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16讲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学案新人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4553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16讲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学案新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16讲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学案新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16讲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学案新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16讲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学案新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16讲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学案新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16讲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学案新人教.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16讲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学案新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16讲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学案新人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16讲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学案新人教.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16讲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学案新人教

第16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命题趋势

1.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013·江苏单科,T1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以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立意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

3.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主要考查殖民扩张的掠夺性、客观进步性,可能会以图片或数据为切入点考查主要国家的殖民扩张的方式和主要事件。

2.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

1.背景

(1)经济根源: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

(3)商业危机: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4)思想动力:

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

(1)主观条件: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2)客观条件:

航海和造船技术发展,地理知识的丰富。

【易错易误】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正是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决定了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而新航路开辟也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过程

时间

人物

支持国

开辟的航路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欧洲→非洲(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欧洲→美洲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欧洲→非洲(好望角)→印度

1519~1522年

麦哲伦及同伴

西班牙

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的环球航行

4.影响

(1)对欧洲

(2)对世界

【深化理解】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

革命史观

是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之路

社会史观

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全球史观

是世界各地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

现代化史观

是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之路

文明史观

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考法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典例』(2013·江苏单科,1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A、B两项不符合史实,西班牙并没有确立世界霸主地位,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C项也不符合史实;黄金大量流入西班牙,导致西班牙物价上涨,从而导致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衰落,所以答案是D项。

答案 D

【方法突破】

★明考点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抓关键 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定方法 表述型选择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常的解题方法有:

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②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史论链接】多元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形成雏形。

(2)“文明交流之路”: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3)“思想震撼之路”:

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殖民掠夺之路”:

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5)“社会转型之路”: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二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知识点一 荷兰的殖民扩张

1.条件

2.表现

3.结果:

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知识点二 英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2.表现

3.结果:

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

知识点三 世界市场的拓展

1.途径

2.影响

【易错易误】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活动的关系

考法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典例』(2018·苏州考前调研模拟)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

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

……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

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

A.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条件,体现了“应战”的特点,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经济基础和背景,故也能够体现“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葡新航路开辟并未促进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量财富没有用于生产领域,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这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 C

【方法突破】

★明考点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抓关键 根据“西葡新航路开辟,两国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但被封建王室用于奢侈消费,两国的资本主义没有得到迅速发展”可以判断出答案。

★定方法 论证分析型选择题:

1.“史论结合法”,即选择正确答案时,要运用正确的史学理论去评价史实,分析历史概念各角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比较其异同。

2.要注意历史现象、历史概念所反映的历史理论,同时注意不同的角度说明问题的异同。

要真正理解论点所阐释的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的内涵与外延。

3.注意论点与论据的对应,同时又要注意论据对论点的论证过程。

【史论链接】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殖民者

(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的全球贸易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2.对殖民地

(1)破坏性:

是灾难,殖民掠夺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经济破坏和贫穷落后,是其现代落伍的历史根源之一。

(2)建设性:

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对世界

(1)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差距。

(2)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经济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拓展和世界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

随堂·演练预测

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

1.(2018·如皋调研)15世纪末西班牙国王和水手签订的一份协议:

“授予由其亲自发现或占据的一切岛屿和陆地的海军上将头衔;根据卡斯蒂利亚的特权惯例,该头衔是终身的,可继承的和永久的。

……可获得辖区范围内财产或商品的十分之一。

”这位水手最有可能是(  )

解析 据材料“15世纪末”“西班牙国王”“授予由其亲自发现或占据的一切岛屿和陆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故B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B。

答案 B

2.(2018·常州模拟)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

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

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

这种现象(  )

A.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解析 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应该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主要指的是证券交易所,故B项错误;“价格革命”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有利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故C项正确;“价格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而不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7·苏北三市模拟)“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

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是指传统商路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均位于大西洋沿岸,故B项正确。

A项主要涉及价格上涨。

C项和D项与材料中信息相差甚远,排除。

答案 B

4.(2017·无锡期中)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

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

学者认为:

“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

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中外交流

解析 中国处于贸易中心材料没有涉及,也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材料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对外贸易,没有涉及殖民扩张,故C项错误;16世纪,跨越太平洋的对外贸易与新航路有关,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中外交流,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点二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5.(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

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  )

A.殖民扩张的野心B.商业立国的理念

C.资本输出的要求D.世界工厂的自信

解析 殖民扩张的野心是对他国的殖民侵略,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也就是他们商业立国的理念,故B项正确;资本输出的要求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C项错误;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不是16世纪的荷兰,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8·江苏考前预测模拟)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①阶段荷兰人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B.在②阶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在③阶段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解析 ①阶段中应是英国而非荷兰人,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在②阶段美国尚未诞生,故B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在④阶段的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使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8·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00年,英国、法国、荷兰和奥地利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其实这是一场诸列强借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进行的领土和殖民地的大掠夺。

结果,1713年英国与西班牙签订了《乌得勒支条约》。

条约规定:

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并获得在西属殖民地贩卖非洲奴隶的特权,为期30年。

之后,英国的黑奴贸易进入高潮时期,独霸一个世纪之久,成为黑奴贸易的罪魁。

——摘编自陈紫华《英国的黑奴贸易》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认识到,把非洲人留在非洲进行奴役,既无风险,又可得到远远超过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

因此,资本家渐渐地对奴隶贸易失去了兴趣。

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欧文考察东非后,竭力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就地利用当地资源,他说:

“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放。

——葛会伟《试论英国黑人奴隶贸易的状况和废除》

材料三 一小群改革者大力从事废奴运动。

1787年,他们在英国成立了废除奴隶贸易协会。

……1807年通过的一项法令标志着废奴主义者的首次成功,它规定英国船只不得参与奴隶贸易,并禁止向英国殖民地运送奴隶。

……英国政府进而说服欧洲其它国家以它为榜样,允许英国军舰捕捉挂别国国旗的贩奴船。

有一个时期,英国动用了海军四分之一的力量,即56艘船只、9000名水兵,在非洲、古巴和巴西沿海巡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乌得勒支条约》的签订为英国发展带来了哪些利益?

