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画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5009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兰竹菊画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梅兰竹菊画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梅兰竹菊画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梅兰竹菊画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梅兰竹菊画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梅兰竹菊画法.docx

《梅兰竹菊画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兰竹菊画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梅兰竹菊画法.docx

梅兰竹菊画法

青在堂画兰浅说

宓草氏曰:

每种全图之前,考证士人,参心己意,必先立诸法,次歌诀,次起手诸者,便于循序求之,亦如学字之初,必先撇画省减,以及繁多,自一笔二笔至十数笔也,故起手式,花叶与枝,由少瓣以及多瓣,由小叶以及大叶,由单枝以及从枝,各以类从。

俾初学胸中眼底,如得求字八法,虽千百字,亦不外乎是,庶学者由浅说而深求之,则进乎技矣。

画法源流:

画兰自郑所南、赵?

斋,管仲姬后,相继而起者代不乏人,然分为二派,文人寄兴,则放逸之气,见于笔端,闺秀传神,则幽闲之姿,浮于纸上,各臻其妙,赵春谷及促穆以家法相传,杨补之与汤叔雅则甥舅媲美。

杨维干与?

斋同時皆号子固,且俱善画兰,不相上下,以及明季张静之、项子京、吴秋林、周公瑕、蔡景明、陈古白、杜子经、蒋冷生、陆包山,何仲雅辈出,真墨吐众香,砚滋九畹,极一时之盛,管仲姬之后,女流争为效颦,至明季马湘兰、薛素素、余翩翩、杨宛若皆以烟花丽质绘及幽芳,虽令湘畹蒙羞,然亦超脱不凡,不与从草为伍者矣。

画叶层次法

画兰全在于叶,故以叶为先,叶必由起手一笔,有钉头鼠尾螳肚之法。

二笔交凤眼,三笔破凤眼,四笔五笔宜间折,叶下包根箨式,若鱼头,成丛多叶,宜俯仰而能生动,交加而不重叠,须知兰叶与蕙异者,细柔与粗劲也,入手之法,略具于此。

画叶左右法

画叶有左右式,不曰画叶,而曰撇叶者,亦如写字之用撇法,手由左至右为顺,由左至左为逆,初学须先顺手,便于运笔,亦宜渐习逆手,以至左右兼长,方为精妙,若拘于顺手,只能一边偏向,是非全法矣。

画叶稀密法

叶虽数笔,其风韵飘然,如霞裾月珮,翩翩自由,无一点尘俗气,丛兰叶须掩花,花后更须插叶,虽似从根而发,然不可丛杂,能意到笔不到,方为老手,须细法古人,自三五叶到数十叶,少不寒悴,多不纠纷,自能繁简各得其宜。

画花法

花须偃仰正反含放诸法。

茎插叶中,花出叶外,具有向背高下,方不重叠联比,花后再衬以叶,则花藏叶中,间亦有花出叶外者,又不可拘执也。

蕙花虽同于兰,而风韵不及,挺然一干,花分四面,开有后先,茎直如立,花重如垂,各得其态,兰蕙忌五出如掌指,须掩折有屈伸势,瓣宜轻盈回互,自相照映,习久法熟,得心应手,初由法中,渐超法外,则为尽美矣。

点心法

兰之点心,如美人之有目也,湘浦秋波,能使全体生动,则传神以点心为阿堵,花之精微,全在乎此,可轻忽哉。

用笔墨法

元僧觉隐曰,尝以喜气写兰,怒气写竹,以兰叶势飞举,花蕊舒叶得喜之神,凡初学必先炼笔,笔宜悬肘,则自然轻便得宜,遒劲而圆活,用墨须浓淡合拍,叶宜浓花宜淡,点心宜浓,茎苞宜淡,此定法也,若绘色写生,更须知正叶宜浓,背叶宜淡,前叶宜淡,拐带地宜淡,当进而求之。

 

双钩法

(略)

