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开工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3989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8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体开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总体开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总体开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总体开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总体开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体开工报告.docx

《总体开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体开工报告.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体开工报告.docx

总体开工报告

 

连霍高速(G30)新疆境内乌鲁木齐至奎屯段改扩建工程第WKGJ-1标段总体工程开工报告

一、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一)项目工程概况

连霍高速(G30)新疆境内乌鲁木齐至奎屯段改扩建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至奎屯市境内,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30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口岸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吐乌大高速及乌鲁木齐绕城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的一个组成部分,穿越新疆最重要的经济建设核心地区--天山北坡经济带,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布在这条高速公路的两侧,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对改善新疆北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促进沿线经济腾飞,对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的开放,全方位发展新疆经济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连霍高速(G30)新疆境内乌鲁木齐至奎屯段段改扩建工程全线起于乌鲁木齐市西山互通立交,与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东线)终点相接,乌奎高速K3604+472.023处,终点位于奎屯河大桥西岸与奎赛高等级公路相接,路线全长241.927Km。

(二)工程概况及工程数量

连霍高速(G30)新疆境内乌鲁木齐至奎屯段改扩建项目第WKGJ-1标段起点位于西山互通立交,与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东线)终点相接,乌奎高速K3604+472.023处,终点位于昌吉互通西侧K3632+100处,路线长度27.596km。

本次改扩建对现有道路采用两侧拓宽的改造方式,其中西山立交至西站立交,K3604+472~K3615+600段,路基宽度为41m,采用设计时速为100km/h的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西站立交至本合同段终点,即K3615+700~K3632+100段,路基宽度为42m,采用设计时速为120km/h的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标准。

K3615+600~K3615+700为41.0m至42.0m中央分隔段过渡段。

主要控制点有:

西站、头屯河、昌吉。

1、路基工程主要工程数量

主线路基清除表土174471m2,新老路衔接开挖台阶97840m3,回填土方48738m3,开挖土方506153m3,借土填方1182035m3,利用土方91736m3,挖台阶土方97840m3,台背回填48738m3,清除老路沥青路面7726m2,挖除老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6295m3。

苏州路互通立交路基清除表土91018m2,开挖土方39192m3,借土填方434768m3,利用土方17048m3,清除老路沥青路面7799m3,挖除老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7283m3。

八钢互通立交路基清除表土77032m2,开挖土方68316m3,挖台阶土方8327m3,借土填方419803m3,利用土方6975m3,台背回填56757m3,清除老路沥青路面2107m3,挖除老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4047m3。

昌吉互通立交路基清除表土57182m2,开挖土方45259m3,借土填方175694m3,利用土方27766m3,挖台阶土方19120m3,台背回填36839m3,清除老路沥青路面1080m3,挖除老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7202m3。

昌吉连接线路基清除表土7202m2,开挖土方35129m3,借土填方32873m3,利用土方1332m3。

分离式立交路基清除表土33275m2,开挖土方55014m3,借土填方47785m3,利用土方18782m3。

三坪服务区路基清除表土28040m3,开挖土方50277m3,借土填方237218m3.

头屯河收费站路基清除表土32345m2,开挖土方125421m3,借土填方187534m3。

改路1、2、3路基清除表土20001m2,挖除土方11744m3,借土填方37617m3。

2、桥涵工程主要工程数量

全线共设置42座桥梁、83道涵洞结构物。

其中主线设置大桥1座,小桥3座,拼宽明涵4道,新建明涵2道,拼宽暗涵16道,新建暗涵6道。

共设置三处互通式立交,包括苏州路西延互通、八钢互通立交、昌吉互通立交。

其中苏州路西延互通设置10座桥梁、10道涵洞;八钢互通设置4座桥梁、8道涵洞;昌吉互通设置2座桥梁、9道涵洞;昌吉连接线设置小桥1座,1道涵洞,改路G3设置2道涵洞,其中11道圆管涵。

分离式式立交桥梁5座。

通道桥8座,跨线桥8座,圆管涵2道。

管线交叉涵洞12道。

全线桥梁桩基础共1002根,桩基础总长度18633米。

全线预制暗涵盖板共1043块,预制装配式6米钢筋砼实心板共67片,预制8米钢筋砼空心板共240片,预制10米砼空心板共138片,预制13米空心板共135片,预制16米空心板共206片,预制20米装配式预应力砼箱梁共174片,预制30米空心板共22片,预制25米预应力砼箱梁共161片,预制30米装配式预应力砼箱梁共22片,预制35米装配式预应力箱梁共6片。

