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五章教育教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2327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3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五章教育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五章教育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五章教育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五章教育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五章教育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五章教育教学.docx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五章教育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五章教育教学.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五章教育教学.docx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五章教育教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

第五章教育教学

发展篇

 

第五章教育教学

第一节本科生教育

一、概况

1994至2003年,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硕果累累的十年,也是湘雅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的十年。

湘雅医学教育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走内涵建设发展的道路,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进行背理体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跨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中

学校合并以前,教务处是学校本科教学的主要管理部门,有教务科、实践科*教材科.招生办公室、七年制管理办公室、考试中心等职能科室,编制20余人。

合校后,经过机构调整,2001年5月成立了湘雅医学院教务办公室,编制10人,其工作范围除招生外与原教务处基本相同,主要负责湘雅医学院本科教学管理与调度。

目前,湘雅医学院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精神医学、麻醉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药学、医学信息学等10个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5500余人。

十年來,湘雅医学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持稳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对国家尤其湖南省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年来湘雅医学院本、专科生培养情况见表匚

表11994-2003年普通本、专科学生招生、毕业生数〔人〉

年份

招生数

毕业牛裁

合计

合计

1994

753

631

122

687

597

90

1995

810

720

9Q

712

565

147

1996

750

60

737

576

161

1997

760

760

/

656

536

120

1998

7S7

787

/

631

541

90

1999

1249

1127

122

665

605

60

2000

1180

11S0

/

663

663

/

2001

1088

1088

/

714

714

/

2002

1051

1051

/

691

602

89

2003

971

971

/

806

806

/

二、教学基本建设得到加强,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一)专业建设

为了适应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专业及学制设置作了相应的调整。

1994年学校已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医学检验、医学图书情报学七个专业。

1995年成立护理学系,开始招收护

理本科学生。

1997年新增药学专业,学制四年。

1998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医学图书情报学专业更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其专业课程及培养方向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学制不变;2002年因专业调整停止招生;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新增专业,专业名称为“医学信息学”,学制由原来的五年改为四年,同年恢复招生。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因教育部专业调整2000

年后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向,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同意为新增专业,专业名称改为“精神医学”,学制仍是五年,2002年招生。

2001年,口腔医学专业开始招收七年制学生。

目前有临床医学(五、七年制)、口腔医学(五、七年制)、预防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医学检验、医学信息学、护理学、药学等10个专业。

专业设置及目前各专业学生人数见表2、3:

表2佃94—2003年本、专科专业设置情况

医学检验

3年

专科

佃99年招生

表3

2003学年各年级专业人数统计表

专业

临医

预防

口腔

口腔

麻醉

检验

护理

丿息

1997、

40

40

1998

40

40

1999

43

75

8

37

/

31

30

40

62

68

21

/

10

90

2000

213

59

4

60

/

59

61

20

56

53

28(

62

1206

2001

282

360

55

30

31

58

55

59

51!

56(

52

10

99

2002

405

20

2

87

31

30

58

27

B7;

81

/

61

10

69

2003

283

13

9

88

30

36

65

35

B81

841

59(

52

96

9

合计

130

6

20

53

32

7

91

18

7

27

2

17

7

35

2

33

7

16

4

24

7

55

13

本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宗旨,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努力加强专业建设,拓宽专业口径,优化专业及课程结构,注重专业质量,突出专业特色,力求办出名牌专业。

1994年,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对专业建设进行整体规划。

专业建设上贯彻“少、宽、揉”原则:

“少”即控制专业发展规模,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宽”即拓宽专业口径;“揉”即培养复合型人才,将各专业前期课程集合在一起。

1994年起,设立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麻醉学是校重点建设专业,医学检验是省重点建设专业,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

经过几年努力,2001年,医学

检验、麻醉学、精神医学通过了省重点专业评估,成为省重点专业。

目前有护理学、药学是省重点建设专业。

(二)课程建设

从1988年开始,学校把课程建设纳入规划,从教学大纲、教材、教案等课

程基本因素入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堂授课质量为核心,以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基础,以课程评估为手段,全面提高课程质量。