画兰诀四言

写兰之妙,气韵为先,墨须精品,水必新泉,砚涤宿垢,夂纯情忌坚,先分四叶,长短为元,一叶交搭,取媚取妍,各交叶畔,一叶仍添,三中四簇,两叶增全,墨须二色,老嫩盘旋,瓣须墨淡,焦墨萼鲜,手如掣电,忌用迟延,全凭写势,正背欹偏,欲其合宜,分布自然,含三开五,总归一焉,迎风映日,花萼娟娟,凝霜傲雪,叶半垂眠,枝叶运用,如凤翩翩,葩萼飘逸,似蝶飞迁,壳皮装束,碎叶乱攒,石须飞白,一二傍盘,车前等草,地坡可安,或增翠竹,一竿两竿,荆棘旁生,能助其观,师宗松雪,主得正传。

画兰诀五言

画兰先撇叶,运腕笔宜轻,两笔分长短,丛生要纵横,折垂当取势,偃仰自生情,欲别形前后,须分墨浅深,添花仍补叶,攒箨更包根,淡墨花先出,柔枝茎更承,瓣宜分向背,势更取轻盈,茎裹纤包叶,花分浓墨心,全开方上仰,初放必斜倾,喜霁皆争向,临风似笔迎,垂枝如带露,抱蕊似含馨,五瓣休如掌,须同指曲伸,蕙茎宜挺立,蕙叶要强生,四面宜攒放,梢头渐缀英,幽姿生腕下,笔墨为传神。

青在堂画菊浅说

菊之设色多端,赋形不一,非钩勒渲染交善,不能写肖也,考宣和画谱,宋之黄筌、赵昌、徐熙、滕昌佑、黄居宝,诸名手,皆有寒菊图,迄南宋元明,始有文人逸士,慕其幽芳,寄与笔墨,不因脂粉,愈见清高,故赵?

斋、李昭、柯丹邱、王若木、盛雪篷、朱樗仙,俱善写墨菊,更觉傲霜凌秋之气,含之胸中,出之腕下,不在色相求之矣,子为芥子园所编定四谱,汀畹幽芳,继以淇园清节,则楚骚卫风,并称君子,南枝寒蕊,伴以东篱晚香,则孤山栗里,同爱高人,真花木中之超群绝俗者,为类已备四时之气,作谱当凌众卉之先,不亦宜乎。

画菊全法

菊之为花也,其性傲,其色佳,其香晚,画之者,当胸具全体,方能写其幽致,全体之致,花须低昂而不繁,叶须掩仰而不乱,枝须穿插而不杂,根须交加而不比,此其大略也。

若进而求之,即一枝一叶一花一蕊,亦须各得其致,菊虽草本有傲霜之姿,而与松并称,则枝宜孤劲,异于春花之和柔,叶宜肥润,异于残卉之枯槁,花与蕊,宜含放相兼,枝头偃仰之理,以全放枝重宜偃,花蕊枝轻宜仰,仰者不可过直,偃者不可过垂,比言全体之法,至其花萼枝叶根株,另具画法于后。

画花法

花头不同,以瓣有尖团长短稀密阔窄巨细之异,更有两乂三岐巨齿缺瓣刺瓣卷瓣折瓣变幻不一,大凡长瓣稀瓣,花平如镜者,则有心,其心或堆金栗,或簇蜂窠,若细瓣短瓣四面高圆,攒起如球者,则无心,虽花瓣各殊,众瓣皆由蒂出,稀者,须排列根下与蒂相连,多者,须瓣根皆由蒂发,其形自圆整可观也,其色不过黄紫红白淡绿诸种,中浓外淡,加以深浅间杂,则设色无穷,若用粉染,瓣筋仍宜粉钩,在学者自能意会得之矣。

画蕾蒂法

画花须知画蕾,花蕾或半放初放将放未放,致各同,半放侧形见蒂,嫩蕊攒心,须具全花未舒之势,初放则翠苞始破,小瓣乍舒,如雀舌吐香,握拳伸指,将放则蕚尚含香,瓣先露色,未放则蕊珠团碧,众星缀枝,当各得其致为妙,画蕾须知生蒂,花头虽别,其蒂皆同,得叠翠多层,与众卉异,浑圆未放,虽系各色之花,宜苞蕾画绿,若将放方可少露本色也,夫菊之逞姿发艳,在于花,而花之蓄气含香,又在乎蕾,蕾之生枝吐瓣,更在乎蒂,此理不可不知,故画花法更加以蕾蒂也。