3、路面工程数量

全线路面沥青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共88911m2,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AC-13C)上面层共1074424m2,5cm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共102286㎡,6cm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AC-20C)共7287m2,6cm中粒式SBS改性沥青(AC-20C)中面层共1067277m2,8cm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AC-25C)下面层共936342m2;中粒式SBS改性沥青(AC-20C)调平层共1459m³,粗粒式沥青(AC-25C)调平层共6365.6m³;36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共481649m2,34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共160216m2,33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共276478m2,3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共8467m2,20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共121880m2,16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共933351m²,水稳调平层共807.5m³。

(三)主要技术指标

本次改扩建对现有道路采用两侧拓宽的改造方式,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整体式路基段K3604+472.023-K3615+600采用41m,设计速度均为100Km/h,K3615+700-K3632+100采用42m,设计速度均为120Km/h。

对于整体式路基段,K3604+472.023-K3615+600段原路基宽24.5m,K3615+700-K3632+100段原路基宽度26.0m。

拓宽后的整体式式路基标准断面宽K3604+472.023-K3615+600为41m,K3615+700-K3632+100为42m,各部分组成为:

①K3604+472.023-K3615+60中间带宽度3.5m(含中央分隔带2.0m和左侧路缘带2*0.75m),行车道宽8*3.75m,右侧硬路肩宽2*3.0m(含右侧路缘带0.5m),土路肩宽2*0.75m;②K3615+700-K3632+100中间带宽度4.5m(含中央分隔带3.0m和左侧路缘带2*0.75m),行车道宽8*3.75m,右侧硬路肩宽2*3.0m(含右侧路缘带0.5m),土路肩宽2*0.75m。

整体式路基采用双向路拱坡度,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路拱坡度采用1.5%,土路肩3.0%。

二、总体开工申请报表

总体开工申请报表见附表

三、施工管理机构表

施工管理机构表见附表

四、主要管理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场情况

主要管理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场情况见附表

五、临时道路、临时设施的修建情况

(一)驻地和场站建设原则

临时工程修建是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较强的时间性,只有先做好临时施工工程,才能保证本合同段工程的顺利进行。

施工现场规划的原则是:

节省投资,节约用地,因地制宜,便于施工,永临结合,尽量利用既有设施。

(二)项目部驻地建设

本合同段项目部选址于乌鲁木齐头屯河区银星街303号,租赁乌鲁木齐宝浦不锈钢有限公司一栋四层闲置宿舍楼和后面的车间作为项目办公生活区;宿舍楼建筑面积2600㎡,宿舍楼后方车间建筑面积为2200㎡;车间内部改建成试验室、办公室、食堂、餐厅、车库及娱乐设施等。

本标段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交通较为便利,施工场地的布设本着占地少、交通便利、施工方便的原则。

(三)预制场及拌合站建设

本合同段预制场设立在头屯河路与乌昌快速路交界处的交建志翔预制场,水稳拌合站设立在八钢互通立交北侧500m处,计划2017年8月1日建成出料;沥青拌合站设立在K3600+000西侧1km处,计划在2017年9月1日建成。

(四)施工便道

由于本合同段主线位于城市周边地区,部门段落施工运输车辆无法直接进入现场,所以在利用既有道路的同时要在机械车辆无法到达的施工区域修筑施工便道,以利施工。

施工期间,加强老路、便道的管养,以保障社会交通,为工程的全面开展最好基础。

(五)施工用水用电

本合段沿线水井、水渠等水源较多,水质良好。

水料场均采用泵取,汽车运输。

桥涵洞工程用水采用汽车运水解决,生活用水就近在附近村庄、城镇中取得。

工程用电:

道路沿线分布有高压线走廊带、工业园区、城区等,电网较为密布,与当地电力部门协调后,公路施工、生活用电可接入输电线路。

六、路基、桥梁等主要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方法

(一)路基工程

1、特殊地段路基施工

根据全线地质勘察结果,全线对路基稳定性具有影响的特殊性土主要是盐渍土和湿陷性黄土,其中需要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分离式路基有6.7km,整体式路基3km;本路段沿线盐渍土分布属亚硫酸及氯盐渍土,弱盐渍化,均为非盐胀性土。

盐渍土需要处理分离式路基有3.9km,整体式路基有2.1km。

(1)盐渍土路段施工

本项目路线通过山前洪积平原、洪积扇地貌。

在上述地貌间有盐渍土分布,但分布不均匀。

根据易溶盐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本合同段盐渍土以硫酸盐、亚硫酸盐、亚氯盐弱盐渍土为主,盐渍土段落长度为3.05km,具体盐渍土段落见下表:

沿线盐渍土分段表

序号

段落起止

长度(km)

盐渍土分类

分布特点

处理方案

1

K3610+000-K3610+600

0.60

若盐渍土

地表0.75-2.0m范围硫酸盐若盐渍土

清表,路床换填

2

K3613+100-K3613+650

0.55

若盐渍土

地表0.00-1.0m范围亚硫酸盐、硫酸盐若盐渍土

清表,路床换填

3

K3622+900-K3623+300

0.40

若盐渍土

地表0.00-1.00m范围亚氯盐若盐渍土

清表,路床换填

4

K3624+100-K3625+600

1.50

若盐渍土

地表0.00-1.00m范围亚氯盐若盐渍土

清表,路床换填

 

盐渍土路基施工工艺框图

(2)湿陷性土处理

1)冲击碾压施工前应选择代表性路段进行碾压试验,试验路段的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200m。

碾压试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①确认采用的冲击压路机型号是否合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②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

③确定合理的施工质量检验方法与标准。

2)冲击碾压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冲击碾压前应先用平地机将原地面大致整平,再用钢轮压路机静压或震动将地表适当压实。

②冲击碾压宜采用排压法,纵横向轮迹交错,纵向相错1/6轮轴距,横向轴缘相互重叠20-30cm。

③冲击碾压处理的最短施工长度不应小于100m,场地宽度应满足保证冲击碾压速度的要求。

④冲击压路机的行驶速度宜在10-13km/h,且不低于10km/h。

宜采用履带式牵引机牵引。

⑤冲击碾压前6遍宜采用低速冲压,以避免冲击坑太深,机械行驶困难,冲压不均匀,影响碾压效果。

⑥当地基表面出现明显的凹凸,致使不能保证行走速度时,应马上停机,用平地机平实后再继续施工。

⑦每冲击碾压6遍,用平地机刮平地表,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或振压将地表面压实1-2遍,测一次观测点处的沉降值、压实度、湿陷系数深度。

当观测值不能满足要求,继续冲击施工。

如场地条件与冲击碾压施工前碾压试验的条件偏离,且冲压40遍达不到要求时,不宜继续冲压,应寻找解决的方法或改用其它处理措施。

⑧冲击碾压过程中表层产生波浪形起伏后,碾压时要有意识地调整转弯半径,冲击波峰,即实现单双两遍冲压的波峰与波谷呈现交替状,做到压实质量的均匀、满压、五楼压。

在每碾压6遍后要调整为反向冲击碾压。

⑨冲击碾压工序完成后,采用平地机进行初步整平,再用钢轮压路机震动碾压1-2遍,进行压实收光。

整平压实后表面必须平整密实、无轮迹、无松散、边线圆滑直顺。

3)I级湿陷性土路段地基冲击碾压30遍,采用自行式三变形(25kJ)冲击压路机。

冲击碾压对构造物保护安全距离如下:

①桥台翼墙端或涵洞通道5m,其余类型桥台10m。

②导线点、水准点、电线杆10m,地下管线5m,建筑物30m。

(3)低填浅挖路基施工

主线:

路基高度H小于路面结构层厚度,且地基土为非盐渍化砾类土的路段,自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90cm范围内分层超挖回填碾压;自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90-120cm范围砾类土直接翻松碾压。

非盐渍化及非湿陷性粉黏土路段0-120cm范围换填砾类土。

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互通式立体交叉被交线、分离式被交线、辅道、改路等:

路基高度H小于路面结构层厚度,且地基土为非盐渍化砾类土的路段,自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50cm范围内分层超挖回填碾压。

自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50-80cm范围砾类土直接翻松碾压;非盐渍化及非湿陷性粉黏土路段0-80cm超挖换填砾类土。

(4)路桥(涵)过渡段路基施工

桥头路基的处理主要是解决桥头跳车病害。

高速公路桥头跳车主要是由于路基填料质量不合格、路基压实度不够、刚柔路面突变产生振动作用促使路基塑性变形过大、台背填料受渗水侵蚀变形等引起桥台与台后路基过大的差异沉降。

据此,采用以下综合措施预防(或减小)桥头过大差异沉降的产生。

①桥头一定范围内地基和路基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6%,并切实做好台背回填图防护工程,防止受水侵蚀和冲刷。

重型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要求用小型机具分层夯实。

②桥路基路床范围压实度(重型击实实验法)不得小于97%。

③在桥头设置搭板(搭板长度不小于6m),使桥头路基顶面处刚度渐变过渡。

④台背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好的砾石土,不得采用含有泥草、腐植物或冻土块的土。

