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知识点之五《地质地貌》.docx
《高考地理备考知识点之五《地质地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备考知识点之五《地质地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备考知识点之五《地质地貌》
高考地理备考知识点之五《地质地貌》
五.《地貌的塑造》
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地质作用表现:
①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右图中①—④分别代表:
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
①内力作用: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
②外力作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考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5、地质构造的类型:
(1)褶皱(背斜、向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
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
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见下图
(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是雨水汇集区,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6)利用背斜找油: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见下图
7.外力作用与常见侵蚀--堆积地貌:
(1)
流水作用:
侵蚀—冲刷:
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蚀:
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风力作用:
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3)冰川作用:
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堆积—冰碛丘。
(4)波浪作用:
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
8、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9、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
板块: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为六大板块:
(上图写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一说七大板块:
把美洲板块分为了北美洲板块和南美洲板块。
2019加勒比海海地地震时因为北美洲板块和南美洲板块相撞产生)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多火山、地震、矿产分布。
(3)板块边界与地貌
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由于拖拽,常有地震发生,在地形上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陆板块(如印度洋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
(4)板块学说的应用
解释地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矿产的分布和各地貌的形成等。
考点三、区域地貌(地形、地势、地形组合、主要地形单元、成因和利用问题等)
10.喀斯特地貌(karst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
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
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
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
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
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
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
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
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11.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现今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12.雅丹地貌
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
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这种地质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貌。
13.黄土地貌
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
在世界上分布相当广泛,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成东西向带状断续地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纬度的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
在欧洲和北美,其北界大致与更新世大陆冰川的南界相连,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中欧和东欧各国、苏联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在亚洲和南美则与沙漠和戈壁相邻,主要分布在中国、伊朗、苏联的中亚地区、阿根廷;在北非和南半球的新西兰、澳大利亚,黄土呈零星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
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肃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
①沟谷众多、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
②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
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
③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
沟道流域黄土地貌层状结构,是黄土地貌发育历史过程的记录。
黄土地貌类型主要有黄土沟间地、黄土沟谷和独特的黄土潜蚀地貌。
14.中国地貌特征:
(1)以山地为主,其它地形多种多样;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大阶梯;
(3)以山脉为骨架,其它地形镶崁在网格状之内。
15.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欧洲:
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
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起伏较小。
称为“高原大陆”。
南极洲:
覆盖着很厚的冰雪,平均海拔超过了2019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洲。
南北美洲:
地形由山地,高原和平原三大地形区组成。
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有广阔的平原,东部是高原。
大洋洲:
大洋洲的地形也是由三大地形区组成,西部是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亚洲:
亚洲的地形比较复杂,主要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
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地区。
16.高考热点:
矿难+矿产+地质构造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09年11月21日凌晨2时30分左右,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发时井下作业人员528人,随后陆续有人安全升井,但此次事故共造成108人遇难。
材料二、2009年11月27日13时55分,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6名矿工被困井下。
这是一起因冒顶引发的事故,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井下情况不清,救援进展缓慢。
材料三、统计显示,中国从2019年到2019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88起,平均4到7天一起。
2019年全世界煤矿事故死亡总数8000人,中国内地占将近80%,死亡6434人。
中国百万吨煤死亡率4%,是美国的100倍,是南非30倍。
【考点分析】该处知识与我国国民生产紧密相关,同时我国资源问题、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矿产和地质构造又是中学地理的基础知识,因此该考点大家应加以关注。
【新题设计】
1.下列关于矿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5664质
B.化学元素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C.矿物有固、液、气三态,天然汞是液态矿物
D.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2.关于矿产叙述正确的是
A.有用的矿物就是矿产B.矿产就是矿石
C.矿产都具有开采利用价值D.矿产都埋藏在地下
3.关于煤炭的描述错误的是
A.煤曾是古地质时期的森林B.煤炭的能量来自于太阳
C.火成岩中可以发现煤炭D.发展煤炭深加工可缓解全球变暖
据图1,回答4-6题。
4.对图1判读,正确的是
A.①处为背斜B.①②之间为背斜C.①处适合找水D.②③处为断层
5.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①处岩层年龄较④处新B.②③方向岩层受到挤压
C.①②之间岩层变化为老-新-老D.①②方向岩层受到挤压
6.若发现③地层中含有石油、天然气和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开采石油不应选择在①处钻井B.它们的分布自上向下依次为气、水、油
C.在①处背斜钻井,无需增加安全设施D.石油开采到后期可向井内注水增加压力
7.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正确的是
A.南海油气资源匮乏B.煤炭都分布在北方
C.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南方D.白云鄂博铜矿丰富
8.我国是一资源生产和消耗大国,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油气资源的开发应全部放在西部资源丰富地区
B.在加大进口铜矿的同时,应积极研发替代产品
C.应加大从巴西、澳大利亚和美国的铁矿石进口
D.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应大力扩大原煤的出口
读图2,回答9-10题。
9.关于A国家描述正确是
A.该国全部为地中海气候B.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C.地形平坦,无高达山脉D.北部海峡为重要的石油运输线路
10.A国资源丰富,最突出的是
A.磷矿B.铜矿C.石油D.铅锌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常见矿难有:
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
材料二、瓦斯又名沼气,化学名称叫甲烷。
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易燃、易爆的气体。
如果空气中瓦斯的浓度在5—16%时,有明火的情况下就能发生爆炸。
瓦斯爆炸会产生高温、高压、冲击波,并放出有毒气体。
材料三、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1)图3中,丁处地质构造为,甲乙丙丁各点有泉水出露的可能是,煤矿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
(2)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3)结合材料二,尤其“瓦斯又名沼气”这句话,简述你对“矿难:
瓦斯爆炸”有什么认识?