画叶法

菊叶亦有尖圆长短阔窄肥瘦之不同,然五岐而四缺,最难描写,恐叶叶相同,似乎印板,须用反正卷折法,叶面为正,背为反,正面之下,见反叶为折,反面之上,露正叶为卷,画叶得此四法,加以掩映钩筋,自不雷同而多致,更须知花头下所衬之叶,宜肥大而色深润,以尽力具于此,枝上新叶,宜柔嫩带轻清之色,根下坠叶,宜苍老带枯焦之色,正叶色宜深,反叶色宜淡,则菊叶之全法具矣。

画根枝法

花须掩叶,叶宜掩枝,菊之根枝,先于未画花叶时朽定,俟花叶完后,始为画出,根枝已具,再添花叶,方是花叶四面,根枝中藏也,若不先为朽定,则生叶生枝全无定向,若不画成添补,则偏花偏叶,俱在前边。

本枝宜劲,傍枝宜嫩,根下宜老,更要柔不似藤,劲不类刺,偃而不垂,有迎风向日之姿,仰而不直,有带露避霜之势,花蕾枝叶根株交善,则得全菊之致矣,纵兹小枝,岂易言哉。

画菊诀

时在深秋,菊称傲霜,欲写其致,笔势昻藏,中央正色,所贵者黄,春花柔艳,何敢比方,图成纸上,如对晚香。

画花诀

画菊之法,瓣有尖团,花分正侧,位具先后,侧者半体,正则形圆,将开吐蕊,未放星攒,加以蒂萼,乃生枝焉。

画枝诀

既画花朵,下必添枝,枝须断缺,补叶方宜,或偃或直,或高或低,直勿过仰,偃勿太垂,偃仰得势,花叶生姿。

画叶诀

画叶之法,必由枝生,五岐四缺,反正分明,叶承花下,花乃有情,稀处补枝,密处缀英,花叶交善,方合乎根。

画根诀

画根之法,上应枝稍,势须苍老,意在孤高,直不似艾,乱不似蒿,根下添草,掩映清标,再加泉石,取致更饶。

画菊诸忌诀

笔宜清高,最怕粗恶,叶少花多,枝强干弱,花不应枝,瓣不由蒂,笔笨色枯,浑无生趣,知所数者,尤为深忌。

青在堂画梅浅说

 

画法源流

唐人以写花卉名者多矣,尚未有专以写梅称者,于锡有雪梅野雉图,乃用于翎毛上,梁广作四季花图,而梅又杂于海棠荷菊间,李约始称善画梅,其名亦不大着。

至五代滕昌佑徐熙,画梅皆钩勒着色,徐崇嗣独出已意,不用描写,以丹粉点染,为没骨画,陈常变其法,以飞白写梗,用色点花,崔白专用水墨,李正臣不作桃李浮艳,壹意写梅,深得水边林下之致,故独擅专长,释仲仁以墨渍作梅,释惠洪又用皂子胶写于生绡扇上,照之俨然梅影,后人因之盛作墨梅,米元章、晃补之、汤叔雅、萧鹏抟、张德琪,俱专工写墨,独杨补之不用墨渍,创以圈法,铁梢丁橛,清淡胜于傅粉,嗣之者徐禹功、赵子固、王元章、吴仲圭、汤仲正、释仁济,仁济自谓用心四十年,作花圈始圆耳,外此则茅汝元、丁野堂、周密、沈雪坡、赵天泽、谢佑之,为宋元间之写梅著名者,汝元世称专家,佑之但傅色浓厚,学赵昌而不臻其妙也。

明代诸公,尤多分厥派,各擅一长,不暇标举。

唐宋以来,画梅之派有四,惟钩勒着色者最先。

其法创于于锡,至滕昌佑而推广之,徐熙始极其妙也,用色点染者为没骨画,创于徐崇嗣,继之者,代不乏人,至陈常一又变其法,点墨者,创于崔白,演其法于释仲仁、米晃诸君,相效成风,极一时之盛,圈白花头,不用着色,创于杨补之,吴仲圭、王元章推其法,真横绝一世,考画梅之法,其源流亦不外乎是矣。

 

