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7018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第1章检测题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能量变化能用右图表示的是(  )

A.生石灰和水的反应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

D.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解析:

从图象分析,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是吸热反应,只有C是吸热反应。

答案:

C

2.如图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充分燃烧,红磷放出的热量多

B.红磷比白磷稳定

C.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吸热反应

D.红磷比白磷更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P4O10

解析:

依据图象分析,A项,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充分燃烧,白磷放出的热量多,错误;B项,白磷能量高于红磷,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红磷比白磷稳定,正确;C项,白磷能量高于红磷,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错误;D项,白磷能量高于红磷,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白磷比红磷活泼,更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P4O10,错误。

答案:

B

3.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H2(g)+I2(g)

2HI(g) ΔH=-akJ·mol-1。

已知(a、b、c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

C.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

解析:

A项,ΔH=-akJ·mol-1(a大于零)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C项,由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可得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D项,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

答案:

B

4.已知氟化氢气体中有平衡关系:

①2H3F3(g)

3H2F2(g) ΔH1=+akJ·mol-1

②H2F2(g)

2HF(g) ΔH2=+bkJ·mol-1

已知a、b均大于0,则可推测反应H3F3(g)===3HF(g)的ΔH为(  )

A.+(a+b)kJ·mol-1

B.+(a-b)kJ·mol-1

C.+(a+3b)kJ·mol-1

D.+(0.5a+1.5b)kJ·mol-1

解析:

×①+

×②得:

H3F3(g)===3HF(g) ΔH=

ΔH1+

ΔH2=+

kJ·mol-1=+(0.5a+1.5b)kJ·mol-1。

答案:

D

5.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装置中的锌片都作负极

B.甲、乙装置中的溶液内的H+在铜片上被还原

C.甲、乙装置中锌片上发生的反应都是还原反应

D.甲装置中铜片有气泡生成,乙装置中的铜片质量减小

解析:

甲为原电池,乙为电解池,锌片分别作负极与阴极,H+分别在铜片与锌片上被还原,锌片上发生的分别是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甲中铜片上H+被还原有气泡生成,乙中铜电极被氧化生成

Cu2+,铜片质量减小。

答案:

D

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O2+2H2O+4e-===4OH-

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l--2e-===

Cl2↑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

Cu--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

Fe-2e-===Fe2+

解析:

O2+2H2O+4e-===4OH-是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A不正确;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应是粗铜,C不正确;

Fe-2e-===Fe2+是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D不正确。

答案:

B

7.已知:

①H2O(g)===H2O(l) ΔH=-Q1kJ·mol-1;

②C2H5OH(g)===C2H5OH(l) ΔH=-Q2kJ·mol-1;

③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酒精的燃烧热为Q3kJ

B.若使46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释放出的热量为(3Q1-Q2+Q3)kJ

C.H2O(g)→H2O(l)释放出了热量,所以该过程为化学变化

D.从反应③可知1molC2H5OH(g)能量高于2molCO2(g)和3molH2O(g)的总能量

解析:

A中生成的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错误;B结合盖斯定律很容易分析,正确;C中气态水变化为液态水是物理变化,错误;D中漏了反应物中O2的能量,错误。

答案:

B

8.某学生欲完成反应2HCl+2Ag===2AgCl↓+H2↑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

解析:

题给反应是一个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借助电解手段才能使之发生。

B、D两装置不是电解池,显然不能使之发生;A装置是电解池,但Ag棒作阴极而不参与反应,其电解池反应不是题给反应,A装置不能使题给反应发生;C装置是电解池,Ag棒作阳极而参与反应,其电解池反应是题给的反应,C装置能使题给的反应发生。

答案:

C

9.如图实验为研究金属腐蚀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水中有气泡逸出

B.铁表面的反应为Fe-3e-===Fe3+

C.红色首先在食盐水滴的中心出现

D.该实验研究的是金属的吸氧腐蚀

解析:

食盐水显中性,图中装置发生吸氧腐蚀,正极:

O2+2H2O+4e-===4OH-;负极:

2Fe-4e-===2Fe2+,食盐水与铁片都与O2接触的地方首先出现红色,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

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

氧化性Fe2+<Ni2+<Cu2+)(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Ni2++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答案:

D

11.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

)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解析:

A.Zn作原电池的负极,Cu作原电池的正极,Cu电极是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电子流向是负极到正极,但a→b这一环节是在溶液中导电,是离子导电,电子并没沿此路径流动,故B错误;C.选项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故C错误;D.选项中是滤纸a点是阴极,氢离子放电,b作阳极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故D错误。

答案:

A

12.燃烧热是指1.01×105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H4(g)+O2(g)===

CO2(g)+H2O(l) ΔH=-445.15kJ·mol-1

CH4(g)+

O2(g)===CO(g)+2H2O(l) ΔH=-607.3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ol-1

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kJ·mol-1

则CH4的燃烧热为(  )

A.445.15kJ·mol-1 B.607.3kJ·mol-1

C.890.3kJ·mol-1D.802.3kJ·mol-1

解析:

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的ΔH=-890.3kJ·mol-1,故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

答案:

C

13.镁原子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电池反应为xMg+Mo3S4

MgxMo3S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g-2e-===Mg2+

B.放电时Mg2+向正极区移动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Mo3S4+xMg2++2xe-===MgxMo3S4

D.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充电电源的负极

解析:

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根据反应式xMg+Mo3S4

MgxMo3S4可知,放电时镁是还原剂,所以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A正确;原电池中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放电时Mg2+向正极区移动,B正确;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电池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做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充电时:

阳极反应为MgxMo3S4-2xe-===Mo3S4+xMg2+,C不正确;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因此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充电电源的负极,D正确。

答案:

C

14.(2015·浙江卷)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

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2O+2e-===H2+O2-、CO2+2e-===CO+O2-

C.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

H2+CO+O2

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解析:

A项,根据图示,X极产物为H2和CO,是H2O与CO2的还原产物,可判断发生还原反应,由此判断X为电源的负极,A项正确;B项,根据题意,电解质为固体金属氧化物,可以传导O2-,故在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2O+2e-===H2+O2-、CO2+2e-===CO+O2-,B项正确;C项,根据电极产物及B项发生的电极反应可知,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H2O+CO2

H2+CO+O2,C项正确;D项,根据C项的电解总反应方程式,阴阳两极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项错误。

答案:

D

15.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中横坐标x表示通过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表示反应生成Cu的物质的量

B.E表示反应实际消耗H2O的物质的量

C.E表示反应生成O2的物质的量

D.F表示反应生成H2SO4的物质的量

解析:

电解实质为2CuSO4+2H2O

2Cu+O2↑+2H2SO4,则每通过4mole-,生成Cu2mol,O21mol,耗H2O2mol,生成H2SO42mol。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各小题,共55分)

16.(14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②H2(g)+

O2(g)===H2O(l) 

ΔH=-285.8kJ·mol-1;

③C(s)+

O2(g)===CO(g) ΔH=-110.5kJ·mol-1;④C(s)+O2(g)===CO2(g) 

ΔH=-393.5kJ·mol-1。

回答下列各问题:

(1)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C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

(2)燃烧10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3)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则由已知条件得CO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燃烧热是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即C要转化为二氧化碳,H要转化为液态水。

根据②可知: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根据④可知,碳的燃烧热为393.5kJ·mol-1。

(2)10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5mol,燃烧放出285.8kJ·mol-1×5mol=1429kJ;(3)方程式CO(g)+

O2(g)===CO2(g)可由④-③得到,其ΔH=-393.5kJ·mol-1-(-110.5kJ·mol-1)=-283kJ·mol-1。

答案:

(1)285.8kJ·mol-1 393.5kJ·mol-1

(2)1429kJ

(3)283kJ·mol-1 CO(g)+

O2(g)===CO2(g) 

ΔH=-283kJ·mol-1

17.(8分)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

若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电解质溶液为碱性,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可出现OH-,但不能出现H+;同样,电解质溶液为酸性,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可出现H+,但不能出现OH-。

