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河流演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2780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6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河流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五章河流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五章河流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五章河流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五章河流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河流演变.docx

《第五章河流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河流演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河流演变.docx

第五章河流演变

第六章河流演变

第一节河流地质作用及其发育过程

一、河流地质作用

1•侵蚀作用

河道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冲刷破坏河谷、加深河床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按侵蚀作用方向,又分垂向侵蚀(下蚀)、侧向侵蚀(旁蚀或侧蚀)和向源侵蚀(溯源侵蚀)三种情况。

2.搬运作用

河流携带大量的物质(泥沙),不停地向下游方向输送的过程,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能力巨大。

据统计,全世界河流每年输入海洋的物质总量约200亿吨。

3.沉积作用

河水在搬运过程中,一部分泥沙从水中沉积下来,此过程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

其堆积物叫河流的冲积物。

二、河流的发育过程

在地貌学领域,河流发育和水系形成的时间尺度一般是以地质年代计。

一条完整的河流水系,从初生到趋向成熟,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缓慢形成的。

河流的发育过程,大致可分为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三个阶段。

图6-1可用来说明河流的一般形成过程。

其中,图(a)表示在陆面上受近代地壳活动的地形控制而形成的一条河流,水流在阶梯状瀑布中,强烈地磨蚀着基岩河床,此时的河流发育属于幼年期阶段。

随着流水侵蚀的均夷作用的进行,湖泊、沼泽消失,峡谷加深,支谷延展,河床坡降逐渐减缓(图(b)),河流发育处

于青年时期。

往后,泛滥平原逐渐发育,河谷进一步拓宽,干流显现均衡河流特征,此时接近壮年期阶段(图(c))。

随着侧蚀的不断进行,泛滥平原带宽扩大,形成冲积性准平原,曲流河型形成,河流地貌发育进入相对成熟期或称老年期(图(d))o再往后,又可能由于地壳运动、气候等因素影响,使河流侵蚀作用而重新

“复活”,河谷地貌又现出幼年期的特征,表现出地貌上的“回春”现象。

 

(c)壮年期(d)老年期

图6-1河流形成一般过程示意图

严格说来,上述河流发育的三个阶段并不是时间概念,而只是把河流发育过程中出观的现象(地貌现象)概括为三个具有一定特征的阶段。

一般说来,一条发育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河流,它的上游往往具有幼年期的特征,而中、下游则具有壮年期和老年期的特征。