杨补之画梅法总论

木清而花瘦,梢嫩而花肥,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疏蕊疏,立干须曲如龙,劲如铁,发梢须长如箭,短如戟,上有余则结顶,地若窄而无尽,若作临崖傍水,枝怪花疏,要含苞半开,若作梳风洗雨,枝闲花茂,要离披烂熳,若作披烟带雾,枝嫩花娇,要含笑盈枝,若作临风带雪,低回偃折,要干老花稀,若作停霜映日,森空峭直,要花细香舒,学者须先审此梅有数家之格,或疏而娇,或繁而劲,或老而媚,或清而健,岂可言尽哉。

 

汤叔雅画梅法

梅有干有条,有根有节,有刺有藓,或植园亭,或生山岩,或傍水边,或在篱落,生处既殊,枝体亦异,又花有五出四出六出之不同,大抵以五出为正,其四出六出者,名为棘梅,是禀造化过与不及之偏气耳,其为根也,有老嫩,有曲直,有疏密,有停匀,有古怪,其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其为形也,有大有小,有背有覆,有偏有正,有弯有直,其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开有谢,有落英,其形不一,其变无穷,欲以管笔寸墨写其精神,然在合乎道理,以为师承,演笔法于常时,凝神气于胸臆,思花之形势,想体之奇倔,笔墨颠狂,根柄旋播,发枝梢如羽飞,叠花头似品字,枝分老嫩,花按阴阳,蕊依上下,梢度长短,花必粘一丁,丁必缀枝上,枝必抱枯木,枯木必涂龙麟,龙麟必向古节,两枝不并齐,三花须鼎足,发丁长,点须短,高梢小花劲萼,尖处不冗,九分墨为枝梢,十分墨为蒂,枝枯处令其意闲,枝曲处令其意静,呈剪琼镂玉之花,现蟠龙舞凤之干,如是方寸即孤山也、庾岭也,虬枝瘦影,皆自吾挥毫濡墨中出矣,何虑其形之众,何畏其变之多耶。

 

华光长老画梅指迷

凡作花萼,必须丁点端楷,丁欲长而点欲短,须欲劲而萼欲尖,丁正则花正,丁偏则花偏,枝不可对,花不可并生,多而不繁,少而不亏,枝枯则欲其意稠,枝曲则欲其意舒,花须相合,枝须相依,心欲缓而手欲疾,墨须淡而笔欲干,花须圆而不类杏,枝欲瘦而不类柳,似竹之清,如松之实,斯成梅矣。

 

画梅体格法

叠花如品字,交枝如又字,交木如桠字,结梢如爻字,花分多少,则花不繁,枝有细嫩,而枝不怪,枝多而花少,言其气之全也,枝老而花大,言其气之壮也,枝嫩而花细,言其气之微也,有高下尊卑之别,有大小贵贱之辨,有疏密轻重之象,有闲阔动静之用,枝不得并发,花不得并生,眼不得并点,木不得并接,枝有文武刚柔相合,花有大小君臣相对,条有父子长短不同,蕊有夫妻阴阳相应,其致不一,当以类推之。

 

画梅取象说

梅之有象,由制气也,花属阳而天,木属阴而象地,而其故各有五,所以别奇偶而成变化,蒂者花之所自出,象以太极,故有一丁,房者华之所自彰,象以三才,用度有三点,萼者花之所自起,象以五行,故有五叶,须者花之所自成,象以七政,故有七茎,谢者花之所自究,复以极数,故有九变,比花之所自出,皆阳而成数皆奇也,根者梅之所自始,象以二仪,故有二体,木者梅之所自放,象以四时,故有四向,枝者梅之所自成,象以六爻,故有六成,梢者梅这所自备,象以八卦,故有八结,树者梅之所自全,象以足数,故有十种,此木之所自出,皆阴而成数皆偶也,不惟如此,花正开者其形规,有至圆之象,花背开者其形矩,有至方之象,枝之向下,其形俯,有覆器之象,枝之向上,其形仰,有载物之象,于须亦然,正开者,有老阳之象,其须七,谢者有老阴之象,其须六,半开者有少阳之象,其须三,半谢者有少阴之象,其须四,蓓蕾者,有天地未分之象,体须未形,其理已着,故有一丁二点,而不加三点者,天地未分,而人极未立也。

