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区 矫 正 实 务教学文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5021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 区 矫 正 实 务教学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社 区 矫 正 实 务教学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社 区 矫 正 实 务教学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社 区 矫 正 实 务教学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社 区 矫 正 实 务教学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 区 矫 正 实 务教学文案.docx

《社 区 矫 正 实 务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 区 矫 正 实 务教学文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 区 矫 正 实 务教学文案.docx

社区矫正实务教学文案

 

社区矫正实务

社区矫正实务

第一章社区矫正的过程

第一节社区矫正的过程

一、社区矫正的含义

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平台,(由专门机构负责)以科学

的价值观念和工作方法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促进

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刑罚执行制度和过程。

二、社区矫正的发展

1、刑罚制度的历史变迁

①以肉刑和生命刑为主导的阶段

②以监禁刑为主导的阶段

③以监禁刑为主向以非监禁刑为主的过度阶段

2、社区矫正的起源与发展

①监禁刑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

②监禁刑使被监禁人身心受到损害

③负性互动影响监禁矫正的效果

④监禁使被监禁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断

⑤监禁矫正成本过高

三、社区矫正的功能

1、有利于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2、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3、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实质

1、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2、社会工作的功能

①恢复功能

②预防功能

③发展功能

3、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

(1)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①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

②怎样看待服务对象

③怎样看待自己的同事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

社会工作者是“价值注满的个人”

(2)社会工作的方法

①个案社会工作

②团体社会工作

③社区社会工作

二、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的统一性

1、理念的统一性

①基于监管的社区矫正理念(社区矫正试点以前)

②促进对象回归社会的矫正理念(试点之后)

社区矫正的根本目标:

促进矫正对象回归社会

①对象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②对象的社会功能得到了恢复

③对象形成了新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④对象具有自我改变、自我发现的能力

2、功能的统一性

刑罚执行的弊端:

①刑罚执行具有刚性特征,而社区环境具有柔性特征

②刑罚执行具有间断性特征,社区生活具有连续性

社会工作弥补了刑罚执行的不足:

①以人为本的理念,弥补了刚性化不足

②主动的工作模式弥补了虚华的不足

③以人的平等、尊严、价值、需要为理念的模式,弥补了刑罚执行中社会关怀的不足

3、过程的统一性

①建立关系

②收集资料

③矫治介入

④评估与跟进

社会工作在解决上述几个方面问题中具有重大作用。

社区矫正的实施过程既是刑罚执行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开展的过程,刑罚执行和社会工作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它们相互嵌入、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同意的过程。

社区矫正的主要阶段:

①专业关系建立

②资料收集

③资料分析

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⑤制定矫正计划

⑥矫正介入(直接介入、间接介入)

⑦评估与跟进

第三章社区矫正资料的收集

第一节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

一、社区矫正资料收集中的问题

1、个人客观层面资料多,主观状况资料少;

2、矫正对象所处环境状况的资料比较少;

3、对象与环境互动状况的资料较少;

4、资料简单化、不完整。

二、资料收集的基本内容

1、个人层面资料收集

①个人基本资料;

②矫正对象对现状和问题的主观看法;

③矫正对象解决问题的动机;

④矫正对象生理、心理、情感、智力等方面的能力。

2、环境层面资料收集

包括家庭、亲属、邻居、学校、单位等。

3、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层面的资料收集

第二节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方法

一、文献法

1、文献法的特点

①间接性

②稳定性

③客观性

2、文献资料的种类

①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

原始资料、次级资料;

②根据文献资料的形式:

文字文献、数字文献、图像文献、有声文献。

3、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文献资料

①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所依托的社会发展背景资料;

②相关政策法规;

③相关法律文书,包括相关法律文本和对象的档案文本等;

④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资料;

⑤社区矫正研究文献资料;

⑥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果资料。

二、访谈法

1、访谈的类型

㈠根据访谈者与访谈对象的交流方式

①直接访谈

②间接访谈

㈡根据访谈过程控制程度不同

①结构式访谈

②无结构式访谈

2、主要访谈方法

①重点访问法

②深度访谈法

③客观陈述法

④座谈会访谈法

3、访谈技巧

①提前设计访谈提纲;

