼痛,呈中等硬度,有触痛

淋巴结结核

多发于颈部血管周围

多发性,质地稍硬,大小不等,可相互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干酪性坏死

可触及波动感。

晚期破溃后形成痰

管,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转移所致

质地坚硬,或有橡皮样感,表面可光滑或突起,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

胸部肿瘤如肺癌

向右侧锁骨上或腋窝淋巴结转移

胃癌

向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因为此

处是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

Virchow淋巴结,是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全身性淋巴结肿

 

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滋病

细菌感染结核、布氏杆菌病、麻风等

螺旋体感染梅毒、鼠咬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原虫与寄生虫感染黑热病、丝虫病

非感染性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结节病

血液系统疾病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二头颈部检查

头部检查

头发和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