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最困难考点系列 考点5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2937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最困难考点系列 考点5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最困难考点系列 考点5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最困难考点系列 考点5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最困难考点系列 考点5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最困难考点系列 考点5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最困难考点系列 考点5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最困难考点系列 考点5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最困难考点系列 考点5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必修3.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最困难考点系列 考点5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5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5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新人教版必修3

1.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及其影响

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围绕煤炭,以相关产业的调整为中心,以提高煤炭能源的综合价值,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具体如下图所示:

2.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能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在开采过程和利用过程中造成的,应针对相关问题制订相应的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

(3)“三废”的治理

3.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的比较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

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煤炭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充足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水源不足

生产

结构

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学

煤炭是主导产业,正向多元化发展

存在

问题

资源枯竭和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致使传统产业衰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和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环境恶化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整治

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资源型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

原因或影响

应对措施

经济结构单一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当地的非可再生资源(当地的主要资源),其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移。

改造传统产业,减少数量,扩大规模;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资源枯竭

随着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失业人员大增

发展科技和教育,为地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新兴产业不愿进驻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

完成下列问题。

(1)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

A.造船工业B.电子工业C.核电工业D.服装工业

(2)若现阶段我国生产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作为汽车燃料,将对我国产生的显著影响有(   )

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减轻耕地压力 ④调整种植业结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D

【解析】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回答1-3题。

1.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B.可以把坑日电站建立在⑦处

C.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D.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3.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

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生产链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答案】1.D2.C3.B

【解析】

每道试题4分,共2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980年和xx年工业结构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1980年相比,该地区xx年(  )

A.矿产资源储量减少B.新兴工业迅猛发展

C.已无环境污染D.失业人口明显增加

2.目前,该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为此,xx年以来该地区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  )

①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传统工业全部向外转移

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④大力开发水电,并禁止煤炭开采⑤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绿地面积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⑤

【答案】1.A 2.B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3-4题。

3.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交通

4.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第4题,煤炭外运对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用煤炭发电后,输送电能可有效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但这样会使本地大气污染更严重。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国的地形和河流图。

材料二 德国计划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的核电站,压缩火电装机容量,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以及改造新型智能电网,计划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目标在30%以上。

目前,德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三位,在海上风电的装备制造业方面,仅德国某公司一家就占据了欧洲市场的80%以上。

德国的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其中近90%是用户端的“屋顶电站”。

(1)分析德国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场的有利条件。

(2)中国75%的光伏发电是靠西部荒漠电站。

与德国“屋顶电站”比较,指出中国西部荒漠电站的优缺点。

(3)目前,德国的水力发电仅占总供电量的3.6%,许多地方和电力主管部门却反对兴建新的大型水电工程。

指出德国发展水电的天然优势,并说明被限制发展的原因。

【答案】

(1)北部沿海地区常年处于西风带控制区,风力较大,大风日数多;市场广阔;技术水平高。

(2)太阳能资源丰富;荒地广阔,地价低廉;远离消费市场,电力远距离输送的成本较高。

(3)优势:

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南部地区地势落差大。

限制原因:

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内河航运。

影响内河航运,故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被限制。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期中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2.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解析 从图中信息来看,甲所在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乙所在地形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东部沿海地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地壳相对稳定;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气候高寒;丁地区所指的长城以北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荒漠化严重。

答案 1.D 2.A

读“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简图”,完成3~5题。

3.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4.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区域较乙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

B.乙区域较甲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

C.甲区域较乙区域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

D.乙区域较甲区域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

5.甲区域北部以畜牧业为主,乙区域北部以种植业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甲区域为德国,乙区域为我国湖南省。

德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地区终年温和多雨;湖南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4题,甲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乙区域经济较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科技水平较低,人多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

第5题,甲区域北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宜种植农作物,而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多发展乳畜业;乙区域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多发展种植业。

答案 3.B 4.C 5.A

我国西部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回答6~8题。

6.西部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是(  )

A.天然气B.水能C.风能D.地热

7.“水”严重制约着西北地区的发展,解决西北水源紧缺最经济、实用的办法是(  )

A.跨流域调水B.人工降雨

C.大力开采地下水D.建集雨节灌水窖

8.专家称,青藏地区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臭氧层空洞区,从自然方面讲,这是因为青藏地区(  )