花蕚者,天地始定之象,阴阳既分,盛衰相替,包含众象,皆有所自,故有八结九变以及十种,而取象莫非自然而然也。

 

一丁

其法须是丁香之状,贴枝而生,一左一右,不可相并,丁点须要端折有力,无令其偏,丁偏即花偏矣。

 

二体

谓梅根也,其法根不独生,须分为二,一大一小,以别阴阳,一左一右,以分向背,阴不可加阳,小不可加大,然后为得体。

 

三点

其法贵如丁字,上阔下狭,两边者连丁之状,向两角中间者据中布起,蒂蕚不可不相接,亦不可断续也。

 

四向

其法有自上而下者,有自下而上者,有自右而左者,有自左而右者,须布左右上下取焉。

 

五出

其法须是不尖不圆,随笔而偏分折,如花开七分,则全露,如半开,则见其半,正开者,则见其全,不可无分别也。

 

六枝

其法有偃枝仰枝,覆枝从枝,凡作枝之际,须是远近上下相间而发,庶有生意也。

 

七须

其法须是劲,其中劲长而无英,侧六茎短而不齐,长者乃结子之须,故不加英,啖之味酸,短者乃从者之须,故加英点,啖之味苦。

 

八结

其法有长梢短梢,嫩梢叠梢,交梢孤梢,分梢怪梢,须是取势而成,随枝而结,若任意而成,无体格也。

 

九变

其法一丁而蓓蕾,蓓蕾而萼,萼而渐开而半折,半折而正放,正放而烂熳,烂熳而半谢,半谢而荐酸。

 

十种

其法有枯梅、新梅、繁梅、山梅、疏梅、野梅、官梅、江梅、园梅、盆梅,其木不同,不可无别也。

 

画梅全诀

画梅有诀,立意为先,起笔捷疾,如狂如颠,手如飞电,切莫停延,枝柯旋衍,或直或弯,蘸墨浓淡,不许再填,根无重折,花梢忌繁,新枝似柳,旧枝类鞭,弓梢鹿角,要直如弦,仰成弓体,覆号钓竿,气条无蕚,根直指天,枯宜突眼,助条莫穿,枝不十字,花不全兼,左枝易布,右去为难,全藉小指,送阵引班,枝留空眼,花着其间,添增其半,花神自完,枝嫩花独,枝老花悭,不嫩不老,花意缠绵,老嫩依法,分新旧年,鹤膝屈揭,龙鳞老斑,枝宜抱体,梢欲浑全,萼有三点,当与蒂联,正萼五点,背萼圆圈,枯无重眼,屈莫太圆,花分八面,有正有偏,仰覆开谢,含笑将残,倾侧诸瓣,风梅弃捐,闹处莫冗,疎处莫闲,花中特异,幽馥玉颜,二花茕独,高顶上安,梢鞭如刺,梨梢似焉,花中钱眼,画花发端,花须挑七,健如虎髯,中长边短,碎点缀粘,椒珠蟹眼,映趁花妍,笔分轻重,墨用多般,蒂萼深墨,藓喜浓烟,嫩枝梢淡,宿枝轻删,枯树古体,半墨半干,刺填缺庭,鳞向节摊,苞有多名,花品亦然,身莫失女,弯曲折旋,遵此模范,应作奇观,造无尽意,只在精严,斯为标格,不可轻传。

 

画梅枝干诀

先把梅根分女字,大枝小梗节虚招,花头各样填虚处,淡墨行根焦墨梢,干少花头生干出,缺花枝上再添描,气条直上冲天长,切莫添花意自饶。

 

画梅四贵诀

贵稀不贵繁,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嫩,贵含不贵开。

 

画梅宜忌诀

写梅五要,发干在先,一要体古,屈曲多年,二要干怪,粗细盘旋,三要枝清,最戒连绵,四要梢健,贵其遒坚,五要花奇,必须媚妍,梅有所忌,起笔不颠,先辈定论,着花不粘,枯枝无眼,交枝无潜,树嫩多刺,枝空花攒,枝无鹿角,身无体端,蟠曲无情,花枝冗繁,嫩枝生藓,梢条一般,老不见古,嫩不见鲜,外不分明,内不显然,笔停竹节,助条上穿,气条生萼,蟹眼重联,枯重眼轻,体无女安,枝梢散乱,不抱体弯,风不落英,聚花如拳,花不具名,稀乱匀填,其病犯之,皆不中观。