自1988年制定

课程建设目标,1990年开始首次课程评估以来,每一至两年评估一批,每批约10门课程,至2001年已完成了9批84门次课程的评估与复评估。

课程建设与

评估坚持时间长,效果明显,已成为湘雅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

课程评估情况见表4

表4课程评估情况统计表

批次

课程名称

-一一

药理学、社会主义建设、流仃病学、内科(附一)、外科(附二)、儿科(附三)

-二二

文献检索、人体解剖学、临床生化、传染病学(附一)、外科(附一)、传染病学(附二)

-三

物理、无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理、病理、劳动卫生学、临床生理学、口腔解剖学、麻醉生理学、医学文献主题标引

人体解剖学、微生物学、有机化学、人体寄生虫学、计算机基础、文献

检索、临床生化、口腔内科学、传染病学(附一)、诊断学(附一)、外科学(附二)、儿科学(附二)

组织胚胎学、卫生学、文献编自学、临床检验学、生物学、儿科学(附一)、神经病学(附一)、妇产科学(附二)、传染病学(附二)

英语、数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微生物学、行为医学、临床麻醉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卫生统计学、妇产科学(附一)、内科学(附一)、诊断学(附二)、儿科学(附学)

生物化学、口腔修复学、口腔现代信息技术、生理学、传染病学(附一)、内科学(附一)、外科学(附一)、内科学(附二)、外科学(附二)、内科学(附三)

口腔科学、物理学、儿童精神病学、临床免疫学、组织胚胎学、儿科学(附一)、妇产科学(附二)、耳鼻喉科学(附二)、外科学(附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寄生虫学、临床生物化学、护理学基础、诊断学(附一)、眼科学(附一)、诊断学(附二)、放射诊断学(附二)、妇产科学

(附三)、儿科学(附三)

课程评估时,学校从基础、临床及管理岗位上聘请一批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评委,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档案材料、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依据评估指标,对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实验(实习)教学等项目进行检查评估,根据综合评分情况,将得分90分以上的课程,授予“优秀课程”称号,进行表彰和奖励;得分在70-89分之间的,授予“合格课程”;对于70

分以下的不合格课程,限其在规定时间内整改、达标。

学校将评估意见及时反馈给教研室,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通过评估,有力促进了教研室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增强了教学意识,改善了教学条件,深化了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如《病理学课程建设》1997年获国家教学成

果二等奖。

2003年,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三门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为了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课程评估作用,2003年,湘雅教务

办组织专家对原课程评估指标进行了论证与修改,结合湖南省重点课程评估指标,将原《湖南医科大学基础课评估指标》、《湖南医科大学基础课复评估指标》、《湖南医科大学临床课评估指标》、《湖南医科大学临床课复评估指标》合而为一,制订了新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课程评估指标》,将课程评估方案编辑成册,便于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使用。

(三)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临床教学基地是临床医学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教学基地对临床医学生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一贯重视临床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建设规划之中,在基地建设上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树立典型与带动全面、重点投资与一般提高相结合的方法,以基地内涵建设为重点,构建了有效的临床教学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

经过多年努力,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22个稳定的临床教学基地,每年可接纳临床医学实习学生400

余人。

在1999年省教育厅、省卫生厅联合组织的湖南省临床教学基地合格评审

为了促进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保证临床教学质量,1995年,学校组

织专家制订了“临床教学基地评估方案”,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部属学校本科临床教学工作的暂行规定》,对挂牌为湖南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的常德市一医院、益阳市中心医院、岳阳市一医院、株洲市一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长沙市一、二、三医院8所教学基地进行了全面检查与评估,并在评估基础上遴选了6所

综合实力较强、水平较高、师资力量雄厚、领导班子健全的教学医院挂牌“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有力促进了教学基地建设。

1998年10月,召开了湖南医科大学首届临床学院院长会议,作出了由非直属临床学院承担部分本科生临床理论课教学的决定,株洲、益阳、湘潭、仁术、广德五所临床学院从1999年至2001年相继承担了医学院96、97、98级临床医学专业自考本科班的临床理论课教学,较好地完成了临床教学任务。

2002年7月,湘雅医学院组织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临床学院优秀评估工作,对承担理论课教学的上述五所临床学院进行评估。