第二节山区河流的基本特性

一、河床形态

山区河流的平面形态复杂(图6-2)。

河道曲折多变,沿程宽窄相间,急弯、卡口比比皆是,两岸与河心常有巨石突出,河槽边界极不规则,仅在宽谷段有较具规模的卵石边滩或心滩。

山区河流的发育一般以下切为主。

河谷断面多呈V字形或U字形,如图6-3所示。

V字形河谷河槽狭窄,多位于峡谷段;U字形河谷,河槽相对宽广,多位于展宽段。

断面宽深比较小。

河床和谷坡之间无明显的界线。

谷坡往往见有阶梯状阶地。

图6-2山区河流的平面形态图6-3山区河道河谷断面形态

河流阶地可为一级或多级。

每级阶地都是由阶地面和阶地坎所组成,如图

6-4所示。

图6-4河流阶地形态示意图图6-5川江重庆至三斗坪河床深泓纵剖面

河床纵剖面陡峻,急滩深潭上下交替。

床面形态不规则,河床高程起伏甚大,有的河流局地床面起伏达20~30m如长江万县附近的河床高差达60m如图6-5所示。

二、水流泥沙

山区坡面陡峻,易发暴雨山洪。

河道洪水暴涨暴落,水位、流量变幅很大,

但持续时间一般不长。

例如,长江支流嘉陵江,最大流量36900riT/s,最小流量

220nVs,流量变幅180倍;长江三峡的巫峡段,水位变幅达55.6m。

水面比降一般都较大,且受河床形态影响沿程不同,绝大部分落差集中于局部河段。

河床上存在的急湾、石梁、卡口等,造成很大的横比降。

此外,由于滩险处的壅水情况随水位变化而不同,局部比降因时变化突出。

因此,山区河道的一些险滩段形成的急流,对航行威胁很大。

山区河道流态十分复杂。

常有回流、横流、旋涡、跌水、水跃、泡水、剪刀水等流态出现,流象极为险恶。

悬移质含沙量一般不大。

但在植被甚差的地区,特别是在山洪暴发时,含沙浓度可能很大;枯水期则相反,含沙量很小,不少山区河流甚至变为清水。

推移质多为卵石及粗沙。

由于山区河流洪水历时很短,卵石推移质输沙量一般不大。

我国一些山区河流,推移质年输沙量不足悬移质年输沙量的10%。

三、河床演变

山区河道由于比降陡,流速大,含沙量相对较小,水流挟沙力有富余,这有利于河床向冲刷变形方面发展。

但河床多系基岩或卵石组成,抗冲能力强,冲刷受到限制。

因此,山区河道变形十分缓慢。

但在某些局部河段,受特殊的边界和水流条件影响,可能发生大幅度的暂时性的淤积和冲刷。

例如峡口滩,汛期受峡谷壅水影响,大量沙卵石落淤,枯季壅水消失,落淤的沙卵石被水流冲走,局部地区的冲淤幅度相当可观。

特别是,在遭受突然而强烈的外力因素影响时,往往致使河床发生强烈变形。

如地震造起的巨大山体崩塌,或因强降雨引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都有可能堵江断流而形成堰塞湖,如不及时爆破排险,均有可能造成重大灾害。

第三节平原河流的基本特性

一、沉积扇

河流从山区进入平原以后,出山口处形成放射状散流,由于流速骤减,随水流携带而来的泥沙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地貌因呈扇形而称为沉积扇。

根据其成因,沉积扇可分为洪积扇和冲积扇两类。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季节性洪流搬运的泥沙沉积而成的沉积扇,称为洪

积扇。

常见两种形式,如图6-6)o我国西北干旱区山麓地带均有分布。

图6-6两种洪积扇地貌(W.B.Bull)

在湿润地区,由常年性流水搬运的泥沙沉积而成的沉积扇,称为冲积扇。

河自孟津由山区流入平原,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扇。

据叶青超的分析,其范围西起孟津,西北沿太行山麓与漳河冲积扇交错,西南沿嵩山东部与淮河上游相接,东邻南四湖,呈放射状向平原散开,面积约8万多km2,如图6-7所示。

图中显示的黄河下游冲积扇,实际上是冲积扇的复合体,它是由历史上黄河大改道而形成的桃花峪冲积扇、兰考冲积扇和花园口冲积扇三个亚冲积扇构成的。

这是因为,黄河下游筑堤束水悠久,筑堤后河槽淤积抬高,日久之后,就会决口,或因扒口而改道。

而每次大的改道,都会在决口点以下形成一个冲积扇,这些冲积扇互相叠合在一起,便形成当今黄河下游的冲积扇复合体。

通常所说的冲积平原河流,是指这类在广阔的山前平原冲积扇上发育演变的河流。

图6-7黄河下游冲积扇

需要说明的是,洪积扇与冲积扇两者并无明显的界限,只是各自的形成与发育环境不同。

洪积扇地貌的发育,主要与暂时性洪流的发生有关;而冲积扇地貌则是由常年性径流所形成。

二、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由河流的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平原地貌,如我国华

北平原、江汉平原、东北松辽平原等。

这些平原都堆积了深厚的第四纪沉积物。

冲积平原可以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三部分。

山前平原是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其成因属于冲积-洪积型。

中部平原是冲积平原的主要部分,其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

河流形态多以汊道、游荡型河流为主。

滨海平原属于冲积-海积平原。

其沉积物颗粒更细,沼泽面积大,并有周期性海水侵入,形成海积层〈滨海及浅海沉积〉,与冲积层交替,包括河口及三角洲沉积。

三、河床形态

冲积平原河流有深厚的冲积层。

冲积层厚度往往深达数十m甚至数百m以

上。

冲积层的组成具有分层现象,最深处多为卵石层,其上为夹沙卵石层,再上为粗沙、中沙以至细沙,在中水位以上的河漫滩上,则有粘土和粘壤土存在,某些局部地区也可能存在深厚的粘土棱体。

冲积平原河流的河谷断面形态,如图6-8所示。

图中显示洪、中、枯三级水位,与之相应的为洪、中、枯水河槽。

如无堤防约束,洪水河槽将相当宽广。

通常所说的河槽,一般指中水河槽。

中水河槽比较宽浅,断面宽深比一般高达100

以上。

图6-8平原河流的河谷断面形态

1,2,3—洪水、中水、枯水位;4—谷坡;5--谷坡脚;6--河漫滩;