 

画梅三十六病诀

枝成指捻,落笔再填,停笔作节,起笔不颠,枝无生意,枝无后先,枝老无刺,枝嫩刺连,落花多片,画月取圆,树老花繁,曲枝重叠,花无向背,枝无南北,雪花全露,参差积雪,写景无景,有烟有月,老干墨浓,新枝墨轻,过枝无花,枯枝无藓,挑处卷强,圈花太圆,阴阳不分,宾主无情,花大如桃,花小如李,叶条写花,当捓起蕊,树轻枝重,花并犯忌,阳花犯少,阴花过取,双花并生,二本并举。

青在堂画竹浅说青在堂画学浅说

画竹源流

李息斋竹谱自谓写墨竹。

初学王澹游,得黄华老人法。

黄华乃私淑文湖州。

因觅湖州真蹟,窥其奥妙,更欲追求古人钩勒著色法,上自王右丞萧协律、李颇、黄筌、崔白、吴元瑜诸人。

以写与可以前,惟习尚钩勒著色也,有云五代李氏描牕上月影,创写墨竹,考孙位张立墨竹已擅名於唐,自不始於五代。

山谷云,吴道子画竹,不加丹青,已极形似意,墨竹即始於道子。

二者则唐人兼善之。

至文湖州出始专写墨,真不异杲日当空,灯火俱息,师承其法,歷代有人。

即东坡同时犹北面事之。

其时师湖州者,并师东坡,一灯分焰,照耀古今。

金之完顏樗轩、元之息斋父子、自然老人、明之王孟端与夏促昭,真一花五叶,灯灯相续。

故文湖州、李息斋、丁子卿各立谱以传厥派,可谓盛矣。

至若宋仲温画硃竹,程堂画紫竹,解处中画雪竹,完顏亮画方竹,又出乎诸谱之别派,若禪宗之有散圣焉。

画墨竹法

画竹必先立竿,立竿留节,稍头须短,至中渐长,至根又渐短,忌臃肿近枯近浓、均长均短。

竿要两边如界,节要上下相承,势如半环,又如心字,无点。

去地五节,则生枝叶,画叶须墨饱,一笔过去,不宜凝滞,其中自然尖利不桃不柳,轻重手相应。

个字必破,人字必分,结顶叶要枝攒凤尾,左右顾盼,齐对均平,枝枝着节,叶叶着枝,风睛雨露,各有态度,翻正掩仰,各有形势,转侧低昂,各有意理,当尽心求之,自得其法。

若一枝不妥,一叶不合,则全璧之玷矣。

位置法

墨竹位置干节枝叶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工夫,终不能成画,凡濡墨者有深浅,下笔有轻重,逆顺往来,须知去就。

浓淡粗细,便见枯荣,生枝布叶,须相照应,山谷云,生枝不应节,乱叶无所归,须笔笔有生意,面面得自然,四面团栾,枝叶活动,方为成竹。

然古今作者虽多,得其门者或寡,不失之於简略,则失之於繁杂,或根干颇佳,而枝叶谬误,或位置稍当,而向背乖方,或叶似刀截,或身如板束,粗俗狼籍,不可胜言,其间纵有稍异常流,仅能尽美,至於尽善,良恐未暇,独文湖州挺天纵之,才比生知之圣,笔如神助,妙合天成,驰骋於法度之中,逍遥於尘垢之外,从心所欲,不踰准绳,后之学者,勿陷於俗恶,知所当务焉。

画竿法

画竿若只画一二竿,则墨色且得从便,若三竿之上,前者色浓,后者渐淡,若一色则不能分别前后矣。

后稍至根虽一节节画下,要笔意贯穿,全竿留节,根梢宜短,中渐放长,每竿须要墨色匀停,行笔平直,两边圆正,若臃肿偏邪,墨色不匀,间有粗细枯浓,及节空匀长匀短,皆竹法所忌,断不可犯。

