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式会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3098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式会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聚焦式会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聚焦式会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聚焦式会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聚焦式会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焦式会话.docx

《聚焦式会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式会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聚焦式会话.docx

聚焦式会话

聚焦式会话

一、提问的力量

1、提问比告知更重要

告知引发争辩,提问引发思考

信息获取的渠道

移动互联网-颠覆

培训:

传统告知、知识权威模式——从外到内(大脑皮层抑制),从内到外想做,想改变(不会抑制,会支持)

2、问题的设计

好的问题可以充分引发别人的思考,领悟、行为转变。

提问的技术——ORID聚焦式会话法

案例:

看到了什么?

(消防队的房子、人)——觉得有意思的?

(被子叠的像豆腐块)——为什么老师带她们去参观消防队?

(想让小朋友做好家务)——那你以后准备怎么办呢?

(每晚摆好鞋子,叠好被子,自己做家务)

从分散到聚焦

数据层面:

人体对外部的感知(感官)。

是客观真实存在的。

体验层面:

人的心情体验。

人对外部感知的内部反应。

注意开场白和结束语,同时理性目的和感性目的在真正提问的时候不是说出来的。

案例:

员工访谈——降低流失率

聚焦式会话:

学会沟通

2007-10-20

 

书名:

《聚焦式会话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

英文名:

TheArtofFocusedConversation100WaystoAccessGroupWisdomintheWorkplace

 

注:

这本书在台湾被译作《学问》,叫焦点讨论法,我现在常常用这个译法,或者简称ORID,2012.8.21

 

       如果想了解怎样引发有效的团队沟通,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汇聚了加拿大建导组织(ICA)很多建导师的经验和智慧。

       随着工作与社会节奏的加快,身边有很多值得体味的细节,却因为匆匆而过留于形式:

现在做饭都喜欢搞点半成品、动辄就在饭店请客,缺少了儿时全家热热闹闹拉场子做饭的气氛;知识爆炸了,自己花了不少时间看完一本书,却很少回顾,急于切换到下一本书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和时间赛跑,也很少像以前反复咀嚼,做做书摘和心得;书架上收藏了很多经典电影,的确现在不缺资料了,但很少像当年那样一个电影看很多遍,我哪里有时间啊?

接下来还有很多没有看的好片子呢?

 

工作也是这样,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做,做完了没有回顾,人们已经切进下一个项目?

不知不觉中,时光飞逝,似乎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代价也很大。

人际之间的沟通也是如此,想想每天“长话短说”的节奏,也损失了对谈话主题的深入解读,生活上会缺少很多乐趣,工作中也会造成交流不充分。

 

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带给我们什么?

能否有效的沟通和反思,这是给每个人的挑战。

 

我和作者深有同感,一段深入的对话,能够揭示人际互动中非常有价值的部分,也能够唤醒深埋在团队中的智慧。

起先,我只认为这是一套话术,强调人在沟通的时候注意四个层面,简称O.R.I.D.方法:

 

各层解释

问题举例

数据层面

Objective

收集事实、数据

你看到、听到、读到了什么?

体验层面

Reflective

第一反应:

情感、思维、身体等

你有什么第一反应?

理解层面

Interpretive

考虑意义和价值,发表见解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决策层面

Decisional

总结、制定方案或行动决策

你能采取什么行动?

 

随着自己带团队经验的增加,才渐渐体会到ORID背后对认知和心理的把握:

 

1.  对话是需要环境营造的,让人感到安全、信任、被重视,ORID的准备也是这样,每次项目组会议的组织者如果准备仓促,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会议的结果也不会达到预想;

2.  每一个会谈都有两层目的:

理性目的和感性目的,理性目的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本身,这个大家常做;感性目的则关注人的内在感受:

会谈将是一个怎样的气氛。

“强扭的瓜不甜”,真正的改变一定是内外一致的。

3.  盲人摸象的故事谁都知道,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往往是彼此看到的事物不同的,或者对于同一个事物大家带的过滤镜也是不同的。

我自己也很喜欢带着分别心,动辄就给别人贴标签、下判断,其实这时候大家并没有就各自看到的、体验到的进行分享,“我们说的是不是同一头大象,我们各自都看到了什么?

”数据层面的分享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尤为难,因为大家太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知道”。

我们常讲“把事情摊开了,原来解决方案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4.  体验层面是指我们内心的反应,可以是感受,也可以是由此引发的联想和记忆等,类似德波诺《六顶思考帽》中的红帽子,代表面对事件时人内在的反应。

学习萨提亚让我明白,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我们内在的动因,行为背后是我们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

在那个项目中我们体验到什么?

“巨大的压力,想逃避,还有无奈。

”拨开外在的行为,分享我们对事件的反应,会帮助自己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

5.  理解层面是该我们用脑思考的时候了,在体验层面我们用心和身体去体验,现在该是调动我们这么多年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时候了,这部分是我们通常最熟悉的,只是如果缺少前两层面的支持,就显得苍白多了。

6.  决定层面是帮助参与各方做出判断和决定,重要的是发展出新的可能性。

行动起来吧!

 

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拘泥于“术”的学习,但是对“道”的领悟也和自己的天资有关,于是尝试着通过“术”来悟“道”。

于是学“术”,也一定要学有“道”的“术”,ORID是关于人的、关于沟通的艺术,是可以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