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82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3211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8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8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8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8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8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826.docx

《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8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826.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826.docx

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826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1.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3.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利用剧照、图片、绘画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重点难点】

重点:

1.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上文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你认为明清的科举制与文中思想相适应吗?

近代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新课探究】

一、教育的发展

1.历史背景

情景表演

(学生扮演记者,老师扮演私塾先生)

记者:

“您好!

请问您在教学生读什么?

先生先是一愣,然后回答:

“乃《论语》也。

记者:

“《论语》主要是讲什么的?

先生目光变得很茫然:

“吾亦不甚解也。

不过,背熟了就知道了。

君不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乎?

记者:

“那您教学生读《论语》有什么用?

先生一脸愕然:

“这还用问!

自然是考科举,他日高中可光宗耀祖,享受高官厚禄。

记者:

“您只想着让学生背书考状元,难道面对外国的侵略,就没有想过要为保卫祖国做点什么吗?

先生:

“非也!

圣人曰: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好!

就此别过,吾应教书了。

【问题探究】通过情景短剧,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提示:

科举制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

具体解读: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西学东渐的广泛影响以及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教会学校的示范作用,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了中国教育的落后面貌;中国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也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同时,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决定在教育上采取一些改革的手法。

新式教育由此而始。

2.改革过程

(1)洋务运动时期: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材料链接】

新旧学堂的比较

旧学堂

新学堂

教学

目的

培养的是奴仆式的官僚

实用型人才

教育

内容

儒家的四书五经,以单一的道德思想、文学历史为主(侧重于思想伦理道德)

以实用为主(有适应近代化发展需要的外语、军事、科学技术等内容)

教育

结果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导致社会的落后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科学家和实用人才

  【问题探究】新式学堂的出现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

新式学堂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和传播,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2)戊戌变法时期:

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材料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

【问题探究1】京师大学堂是什么时候创办的?

它和北京大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提示:

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问题探究2】北京大学的校徽是在鲁迅设计的校徽基础上修改而成,请你欣赏后谈谈对这枚校徽设计思想的理解。

答案提示:

①校徽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

②在艺术处理上,这枚徽章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内涵丰富。

文字与数字结合,彰显历史气息。

③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教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教师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废科举

【材料链接】

材料一 《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张之洞等奏准颁布的教育文件汇编,共计16册……《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朝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系统的文件。

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

【问题探究】《奏定学堂章程》规定新式教育体制包括哪三个学程?

你如何评价当时的教育制度?

答案提示:

学程:

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三个学程。

弊端:

修身以讲四书为主,经学讲五经,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且仍然立足于做官等。

积极:

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大发展;新学制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各地逐渐建立起各级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使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材料链接】

材料 1872年诞生的《申报》,在当时影响较大。

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新闻、评论,还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等。

从报纸中,人们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

  【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概括报纸的作用。

答案提示:

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报纸还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可以用来做广告推销商品。

【问题探究2】联系所学知识分别列举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份重要报纸及其宣传的思想。

答案提示:

时期

出版的报纸

宣传的思想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宣传民主、科学

【问题探究3】小讨论:

《奏定学堂章程》与今天的课程表的差别。

答案提示:

《奏定学堂章程》设有“读经”“讲经”课,而今天的课程表没有这门课。

今天的课程表有音乐、化学,而它没有。

另外,今天的课程表有政治思想课,它叫“修身”;有数学,它叫“算学”;有生物,它叫“博物”;有美术,它叫“图画”;有体育,它叫“体操”。

两者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奏定学堂章程》带有封建主义色彩。

三、文学艺术的成就

1.鲁迅

【材料链接】

(1)人物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

(2)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

①《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

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

《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②《阿Q正传》描写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自私、愚昧、封建、保守而又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弱怕强和对敌善于健忘的形象。

【问题探究1】你知道五四运动到1949年间中国文学艺术的神圣使命吗?

答案提示:

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问题探究2】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什么时期?

借“狂人”之口控诉了什么?

鲁迅除了写小说还写什么体裁的文学作品?

他写的什么被称为“匕首”?

答案提示:

新文化运动时期。

控诉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

散文、诗歌、杂文。

杂文。

2.徐悲鸿

【材料链接】

材料一 徐悲鸿(1895-1953),中国美术大师,江苏宜兴人。

少时就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

擅油画、国画,尤精素描,以画马驰名中外。

材料二 蒋介石50岁生日时,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请徐悲鸿为蒋画像。

他毅然回绝道:

“我对给蒋介石画像不感兴趣!

……至于我的兴趣,则在抗日救国,假如抗日民众要我为之画像,我将不胜荣幸!

【问题探究1】用一句名言来概括材料中所描述的徐悲鸿的行为。

答案提示: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材料三 《田横五百士》

【问题探究2】概述徐悲鸿这幅作品的寓意。

答案提示:

通过此画歌颂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中国人民尊崇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以激励广大人民抗击日寇。

3.聂耳、冼星海

【材料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原为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作于1935年4月。

乐曲富于动力,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新中国成立时被定为代国歌。

1982年被定为国歌。

材料三 《黄河大合唱》由九个乐章组成。

1939年作于延安。

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勤劳勇敢。

音乐气势磅礴,强烈地反映出时代精神,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朽杰作。

【问题探究】聂耳、冼星海的作品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答案提示:

抗日救亡。

四、照相与电影

1.照相

【材料链接】

材料一 早期的照相机

材料二 慈禧太后酷爱照相,有专人为她摄影,她一生共留下了七八百张照片。

这些照片影像清晰,构图讲究,人物传神,既有标准特写照,也有日常生活照,还有化装娱乐照。

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也都是拍照片的狂热追求者,他们也留下了大量的照片。

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2.电影

材料一

  

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

很快,电影就深入内地,普及开来,各城市相继建起了电影院。

上图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之一——西单文明茶园。

它是北京第一个允许女子进入的戏园。

材料二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剧照

  材料三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剧照

1935年2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渔光曲》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从而使本片编导蔡楚生一跃而成为世界性的电影艺术家。

【问题探究】照相和电影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

照相有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

(1)原因:

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中国必将步入世界的轨道。

在这一时期,随着国门被迫打开,外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也传入中国,最终被国人所接受。

(2)作用:

照相能锁定转瞬即逝的历史片断,保留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课堂小结】

  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涌入和近代新式学堂的兴办,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走到尽头,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逐步形成,这些都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新闻出版业迅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利用自己的才华表达了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外来侵略的反抗,中国的现代文艺创作呈现繁荣景象。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