②访谈过程中保持友好的态度;

③恰当地进行提问;

④准确地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

⑤适当地作出回答;

⑥及时做好访谈记录,可能的话还要录音或录像。

三、问卷法

1、问卷法的主要类型

㈠按照问卷的用途

①自填问卷

②访问问卷

㈡按照问卷问题的类型

①开放型问卷

②封闭型问卷

③混合型问卷

2、问卷的结构

①引言

②注释

③问项

④编码

3、问题的设计

①问题的表述要准确

②问题的表达要清晰

③问题表述要客观、不带倾向性,不进行诱导和暗示

④文字要浅显易懂,不超过被调查者的理解能力

⑤问题和所给出的答案要协调

4、问题表述的一般形式

①简单询问法

②简单陈述法

③释疑法

④假定法

⑤转移法

⑥情景法

⑦投射法

5、问题的数量和排列

四、观察法

1、观察法的主要类型

①参与观察与参与观察

②结构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观察

③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2、观察的方式

⑴非标准化观察

⑵半标准化观察

⑶标准化观察

3、观察过程中的记录技术

4、观察误差

 

第四章社区矫正资料分析

第一节资料分析的必要性

◆社区矫正资料分析的现状

◆通过资料分析实现资料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通过资料分析全面系统地认识矫正对象

第二节矫正对象资料分析过程

一、资料整理

1、审核

资料审核的原则:

真实性、准确性

2、复查

3、分类

分类的意义:

①加深对矫正对象的认识

②把握矫正对象各方面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认识矫正对象

分类标准:

①基本资料②背景资料

分类标准的选择:

①满足研究或实际工作需要②反映研究或工作的特点

4、攥写备忘录

必要性:

①矫正对象的复杂性

②矫正工作任务的繁重性

③资料整理本身性质的要求

备忘录主要内容:

①描述性内容②分析性内容

备忘录攥写注意事项:

①随时攥写

②把描述性内容和分析性内容分开写

③经常性对备忘录进行整理

二、资料分析

1、去粗取精

2、去伪存真

3、由此及彼

4、由表及里

第三节资料分析方法

一、比较分析

1、横向比较

是在对矫正对象个人资料、环境资料、矫正对象与环境互动资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比较方法。

横向比较的两个层面:

①整体层面②个体层面

2、纵向比较是一种注重于从时间的角度进行比较的分析方法。

3、一致性比较即寻找各种类型资料的共同点

4、差异性比较即寻找各种类型资料的差异性

二、因果分析

1、归纳分析法

是从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分析方法,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在观察大量现象的基础上,由这些现象推导出一般的或共性特征的过程。

2、辨证分析法

以现象或资料的复杂性为基础,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性思考。

三、结构——功能分析

把事物看作一个系统,通过分析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关系,以及这些要素的不同关系使系统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发挥出来的不同作用,探讨事物存在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的基本环节:

1、把要分析的资料置于一个系统中;

2、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分析该资料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3、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予以说明。

 

第五章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第一节矫正对象问题及研究视角

一、问题的含义及研究意义

1、矫正对象问题的含义:

矫正对象自身各要素失衡,及其与环境关系失衡所引发的,对矫正对象恢复社会功能、重返社会形成不利影响,并为矫正社会工作者或矫正对象所反应的各种现象。

2、矫正对象问题研究的意义

是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工作,实现矫正工作的目标,防止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基础。

二、矫正对象问题研究的主要视角

1、生理研究视角

2、社会变迁视角

社会解组论

3、文化视角

文化失调论、亚文化论、价值冲突论

4、利益视角

群体冲突论

5、行为视角

越轨理论、标签理论

6、心理学视角

7、社会权益视角

8、综合视角

第二节矫正对象问题分类研究

一、分类研究的意义

1、问题分类究是研究对象问题的基本方法;

2、问题分类有利于简化对象存在的问题;

3、问题分类有利于寻找问题的根源;

4、问题分类有利于明确矫正思路;

二、矫正对象问题的主要类型

1、问题分类的主要原则

㈠目的性

㈡可操作性

㈢清晰性

㈣对应性

2、问题分类的可能视角

⑴以形成的原因:

内在性问题和外在性问题

⑵以存在的时间:

短期、中期、长期问题

⑶以危险程度:

低度、中度、高度危险

⑷以对象的需要: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矫正对象问题的主要类型

⑴个人问题:

生存问题、适应问题

⑵家庭问题:

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支持

⑶社会问题:

社会支持、再犯诱因、互动

一、问题诊断的含义

指矫正社会工作者在和矫正对象的互动过程中,通过访谈、观察、问卷等方法收集矫正

对象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在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分析矫

正对象资料的基础上,与矫正对象一起确定问题的过程。

2、问题诊断的意义

⑴问题诊断是实施矫正工作的转折点

⑵明确矫正目标

⑶形成矫正动力

二、问题诊断的基本方法

1、问题诊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㈠问题诊断是工作者与矫正对象互动的过程

㈡注意矫正对象问题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㈢注意问题形成的原因

2、问题诊断的过程

⑴确定矫正对象的问题域

⑵确定问题的性质

⑶确定问题的影响程度

⑷确定问题的可能走向

 

第六章社区矫正计划

第一节矫正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一、矫正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1、目的和目标的含义

目的:

期望在介入的最终阶段获得的较为笼统的、长远的结果。

目标:

在中间阶段所要获得的较为具体的、近期的结果。

2、目的和目标的功能

①明确工作者和矫正对象共同的努力方向

②避免不确定和干扰性因素,持续地执行矫正计划

③帮助选择适当的介入策略和模式

4可以作为评估矫正工作成效的有效指标和依据

3、目标的种类

不连续的目标、连续的目标

二、选择目的和目标的原则

1、目标须与矫正对象所需求的结果相关

2、目标应有明确的且可测量的定义

3、目标必须是可行的

4、目标必须与工作者的知识和技巧相称

5、目标应用正向的语言叙述并注重促进矫正对象的成长

6、目标必须与矫正机构的功能相符

三、选择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1、确定矫正对象对于协商目标是否做好了准备

2、解释确定目的和目标的意义

3、和矫正对象一起选择适当的目标

4、清楚地定义目标

5、确定目标的可行性并讨论可能的改变和不利结果

6、确定目标的优先顺序

第三节工作契约

一、针对不同关注对象的矫正计划及其相应的实施策略

1、个人

2、家庭

3、群体

4、组织

5、社区

一、工作契约概述

1、工作契约的内容:

介入目标、策略、角色

2、工作契约的形式:

书面的、需双方签字

3、工作契约的作用:

强调奖励、不强调惩罚

二、工作契约的基本原则

1、可操作性

2、灵活性

3、实用性

三、工作契约的基本格式没有固定的格式

第七章社区矫正介入理念

第一节社区矫正介入的切入点

一、人与环境的构成状态是社区矫正介入的焦点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要考虑环境对个人的要求、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个人在环境中的资源状况等因素。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社区矫正介入的基础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而这种尊严和价值带给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是接纳而非批判。

1、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从关系的层面分为三类)

㈠专业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

㈡专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㈢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2、通常被引用的社会工作价值

●个人价值与尊严

●对人的尊重

●重视个人改变的潜能

●案主的自我决定权

●提供个人发挥潜能的机会

●寻求满足人类共同的需求

●寻求提供个人足够的资源与服务以满足其基本需求

●赋予案主权利及平等的机会

●没有歧视

●尊重多元化

●对社会改革与社会正义的承诺

●保密与隐私权

●愿意将专业知识和技巧提供给他人

一、社区矫正价值理念的有益探索

1、以服务为核心内涵的管理理念

2、矫正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目标一致性

3、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伦理原则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4、承认和尊重矫正对象的潜能

5、重视矫正对象的参与、理解与合作

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实践过程中的不足

1、价值理念运用的内容方面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综合运用方面

3、保密原则运用方面

4、关于平等的专业关系的认识方面

5、价值原则的实践方面

6、工作语言和谈话语气方面

7、对价值理念的总结方面

 