7—滩唇;8—边滩;9—堤防;10—冲积层;11—原生基岩

平原河流的横断面形态与河型有关。

其横断面形态,可概括为抛物线形、不对称三角形、马鞍形和多汊形等四类,如图6-9所示。

图6-9平原河流的横断面

(a)顺直段(b)分汊段((c)弯曲段(d)散乱段

河床纵剖面无显著的大起大落。

但由于深槽、浅滩交替分布,河床纵剖面仍是一条起伏的下降曲线,平均纵向坡度比较平缓(图6-10)

4H

图6-10长江中游枝城~城陵矶河段河床纵剖面

平原河流中水河槽的两侧或一侧常存在河漫滩(图6-11)。

它是由河流的堆

积作用而形成的,洪水季节常被淹没,中枯水时露出水面。

若无堤防约束,洪水期水流漫滩后,淹及范围宽广,由于过水断面增大,流速降低,泥沙落淤,造成滩面高程逐年增高。

典型的河漫滩横剖面形态,如图6-12所示。

图6-11平原河流的河漫滩图6-12河漫滩横剖面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河流河漫滩的发展消长速度很快,原为主河槽的位

置可能变为滩地,而原为河滩的位置可能变为主河槽。

例如,我国黄河潼关以上

的北干流,在历史上就不断横扫秦晋两省的滩地,时而东濒山西,时而西临陕西,

如图6-13所示。

因此,人们常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PMWW

1■養

m働塔K]骑0年4=1954ip丸S博也年

:

南阳洪

图6-13黄河潼关以上北干流近期河道变迁图

平原河流的河床上常见各种成型堆积体,它是各种形式的大尺度沙丘的统称。

包括边滩、江心滩、江心洲,以及边滩与边滩,或边滩与心滩之间的沙埂(在通航河道称为浅滩)等等,如图6-14所示。

这些泥沙堆积体,在水流的作用下,处于不断移动变化过程中。

图6-14枯水期河道中泥沙成型堆积体

1--边滩;2—江心洲;3—江心滩;4—沙嘴;5—浅滩;6-深槽

平原河流各类洲滩的区别:

倚附于河岸,高程较低,在枯水时露出水面的沙滩称为边滩;边滩的下端称为沙嘴;连接上、下边滩或边滩与心滩之间的沙埂,在通航河道上称为浅滩;位于江中较低的沙滩,称为江心滩(或称潜洲),中水

淹没,枯水出露,由泥沙淤积或因水流切割边滩形成;位于江心较高的的沙滩,称为江心洲,一般在江心滩的基础上落淤形成,其高程大致与河漫滩齐平,或略高于中水位,洪水季节可能上水,滩上生长植物,或种植庄稼,有的还有居民点;高于中水河槽的两侧滩地,称为河漫滩(外滩),洪水淹没,中水出露,滩上一般长有芦苇或灌木,或种植农作物,我国平原河流的河漫滩上一般都建有挡水堤防(图6-15)。

图6-15平原河流各类洲滩

四、水流泥沙

平原河流的水文特性与山区河流有很大的差别。

洪水一般无暴涨暴落现象,持续历时相对较长,流量变化与水位变幅相对较小。

水面比降较小,一般在(1-10)x10-4以下,且沿程变化不大。

流速相应较小,一般都在2〜3m/s以下。

水流流态较平缓,基本没有山区河流的跌水、泡漩等险恶流象。

平原河流中输移的泥沙,绝大部分为悬移质,推移质泥沙只占输沙总量中很少一部分,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五、河床演变平原河流的河床演变,在输沙平衡状态下,主要表现在河槽中各类泥沙堆积体的发展和变化。

主要演变规律是,汛期淤积壮大,枯季冲刷萎缩。

在水流作用下,平面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与此相应,中水河槽的平面外形也会发生变化,河岸有些地方崩退,而在另—些地方则会淤长。

平原河流的河型,一般分为顺直型、蜿蜒型、分汊型及游荡型等四类。

第四节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

一、河床演变分类

(1)按河床演变的时间特征,可分为长期变形和短期变形。

如由河底沙波运动引起的河床变形历时不过数小时以至数天;蛇曲状的弯曲河流,经裁直之后再度向弯曲发展,历时可能长达数十年、百年之久。

(2)按河床演变的空间特征,可分为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

整体变形一般系指大范围的变形,如黄河下游的河床抬升遍及几百km的河床;而局部变形则一般指发生在范围不大的区域内的变形,如浅滩河段的汛期淤积,丁坝坝头的局部冲刷等。