颇见世俗用蒲絟槐皮或迭纸濡墨画竿,无问根梢,一样粗细,又且板平,全无圆意,但堪发笑,不宜仿效。

画节法

立竿既定,画节为最难,上一节要覆盖下一节,下一节要承接上一节,中虽断意要连属,上一笔两头放起,中间落下,如月少弯,则便见一竿圆浑,下一笔看上笔意趣,承接不差,自然有连属意,不可齐大,不可齐小,齐大则如旋环,齐小则如墨板,不可太弯,不可太远,太弯则如骨节,太远则不相连属,无復生意矣。

画枝法

画枝各有名目,生叶处谓之丁香头,相合处谓之雀爪,直杖谓之钗股,从外画入,谓之垛迭,从里画出,谓之迸跳,下笔须要遒健圆劲,生意连绵,行笔疾速,不可迟缓,老枝则挺然而起,节大而枯瘦,嫩枝则和柔而婉顺,节小而肥滑,叶多则枝覆,叶少则枝昂,风枝雨枝,触类而长,亦在临时转变,不可拘於一律也,尹白鄆王随枝画节,既非常法,今不敢取。

画叶法

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少迟留,留则钝厚不铦利矣。

然写竹者此为最难,亏此一功则不復为墨竹矣。

法有所忌,学者当知。

粗忌似桃,细忌似柳,一忌孤生,二忌并立,三忌如又,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及似蜻蜓,露润雨垂,风翻雪压,其反正低昂,各有态度,不可一例抹去,如染皁绢无异也。

勾勒法

(略)

画墨竹总歌诀

黄老初传用勾勒,东坡与可始用墨,李氏竹影见横牕,息斋夏吕皆体一,干篆文,节邈隶,枝草书,叶楷锐,传来笔法何用多。

四体须当要熟备,绢纸佳节,墨休稠,笔毫纯,勿开头,未下笔时意在先,叶叶枝枝一幅週,分字起,个字破,疎处疎,堕处堕,堕中切记莫糊涂,疎处须当枝补过,风竹势,干挺然,堕处逆,干须偏,乌鸦惊飞出林去,雨竹横眠岂两般,晴竹体,人字排,嫩一叠,老两钗,先将小叶枝头起,结顶还须大叶来,写露竹,雨仿佛,晴不倾,雨不足,结尾露出一梢长,穿破个字枝头曲,写雪竹,贴油袱,久雨枝,下垂伏,染成钜齿一般形,揭去油袱见冰玉,一写法,识竹病,笔高悬,势要俊,心意疎懒切莫為,精神魂魄俱安静,忌杖鼓,忌对节,忌挟篱,忌边压,井字蜻蜓人手指,?

眼桃叶并柳叶,下笔时,莫要怯,须迟疾,心暗诀,写来败笔积成堆,何怕人间不道绝,老干参,长梢拂,历冰雪,操金玉,风晴雨雪月烟云,岁寒高节藏胸腹,湘江景,淇园趣,娥皇词,七言句,万竿千亩总相宜,墨客骚人遭际遇。

画竿诀

竹干中长上下短,只须变节不变竿,竿竿点节休排比,浓淡阴阳细审观。

点节诀

竿成先点节,浓墨要分明,偃仰须圆活,枝从节上生。

安枝诀

安枝分左右,切莫一边偏,鹊爪添枝杪,全形见笔端。

画叶诀

画竹之诀,惟叶最难。

出於笔底,发之指端,老嫩须别,阴阳宜参,枝先承叶,叶必掩竿,叶叶相加,势须飞舞,孤一迸二,攒三聚五,春则嫩篁而上承,夏则浓阴以下俯,秋冬须具霜雪之姿,始堪与松梅而为伍,天带晴兮偃叶而偃枝,云带雨兮坠枝而坠叶,顺风不一字之排,带雨无人字之列,所宜掩映以交加,最忌比联而重叠,欲分前后之枝,宜施浓淡其墨,叶有四忌,兼忌排偶,尖不似芦,细不似柳,三不似川,五不似手,叶由一笔,以至二三,重分叠个,还须细安,间以侧叶,细笔相攒,使比者破,而断者连,竹先立竿,生枝点节,考之前人,俱传口诀,竹之法度,全在乎叶,因增旧诀为长歌,用广前人之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