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真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2284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9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真题.docx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真题.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真题.docx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真题

2004年

社会变迁与流动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文化资本

2. 阶级

3. 韦伯

4. 社会流动

二、简述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 社会分层或社会分化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2. 简单阐述什么是中产阶级?

当前中国社会是否存在中产阶级?

为什么?

三、论述题:

(每题25分,共50分)

1. 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社会分层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请比较经济改革前后中国社会分层体系有哪些变化,并解释为什么产生这些变化?

2. 社会分层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形成了多种理论流派,请介绍你所知道的几种理论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社会分层与流动

一.概念解释:

(每小题8分,共32分)

1. 社会分层

2. 社会流动

3. 职业声望

4. 地位实现(获得)模型

二.简述题:

(任选两题,每题16分,共32分)

1.简述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2.简述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3、简述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三.论述题:

(36分)

试从社会分层与流动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的农民工现象

家庭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20分)

主干家庭

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核心化

家庭危机

二.简述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家庭性别分工的变迁。

2.简述20世纪以来世界性的家庭变革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题:

(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离婚的现代社会性因素。

2.试述现代家庭消费生活方式的转变。

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保障

2、基尼系数

3、社会排斥

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是“登记失业人员”?

什么是“下岗职工”?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始建于哪一年?

创建的过程又是怎样的?

3、什么是贫困?

什么是绝对贫困?

什么是相对贫困?

三、问答题(任选一题,50分)

1、社会保险制度与社会救助制度之间有什么联系?

它们怎样才能相互耦合成为一个整体?

请举例说明之?

2、在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低保制度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明之?

社会心理学

一、 概念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权威主义人格(Authoritarianpersonality)

2、角色扮演(Role-playing)

3、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unconscious)

4、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

5、现场实验(Fieldexperiment)

二、 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阿希(Asch,S.E.)关于群体压力(Grouppressure)的实验研究。

2、简述费斯廷格(Festinger,L.)的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三、 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述评米德(Mead,G.H.)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2、试论文化差异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回归分析

简单随机抽样

中位数

条件概率

访谈法

二、简述题,从下列中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什么是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

什么是定类、定序和定距变量,列举若干个与之对应的用于单变量集中和离散趋势描述的统计量

试述抽样方案设计的一般程序与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试论抽样调查中误差的来源及如何减少调查误差。

试述什么是定性研究及如何设计一个定性研究。

社会学理论

一、 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 社会失序

2、 理性选择

3、 虚拟世界

4、 文明冲突论

5、 消费主义

二、 简答题,从下列中任选两题(每题25郑分)

1、 社会网络结构中的“强关系”与“弱关系”(Granovetter语)及其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2、 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

3、 城乡二元结构

4、 布劳的交换理论

三、 论述题,从下列中任选两题(每题35分,共70分)

1、 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情况,谈谈全球化过程中的普遍化与特殊化相互交错的发展趋势。

2、 卡尔·马克思与M·韦伯是从何种视角研究分析他们所处的社会的,这种分析视角导致他们对权利问题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3、 试从两种不同分类角度对社会学理论进行分类。

 2003年————————————————————————

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多数人的暴政”(DeTocqueville)

2.除魅(M.Weber)

3.分类图式(E.Durkheim)

4.《启蒙辩证法》

5.治理术(governmentality,M.Foucault)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请说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在马克思社会理论中的涵义。

2. 请指出韦伯的社会理论中“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 请具体指出涂尔干社会理论中的“教育”与马克思社会理论中的“劳动”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理论意涵,并加以比较。

2. 试比较米歇尔·福柯与法兰克福学派在“权力”分析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理论路径。

 城市社会学

一、 概念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城市

2、 城市化

3、 社区

4、 公共领域

二、 简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请解释城市管理中官本位与民本位的实质差别?

2、 什么叫滞后城市化?

如何解决滞后城市化的问题?

3、 什么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论述题(50分)

   试论社区民主自治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

社会心理学

一、概念题(每题6分,共30分)

1. 服从(Obedience)

2. 参照群体(Referencegroup)

3. 价值观(Values)

4. 镜像自我(Lookingglassself)

5. 群体思维(Groupthinking)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测量社会态度(Attitute)的几种方法

2.简述海德(F.Heider)的人际关系认知平衡理论

3.简述现场研究(Fieldstudy)在社会心理学中的特殊地位

4.简述流言(Rumour)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社会认同理论(Socialidentitytheory)

三、论述题(以下三题中任选两题,每题35分,共70分)

1.简述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2.试论中国人自我概念的主要特征

3.怎样研究社会变迁中的个人现代性(Individualmodernity)的改变?