答案:

H2-2e-+2OH-===2H2O O2+2H2O+4e-===4OH- H2-2e-===2H+ O2+4e-+4H+===2H2O

18.(9分)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代号)。

a.NaOHb.Znc.Fed.NH3·H2O

(3)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电解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MnO2的理论产量为_____g。

解析:

(1)原电池的负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

Zn-2e-===

Zn2+;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2)Zn与Cu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Cu附着在Zn的表面构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从而加快Zn的腐蚀。

(3)电解池的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

2H++2e-===H2↑;每生成1molMnO2需转移2mol电子,故每通过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1molMnO2,质量为87g。

答案:

(1)Zn(或锌) 正极 

(2)锌与还原出来的铜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b

(3)2H++2e-===H2↑ 87

19.(10分)某实验小组用100mL0.50mol·L-1NaOH溶液与100mL0.55mol·L-1盐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共需要400mLNaOH溶液,实验室在配制该溶液时,则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g。

(2)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碎泡沫塑料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

(6)请填写下表中的平均温度差: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

T2/℃

平均温度差

(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________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7)若测得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65kJ,请写出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因为没有4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的是500mL(0.5L)溶液,即m(NaOH)=0.50mol·L-1×0.5L×40g/mol=10.0g。

(2)为减少热量损失,需缩短反应时间,要搅拌,应用环形玻璃搅拌棒。

(3)为确保NaOH完全反应,减少误差,盐酸需要过量。

(4)它们的作用都是保温,防止热量损失。

(5)因为醋酸电离会吸热,所以用醋酸测中和热,放出的热量比盐酸要少,ΔH偏大。

(6)四组数据计算的温差分别为4.0℃、6.1℃、3.9℃、4.1℃,明显第2组数据应舍去,所以平均温度差为4.0℃。

(7)运用中和热计算公式可得ΔH=-57.3kJ·mol-1。

答案:

(1)10.0

(2)环形玻璃搅拌棒

(3)让NaOH溶液完全反应

(4)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5)偏大 醋酸在溶液中电离吸收热量,使测得的中和热(ΔH)偏大

(6)4.0

(7)HCl(aq)+NaOH(aq)===NaCl(aq)+H2O(l) 

ΔH=-57.3kJ·mol-1

20.(14分)请用下图所示仪器装置设计一个包括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定电解时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和检验氯气的氧化性的实验装置。

(1)所选仪器连接时,各接口的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号字母):

A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B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实验时,装置中的石墨电极接电源的________极,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铁电极接电源的________极,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此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测得产生的氢气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为5.60mL,电解后溶液的体积恰好为50.0mL,则溶液中OH—的浓度为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所发生的反应式:

2Cl—-2e—===Cl2↑,为防止电极被腐蚀,实验中一般选用石墨作阳极,阴极发生的是水电离出的H+离子被还原,2H++2e—===H2↑,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在阴极区域里形成氢氧化钠,显碱性,阴极通常使用铁电极。

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U型管反应器中的两个电极未限定哪个是阳极或阴极,可以任意选用。

而反应器两边连接哪些仪器及其连接顺序,取决于A、B为哪种电极、其电极产物和实验要求。

设A上电极为铁质电极、B上电极为石墨电极,则反应器两边所选用的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A接贮气瓶的G―→F,把水挤入量筒上H导管,用量筒测量出排出的水量,以测定氢气产生的体积。

B接洗气瓶的D―→E,生成的氯气在洗气瓶里氧化淀粉碘化钾溶液,以证明其氧化性,多余的氯气通入烧杯里的C导管,借助氢氧化钠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大气。

已知电解产生氢气5.60mL,相当于

2.5×10-4mol。

x=2×2.5×10-4mol=5×10-4mol

c(OH—)=

=0.01mol·L—1。

答案:

(1)G F H D E C 

(2)正 2Cl--2e-===Cl2↑ 负 2H++2e-===H2↑ 2NaCl+2H2O

2NaOH+H2↑+Cl2↑ (3)c(OH-)=0.01mol·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