经过评估,株洲、益阳、湘潭、广德四所临床学院的教学工作达到优秀水平。

(四)教材建设学校历来重视教材建设,采取倾斜政策,通过为参加统编教材编写的教师提供各种条件,对自编教材从教材专项经费中拨出稿酬等措施,鼓励教师发挥学科优势,编写高质量教材。

1995年,教务处组织了一次全校优秀教材评选活动,将优秀教材与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同等对待,有力促进了教材建设。

目前,学校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10余本,参编40余种;有自编(协编)教材(主编、副主编)50余种;有20余部卫生部视听教材。

(五)实验室建设医学是实践性科学。

学校一贯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条件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保证实验课时,坚持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之比不低于1:

0.8。

1998年,为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对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成立了湖南医科大学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和实验管理科,组建了8个综合性实验室,任命了实验室主任,实行院系管理;编印了《湖南医科大学实验室管理文件汇编》;投入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470万元,购置先进实验仪器设备,满足教学需要。

1999年,学校8个实验室均一次性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

2000年以来,学校投入了近千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

2002年8月,湘雅医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教学区,按新的格局重新组建了机能学、形态学、细胞分子生物学3个校级实验中心,以及药学、化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计算机、第一、二、三临床学院院级实验中心,进一步规范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度,制订了实验室管理实施细则,所有实验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

目前,新教学区实验教学面积生均达3m2。

(六)学风建设

1.教师风范1996年,学校在贯彻《卫生部关于部属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意见中提出:

重视校风建设,遵循“勤奋严谨,团结进取”的校训,发扬老湘雅的优良传统,加强学校综合治理,净化育人环境,把校风建设作为学校一项持久的工作来抓,使广大师生员工认识到优良校风对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学校从教风建设入手,以教风带动学风建设。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教师管理文件及制度,如:

《教师手册》、《高等医药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湖南医科大学教学工作细则》、《湖南医科大学关于教师管理和课堂教学纪律的规定》、《中南大学教学工作细则》、《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过程监控有关规定》、《关于聘任临床教学基地兼职教师的暂行规定》等,通过制订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规范教师行为,激励教师争优创先,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

2003年,在全国首届“名师工程”评选活动中,基础医学院文继舫教授获全国“名师”称号,成为全国100名名师之一。

2.学生风尚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发展时期,因此,学校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1996年,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综合素质领导小组,拨出一定经费,有计划地开设人文选修课和系列讲座。

学生工作部、团委经常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定期开展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各类文化艺术节,系列讲座,演讲竞赛,马列学习研究活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义工”活动等,扩大学生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形成好学上进的学习风气。

充分发挥德、智、体综合测评的导向作用,规范学生行为。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3.考风建设考核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影响教风和学风。

学校一直把考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严格考风考纪,以考风促进学风建设。

无论是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等全国性大型考核,还是各专业年级常规考核,教学管理部门均对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试卷分析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试题库,逐步实行考教分离。

加强监考力度,所有考试均安排3名监考人员,其中1人是学校管理干部;严格监考,对发现舞弊的监考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考试舞弊的学生给予记过直至勒令退学的处分。

严格的考试管理,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作风。

长期不懈的学风建设在全校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湘雅的学生素以热爱学习、勇于进取受到社会各界称赞。

三、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改革促进医学教育发展

(一)培养计划改革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学校不断进行培养计划改革,着力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针对长期以来“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专业课程过专,基础课面过窄,必修课多、选修课少,课堂教学时数多,学生自学时间少”等弊端,1995年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按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多层次分流”的原则,精减教学内容,缩减学时,并从1995年秋季开始,实行每周5天、每天8个学时、每学时40分钟排课制,有力促进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减轻了学生负担。

1996年,教育部组织实施《高等医学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配合这一行动,学校提出“九五”期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制订“教育教学改革思路”,进行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承担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题4项,省级课题6项,而且学校投资启动了40项研究课题,拿出95万元作为教改基金,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等,参与改革人数达600多人,成为学校历史上教学改革动作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编写出了高质量的教材,完成科研成果9项,其中1项获国家级二等奖、6项获省部级奖、43项校级成果奖。