请简要地提出一个研究框架(framework)

农村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乡村建设运动           

2、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 农民道义经济(MoralEconomy)理论

4、 农村税费改革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简单叙述索罗金(Sorokin)城乡连续谱(Rural-UrbanContinuum)的概念;

2. 简单阐述费孝通“差序格局”格局的概念,并分析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作用。

3. 什么是城市化,分析其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第一、二题每题30分,任选一题,第三题40分)

1. 用你所学过的社会学理论分析近20年来村庄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30分)

2. 论述市场经济对农村原有社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市场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30分)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并用你熟悉的社会学理论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

(40分)(提示,可以分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土地调整方案?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三村土地调整情况

   我们所调查的三个村:

迁城、迁口和迁营,都属于迁县Q乡,具有相似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政策背景。

迁县Q乡是山区,人均土地不到一亩,很多村只有三分,主要种植玉米,用来换面粉或大米作为主食。

迁县以栗树著名,90年代以来,栗子价格飚升,6—12元不等,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从而也成了利益争夺、矛盾纠纷的凝聚点。

栗树承包与耕地不同,它不是根据面积而是根据产量承包。

栗树每棵的产量都不同,所以承包采取的是按产量分树,按人口分产量,按户分段。

如果一家4口人,应分得80斤栗子,按这个产量看看能分几棵树,树大产量多则少分几棵,树小产量低则多分几棵。

迁县在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1991年进行了重新承包,承包合同规定承包期10年,2000年再进行调整。

但是为了防止短期经营和控制人口增长,1995年中央颁布新的政策,土地继续延包30年。

政策到达迁县并形成基层政府文件是在1998年,迁县政府规定,已经打乱重分的村保留现状,没有重分的村延期30年,除非特殊情况,不得再进行大调。

迁城村——没有任何调整

   迁城村,村里有236户,855口人。

李、艾、刘是大姓,古、彭、于等是小姓。

前几年邻乡产金矿,很多人都去打工,赚了一笔钱。

现在用人少;再者,迁城村周围的山上,蕴藏着极易开采的铁矿石,个人开采后运到铁选厂,经过十几年的开采,容易开采的矿点减少,近几年,没矿了,又也出去,死守着地树,越来越不景气,都没钱花。

迁城与中国其他地方一样,经过初始发展之后,进入了停滞时期。

   迁城村的土地、尤其是果树,没有进行调整。

各队还是在执行1990年土地时的承包合同。

迁城村矛盾比较大:

除了地树调整,还有围山转,四队和五队也有矛盾。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大调,但是即使大调也可能引起其他矛盾,从而使乡村干部守着这个潘多拉之盒,不敢也不愿意调动土地。

国家政策规定延包30年,正好给不调动土地一个充分的理由:

不能违反国家政策。

如果村民还要要求调整土地,干部会增加调地条件:

除非全村人都同意,否则不能调整,甚至有一个人不愿意调也不行。

所以,迁城虽然矛盾重重,但是土地还是没有调整。

对迁城村来说,小调不管用,大调政策不许可,村干部均衡各方面情况,选择了拖着不调整的策略。

因为政策不鼓励调地,至今没有作任何调整,拖延至今,村民意见最大,几十名村民联合上访,而且,几乎是全村拒交统筹提留。

迁口村——微调

   迁口村200多户,700多口人。

迁口只有一处比较成形的矿体,与贾庄相联。

资源分布不占优势。

但是村里板栗品种多,村干部就在这上面下功夫,现在采用了栗子嫁接新技术,提高了产量。

现在老百姓各有各的收入途径:

经商、上班、开出租、加工、修理部……主要是板栗,一口人平均100斤,最多的200斤。

   迁口村进行了微调。

微调是指不打破队界,保留原来各队土地,只是在进出人口的农户之间进行调整,以出人口的户的地来补进人口的地;拖欠的部分,用村里的荒地或原来保留地的机动地等进行补偿。

   迁口村在2000年进行了微调,只在进出人口的农户之间进行调整。

进出人口地农户先自己协商调换,协商未成的由村进行调换。

进出人口之间的差额由公共土地或每年补贴50斤栗子解决。

迁口矛盾较小,没有出现上访事件,大部分农户都交了提留统筹。

迁营——大调

   迁营村有251户,850多口人。

迁营村人均地不到一亩,主要种植玉米、黄豆、高梁;每年栗子收入约百十斤。

栗子是主要收入,栗树纠纷也多,栗子产量多少不均。

村里有两户养牛的,由于迁营村是乡政府住地,30%的农户经商、搞修理,这明显比其他两个村多。

   在我们调查的三个村中,只有迁营村的土地在1991年调整后进行了第二次调整,而且是“打破队界”的“大调”。

大调是指在一个村(行政村)中,打破队界,所有原生产队的土地合在一起,按人均重分。

   迁营村在95年提前进行了大调,打破队界,在村内重新均摊土地和栗树,但是在这种调整中,出现了要求树木补偿纠纷,甚至是砍伐果木的新问题;有些农民不满,找到乡里要求解决,但没有出现集体上访,只有30%的农户交了提留统筹。