A.制冷工业发达B.地势高

C.太阳辐射强D.垂直地带性明显

解析 第6题,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错;我国西部地区多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在西部的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一般水能资源丰富,B对;风能由于具有不稳定性,且开发利用的技术和资金条件较高,C错;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板块交界处,且开发潜力不大,D错;故选B。

第7题,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水资源特别不足。

题目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建集雨节灌水窖属于最经济、实用的办法,故选D。

第8题,臭氧位于大气层中的平流层,而污染气体一般都在对流层(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导致对流层变得稀薄。

所以污染气体可以先影响到这里,故选B。

答案 6.B 7.D 8.B

xx年12月,某市率先在全国开启“智慧治水”模式,推出一款河道水质APP,初步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达到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并在全市安装57个监控点位,实现河道实时监控的可视化。

据此完成9~10题。

9.河道水质APP的推出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  )

A.考虑后代人的需要B.提倡公众参与

C.追求舒适优美环境D.转变发展模式

10.通过实时监控可以找到河道污染物的排污企业,并对该企业作出相应处理。

寻找排污企业的过程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

A.GIS和VRB.GPS和RS

C.RS和GISD.GPS和VR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河道水质APP推出主要是为了达到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因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提倡公众参与的理念。

第10题,河道水质APP实施后,在全市安装监控点位,来实现河道监控可视化。

在寻找排污企业的过程中需要运用RS来观测被污染的现象,再根据GIS技术分析此现象可能是由哪种排污企业导致,因此C选项正确。

答案 9.B 10.C

车载导航仪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下图为导航过程中的简图,行驶中显示的车头朝向始终朝上,指向标始终指北,指北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

据此回答11~12题。

11.车载导航仪能规划出行线路并即时显示汽车位置,主要利用的技术是(  )

A.RS GPSB.RS GIS

C.GPS GISD.GPS GPRS

12.汽车要去图中加油站,在前方拐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将(  )

A.顺时针转动

B.逆时针转动

C.先逆时针转动,后顺时针转动

D.先顺时针转动,后逆时针转动

解析 第11题,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导航仪能即时显示汽车位置的信息,主要依靠的技术是定位系统,而规划出行路线需要用地理信息技术,故选C。

第12题,由材料可知,指向标始终指向北方,而指北箭头随着行车方向转动,车辆右拐后,导航仪上的指向标箭头需要逆时针转动,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选B。

答案 11.C 12.B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

读图回答13~14题。

13.黑河下游地区水草丰美变成荒漠戈壁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陡坡修筑梯田B.水库拦截蓄水

C.工业规模扩大D.全球气候变暖

14.恢复黑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①下游推广节水农业 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③上游修建水库储水 ④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组试题考查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第13题,从图中可看出,黑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水草丰美变成荒漠的人为原因是由于水库拦截蓄水,下游水量减少,B正确。

第14题,恢复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是增加下游的水量,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和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有利于增加下游水量,C正确。

答案 13.B 14.C

生态足迹是维持一个区域生存所需要的能够提供资源并吸纳废弃物的地域空间。

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分析农牧交错区生态足迹,可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下表是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牧交错区(41.5°N~43°N,114.5°E~117°E)生态足迹统计(表中单位ghm2为全球公顷,即各类土地转换后可比的单位)。

据此回答15~16题。

耕地消费足迹(ghm2/人)

草地消费足迹(ghm2/人)

耕地生产足迹(ghm2/人)

草地生产足迹(ghm2/人)

0.348

0.211

0.588

1.457

15.该区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D.水源短缺

16.该区域今后的功能定位应以(  )

A.生态保护为主B.畜牧业为主

C.混合农业为主D.种植业为主

解析 第15题,由表可知,草地生产足迹远大于耕地生产足迹,故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草地的高强度使用——过度放牧所致。

第16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农牧交错区,整体上看其土地生产力比较低下,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不论发展哪种农业生产活动都会导致土地退化,因此应加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 15.B 16.A

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17~18题。

17.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面上升B.水土流失

C.不合理的灌溉D.荒漠化

18.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宁夏平原B.三江平原

C.成都平原D.密西西比河平原

解析 第17题,读图可知,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土壤盐碱化,所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原因是灌溉的快速扩张和不合理的灌溉。

第18题,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降水不足且需灌溉的集约农业区,宁夏平原降水量少,需要引黄河水灌溉。

答案 17.C 18.A

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摒弃破坏人类“家园”的行为。

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塔里木河旁“哭泣的胡杨林”,诉说着当地(  )