(3)按河床演变形式特征,可分为纵向变形、横向变形与平面变形。

纵向变形是河床沿纵深方向发生的变形,如坝上游的沿程淤积和坝下游的沿程冲刷;横向变形是河床在与流向垂直的两侧方向发生的变形,如弯道的凹岸冲刷与凸岸淤积;平面变形是指从空中俯瞰河道发生的平面变化,如蜿蜒型河段的河弯在平面上的缓慢向下游蠕动。

(4)按河床演变的方向性特征,可分为单向变形和复归性变形。

河道在较长时期内沿着某一方向发生的变化如单向冲刷或淤积称为单向变形,如修建水库后较长时期内的库区淤积以及下游河道的沿程冲刷;而河道有规律的交替变化现象则称为复归性变形,如过渡段浅滩的汛期淤积、汛后冲刷,分汊河段的主汊发展、支汊衰退的周期性变化等。

(5)按河床演变是否受人类活动干扰,可分为自然变形和受人为干扰变形。

近代冲积河流的河床演变,完全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自然变形几乎是不存在的。

二、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

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进口条件、出口条件及河床周界条件三个方面。

进口条件主要包括:

河段上游的来水量及其变化过程;河段上游的来沙量、来沙组成及其变化过程。

出口条件主要是出口处的侵蚀基点条件。

通常是指控制河流出口水面高程的各种水面(如河面、湖面、海面等)。

在特定的来水来沙条件下,侵蚀基点高程的不同,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及其变化过程会有明显的差异。

河床周界条件泛指河流所在地区的地理、地质地貌条件,包括河谷比降、河谷宽度、河底河岸的土层组成等。

三、河床演变的分析方法

现阶段常用的几种分析途经如下:

(1)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分析;

(2)运用泥沙运动基本规律及河床演变基本原理,对河床变形进行理论计算;

(3)运用模型试验的基本理论,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对河床演变进行预测;

(4)利用条件相似河段的资料进行类比分析。

上述几种分析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对于一些重要河流的重要研究课题,有条件时应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和论证,以求得到可靠的

结论。

四种方法中,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分析方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四、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

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输沙不平衡。

考察任意一条河流的某一特定河段BL(B、L分别为河宽及河长),如图6-16所示。

当进出这一河段的沙量GoG不等时,河床就会发生冲淤变形,写成数学表达式应为

Gi△t—GoAt=p'BLAy。

(6-1)

式中,G、G分别为流入及流出该区域的输沙率;Ayo为在At时段内的冲淤厚

度,正为淤,负为冲;p'为淤积物的干密度。

閔―''■亠Gi

图6-16某一特定河段的输沙关系

显然,如果进入这一区域的沙量大于该区域水流所能输送的沙量,河床将淤

积抬高;相反,如果进入这一区域的沙量小于该区域水流所能输送的沙量,河床

将冲刷降低。

这就说明,河床演变是输沙不平衡的直接后果。

引起河流输沙不平衡的原因是异常复杂的,主要涉及到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出口侵蚀基点条件以及河床周界条件等方面。

第五节河床演变基本规律

一、顺直型河段

顺直型河段的主要特点是:

河身较顺直;犬牙交错状边滩分布于河道两侧,在洪水期,边滩整体向下游缓缓移动;深槽与边滩相对,深槽位置也随边滩缓慢下移而下移;上、下深槽之间的沙埂(浅滩),洪水淤积,中、枯水冲刷,深槽则相反,洪水冲刷,中、枯水淤积(图6-17)。

图6-17顺直型河道

由于顺直型河段中两岸边滩不断向下游移动,使得河道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给一些部门带来不利影响。

首先是浅滩位置不固定,航道多变,可能给航行带来困难;其次是,当边滩运行到港口位置时,会造成港口淤积,造成船舶停靠困难;再是对取水的影响,当边滩运行到取水口位置时,将造成取水困难,甚至无