(4)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大省,但一直以来煤炭利用率较低低,以输出原煤为主。
你认为应怎样那些措施促进山西煤炭产业优化升级?
参考答案:
1-10DCCABDCBDA11
(1)断层丁乙
(2)A
(3)瓦斯可收集利用;加大通风降低瓦斯浓度;严格控制井下明火;加强工人安全教育,正确处理事故;加强管理减少矿难等。
(合理即给分)(4)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关停、兼并小煤矿);大力发展煤炭循环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发展坑口电站,变“卖煤”为“卖电”;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知识链接】
我国的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
总量大,但人均拥有量低;种类齐全但结构不合理;分布相对集中,但与经济区域不匹配;在部分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中贫矿和难选矿多,开发利用难度大,利用成本高。
我国已发现了矿产资源173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有155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3种,矿床、矿点20多万处,是全球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
但是,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占世界的比例幷不高,如铁矿石不足9%,锰矿石约18%,铬矿只有0.1%,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钾盐矿小于1%,煤炭占世界总量16%,石油占1.8%,天然气占0.7%。
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低,如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11%,天然气不足5%。
我国矿产资源在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和区带性:
74%的煤集中于晋、陕、蒙、新四省区,而经济发达,用煤量大的东南地区则很紧缺,形成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
70%的磷矿集中于云、贵、川、鄂四省,北方大量用磷则需南磷北调。
从矿产资源的可利用性来看,我国铁矿资源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以上;锰矿资源平均品位22%,而世界平均品位为48%;铝土矿资源以一水硬铝石为主,三水铝石和一水软铝石较少;铜矿资源品位大于1%的储量仅35%,平均品位0.87%;磷矿资源平均品位仅16.95%,富矿少,且胶磷矿多,选矿难度大。
在矿床规模上,中小型矿床所占比例较大,不利于规模开发。
矿床规模大的矿产仅有钨、锡、钼、锑、铅锌、镍、稀土、菱镁矿、石墨、北方煤炭等矿产资源。
我国的现代化伴随着深重的资源环境矛盾: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突飞猛进。
从1990年到2019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76%。
这样的消耗速度,迅速耗尽了国内的资源。
我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
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
从消费总量看,到2019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80%。
为此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带有长远意义的发展战略。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进行产业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建立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资源节约型产业框架。
以知识密集的金融、信息、商贸、旅游、会展,以及技术密集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替代资源密集型产业,同时调整产品结构,高能耗行业要以高端基础性材料为突破点,提高产品附加值。
应在全国尽快创建科学的资源节约评价体系,对资源消耗量大的重点企业实行资源利用公示,并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干部和企业法人的政绩测评考核结合起来,可优先在公共建筑、交通、高耗能产品等领域开展。
发展科技,开展循环利用。
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发展清洁生产,开展“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
如加强节水和水循环使用管理,降低废水排放总量。
充分利用固废资源,开展多种途径的循环利用。
培养公众的节约意识与节约技能。
节能要从细节抓起,向公众传授资源节约的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引导公众购买和使用资源节约型产品,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觉节约的好习惯。
我国制订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有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
从中国经济运行安全的需要,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能源资源的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