1998年,教育部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内容、步骤作出了明确规定,与此同时,召开了“第四、五次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及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

为贯彻会议及文件精神,深化教育改革,1998年12月召开了湖南医科大学教学工作会议,对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进行全校动员,组织各级教学主管部门负责人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并以“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素质”为主题开展了长达一个月的“98岁末教学活动”。

同时,按照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修订工作的通知》及《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

本着积极稳妥、求真务实的精神,重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体现“三加强、一扩大、一控制原则”:

即加强计算机、英语、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扩大选修课范围;各专业教学时数实行总量控制,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点。

计算机教学由原来的90学时增加到120学时,并开设多种计算机选修课程。

坚持英语教学“五年不断教,七年不断线”,除公共英语外,还开设医学英语、专业英语。

选修课由原来的18门增加到64门,并开设4个辅修专业,大力加强素质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学及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培养。

调整、整合部分教学内容,如将外科手术学与外科总论整合为外科学基础一门课程,将医用生物学改为细胞生物学,增开分子生物学、卫生法学等课程。

随着医学教育的全球化发展,特别是“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及“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出台,给医学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2001年11月,中南大学召开了首届教学工作会议,回顾了三校合并后教学工作的成绩与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了下一阶段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管理体制创新。

要求根据现代教育思想的理念,按照“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多模式”和“基本要求+特色”的原则,全面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2002年5月,湘雅医学院组织召开了医学教育思想研讨暨本科教育培养方案修订会,集中学习、讨论了“两个标准”,并结合“两个标准”要求重新修订教学计划,使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

新的培养方案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使用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加循证医学教学,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培养方案修订的总原则是:

保留核心课程,增加边缘学科、新兴学科;课时减少,课程门数增加。

新的培养方案总学时数临床医学专业由原来的3608学时减少到3359学时。

2004年5月,湘雅医学院又一次组织修订培养方案。

新的培养方案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以及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的原则,融入两个“国际标准”,极力使湘雅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

对课程结构进行重组,改革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形成由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社科、公共基础、医学基础、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早期接触临床与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业六大模块化楔型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各学科之间的水平融合和基础与临床学科之间的垂直融合。

各模块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组成,改变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上,教师们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灌输—记忆—反复的教学方法,实践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自学能力。

基础理论课教学方面如:

化学、生理等教研室,着重讲重点、讲难点,采取自学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寄生虫学教研室开展的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血吸虫病疫区查找钉螺,书写出调查报告;有机化学、免疫学等教研室采用学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微生物学教研室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实验课教学方面:

生理教研室加强生理二道仪、四道仪操作训练,增开“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等难度较大的实验(此改革1989年被评为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受到卫生部全国生理学界的好评)。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能实验教学采用MS302生物信号放大系统取代二道、四道生理记录仪用于休克、肠缺血再灌等实验,取得较好效果,2001年又购买了多媒体播放系统用于狗休克实验,观察微循环变化规律,大大提高了图像清晰度与观察的便利性,深受学生欢迎。

2002年,主编了《机能实验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随着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们创造性地开设课时比例适当的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临床课教学方面:

湘雅医院实行KAQ教学模式,即知识

(Knowledge)传授、能力(Ability)培养、素质(Quality)养成并重,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及社会调查、命题读书报告会、疑难查房和临床病理讨论会、总结会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和病人,提高学习主动性,既拓宽了知识面,及时掌握本领域高新技术和动态,又锻炼临床思维和实际动手

能力。

湘雅二医院实行“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改革(此研究课题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并已推广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创新思维及临床适应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学校还积极开展考试改革。

1996年,学校组织教师参与基础医学课程国家试题库建设,1998年建成。

学校基础医学考试逐步实行考教分离,近年又建立了临床理论课程及实践考试试题库,规范了试卷制卷和试卷分析的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逐步在考核内容中增加专业外语和主观应用题比例,2003年,在97级七年制学生毕业考试中,开展“临床观察考核”和“利用标准化病人多站临床技能考核”,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着手,尝试考试改革,逐步实现湘雅医学专业考核与国际接轨。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九五”期间,学校提出“大力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思路,逐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