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墨江中学七年级上阶段测一生物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3956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墨江中学七年级上阶段测一生物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墨江中学七年级上阶段测一生物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墨江中学七年级上阶段测一生物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墨江中学七年级上阶段测一生物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墨江中学七年级上阶段测一生物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墨江中学七年级上阶段测一生物卷.docx

《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墨江中学七年级上阶段测一生物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墨江中学七年级上阶段测一生物卷.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墨江中学七年级上阶段测一生物卷.docx

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墨江中学七年级上阶段测一生物卷

【最新】广东省韶关市墨江中学七年级上阶段测一生物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自然界的物体中,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青蛙、鱼、珊瑚B.钟乳石、兔、蘑菇

C.人、草、病毒D.树、鸟、太阳

2.在调查校园里的生物过程中,下面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李华发现一只毛毛虫,觉得太恶心了,不记录

B.王强抓到一只不认识的鸟,于是把它带回家探究后当食物

C.陈明的调查记录中有菊花,后来他发现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

D.张平在校园内发现一只蟋蟀,它很快就蹦到校园外面去,但他同样记录下来

3.“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

4.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那么()

A.动物和植物将会越来越繁盛

B.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成山

C.生态系统将会越来越大

D.生态系统依旧能够维持

5.俗话说: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这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A.生物能运动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生长D.生物能适应环境

6.夏季,草原上雨量充沛时草很茂盛,野兔数量会增加,草被吃掉过多,但过一段时间,野兔数量又会下降,草又多起来。

因为()

A.草太少,野兔跑掉了B.草大量减少,野兔被饿死

C.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草比原来长的快

7.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A.生物圈B.土壤C.岩石圈D.水圈

8.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

A.粗准焦螺旋B.压片夹C.反光镜D.细准焦螺旋

9.下列有关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都能运动B.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C.生物都能繁殖D.生物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10.古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A.营养B.呼吸C.遗传D.变异

1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视野中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B.细胞数量变多,细胞变小

C.细胞数量变少,细胞变大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12.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

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B.温度C.水D.空气

13.对于生长在农田里的青蛙来说,影响它的环境因素是()

A.农田里的植物、昆虫、蛇等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D.上述A和B的总和再加上其他的青蛙

14.“稻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和“蚂蚁群居”分别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和()关系。

A.捕食、合作B.捕食、寄生C.竞争、合作D.竞争、捕食

1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A.都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C.都能生长和繁殖D.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6.有四名同学每人举了一个例子,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其中正确的是()

A.黄鼬遇到敌害时能释放臭气B.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D.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其地下的根特别发达

17.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  )

A.哈维B.沃森C.达尔文D.林奈

18.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不应该在下列哪处测量()

A.裸地B.草地C.灌丛D.水洼旁边

19.下列有关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微山湖中的所有生物B.微山湖中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D.微山湖

20.北极熊体色为白色,这是它对环境的()

A.影响B.适应C.改变D.影响和适应

2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

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B.便于观察

C.控制变量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22.在海平面200米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3.用显微镜来研究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的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

24.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场所是()

A.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上部、岩石圈的全部

C.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上部、岩石圈的表面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5.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26.昆明西山区森林公园野生杜鹃花林很少有病虫害,而城市公园人工栽培的杜鹃花林常有严重的虫害。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人工林内生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差

B.人工林内气候适于害虫繁殖

C.人工林内害虫繁殖能力强

D.人工林对害虫的抵抗力著

27.古人云“橘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

请你想一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B.土壤C.空气D.温度

28.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刻合拢叶柄下垂,这一生命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需要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9.若光线太亮需要调暗时,应选用的反光镜和光圈是()

A.平面镜、大光圈B.平面镜、小光圈

C.凹面镜、小光圈D.凹面镜、大光圈

30.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①取镜和安放②观察③对光④清洁收镜.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

31.要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小琳应选用显微镜镜头组合是图中的()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

3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

33.将印有“pd”字样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A.pdB.qbC.dpD.Bq

34.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移动载玻片

D.换一个目镜

35.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一山不容二虎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6.生物圈的涵义是(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部分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37.蜜蜂成千上百只的生活在一起,成员之间分工协作。

