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 化学卷12 电化学基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64030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 化学卷12 电化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 化学卷12 电化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 化学卷12 电化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 化学卷12 电化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 化学卷12 电化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 化学卷12 电化学基础.docx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 化学卷12 电化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 化学卷12 电化学基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 化学卷12 电化学基础.docx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化学卷12电化学基础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化学卷(十二)

第十二单元 电化学基础

(9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u64 Zn65 Ag108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世界海运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

一艘名叫“阿那吉纳号”的货轮满载着精铜砂,在向日本海岸行驶时突然发生大面积漏水,最终沉没。

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突然漏水呢?

事后的事故调查结果表明导致沉船的原因与船上的精铜砂密切相关。

下列对此调查结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精铜砂装载过多导致沉船

B.运输途中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质量增大超过船的承载能力

C.在潮湿的环境中,船体与铜构成了原电池,加速了作为负极的船体的腐蚀

D.在潮湿的环境中,船体与铜构成了电解池,钢制船体作阳极而被氧化腐蚀

解析:

精铜即使在潮湿的环境中与空气的反应也很慢,但当它与铁、水膜(溶解有O2)形成原电池时会加快反应速率,使得作为负极的船体加速被腐蚀。

答案:

C

2.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4Fe(OH)2(s)+2H2O(l)+O2(g)

4Fe(OH)3(s) ΔH<0

B.CH3CH2OH(l)+3O2(g)

2CO2(g)+3H2O(l) ΔH<0

C.Al(OH)3(s)+NaOH(aq)

NaAlO2(aq)+2H2O(l) ΔH<0

D.H2(g)+Cl2(g)

2HCl(g) ΔH<0

解析:

只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

2H2O、NiO(OH)+H2O+e-

Ni(OH)2+OH-。

当为该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A.H2O的还原反应           B.NiO(OH)的还原反应

C.H2的氧化反应D.Ni(OH)2的氧化反应

解析:

放电为原电池反应,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充电为电解反应,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极,由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可知,阳极上发生的是Ni(OH)2的氧化反应。

答案:

D

4.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解析: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时,应用惰性材料作电极;精炼粗铜时阳极是粗铜:

Cu-2e-

Cu2+,阴极是纯铜:

Cu2++2e-

Cu,电解质溶液是CuSO4溶液(含H2SO4);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是钛网,阴极是碳钢网;镀锌时阳极是锌:

Zn-2e-

Zn2+,阴极是镀件:

Zn2++2e-

Zn,电镀液是ZnCl2溶液。

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5.用电解法提取氯化铜废液中的铜,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A.用铜片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铂片

B.用碳棒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铜片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阴极产物

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阳极产物

解析:

用电解法提取氯化铜废液中的铜,得到铜的电极为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可用惰性电极,如铂等,A、C两项均错误,B项正确;阳极产物为氯气并不是氧气,D项错误。

答案:

B

6.利用右图装置,其中不能实现铁的电化学防护的一组是()

A.X为锌,开关K置于M处

B.X为锌,开关K置于N处

C.X为铜,开关K置于M处

D.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

解析:

将开关置于N处时,铁为阴极,无论X是什么,铁均不放电,被防护;将开关置于M处时,若X为铜,则铁作原电池的负极,易被腐蚀,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7.有人设想以氢气为燃料,氯气为氧化剂设计成原电池。

这样不仅能产生电能,还能制备盐酸,假设这种想法可行,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A.两极材料都用石墨,用稀盐酸作电解质溶液

B.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C.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通入氯气的电极移动

D.通入氯气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2+2e-

2Cl-

解析:

由题可知总反应为H2+Cl2

2HCl,故H2发生氧化反应,通入H2的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H2-2e-

2H+,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2+2e-

2Cl-。

答案:

B

8.X、Y、M、N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X、Y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Y流向X;X、M相连时,M为正极;Y、N相连时,Y上有气泡逸出;M、N相连时,M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X>M>Y>N  B.X>M>N>Y  C.M>N>Y>X  D.M>X>Y>N

解析:

根据原电池反应中的正、负极判断金属的活动性,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活动性:

负极>正极。

X、Y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Y流向X,Y为正极,所以活动性:

X>Y;X、M相连时,M为正极,所以活动性:

X>M;Y、N相连时,Y上有气泡逸出,氢离子在此极得电子生成氢气,为正极,所以活动性:

N>Y;M、N相连时,M的质量减少,所以活动性:

M>N,综合上述可得活动性:

X>M>N>Y,B项正确。

答案:

B

9.如图所示,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增重,b极板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

下列符合这一现象的一组物质是()