指出西欧各国冲突的实质。

(2)材料二中英国对待黑奴贸易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述英国废除黑奴贸易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哪些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英国黑奴贸易政策的变化。

解析 第

(1)问,据材料一中的《乌得勒支条约》的内容,联系工业革命前的时代特征组织答案。

(2)问,首先应把握材料二的时间条件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据此可推断出关键原因是工业革命及其导致的经济结构、经济政策包括殖民扩张方式的变化。

第(3)问,据材料三中的“成立了废除奴隶贸易协会……法令……进而说服欧洲其他国家以它为榜样……动用了海军……巡逻”等信息逐层归纳历程,然后依次、多角度概括特点,解答过程中注意前后问应该有具体到抽象的联系与区别;唯物史观强调一分为二、具体分析,故第(4)问应该从进步性和局限性或现象与本质等方面全面评价。

答案 

(1)利益:

控制海上要道;掌控黑奴贸易;积累原始资本(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实质:

争夺殖民霸权。

(2)原因:

工业革命;经济侵略手段转变(以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为主)。

(3)历程:

废奴主义者成立组织(协会);议会立法;号召欧洲国家停止奴隶贸易;出兵打击黑奴贸易。

特点:

从民间到政府;态度越来越坚决;打击范围越来越广。

(3)评价:

英国逐渐文明化;殖民扩张本质并未改变。

课后·巩固检测

(时间:

45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5分,共75分)

考向一 新航路开辟

1.(2018·扬州调研测试)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

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

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解析 材料中“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矛盾,不可能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故A项错误;均缺乏史料实证,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反映了遭受残酷的种族灭绝等苦难,不能以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来无视殖民灾难,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有的史学家”表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史料,会导致不同的解释,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7·盐城期中)当时(1580年前),一艘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显示:

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还有荷兰的亚麻布。

(任学安《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  )

A.葡萄牙海外贸易发达

B.意英荷等国手工业较为发达

C.商业革命蓬勃开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解析 由葡萄牙商船上的各国货物可反映出葡萄牙海外贸易发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亚麻布”可看出意英荷等国手工业较为发达,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时间和《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可看出商业革命蓬勃开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3.(2018·苏州模拟)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

B.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

C.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

D.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

解析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使得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英国国内商品价格直线上涨,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无法推断其原因是B、C、D项。

答案 A

4.(2018·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模拟)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

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

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美洲新航路开辟B.金银大量流入

C.货币购买力下降D.世界市场形成

解析 新航路开辟不只是发现美洲大陆,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得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因而利息率下降,故B项正确;货币购买力下降与利息率下降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18世纪世界市场还并未形成,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8·南京学情卷)“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

”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解析 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是西欧社会功能转变的前提,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海外贸易的外在需求促进西欧社会的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

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7·如皋调研)“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解析 突出反映了“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与材料“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不符,故A项错误;“积累了原始资本”与材料中“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材料“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7·东台调研)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商业革命”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

C.电气革命的影响D.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使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不再是贸易中心,与材料中“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相符,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是指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黄金、白银价格下降,物价上涨,但其影响是整个西欧而非仅是意大利,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生电气革命,与材料中“16世纪的意大利”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与材料中“16世纪的意大利”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8.(2018·南京、盐城模拟)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

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A.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B.140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C.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D.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解析 英国的殖民扩张是在17世纪之后,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开辟了新大陆,导致病菌等传入新大陆,并且伴随着直接的屠杀等政策,导致拉美地区人口锐减,故B项正确;奴隶贸易主要是将非洲的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因此不是导致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展是在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非洲在1600~1800年间人口减少主要是欧洲的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不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故D项错误。

答案 B

考向二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9.(2018·南通、扬州模拟)下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应是(  )

A.西班牙B.荷兰

C.英国D.法国

解析 图中曲线①17世纪达到顶点,远超其他国家,西班牙17世纪已经失去优势地位,故A项错误;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与材料中17世纪达到顶点相符,故B项正确;英国18世纪上升,与材料中“18世纪下降”不符,故C项错误;法国与材料中“17世纪远超其他国家”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7·无锡期中)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声称“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

其主要目的是(  )

A.积极应对与欧洲大陆强国的海权争端

B.为《航海条例》的颁布提供理论基础

C.为殖民掠夺、争夺海上霸权制造借口

D.致力于与欧洲各国开发海洋实现共赢

解析 从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生活时间,可知当时英国还没有成为海上强国,与A项中的“应对与欧洲大陆强国的海权争端”不符,故A项错误;《航海条例》颁布于17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6世纪英国开始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故女王声明是为殖民掠夺、争夺海上霸权制造借口,故C项正确;16世纪时期英国不是为了开发海洋,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2017·盐城期中)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

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A.西班牙、英国、法国B.意大利、法国、荷兰

C.英国、意大利、荷兰D.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解析 材料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黄金的漏斗”指葡萄牙、西班牙海外获得的财富用于统治者的奢侈消费挥霍掉了,“现代金融和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