法取水。

对这些不利影响,应采取工程措施加以解决。

二、蜿蜒型河段

蜿蜒型河段是冲积平原河流中最常见的一种河型。

我国“九曲回肠”的长江下荆江河段(图6-18),就是典型的蜿蜒型河段。

图6-18下荆江蜿蜒型河段

1.形态特性

蜿蜒型河段的平面形态,由一系列正反相间的弯道段和过渡段连接而成,如图6-19所示。

图中弯曲部分称为弯道段,上、下两弯道段间的连接段称为过渡段。

岸线凹进一侧的河岸称为凹岸,凸出一侧的河岸称为凸岸。

弯道段靠凹岸一侧为深槽,凸出一侧为边滩。

过渡段中部河床隆起,在通航河道常因碍航而被称为浅滩。

蜿蜒型河段的河床纵剖面形态呈上下起伏状态,深槽处水深最大,浅滩

处水深最小。

图6-19蜿蜒型河段的平面及剖面形态

2.水沙特性

弯道水流运动受重力和离心惯性力的双重作用,水位沿横向变化,凹岸一侧

高于凸岸一侧,存在弯道水面横比降,形成横向环流。

环流的方向,其上部恒指向凹岸,下部恒指向凸岸。

图6-20为下荆江实测的环流情况。

弯道水流动力轴线具有“低水傍岸,高水居中”,或“低水走弯,高水走滩”的特点。

与此相应,顶冲点的位置具有“低水上提,高水下移”的特点。

顶冲部位的一般是,低水时在弯顶附近或稍上,高水时在弯顶以下,如图6-21所示。

蜿蜒型河段的泥沙运动,突出的特点是泥沙的横向输移,即横向输沙不平衡

卫迪&M1490-I杓44年

曰IS76

1号旳年

这种现象表现为,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沿水深方向环流下部的输沙率恒大于上部的输沙率。

由于环流方向是,上部指向凹岸,下部指向凸岸,因此出现泥沙从凹岸沿下部向凸岸的横向转移现象。

3•演变规律

(1)一般规律

蜿蜒型河段从整体看处在不断演变之中。

从平面变化看,随着凹岸冲刷和凸岸淤长进程的发生,其蜿蜒程度不断加剧,河长增加,弯曲度随之增大。

就其整个变化过程看,河弯在平面上不断发生位移,并且随弯顶向下游蠕动而不断改变其平面形状。

图6-22为下荆江尺八口河弯发展过程示意图。

横向变形特点,表现为凹岸崩退和凸岸淤长。

由图6-23可见,凹岸迎流顶冲,河岸崩坍后退;凸岸边滩则因淤积而不断淤高长大。

在横向变化过程中,横断面形态相似,冲淤的横断面面积接近相等,如图6-24所示。

图6-22尺八口河弯历史变迁

纵向变形特点是,弯道段洪水期冲刷,枯水期淤积;过渡段则相反,洪水期淤积,枯水期冲刷。

但在一个水文年内,冲淤变化基本平衡。

纵向变形特点是,弯道段洪水期冲刷,枯水期淤积;过渡段则相反,洪水期淤积,枯水期冲刷。

但在一个水文年内,冲淤变化基本平衡。

(2)突变现象

(1)自然裁弯

蜿蜒型河段的发展,由于某些原因使同一岸两个弯道的弯顶崩退而形成急剧

河环和狭颈。

当狭颈发展到起止点相距很近、水位差较大时,如遇大水年,水流

漫滩,在比降陡、流速大的情况下,便可冲开狭颈而形成一条新河。

这种现象称为自然裁弯。

图6-25为下荆江的两处自然裁弯情况。

(a)碾子湾(1949.7)(b)沙滩子(1972.6)

(2)凹岸撇弯

当河弯发展成曲率半径很小的急弯后,遇到较大的洪水,水流弯曲半径远大于河弯曲率半径,这时在主流带与凹岸急弯之间产生回流,造成原凹岸急弯部位淤积,这种现象称之为撇弯。

图6-26为下荆江上车湾撇弯现象。

(3)凸岸切滩

在曲率半径适中的河湾中,当凸岸边滩延展较宽且较低时,遇到较大的洪水年,水流弯曲半径大于河岸的曲率半径较多,这时凸岸边滩被水流切割而形成串沟并分泄一部分流量,这种现象称之为切滩。

图6-27为长江下荆江发生的切滩。

 

