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AS含参考答案.docx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AS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AS含参考答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AS含参考答案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A)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2.教育出现阶级性出现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从分离开始走向结合是在(C?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义务教育制度出现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这种观点属于(B)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多岁的儿童就其身体发育看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了,但是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
这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8.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
(D)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9.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C?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B?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1.“十个手指有长短”,这表明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D)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2.在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B)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3.教育具有传承.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
(C)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1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人口
15.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中,最古老的是(A)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6.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C)
A.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B.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手段
D.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
17.在我国,“教育”这个范畴最早出现在(C)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说文解字》
18.某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有违儿童身心发展的(D)
A.互补性
B.稳定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1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0.人们常说:
“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了人地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二、判断题
2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错误
由学校内部和外部的条件决定:
取决于学校教育目的性.系统性与选择性的实现程度;
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程度
2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错误。
(答案来自2012上真题)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耐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话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3.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P321-322
一.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二.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
三.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四.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五.心理咨询
六.班主任工作
七.校园生活
24.教育必然促进人的发展
错误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起主导作用并非教育万能,它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而且,当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时,能促进人的发展;反之,会阻碍人的发展。
25.学校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错误
学校教育不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只是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体现在:
26.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27.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体现在:
加速人的发展,发觉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2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P34
正确
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结构,形态,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9.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P40
正确
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也就是说环境的给定性与人的选择性,相互作用,蕴含了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30.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
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
要“抓反复”,“反复抓”。
31.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
正确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人的发展。
但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
如应试教育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32.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3.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
正确
34.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正确答案:
×
×[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
教育方针包括:
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35.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正确答案:
正确。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它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根本指针。
教育方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2)教育的目的;(3)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由此可见,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因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可以看成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36.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不应该有教育目的
错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指教育过程中不存在着任何目标,而是他用来反对教育的外部目的,藉以提倡教育的内在目的的代名词。
他对“教育目的”有关理论的阐释,虽然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展现一个认识教育目的的新视角,但其理论论证的自相矛盾以及实践指导价值的缺乏,足以使我们对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产生怀疑。
37.五育并举意味着德智体美劳必须平衡着力
?
38.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P53
正确?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
39.教育完全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P60,P69
错误
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1)其中,教育也有政治功能:
1)教育能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能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民主政治化)
4)教育能形成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P69-70
作为一个子系统,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
表现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则;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40.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错误
从广义的角度看,教育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包括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等活动
4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错误
从狭义的角度看,在专门的机构里由专职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4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类似1)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3.教学就是指上课
错误
教学: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
44.隐性课程对学生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对隐性课程:
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而存在的课程书上这块内容极少的
45.课程计划既规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类别和顺序,也规定了课程的具体内容
错没有规定教学具体内容书本P132即课程方案
46.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正确
47.写好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订的总计划
48.写好课题(单元)计划:
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内容.课的类型与主要方法。
3.写好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
备好课应知道怎么做:
①钻研教材: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②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以及方法和习惯等。
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遇到困难.产生的问题有先见性采取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
了解如何组织材料,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法
49.班级教学的主要缺陷在于不易于因材施教
正确
班级上课制: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的局限在于:
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的潜力;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50.人类的认识规律是从实践开始的。
因此,学生在校学习应该以直接经验为主P200
错误
直接经验:
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间接经验:
是他人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
5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P181
正确
(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2)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
52.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为学生所接受的新的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
因此,必须深入具体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并为此而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
(1)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
认识性质有矛盾.能力性质的矛盾.思想性质的矛盾。
(2)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
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
53.知识的积累必然促使个人能力的提高
错误这题不会,乱写
54.课程即教学内容
错有广义狭义之分
55.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也就是老师如何教的方法
错误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56.德育即道德教育
错误P280
解析:
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57.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正确P298
58.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错误P296
解析:
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
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59.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正确
解析: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
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不许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60.德育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错误P302-303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61.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品德
首先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为人师表,要给学生树立个好的榜样,从思想上,做事上都要做得很好.其次就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能只靠老师的努力,学生自身也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具体可以怎么做,例如:
1.教师带好头,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示范。
比如教师的一言一行,和学生在一起的优秀人格魅力。
2.开展学生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艰苦朴素的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品德。
3.家长重视,在孩子面前做一个示范者,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品德养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问题较大,只能简单说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最好给分奖励一下。
62.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有两个阶段:
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
他们凭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
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首先考虑的是,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并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两个阶段是:
阶段3,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或好孩子定向。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
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求别人也遵守。
3.后习俗水平。
这个水平的两个阶段是:
阶段5,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的定向阶段。
在前一阶段,个人持严格维持法律与秩序的态度,刻板地遵守法律与社会秩序。
而在本阶段,个人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阶段6,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考虑到未成文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根据良心做出的行为。
(P293)
6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A,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的实现的。
b,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c,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倡导学生活动。
2,德育过成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A,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b,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A,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B,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
C,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P300-304)
64.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4.心理性
三、简答题
6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34-P50
1)遗传: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
2)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外部条件),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教育: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能动性: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
66.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2.做好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67.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68.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表达清晰5.教学组织严密
69.积极性高7.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70.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71.简述美育的功能。
72.发展基本能力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73.简述教学工作的一般过程P257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1.备课2.上课3.课后教导4.评价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74.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75.简述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力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成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这也是经济功能)
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的手段。
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76.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P54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制约着教育的性质与教育目的.宗旨(对应书上两点)
②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③制约着受教育权
④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它的政治功能,主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
①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②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③教育能够制造政治舆论
77.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传承文化
教育传递.保存.活化文化,(文化为人所掌握)
2).教育能改造文化
(通过选择和整理文化,起到导向作用)
3).教育能创造.更新文化
78.简述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性的教育家P4-8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论语;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教育)》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法国卢梭--《爱弥儿》;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英国斯宾塞----《教育论》
德国梅伊曼
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
我国杨贤江和《新教育大纲》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
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79.简述教育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80.授受基础知识2.形成基本技能
81.简述教学活动的本质。
P179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也就是哲学认识论所揭示的各种认识特征,比如认识是人脑的反映,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
从根本上说,教学活动都要受到这样一些认识规律的制约。
但是,教学又不是简单地服从一般认识规律,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体现为:
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心理性
82.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83.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学生.学科以及社会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84.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
85.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
3.要为课程开发提供明确的依据,就需要深入考察社会生活领域。
概括地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时代特征及其对人的素质要求,是课程开发的现实依据。
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86.简述中学课程的主要类型
初中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学科课程为主
87.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书上p155两句话1.2.
88.明确教学的目的;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5.组织好教学活动;6.布置好课外作业
(3)课后的教导工作
89.简要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90.课时计划(教案)
做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2)上课: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91.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a.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b.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9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P220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从问题入手,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
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包括民主的教学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
93.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哪些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基本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发展。
94.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讲究讲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