A.土壤污染严重B.土地荒漠化严重

C.水资源污染严重D.地面在沉降

20.有利于改善新疆生态环境的措施是(  )

A.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B.减少葡萄种植,增加水稻

C.引塔里木河河水,开垦塔里木盆地

D.大量砍伐薪柴,提供燃料

解析 第19题,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树木以耐旱的胡杨为主。

如果在经济建设中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重。

图中“哭泣的胡杨林”就说明当地土地荒漠化加重,故选B。

第20题,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有利于改善新疆生态环境。

故选A。

答案 19.B 20.A

下图示意某区域水系分布。

读图完成21~23题。

21.图中四条河流干流最可能沿着断层发育起来的是(  )

A.a河B.b河C.c河D.d河

2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合葡萄生长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3.d河干流两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在干流梯级开发中共建有19个水坝,其中18个为低坝,且在水库两岸修建围堤。

与高坝相比,低坝的优点是(  )

①农田淹没少 ②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 ③鱼类洄游的困难较少 ④溃坝的威胁性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第21题,图中d河只有东侧有支流,西侧没有,说明该河流西侧陡峭,最有可能是沿断层发育起来的。

第22题,④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葡萄适合生长在地中海气候区的河谷地带。

第23题,梯级开发中修建的水坝是高坝,则水库蓄水面积大,淹没地区大,水坝高度高,修建难度大,低坝的高度较低,农田淹没较少,对生态景观影响较小,溃坝的威胁也较小。

答案 21.D 22.D 23.B

渔梁古镇位于新安江主要支流练江沿岸,是古代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因此被称为“徽商之源”,有着“江南都江堰”美誉的渔梁坝就在渔梁古镇的练江中。

读渔梁古镇位置示意图和渔梁坝景观图,完成24~25题。

24.渔梁坝建设的目的有(  )

①航运 ②发电 ③防洪 ④灌溉 ⑤拦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⑤

25.渔梁古镇的兴起是因为(  )

A.古镇附近水域港阔水深

B.古镇上游通航能力提高

C.古镇成为货物转运的节点

D.古镇属于水陆交通枢纽

解析 第24题,渔梁坝较为平缓,可蓄上游来水,可泄流向下游的水,起到防洪、灌溉作用;坝体平缓,对行舟、放筏可兼而有利;没有发电和拦沙功能。

选C正确。

第25题,渔梁古镇位于新安江主要支流练江沿岸,是古代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而成为货物转运的节点,水运交通便利。

选C。

答案 24.C 25.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xx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海南运往新疆。

材料二 海南、新疆两省区相关地图。

(1)海南岛和新疆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  )

A.光照、水源B.热量、光照

C.降水、热量D.热量、水源

(2)受地理位置、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省区的主要交通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外,海南还有______________,新疆还有____________。

(3)判断两省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

(4)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

解析 本题以海南和新疆两省区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区域的差异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题,结合两者的经纬度,可判断出它们各自的气候类型,进而得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

(2)题,海南临海,因而海洋运输发达;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因而管道运输占重要地位。

第(3)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判断出两省区的地形特点。

第(4)题,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要体现扬长避短的指导思想。

答案 

(1)B 

(2)海洋运输 管道运输

(3)海南:

中部高,四周低;新疆:

山地、盆地相间分布。

判断依据:

图中河流的流向(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流)。

(4)海南:

依靠油气和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新疆:

利用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建设能源基地。

27.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发生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机制示意图。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3)填表比较:

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与其他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地区

自然原因(差异)

治理措施(共同点)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解析 第

(1)题,人口增加造成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和需要燃料增加,导致滥伐森林;高温多雨导致地表径流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2)题,“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发生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它对农业生产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

主要是造成表层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下游河道、湖泊淤积。

第(3)题,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多,水蚀作用强。

但三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因此共同治理措施是: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农业技术;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答案 

(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2)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地表变得崎岖不平;淤积下游河道和湖泊。

(3)

地区

自然原因(差异)

治理措施(共同点)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气候干旱,降水少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农业技术;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

降水量大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土质疏松

28.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 每当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

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

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材料二 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和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2)分别分析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造成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3)近年来,贺兰山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呈明显好转趋势,当地可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提示:

每当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

可知银川湿地最主要的效益是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2)题,银川湿地储水量下降的原因是农业和城市建设占用湿地,即围湖造田和围湖造城。

第(3)题,由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可知,贺兰山及其周边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的措施即治理荒漠化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大气环境。

(2)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因人口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