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透镜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6454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透镜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透镜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透镜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透镜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透镜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透镜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

《中考复习透镜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透镜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透镜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

中考复习透镜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1.(2016滨州)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

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

(1)10

(2)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右(3)薄

2.(2016重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在

(2)小问的基础上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

(1)10.0同一高度

(2)放大投影仪(3)靠近

 

3.(2016淮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发光体“F”、凸透镜(焦距为f)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实验前应将光屏向调整,使发光体“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保持图中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将发光体“F”从图示位置向右移至A点,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移动。

(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答案:

(1)下

(2)缩小照相机(3)右(4)像变暗

4.(2016临沂)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cm—60cmB、60cm—70cmC、70cm—80cm

(4)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选填“虚”或“实)像。

(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填序号)。

【答案】

(1)点燃

(2)投影仪(3)B(4)虚(5)B

5.(2016无锡)利用光具座以及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可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A处放置蜡烛(如图所示),则C处应放置      (选填“凸透镜”或“光屏”)。

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实验后,可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成像规律判断下列说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可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C.若烛焰朝着凸透镜方向前后不断晃动,则光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像

D.若烛馅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3)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得到了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f/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1

12

10

倒立放大实像

60

2

14

10

倒立放大实像

35

3

15

10

倒立放大实像

30

4

30

10

倒立缩小实像

15

5

30

12

倒立缩小实像

20

6

30

15

倒立等大实像

30

下列对表中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物距不同时,所成的像有可能相同

B.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时,像距越大

C.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不同时,所成像的性质有可能相同

D.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且成放大实像时,像距与物距之和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4)将蜡烛置于凸进镜一倍焦距处,结果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这是为什么?

【答案】

(1)凸透镜主光轴

(2)D(3)A(4)因为蜡烛有一定的体积,把它放到焦点时,它有一部分会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能看到放大的像

6.(2016广安)如图所示,这是小浩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前,小浩需要点燃蜡烛,并调整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火焰与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老师告诉他,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移动光屏,结果在凸透镜右侧大约63cm处获得了清晰的像。

人们运用这条成像规律制造出了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小浩好动且思维颇有创意,他突发奇想,要是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结果会怎样呢?

他立即一试,哇塞!

太神奇了,光屏上的像依旧十分清晰,只是原来缩小的像变成了放大的像!

你能解释一下所成像依旧清晰的原因吗?

      (选填“反射光路可逆”“折射光路可逆”或“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

(1)同一高度

(2)照相机(3)折射光路可逆

7.(2016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的实像。

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刻度线处,克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则该眼镜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

(1)10.0

(2)倒立、放大40cm(3)B(4)远视

8.(2016枣庄)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  。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

对同一凸透镜,  的焦距大些。

(4)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答案】

(1)10.0cm

(2)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面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红(4)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9.(2016镇江)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

(1)8.0同一高度

(2)照相机能(3)远视

10.(2016邵阳,第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

(1)如图甲,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以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乙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实像。

(3)向右移动蜡烛到一定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承接到像,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10

(2)放大(3)蜡烛在焦点以内

11.(2016乌鲁木齐)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暗室中测量直径为5cm的凸透镜焦距并观察成像情况。

将尺寸很小的球形小灯泡s作为光源固定在“0”位置处,光屏固定于光具座上标有的位置处。

(1)实验前调整小灯泡、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中心,让它们在____。

(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从紧挨着小灯泡的位置(A处)缓慢向右移动,同时测量光屏上亮圆的大小,当光屏上的亮圆直径为5cm时,停止移动凸透镜,此时凸透镜在光具座上B处,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继续向右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上标有50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小灯泡的像。

(3)若固定小灯泡在“0”位置处,移动凸透镜和光屏,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小灯泡的像。

【答案】

(1)同一水平高度

(2)15不能(3)能

12.(2016西宁)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

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些。

(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

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

(1)照相机右大

(2)右

13.(2016陕西)某小组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2(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从图2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

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

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淅的像。

这表明像距变__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cm。

做法二:

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

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故需配戴________透镜矫正。

【答案】

(1)放大幻灯机

(2)太大(3)小小于大后凸

14.(2016泉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这种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屛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她看到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2)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屛上的像      (填选项序号)。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屛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屛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

    。

【答案】

(1)倒立缩小

(2)D(3)近视(4)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

15.(2016宿迁)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强却说,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      。

(2)实验过程中,在图示位置,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若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调整光屏位置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

【答案】

(1)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

(2)照相机大

16.(2016安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在光具座上,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透镜焦距f=10cm)。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18

23

倒立、放大、实像

4

15

倒立、放大、实像

5

6

倒立、放大、虚像

①根据表中信息,试判断:

当物距u=25cm时,成倒立、    的实像;

②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   cm;

③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      (选填“同”或“异”)侧;

④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      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答案】

(1)同一高度上

(2)①缩小②可逆30③异④2

17(2016锦州)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

(1)10.0

(2)左缩小照相机(3)左

18.(2016呼和浩特)学习透镜知识时,秦老师与同学们发现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在距离、成像等方面有差异,经过讨论,确立了探究课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      (选填“物体的大小”或“物距”)有什么关系】,小敏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移动光屏能承接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与上面研究过的      成像原理相同;若想让所成实像变大些,可将蜡烛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答案】物距缩小照相机靠近

19(2016攀枝花)我们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做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物理知识:

(1)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可以使瓶子变形,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变形程度就加大,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有关。

(2)不要在野外乱丢矿泉水瓶,瓶子装水形成      (选填“凹透镜”或者“凸透镜),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者“发散”)作用,容易造成火灾。

(3)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盖紧瓶盖,待水冷却后发现瓶子向内凹陷,这说明了      的存在。

【答案】

(1)大小

(2)凸透镜会聚(3)大气压

20.(2016阜新)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

(填符号)

【答案】

(1)同一

(2)缩小照相机(3)变大(4)上(5)B

21.(2016长春)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

(3)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屛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屛上的像又清晰了,则小明带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

(1)同一高度

(2)缩小照相机(3)近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