图6-26下荆江上车湾撇弯图6-27下荆江监利切滩

三、分汊型河段

1.形态特性

单个的分汊河段,其平面形态是,上、下两端窄而中间宽。

中间放宽段可能是两汊或多汊,各汊之间为江心洲。

对于两汊情况,分流比大于50%勺汊道。

称为主汊;分流比小于50%勺汊道,称为支汊。

自分流点至江心洲头为分流区,洲尾至汇流点为汇流区,中间则为分汊段。

长江中下游按平面形态的不同,分为顺直型、微弯型和鹅头型三类(图

6-28)。

横断面在在汊道段,为江心洲分隔的复式断面(图6-29)。

图6-28汊道类型图6-29汊道横断面形态

河床纵剖面呈两端低中间高的上凸形态,河床高程支汊高于主汊;而几个连续相间的单一段和分汊段,则呈起伏相间的形态,与蜿蜒型河段的过渡段和弯道段的纵剖面形态相似。

图6-30为长江镇扬河段河床纵剖面。

汊道平面形态常用几个特征指标衡量:

各股汊道的总长与主汊长度之比,称为分汊系数;汊道段的最大宽度(包括江心洲)与汊道上游单一段宽度之比,称为放宽率;汊道段的长度与汊道段最大宽度之比,称为分汊段长宽比;江心洲长度与其最大宽度之比,称为江心洲长宽比。

2.水沙特性

在分流区,分流点的位置变化,一般是“高水下移,低水上提”。

分流点是指主流线在分流区的分汊点。

分流区的水位,支汊一侧高于主汊一侧;水面纵比降,支汊一侧小于主汊一侧。

汉道分流习惯上用分流比表示,它是指通过某一汊道的流量占总流量的百分比。

以双汊为例,主汊分流比为

(6-9)

式中足标mn分别表示主汊和支汊。

汊道分沙常用分沙比表示,它是指通过某一汊道的沙量占总沙量的百分比以双汊为例,主汊分沙比为

其中,S为断面平均含沙量,以kg/m计,令含沙量比值利用式(6-9),得

%

(6-11)

当分流比"n算出后,只要知道含沙量比值Ks,便可求出分沙比。

根据长江中下游汊道的实测资料,大多数主、支汉比较明显的汊道,Sm>Sn,即Ks>1,由式(6-11)得J八弘。

通过对汊道分流、分沙比的变化分析,可以预测汊道河床的演变趋势。

3.演变规律

分汊型河段的演变较为复杂。

其共同性的演变规律表现为汊道外形的平面移动,洲头、洲尾的冲淤消长,汊道内河床的纵向冲淤,以及主、支汊的易位。

主、支汊易位是分汊型河段最具历史意义的演变特点。

即在经历一定时期的演变之后,原先的主汊变为支汊,而原支汊变为主汊。

在易位发生过程中,原主汊河床淤积抬高,断面尺度缩小;原支汊河床则冲刷下切,断面尺度扩大。

其发

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汊道上游水流动力轴线的摆动,从而引起汊道分流比、分沙比的改变所致。

图6-31为武汉天兴洲汊道主、支汊易位的例子。

图6-31长江武汉天兴洲汊道

四、游荡型河段

我国黄河下游孟津〜高村河段,永定河下游芦沟桥~梁各庄河段,汉江丹江

口〜钟祥河段,渭河咸阳〜泾河口河段,都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

游荡型河段的显著特点是,河床宽浅散乱,主流摆动不定,河势变化急剧(图6-32)。

因此,对防洪、航运、工农业用水等各部门常常带来不利影响。

图6-32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

1.形态特性

从平面形态看,游荡型河段河身比较顺直,曲折系数一般不大于1.3。

在较长的范围内,往往宽窄相间,呈藕节状。

河段内河床宽浅,洲滩密布,汊道交织,如图6-33所示。

(a)黄河花园口河段(b)汉江白家湾河段

图6-33游荡型河段平面形态

河床纵比降较大。

如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比降在(1.5〜4.0)X10-4之间,永定河下游约为5.8X10-4,汉江襄阳〜宜城约为1.8X10-4。

横断面相当宽浅。

图6-34为黄河花园口大断面,河宽竞达数千m而滩槽

高差则很小。

400030002000IW00

距离血

图6-34黄河花园口断面

2.水沙特性

游荡型河段平均水深很小,流速较大。

如黄河花园口河段,平均水深一般在1—3m之间,但流速可达3m/s以上。

洪水的暴涨暴落,年内流量变幅大。

如黄河秦厂站的水文过程,河水水量年

内随时间分布很不均匀,表现在河道水域上呈现“平时一条线,伏秋一大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