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征军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PPT.ppt
《胡征军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征军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PPT.ppt(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导学:
胡征军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书法形式构成一般指的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些汉字形象,黑与白构成的形象。
基本要素指得就是书法形象。
一个书法形象是由哪一些必不可少的元素,要素组成的呢?
基本要素主要是由五个方面组成的,即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线形状、线质感。
今天下午我主要就这五个方面分门别类地讲,每一个要素在书法形象、书法造型中起什么作用?
也就是它们分别在书法造型中起什么作用?
干什么活?
它们的职能是什么?
首先我们讲线方向。
书法中的汉字实际上就是由不同方向的线组成,线的方向也就是书法形式、书法造型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
任何一根线,不管是直线还是曲线,都有一定的方向性。
在书法上,线的方向实际上只有三种:
横的,纵的和斜的,也就是汉语描述方向时只有这三个概念。
除了横和竖以外,永字八法中的点、捺、撇、挑都是属于斜的方向,包括行草作品中的牵丝,也是属于斜的方向。
书法艺术,用艺术的是话就是说它是文化方面的要求,审美方面的要求,和实用没有关系。
如我们写一个三,为了实用,为了看得懂,所有印刷的三字都只有一个方向的,都是水平线。
在传统的书法教科书中,横的方向实际上已经归并好了,只有三种,也就是平横、仰横、俯横。
我觉得这一种在作为书法艺术就马上区别于实用了。
写一个横从实用的角度,有一样就够了,它不需要那么多的变化。
我们先来讲书法艺术和方向的关系。
但在书法艺术上,如写三字(张老师写了一个上仰,中平,下俯的三字),它有仰,有平,有俯,与实用性相比,它就丰富多了。
在视觉上,不仅有了直曲的变化,还有仰俯的变化;在技术上的话,难度大了,丰富性也增强了。
意思是说,写实用的三字它的方向只要三直过去就行了,用的是同一招,写书法的三字,运用平、仰、俯三个概念,实际上就用了三招,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三个笔势动作。
线方向实际上要解决的就是笔势。
它主要就是毛笔运动的方向、轨迹,往哪里去,这种势是直的还是曲的,曲的是带仰的性质还是带俯的性质。
它就是笔势的关系。
我觉得学书法,笔势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好比我们做人,干什么事情首先是方向要明确。
方向不明确,那目的地你就走不到了。
所以说,方向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我们临字帖,如果你对线的方向判断不准确,你就写不出线的那些变化。
就像我们写三字,你要写出三个横并不难,关健是你有没有写出原作的表现性,也就是这种平、仰、俯。
就是基于审美表现性而创立了这些平、仰、俯的概念。
竖跟横一样,也有三种:
直、向、背。
传统中把后两种叫相向和相背。
相向就是脸对脸,脚对脚;相背就是背靠背。
稍微解释一下,相向和相背是相对于方块字中间的位置而言。
横有平、仰、俯,竖有直、向、背,在传统理论书中,往往就是把这种关系,统称为相背关系,实际上无非就是说横和竖的关系,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那么几个变化。
一般情况来说,平和直是属于稳定式,仰、俯、向、背就属于变化式。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说线方向的时候,一个横,一个竖,实际上汉字字形的基本表现形式就出来了。
我们说方块字就是一个方形,你加上仰、俯、向、背就可以导致整个方块字或者是方,或者是圆。
也就是说方块字的字形它的表现范围无非就是两极,或者是方,或者是圆。
我们在写横或写竖的时候,习惯用什么样的笔势,多了之后就可以导致什么样的字形风格。
做为平和直的话,我们说这种稳定性,是印刷文字的要求,是一种标准字。
除了印刷文字以外,所有的手写文字都属于个性文字。
比如我们拿方和圆的字形分别来进行说明。
方就是楷书中以欧体为代表,圆就是以颜体为代表。
方就是楷书中以欧体为代表欧阳询的字就属于中间比较紧,但向四周发展,传统说是比较险峻,可以说是对四个角的张力比较强,扩展性比较强。
圆就是以颜体为代表颜体可以说是没有棱角或棱角不多,里面很空,很宽博,显得比较饱满。
这两种造型实际上是说他们在写这些横竖笔画的时候,那些直曲习惯性的运用导致他们的风格不一。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线方向对字型风格的关系。
从临字帖,看字帖学习的角度,我觉得首先是对这些最基本概念的判断。
这种判断要求我们首先判断每一个横,每一个竖它到底是属于哪一种。
这些是书法形式中最基本的概念,我们称起首式。
我个人认为这些概念是中国书法文化的核心概念,其他的文化内容,我认为都是次要的。
这个核心概念是什么呢?