⑤明涵两侧设置水泥稳定砂砾(加厚)作为刚柔过渡段,以防止跳车。

⑥对桥涵台背回填处,纵向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设向内倾3%的护坡。

2、路基填筑施工

(1)施工前准备工作

先放样、清除填方路段及借方位置原地表杂草、树根等。

(2)原地表处理

对清除地表杂物的填方路段进行填筑前压实,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少于规定遍数,碾压时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小于1/3,轮迹布满一个作业面为一遍。

碾压后取样进行干密度检测,压实度应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不合格时应补压直到合格为止。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3)试验准备

在路基清表完成后,试验室对基底土进行取样,分别做颗粒分析试验、液限、塑限、土的击实试验、土的强度试验(CBR值)、有机质含量试验、易溶盐试验、表面振动击实试验。

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等进行测定,压实过程中检查土的含水量,压实后检查填料的压实密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分层填筑

路基填筑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分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松铺厚度具体以施工过程中实测为准。

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

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原地面不平,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压实检验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按1:

1坡度分层预留台阶;两段同时填筑,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米。

为保证路基边部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每侧超填50cm,超填宽度与路堤同步填筑。

(5)碾压

路基碾压根据设计断面全宽(包括超宽填筑)均匀压实,碾压时压路机为20T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初期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4km/h,后期可增大速度。

碾压过程中采用强振进行振动碾压,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

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小于1/3单轮宽度,前后相邻两区段应纵向重叠20m以上,达到无漏压、无死角,轮迹布满一个作业面为一遍,碾压遍数一般在6遍以上。

经压实度检验合格方可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时应进行补压再做检验,直到合格为止。

(6)检测

路基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

压实度检测结果应达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路基每层填筑压实质量经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

若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补压,否则下达质量不合格通知单,重新压实直到合格为止。

3、台背回填施工

(1)台背填筑

项目部成立台背回填专业队伍,配备专职质检员,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

回填时圬工强度的具体要求及回填时间,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以及新疆交通厅制定的《台背回填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桥涵台背路基采用砾石土填筑,桥台台背后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涵洞、通道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回填,填土时不得从单侧偏摊。

(2)压实

对于靠近桥台周边区域内台背填土,重型机械无法操作,可用人工整形,小型机具夯实而成。

小型机具压实填土,影响因素较多,不好控制质量,能创造条件用重型机构的尽量利用重型机械。

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易超过15cm。

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97%)。

4、路基防护与排水

(1)路基防护

根据路线所经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象及水文等特点,借鉴疆内已建项目工程经验,以“安全、稳定、环保、经济”为基本准则,对方格网护坡、植草灌护坡、拱形护坡等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

考虑到本项目的特点,确定防护方案如下:

主线当路堤边坡高度≥6m的填方堤边坡及立交区路基边坡采用预制块方格网护坡。

本合同段K3604+780-K3605+400及K3612+780-K3613+600段为挖方段,在路基两侧挖方边坡上采用现浇C30水泥混凝土路堑墙、护面墙、护坡等防护措施。

K3613+991.52-K3614+059.30路基两侧和上行线SK3611+720-K3612+000段路基右侧为收缩边脚,在路基边坡上分别设置现浇C30水泥混凝土路肩墙和路堤墙。

挡土墙两端设置锥坡,便于与路基衔接。

(2)路基排水

排水工程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汇水面积确定,本合同段路基两侧均为农田区,地势平坦,地面自然坡度较小,农田灌溉系统密集,路基均为填方路基,为拦截农田灌溉水,防止侵蚀路基,路基迎水面路侧坡脚外2m处设置排水沟及挡水埝,设置的排水沟与涵洞配套,将地表水通过涵洞和自然冲沟排除路基以外。

排水沟采用C30水泥混凝土预制板梯形断面,内外边坡为1:

1,底宽60cm,深60cm。

盐渍土路段水泥混凝土预制板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二)桥涵工程

全线共设置42座桥梁、83道涵洞结构物。

其中主线设置大桥1座,小桥3座,拼宽明涵4道,新建明涵2道,拼宽暗涵16道,新建暗涵6道。

共设置三处互通式立交,包括苏州路西延互通、八钢互通立交、昌吉互通立交。

其中苏州路西延互通设置10座桥梁、10道涵洞;八钢互通设置4座桥梁、8道涵洞;昌吉互通设置2座桥梁、9道涵洞。

分离式式立交桥梁5座。

通道桥8座,跨线桥8座,圆管涵2道。

管线交叉涵洞12道。

昌吉连接线设置1座小桥,一道涵洞。

改路(3)设置2道明涵,11道圆管涵。

1、钻孔桩施工

钻孔桩施工顺序:

设备准备及材料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报批—恢复定线并设置墩台施工控制桩—监理工程师检查及审批—上报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批准后)施工现场清理—埋设护筒—配泥浆—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开钻—成孔—自检孔底标高、孔径—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孔径—下钢筋骨架,浇注基桩混凝土—成桩—质量检查,交验。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框图

 

(1)钻孔前的准备工作定位及准备

先测量放样钻孔桩的位置,进行场地平整,压实,以利于下一步的工作。

钢护筒加工与埋设:

采用6mm钢板,用卷板机卷成圆筒,在焊接平台上焊接,护筒每节高度2~3米(水中护筒4~6米),护筒内径比桩径大30厘米,为增加刚度防止变形,在护筒上、下端和中部外侧各焊一道加筋(水中护筒用角钢加固),护筒顶端高度除满足施工要求外,应高出正常水位1.5米,使护筒内水能产生15千帕以上的静压力。

首先在确定的桩位处标出护筒的位置和开挖范围,然后由人工开挖至设计位置,埋设护筒四周用粘土夯实,埋设时将护筒的中心位置与桩位中心重合,且高出施工地面30厘米,护筒顶面在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高出1.5~2.0米。

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控制。

泥浆制备:

在适当的位置开挖泥浆池、沉淀池,选用塑性指数大于25,粒径小于0.074mm的粘粒含量大于50%的粘质土制浆。

粘质土浸泡后,用泥浆搅拌机拌合成合格泥浆存入泥浆池内,泥浆质量要满足要求。

泥浆指标应达到:

1.05~1.20g/cm3,粘度16~22s,ph值大于6.5,含沙率小于4%,胶体率大于96%。

(2)钻孔施工

开钻时在孔内灌注泥浆,防止塌孔,先以小进尺钻进,待钻进一定深度后,方可进行正常钻进,钻孔过程中采用粘土泥浆护壁,泥浆比重要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保证钻进过程中孔壁的稳定,整个钻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米,并不低于护筒顶面0.3米,防止溢出。

每钻进4~6米或更换钻头时,用验孔器验孔,对弯孔、斜孔或缩孔等情况及时处理,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核实地质情况,其孔径、孔深的容许偏差应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3)清孔

钻孔至设计标高后,用掏渣器掏出孔内的沉渣,并向孔内注入清水,以保持孔内水头高度,防止塌孔,同时亦降低孔内泥浆的浓度,当掏出的泥浆浓度达到1.1~1.2时,观察掏出的泥渣的含砂量,如果还有明显的石渣粉颗粒,开动泥浆泵向孔内泵浆,以保证孔内泥浆浓度,继续清孔直到孔内掏出的泥浆中碎石颗粒含量满足要求为止.

(4)钢筋笼的制作安装

钢筋笼制作所需钢筋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绑扎制作,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分段加工成型,采用直螺纹钢筋连接,钢筋笼就位后利用25T吊车起吊,吊点设在加强筋处,钢筋笼下放到设计标高后,用4根直径16毫米圆钢焊在笼面并与护筒联结,防止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上浮,采用250毫米的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下口距桩底0.5米,然后将导管用千斤和方木固定,再安上储料斗,储料斗容积为2立方米。

用球塞做隔水球,导管在使用前做密封压力试验,保证不漏水,在导管内用测绳测量桩孔深度,绳端系测锤。

(5)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以装配的导管及储料斗进行冲水后再开始混凝土施工,导管底端与浇筑基面的距离,应能使混凝土顶着球塞或其他隔水物沿着导管入水中,同时将导管内的水、空气和球塞或其他隔水物排除管外。

导管应插入混凝土中,埋深控制在2~6m,首批砼的灌注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深≥1米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为使孔内混凝土顶面上升均匀,无剧烈翻滚,继续浇注的混凝土不应再与水接触,水下混凝土浇筑不得中途间歇,如有特殊情况不宜大于30分钟。

导管应沿竖向徐徐提升,每次提升高度应与混凝土浇注速度一致,且导管埋入混凝土的高度保证在容许的范围内,浇注完的混凝土顶面标高控制在设计桩顶标高以上50cm。

(6)超声波检测管得安装及防护

本合同段内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对于钻孔灌注检测规范要求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质量。

按照设计要求应该埋设三根声测管,在本设计中要求采用外径52mm管壁厚度为1mm的钢管与外径65mm管壁厚度为6.5mm的钢套管焊接,钢套管长度为80mm。

检测管长度为每节10m,底部用10mm的钢板从侧面焊接。

1)声测管的安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