选项

a极板

b极板

X电极

Z溶液

装置图

A

石墨

负极

CuSO4溶液

B

石墨

石墨

负极

NaOH溶液

C

正极

AgNO3溶液

D

石墨

负极

CuCl2溶液

  解析:

a极质量增加,必定是金属在a极析出,a极一定是阴极。

B项Z溶液为NaOH溶液,无金属析出,不符合题意;又因为b极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只能是O2,而D项电解CuCl2溶液时,阳极逸出的是Cl2,不符合题意;在A、C两项中,根据电极名称,X应当作电源的负极,C项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0.一种新型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发电效率。

现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向其中一极通入CO气体,另一极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体,其总反应为2CO+O2

2CO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入CO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

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2CO2+4e-

2C

C.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O+C-2e-

2CO2

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

根据题意知通入CO的一极为电源的负极,CO失去电子转变为CO2,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答案:

C

11.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微型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指针偏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Cl-

Cl2↑+H2↑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l2+2e-

2Cl-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解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断开K2、闭合K1时,装置为电解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则总反应为2Cl-+2H2O

H2↑+2OH-+Cl2↑,石墨为阳极,铜为阴极,因此石墨电极处产生Cl2,在铜电极处产生H2,铜电极附近产生OH-,溶液变红,故A、B两项均错误;断开K1、闭合K2时,装置为原电池,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H2-2e-+2OH-

2H2O,其为负极,而石墨上的电极反应为Cl2+2e-

2Cl-,其为正极,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12.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温度不变),再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种物质(括号内物质),溶液能恢复到与电解前的溶液完全一样的是()

A.CuCl2(CuO)B.NaOH(Na2O)

C.NaCl(NaCl)D.H2SO4(H2O)

解析:

分别电解CuCl2、NaOH、NaCl、H2SO4的水溶液,要恢复到与电解前溶液完全一样,需加入的物质分别是CuCl2、H2O、HCl、H2O,故D项正确。

答案:

D

13.如图所示,a、b两电极材料分别为铁棒和铜棒,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也可构成电解池

B.a极可能发生反应:

Cu2++2e-

Cu

C.b电极质量可能增加

D.该过程可能有大量气体产生

解析:

若装置为原电池,则a、b两电极的反应式分别为Fe-2e-

Fe2+、Cu2++2e-

Cu,b极质量增加;若装置为电解池,且a为阴极时,a、b两电极的反应式分别为Cu2++2e-

Cu、Cu-2e-

Cu2+,D项错误。

答案:

D

14.用Pt电极电解含有物质的量均为0.1mol的Cu2+和X3+的溶液,阴极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m(g)与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关系如图,则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排列正确的是()

A.Cu2+>X3+>H+

B.H+>X3+>Cu2+

C.X3+>H+>Cu2+

D.Cu2+>H+>X3+

解析:

由图像可知,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时,得到的沉淀最多,而且通过的电子继续增加时,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Cu2+在水溶液中一定是先于H+而得电子的,溶液中共有0.1molCu2+,恰好得到0.2mol电子,说明继续通入电子时,X3+没有得电子,阴极得电子的离子为H+。

D项正确。

答案:

D

15.100mL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浓度如下表:

离子

Cu2+

Al3+

H+

Cl-

S

c(mol·L-1)

1

1

2

5

a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并收集两极附近所产生的气体,一段时间后在两极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相同(忽略电解时溶液体积的变化及电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现象)。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共转移0.9mol电子B.铝元素以Al(OH)3的形式存在

C.阴极质量增加3.2gD.a=2

解析:

用惰性电极电解该溶液,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可知第一阶段由Cu2+、Cl-放电,阴极生成0.1molCu(析出Cu6.4g),阳极生成0.1molCl2,转移电子0.2mol;第二阶段由H+、Cl-放电,阴极生成0.15molH2,阳极0.15molCl2,转移电子0.3mol;第三阶段:

由H+、OH-放电,实际上就是电解水,阴极生成0.2molH2,阳极生成0.1molO2,转移电子0.4mol;故共转移电子0.9mol。

上述三个过程完全电解后,消耗的H+比OH-多0.3mol,除去原来溶液中的0.2molH+,溶液中应产生0.1molH+用于电解,故电解后有0.1molOH-生成,而Al3+为0.1mol,所以铝元素以Al3+和Al(OH)3形式存在。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

2c(Cu2+)+3c(Al3+)+c(H+)=c(Cl-)+2c(S),所以c(S)=1mol·L-1,即a=1。

A项正确。

答案:

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5分)

16.(10分)某化学研究小组以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1]如图装置所示,电源接通后,与电池负极相连的铜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与电池正极相连的铜丝由粗变细。

电解开始30s内,阳极附近出现白色浑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