它们的关系是()

A.捕食关系B.合作关系C.竞争关系D.繁殖关系

38.下列有关生物圈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它们生活环境的总和

39.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A.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光圈一调节视野的大小

C.调节细准焦螺旋一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调节反光镜一调节物像的大小

4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所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合作

C.捕食

D.寄生

二、综合题

41.下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取送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托住镜座,另一只手握住__________。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________物镜(“低倍”或“高倍”)对准通光孔。

观察时,将玻片用压片夹固定后,首先要从侧面看着,防止物镜与玻片相撞。

然后转动[],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3)小东觉得观察到的细胞太小,他换到高倍镜,结果他发现细胞却模糊了,小东应转动图中的[]__________把物像调节清晰。

(4)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遮光器和______。

(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

转动目镜,污点的位置随之改变,可以推断该污点在上。

若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为了便于观察,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移动至视野中央。

(6)下表内列举了几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目镜

物镜

10×

10×

40×

12×

40×

表格内观察到物像最大的一组是,细胞数量最多的一组是,视野最暗的一组是。

42.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既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

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施探究方案:

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明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这样,在盆里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中央放1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实验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选项A中的珊瑚没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选项B中钟乳石不符合题意;选项D中的太阳不符合题意;选项C中的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属于生物。

考点:

生物的特征。

2.D

【解析】

试题分析:

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A错误;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B错误;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不能因为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C错误;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D正确。

考点:

调查的基本方法。

3.B

【解析】

生物的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向日葵对太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植物具有向光性,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4.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如果没有了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不会被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

故选B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5.B

【解析】

试题分析: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这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6.C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植物(草)数量增多时,以该植物为食的动物(野兔)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

此外,动物因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例如,野兔数量下降,会使草的数量增加;野兔还要与牛羊争夺生存的空间和牧草,所以野兔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考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7.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圈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考点:

生物圈的范围。

8.B

【解析】

试题分析:

焦螺旋可以调节镜筒,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大,一般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一般是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后,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压片夹在载物台上,固定玻片;反光镜和遮光器都能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两面,凹面镜可以聚光。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9.C

【解析】试题分析:

植物属于生物,植物不能运动,A错误;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错误;

生物都可以生长繁殖,说明生物具有能生长和繁殖的基本特征,C正确;

人是生物,人不生活在水中,D错误。

考点:

生物的特征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遗传性。

考点:

生物的特征。

11.C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

【详解】

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变大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故C符合题意。

【点睛】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2.B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

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13.D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详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故影响生长在农田里的青蛙的环境因素是农田里的植物和昆虫和农田里其他的青蛙、蛇等除青蛙以外的动物以及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可见D正确。

故选:

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环境的内涵。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因此,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是属于竞争关系;“蚂蚁群居”分别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

考点: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表明地衣适应岩石的环境特点;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后来形成了土壤,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考点: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黄鼬遇到敌害时释放臭气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保护自己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在沙地上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正确;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是长期吹单一定向风形成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错误;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D错误。

考点: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据:

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重演律。

考点:

生物学史。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水洼边,水洼边的空气湿度受水的影响大,不能体现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考点: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微山湖中的所有生物,只有环境生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微山湖中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也没有环境,也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错误;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微山湖既包括了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正确。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0.B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适应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

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熊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1.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了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目的是为了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光照以外,其他条件如水分、温度等都应当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

考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22.A

【分析】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据此解答。

【详解】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如藻类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

因此海面200米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光,A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3.B

【解析】

试题分析:

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A错误;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用显微镜来研究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的方法属于观察法,B正确;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C错误;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D错误。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4.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考点:

生物圈的范围。

25.C

【分析】

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详解】

A、淡水生态系统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

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

没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

B、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

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

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C符合题意。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26.A

【解析】

试题分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小.

考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7.D

【解析】

“橘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因为淮南温度高,淮北地区温度低。

28.C

【解析】

试题分析:

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刻合拢,表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植物的叶具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草履虫的趋利避害等。

考点:

生物的特征。

29.B

【分析】

反光镜和遮光器上的光圈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详解】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