研究方法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拟合优度

2、方差

3、非抽样误差

4、民族志方法

5、概念抽样

 

二、简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在某一社会调查中使用了如下的职业分类:

1.干部

2.教师

3.工人

4.专业人士

5.白领阶层

请说出这种分类违背了变量设计的哪些原则并提出你的修改方案。

2、某项研究试图研究青少年的IQ状况,分别在三年级、六年级和初三对同一群学生的IQ进行了测验,每次测验采用了不同题器(scaleitem)的IQ量表,IQ的高低是以全部量表的总和得分来表示的。

已知这三次IQ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r12=.56r23=.65r13=.52

请问IQ测量的信度系数是多少?

并简要说明原理。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论述PPS抽样(ProportionaltoPopulationSizeSampling)的优缺点和操作步骤。

2、答题:

见下表

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和教育水平的交互表

 

文化程度

(人数)%(同类人群中参与体育活动者比率)

研究生360.5

大学30336.6

中专75430.0

初中48218.4

小学26512.4

文盲1014.6

 

根据该表的统计数据能否得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和教育水平有直接关系的结论?

是否有与教育水平有关的其他更直接的因素影响群众参与体育活动?

试申述你的理由和检验方法(用文字表述)?

社会学理论

一、诠释概念(每题6分,共30分)

1、 社会化

2、 实质理性(M.Weber)

3、 集体良知(E.Durkheim)

4、 文化帝国主义

5、 批判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简单介绍世界体系论的内容

2、 简答吉登斯的反思性(reflexivity)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 剖析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消费主义

 2、众所周知,从社会思想史的角度来说,对现代性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的讨论,经典社会理论的不同流派都持有不同的见解,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它们理论进路的不同,请说明涂尔干以法团(corperation)概念为核心的对现代团结所做的基本解释,与韦伯围绕着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价值的基本论述之间有何差别,反映在方法论上又有何差别?

2002年————————————————————————————

社会工作

一、 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 人权

2、 终极价值 

3、 社会服务

4、 社会排斥 

5、 职业福利

二、 问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

1、 什么是危机?

结合儿童救助谈谈危机介入的方法和技巧。

2、 简述社会行政的内容,并说明评估对社会行政的意义。

3、 试根据社区发展的理论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思路和成果。

4、 试比较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的关系。

5、 试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分析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农村社会经济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超级村庄

2. 社区发展

3. 村庄共同体

4. 草根制度

5. 传统农村社会网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要介绍和评论“农民道义经济”的理论;

2. 简论我国“城中村”产生的社会结构背景。

3.简论当前我国村民对村庄公共权力的需求和参与情况。

三、论述题(选择两题回答,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影响。

2.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农村发展和农民行为产生的影响。

3. 分析当前我国农民负担问题以及农民的反应。

社会研究方法

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20分)

1、 路径分析法

2、 回归分析法

3、 内容分析法

4、 离散趋势及其度量

二、计算题(任选一题,30分)

1、假定华南地区某大学的男生的身高总体的平均值为μ=169厘米,标准差=10.2厘米。

如果我们从中抽取一个n=100的男生的随机样本,那么样本均值在μ±2厘米的可能为多少?

2、为了评价某个电视栏目的改革效果,我们在电视栏目改革前从一个居民点抽取了5个居民。

经调查得知,他们对栏目的评分分别为:

65、70、85、80和75。

在改革后,我们在另一居民点抽取了6个居民,调查了他们对改革后的电视栏目的评价,他们给栏目的打分分别为:

70、75、80、85、85和85。

在两个居民点的评分的方差相同的假设下,计算两个居民点对该电视栏目的均值差(μ1-μ2)的95%的置信区间。

三、 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社会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2、 论述社会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的关系。

  

(社会统计)

一、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测量误差

2探索性研究

3概率抽样

4参与观察法

 

二、研究设计(20分)

我们将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下列问题:

1家庭背景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消费观念与个人社会地位

3夫妻收入与夫妻家务劳动分担

4社会关系网络与再就业职工的职业选择

请选择其中一个你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

在作研究设计时除列出整个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每一步的实施要点外,还必须

(1)对研究涉及的概念作出明确的理论定义;

(2)将理论定义操作化,设计出相应的测量指标;(3)根据设计的指标,设计问卷调查中相应的问题和答案;(4)阐明研究要检验的假设。

 

三、论述题:

(每题20分,共60分)

1. 试述随机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

2. 试述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 试述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理论与历史

一、 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20分)

1、 全球化(globalization)

2、 集体表象(collectiverepresentation)

3、 社会分层(socialstratification)

4、 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

二、 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格兰诺维特(M.Granovetter)提出的社会网络(socialnetwork)理论对我们研究社会组织(socialorganization)或社会过程(socialprocess)有什么启发意义?