就是哲学。
意思指的是书法艺术从它开始的时候,本身就是按照哲学原理来写的,来操作的。
对汉字的学习,对用笔,对任何东西的学习,首先体现的是辩证法,也就是阴阳哲学。
仰、俯、向、背就是作为方向上的这种矛盾。
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其实就是辩证法的思维,是阴阳大”道”的思维。
什么事情,就分出一个阴,一个阳两极,中间有一个状态作为平衡。
中国的汉语中很多词都是对偶的,就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按阴阳、两极方式来分的:
有正一定有反,有直一定有曲,有刚一定有柔,有动一定有静,男人和女人,好人和坏人,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汉语中没有一部专门的反义词词典,其实在中国的汉语里面,反义词词典是很重要的,往往教你一个词,就是教会了你另外一个词。
实际上书法在形式上的重要性主要就是体现这种传统的哲学观,这种阴阳哲学。
我自己认为这是规律,或者也可以称为法。
自然的所有变化无非就是阴阳两极相生相克,相互矛盾,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结果。
回过头来我们说,当我们用这种概念去判断晋唐书法作品的时候,这些概念是非常清楚的。
我们具体地看看,仅仅是在线方向上,字型可以写成方型,也可以写成圆型。
传统里边,把方型称为开势,把圆型称为合势。
开与合本身就是两极的发展趋势,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实际上也可以标志着阴阳两极。
每个人个性不同,取向也不一样,这就是说可以看到他们在线方向和笔势上的表现性的处理是完全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可以因人而异,用开也行,用合也行,用其他方式也可以,但不管用什么东西,任何时候都应该看到这种概念在里面:
或开或合,或仰或俯,或矛盾或协调,在这个里边始终有阴阳大”道”的自然规律在体现。
我打个比方,在文人书法里面,很少看到写一个三字,三个笔画用的完全都是一招。
但在民间书法中就比较常见。
比如说写经,它的笔画可能有一定的粗细变化,有一定的长短变化,有一定的提按变化,但基本上所有的起笔收笔都差不多。
它要不由一种统一性去协调,要不它的那种变化就是乱。
文人的书法就不同了,要不三个方向都变,要不两个方向一致,变一个,属于二比一这样的对比。
什么叫做文人?
意思就是说,文人书法没有三招连续都是一样,像程咬金的三把斧,只有三招。
什么叫做文人?
我觉得就是这样,不好好写字,就是要在实用写字里面玩出点名堂来,他们不是要让字写得怎么方便,而是要让字怎么难写,他们就是把实用写字复杂化。
书法形式的道理?
讲到形式,我觉得平仰俯,直向背就是书法形式的道理。
做人也好,做书法也好,我觉得首先是要讲道理。
不管是好人坏人各种性格是怎么样,必须得建立在讲道理的基础上。
所以我个人的书法审美观,包括教育观,我是倾向于讲道理的,也就是把情感放在第二位,道理放在第一位。
情感恰好是很个性的东西,每个人的情感在读书、做学问里边自然而然会带出来的,这个东西恰好不需要去个别太关注。
如果说,你以情感去做为追求的话,恰好我觉得这就是走形式,就是装了。
而情感是属于个人流露的东西,每人个性不一样,表现的情感也不一样,不好学的。
就算你在学书法时看到了那种情感表现,要学那个人的情感,你也学不了。
徐渭的东西多好,情感多充沛啊,可你再怎么学,你也学不到那种情感。
你是无法体验他的那种情感。
现在讲斜线。
在中国的哲学里边,我们说了,它只有两极:
横和纵。
这个斜线,我就没有在汉语里边找到专门的术语。
横和纵有东南西北,斜线就找不到专门的术语。
这们的话更加证明,中国人的思维就是两极的。
一极概念就是横和纵,东南西北,而西北啊,东北啊,就属于二级概念,也就是说二级概念是一极概念的合成词。
我们说斜的笔画在书法的笔画中是最多的。
除了横竖以外,点、撇、捺、挑、钩都是属于斜线,斜线实际上出现最多。
在书法中斜线起什么作用呢?