第八章社区矫正直接介入

第一节个人层面的直接介入方法

一、矫正对象的基本心理需求

⑴需要被视为是独立的人,一个有价值和尊样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获得被理解和被尊重的需要;

⑵需要获得关切和了解,以及对其所表达感受的反应,对个人的问题希望能获得帮助,而不希望一味地被批评和指责;

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我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和机会,不愿被人催促,之希望得到帮助,不希望被支配;

⑷期望与个人生活有关的隐私活动得到保密,不愿意让人知道,不愿声誉受损;

⑸希望能够尽快改善目前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包括有一份工作,有一定的立足社会的基础等。

二、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过往经历(童年经历)对问题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诊断重点在于对矫正对象做心理动态分析,即研究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及其互动、自我防卫机制等,同时也注重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对个人状况加以调整。

2、人本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人是善良、仁慈、和可信赖的。

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

该模式对问题成瘾的判断是案主有一个较低的自我观,自我评价很低。

3、任务中心模式

该模式着重于帮助案主分析和处理具体的问题,因此其所确定的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外在的目标,是案主的问题,而不是案主的个人成长,是一个“可处理的问题”,案主知道这一问题的存在,承认这是一个问题,愿意处理这个问题,并且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

4、行为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行为是习得的,其关注的矫正目标也集中于现时、此时此刻的行为问题。

认为行为包括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两种,所以再运用该模式时,主要针对引发行为的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等两个因素进行介入。

5、现实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人是自主和自决的,因为人有自由意志。

人的行为受外在支配,人不应该推诿自己的责任,而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该模式主要目的是协助失败认同的人通过学习现实及负责任的行为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迈向成功的认同。

6、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情绪问题是由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其治疗的重点在于以观念、思想为突破口,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思想,达到改变沮丧情绪的目的,使人更积极与负责任地生活。

7、家庭结构治疗模式

该模式以整个家庭为对象,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得以解决。

8、危机介入模式

该模式认为,当处于压力情境中,当事人过去惯用的问题解决方式失灵时,将会产生焦虑或困扰的情绪,并且处于脆弱状态,若加上其它促发时间,当事人即处于当下的危机状态。

9、生态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人的问题乃是个人与其所在空间的生态系统间不协调;个人的生命发展历程中会遭遇一些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压力,调适的状况视个人支持的程度而定。

10、社会网络干预模式

该模式认为,个人社会网络欠缺与支持不足会导致人的社会疏离;在压力情境下,社会支持的缺乏将无法缓解个人的压力感,也无法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法建议,或无法提供直接的协助,因而很容易产生问题。

三、个案记录格式

1、接案记录格式

2、过程记录格式

3、结案记录格式

4、工作日记

第二节个人层面直接介入现状分析

一、个人层面个案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现状

1、个案社会工作模式的初步运用状况分析

2、个案工作模式名称借用状况分析

3、没有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或模式分析

二、个人层面直接介入内容分析

1、针对心理层面

2、针对情绪层面

3、针对性格层面

4、针对认知层面

5、针对人际交往层面

6、针对矫正对象与社区其他工作系统互动层面

第三节群体层面直接介入方法

一、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的基本内容

1、小组的基本概念

有一个人以上;形成关系;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间相互影响;地位与角色的演变;成员有归属感;小组有发展阶段;有例如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有小组文化气氛。

2、小组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当作过程也当作手段,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强调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是通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相互支持而发挥出来的。

3、小组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⑴小组经验是重要的;

⑵使用小组能够达到改变;

⑶经验是能够分享的;

⑷经验是能够选择的;

⑸小组工作带来的转变更为持久;

⑹在诸如时间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更为经济;

4、小组社会工作的实践原则

⑴认可每个人是独特的,并因此而进行有关行动;

⑵认可多样的小组及随之而来的有关行动;

⑶真诚地接受每一个具有独特强、弱项的对象;

⑷在社会工作和小组成员之间简历有目的的助人关系;

⑸鼓励及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

⑹适当地休整小组工作;

⑺鼓励每一个成员按照他们的能力层次去参与,以使自己更能胜任;

5、小组社会工作的阶段模式

阶段一:

前属期

⑴成员的特征:

小组成员开始与他人亲近,同时去熟悉小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状况;彼此很少信任,保持着社会距离感和高度的自我防卫意识;尝试探索小组及其他成员的性质、需求或期望。

⑵社工介入焦点:

鼓励和促进成员探索物质和心理环境,帮助他们更为开放地去互相了解,鼓励成员表达他们对小组和其他人的期望。

⑶程序:

简历初步的小组结构;用一些熟悉的程序鼓励成员自由地参与活动,从而使他们更了解每一个人和尽快地与之建立关系。

阶段二:

权利和控制期

⑴成员特征:

成员开始在小组中为权力与控制而努力,他进门仕途界定和形成关系,并形成一种地位等级,出现了成员初步的沟通模式。

⑵社工介入的焦点:

帮助成员了解小组的权利,明确问题的存在及其性质;鼓励成员充分地探索环境,以便建立小组的规则和规范;通过探索确立长远的关系。

⑶程序:

应计划程序使成员能够测试自己的实力和才能,并且使他们建立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地位和角色,挖掘成员的潜能。

阶段三:

亲密期

⑴成员特征:

成员的关系更加接近和亲密;投入感增强,对其他成员更为开放,有更多的相互沟通;开始承认小组的经验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并开始重新考虑小组的目标;规范在和变化;成员危机依然存在。

⑵社工介入焦点:

澄清感觉;鼓励相互回应;简历小组结构。

⑶程序:

成员有更多的能力计划和承担小组程序;通过活动,成员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阶段四:

分辨期

⑴成员特征:

成员相互熟识,能接纳和认同每个人的独特性;彼此更宁和,有良好沟通与合作。

⑵社工介入焦点:

更多地担当使能者的角色;促进成员回馈和反省。

⑶程序:

当成员变得更具内聚力和更为合作以后,他们就能设计自己的程序。

阶段五:

分离期

⑴成员特征:

小组目标已基本实现,成员开始离开;成员在离开和结束已建立起来的关系时出现许多焦虑,如否认、倒退、重演等。

⑵社工介入焦点:

为个人和小组的流动提供机会和资源;强调评估;提供结束后适当的支持。

⑶程序:

可以设计一些大型活动,作为对小组意义的重申;程序有时也会反映倒退阶段的动态特征。

6、小组工作的概念模式

⑴小组目标模式

⑵治疗模式

⑶互动模式

二、小组工作记录格式

1、小组计划建议书2、小组聚会记录3、小组评估报告

第九章社区矫正的间接介入

第一节家庭层面的间接介入

一、不同家庭环境的间接介入

支持型家庭

沟通方式失当家庭

关系紧张型家庭

破裂型家庭

二、家庭层面间接介入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第二节社区环境层面的间接介入

一、建立对社区的基本认识

①社区历史②自然环境和设施③居民④社区组织⑤社区权力关系

二、与社区建立关系

1、建立关系的过程

决定建立关系的范围→自我介绍→确立联系的合约→观察联系的过程→跟进联系

2、建立关系的方式

新闻发布会、联谊会、社区宣传、上门拜访、探查、小组工作等

三、协调和改善社区关系

1、各类社区支持资源的动员

2、各类活动的组织

第三节社会环境层面的间接介入

社区矫正社会环境层面的间接介入主要是指矫正工作者帮助矫正对象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如户口安置、办理《劳动手册》、提供就业岗位、争取社会保障政策、发放补助金和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做好解困工作。

第四节社会其它层面的间接介入

一、志愿者工作

两个方面的目的:

1、为志愿者提供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2、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弥补政府或专业服务机构资源的不足。

志愿者工作的特性:

①无酬劳②非专业③职责认知④参与动机⑤自发自决

志愿者工作的特性:

①民主的、利他主义的②持续性的③相互合作④制度、方法整合过程

志愿者的类型:

①互助或自助②慈善或为他人服务③参与④倡导与运动

志愿者工作的管理:

1、监督和指导

2、激发动机

3、明确权利

二、督导制度

督导的作用:

①保证质量②保护案主③帮助评估④提供支持

督导的角色:

①领航员②教练员③监察员④经纪人

督导的要素:

①教育②行政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