2、 什么是帕森斯(Parsons)的模式变量?

列举其五种主要形式。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试述加入WTO后可能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 在古典社会理论家们看来,价值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研究现代社会的核心理论,请根据马克思以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确立的价值理论,以及韦伯有关价值与理性之关系的讨论,谈一谈现代社会在价值领域中所面临的两难处境,并说明这两位社会理论家在理论出发点上的差别?

 2001

年社会组织与变迁

一、 概念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 组织的“制度化”

2、 非正式组织

3、 “搭便车”

4、 法团主义(Corporatism)

二、 简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1、 简要说明“经济存在于整体社会中”(或“经济嵌入社会关系结构”)所表述的社会学意义。

2、 以企业为例,简述组织、制度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 论述题(共50分,每题25分)

1、 以“合作制”为例,论述“纵向一体化”组织方式与“横向一体化”组织方式之间的异同,及其各自的发展趋势。

2、 试述曼瑟尔.奥尔森(Mancur)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所阐述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悖论,并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吃”两个形象事例,对传统集体行动理论和奥氏的理论加以比较。

 文化人类学

一、 简述题(共25分,每题5分)

1、 习俗:

2、 信仰:

3、 嗜好:

4、 无意识:

5、 符号:

二、 选择题(请在正确答案处画圈,共20分,每题4分)

1、 “差蚋窬帧笔怯桑ㄎ馕脑濉⒎研⑼ā⒗钜嘣啊⒘忠      提出。

2、 “一般交换”和“限定交换”这一对概念是由(莫斯、道格拉斯、萨林斯、列维-斯特劳斯)提出。

3、 马林诺夫斯基对他以后的人类学发展影响较长的是(功能主义、宗教学、神学、方法论)。

4、 “深描”的作者是(狄尔泰、布迪厄、格尔兹、舒茨)。

5、 “文化批评”强调的是(理解之理解、研究者自身的反思与成长、读者与作者的知识性再生产、文化反哺)。

三、 简述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共30分,每题10分)

1、 “家庭”与“宗族”(用人类学常用的符号图表示亦可)。

2、 “人情”与“关系”(特指中国人)。

3、 “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主义”。

四、 论述题(任选一题,25分)

1、 从“田野工作”看对社会的感受能力。

2、 从“人为的事实”论人的思辨能力。

3、 归纳“文化”与“文明”。

劳动社会学

一、 解释下列概念(共20分,每题4分)

1、 劳动者

2、 职业生涯

3、 人力资本

4、 下岗

5、 暗含契约

二、 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 西方社会学在劳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主要研究过哪些问题?

2、 “队生产”下会出现哪些行为问题?

有什么解决方案?

3、 工会领导人的品格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

每种类型有哪些特点?

三、 从下列题中任选两题,详细回答,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共50分,每题25分)

1、 劳动中的一般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请说出这些方面的具体内容。

2、 格兰诺维特(M.Granovetter)的“嵌入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他是怎样用这一概念解释劳动力市场运作的?

3、 华尔德(A.G.Walder)所揭示的中国国有企业内“上下间施恩回报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这种关系类型为什么会产生?

社会心理学

一、概念题(共20分,每题4分,)

1. 从众(conformity)

2. 参照群体(referencegroup)

3. 态度测量中的社会赞许反应倾向(responsebiasofsocialdesirability)

4. 镜像自我(lookingglassself)

5. 内群体(ingroup)

二、简答题(共30分,每题6分,)

1.简述社会态度测量的几种方法。

2.简述海德(F.Heider)的人际关系认知平衡理论。

3.简述现场研究(fieldstudy)在社会心理学中的特殊地位。

4.简述刻板印象的利与弊。

5.简述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三、论述题(以下三题中任选两题,共50分,每题25分)

1.试述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及文化人类学的区别与联系。

2.试论中国人自我概念的主要特征。

3.西方社会心理学在解释中国人社会心理时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试举例说明。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5分,共30分)

1、 抽样框

2、 概率抽样

3、 检定力

4、 正态分布

5、 观察法

口述史(oralhistory)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举例说明变量的四种不同量度层次。

列举三种检验两个变量是否相关的社会统计学方法,并略加说明。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概述多变量分析的详析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