起平衡作用。
斜线就是起平衡阴和阳两极的这种作用。
打个比方,我们写一个米字,当斜线在45度的时候,相对于横竖这两极矛盾它是处于不偏不倚的;如果我这么写(斜线与横的角度小于45度),现在就是横势强;反过来,我那么写(斜线与横的角度大于45度),它就是纵势强。
这就可以说明斜线起平衡这个作用。
说起来斜线很多,很不重要,但是斜线恰好是作为横纵两个基本矛盾争取的对象。
我形象的说法,横和竖就是共产党,国民党,斜线就是劳动人民,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跟着两党关系的历史形态偏向都平衡的时候,也就是三国鼎立的时候。
谁能够让人民跟着走,谁就胜利。
横和竖的两极矛盾,谁把斜线争取过来的,谁就胜利了,也就是谁的势就强。
实际上教科书里边,所有的斜线笔画都标有了这个,比方说点,斜点,平点,竖点;撇,平撇,竖撇,平撇,都已经标好了,是偏重于哪一边的势的。
但具体运用的时候,就看你希望把这个字写成什么样的势。
这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临字帖的话,真是是应该对概念要特别地熟悉,要看准。
横有哪些方面的基本概念,竖有哪些方面的基本概念,写每一个斜的笔画,它到底斜到什么程度,是不偏不倚的45度角,是偏纵势的还是偏横势的?
这些方向你一定要判断准确。
你不判断清楚的话,我们说实际也就是你对人民群众的基本的立场都搞不清楚。
做领导的最怕的就是对群众的立场搞不清楚。
这些方向的基本概念一讲清楚以后,就是说,你临字帖的时候,特别是临那些经典作品的时候,人家笔画的方向,也就是笔势,不是随随便便,自然自然乱写的。
乱写它不会成为千古的经典的。
特别是越是经典的越是这样,如兰亭序祭侄稿这些东西,不要临一个大概。
我觉得意临应该怎么样的意临,就是说字帖是怎样的,这个方向不是那么明确,但它的的确确是有这样的笔势。
你就把它做得充分点,我觉得这个才叫意临,我强化它里面那看不到的,内在的笔势,这个叫做方向的意临。
我们现在需要训练的实际上就是说对它内在的那种势的敏感。
我们在临写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写平和,写得不险峻。
当我们提示了之后,你就的的确确会感到这种技术难度等什么东西都很强烈了,难度很大。
我们说经典作品就是看上去很简单,很容易,但一分析起来,里边各方面都是很强的。
我觉得这二十年来,我们学明清的书法特别流行。
但作为我个人,我一直坚持学习晋唐,二王的东西,我觉得在内在的分析上面,我得出的结果是晋唐作品里边所走的矛盾的势,尤其是两极的跨度,都要比明清的强多了。
我个人认为连视觉张力也强得多。
我们现在临字帖,看字帖,对原作的,对它的那些笔势,线方向所体现出的阴阳道理的敏感,这个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
方向就讲到这里。
作为方向的学习,实际上我们说了,基本上是六个概念,横判断出平仰俯,竖判断出真向背,每一条斜线又是三分法,偏哪一种。
实际上你判断清楚了,夸张一点,你容易写到的的特征就更强。
汉字形象,除了方向关系以外,它还有一定的线长度关系。
线长度实际上决定于用笔的起止点,每一根线条的长短,是由它的起止点来决定的,也就是线长度的关系。
最外围的这些起止点连接起来的那个造型,就叫做一个字的基本形。
临帖写得像不像,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形抓得准不准。
而形抓得准不准,就是说起止点,方向对了。
打个比方,我写三,一个横我写长一点,写短一点,这个基本形都有了变化。
实际上怎么变,它还是一个三,但造型不一样了。
我们说的基本型,实际上我形象的说法,它就像国家的版图。
这几个点连接起来,这都是国家的界碑,长一点出去,我们说方圆几千里,内蒙古我们就收回来了,就属于这样的意思。
反过来,应该要这里,咱们写不到,我们说方圆几千里就丢了,我们就卖国了。
那我指的就是说,基本形和线条起止点很重要。
而这个基本形的变化,实际上就靠线条的长短,也就是说,你想这个字型的变化,实际上更多地在线条的长短上。
特别是到书法造型跟上下左右之间的呼应顾盼的时候,跌宕感的产生完全靠的就是这个东西。
我左边伸长一些,它就变成这个姿态,我缩短,它又变了姿态。
线长度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非常重要我们临字帖的话,一定要对外围的影响基本形的那几个点判断准确。
判断不准确或整个内容判断意识都没有,光是凭一个大概的感觉,我觉得就不行。
我刚才也说了,形象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