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2107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的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作为略读课文,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2、学生自读后可作一次反馈,让他们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种景象,充分让学生自由交流,并提出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3、再次阅读时,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

在此基础上分段(按三处景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4、教师需要点拨的是,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着重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

品味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5、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整理,背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记录一些优美的句子。

6、初读课文时,可让学生观察插图,图文对照,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在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猜你感兴趣: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测试卷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测试卷

一、拼写词语10%

níngshénxīshēngāyízácǎocóngshēng

()()()()

kǎixuángòngxiànwēixiéjùjīnghuìshén

()()()()

二、选正确的读音打√6%

还(huánhái)乡河气喘吁吁(xūyù)困难(nánnàn)

还(huánhái)有呼吁(xūyù)逃难(nánnàn)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14%

审问()发表()训练()征服()

审查()发行()锻炼()克服()

坚强的()疲劳的()连续的()

顽强的()疲倦的()连绵的()

四、填字成词6%

知()知()运()帷()风()鹤()

兵()神()()出()没()背()敌

五、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词重新排列3%

1、哥哥伯父祖父弟弟叔叔

2、发奖起跑冲刺终点

3、生物植物树梨树果树

六、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

6%

无论都虽然但是只要就

即使也因为所以不仅还

赵文是学校田径队的运动员,他训练非常刻苦。

()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他()坚持训练,()他生病了,()要训练一会儿才肯休息。

()他训练占用了很多时间,()学习成绩仍然很棒。

()他的出色表现,()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七、缩写句子。

2%

(1)狡猾的狐狸一直盯着乌鸦嘴里的肉。

(2)夏天,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人们的视线。

八、下面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选择正确的'填在()中。

3%

A、表示下面是解释或说明部分。

B、表示意思递进或转折。

C、表示声音的延续。

1、我们的大地给予我们足够的食品我们将共享。

()

2、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

3、我们是中国人。

()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8%

我们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着战争的硝烟,()的子弹还()着()的和平之花。

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地用自己的生命()和平。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件中的两个人物。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朗读课文。

(三)按自然段读懂课文意思,划分结构段,初步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划分结构段,初步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按“预习”要求,了解初读课文的情况。

1.提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简单地做个介绍。

(必要时教师做补充)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人。

具体说,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他发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

今天我们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也是伽利略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物理现象。

亚里士多德,两千三百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他。

他说的话被看作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他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

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

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走进一个故事里?

是谁起了作用呢?

(是伽利略在起作用。

因为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22年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二)读课文,正音正字,检查预习中读解生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带点的字):

哲(zh6)学家教授(sh^u)固执(zh0)(以上字是翘舌音)

比萨(s4)斜塔(“萨”是平舌音)

2.“当(d4ng)作”的“当”不要读成“d1ng”的音,这里是看成,作为的意思;

“同时着(zhu$)地”的“着”是接触到的意思,不要读成“zh2o”、“zh8”等音;

“惊讶(y4)”的“讶”不要读成“y1”的音。

3.注意字形:

区别“宜”和“宣”,“妄”和“忘”的不同。

4.检查读解生字新词情况:

哲(zh6)学家:

哲,有智慧,或有智慧的人。

哲学家,是研究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对各种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的学问的专家。

教授(sh^u):

授,传授,如授课。

教授是大学里职务最高的教师。

如,伽利略,25岁已经是大学里的教授了。

比萨(s4)斜塔:

萨,是一个姓;“拉萨”的萨。

比萨,意大利西部古城,著名的比萨斜塔建于1174年,高54.5米,因地基打得不好,塔身倾斜,因此得名。

违(w7i)背:

违,不依从。

违反、不遵照的意思。

胆大妄(w4ng)为:

妄,不是分内的,胡乱的。

胆子大得不管不顾,胡作非为。

宣(xu1n)布:

宣,公开出来。

正式告诉大家。

固执(zh0):

执,掌握。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磅(b4ng):

英国和美国用的重量单位,一磅合453.6克,不足一斤。

(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词语,再概括讨论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学生时代就敢于提问,被称为“辩论家”。

第2自然段:

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第3自然段: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重10磅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10磅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而伽利略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

第4自然段:

伽利略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错了。

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的。

第5自然段:

很多人都要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第6自然段: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

大家惊讶地明白了:

亚里士多德的话也不是全对的。

(四)为课文分段:

提示:

课文讲的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态度研究科学的故事。

分段应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课文是介绍伽利略的。

一开头就有必要概括地交代一下伽利略是怎样一个人。

看看哪一小段是担负这个任务的?

(第1自然段。

这就是文章的第一大段。

2.因为课文是表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的,所以接着就该说明这位权威究竟是谁?

(是大家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故事中的两位人物都出现了,这又该是一段了。

看看哪一个或哪几个自然段担负这个任务的?

(第2自然段)

3.既然课文是介绍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肯大胆提出问题,课文也交代了不迷信的权威是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接着就该说明这位权威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言论引起了伽利略的疑问呢?

看看哪个自然段或哪几个自然段是专负这个责任的?

(第3自然段)

4.引起伽利略的疑问提出来了。

下一步,就该叙述伽利略为了证实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对的要做什么?

(试验)

试验的结果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为了让大家都知道,就要公开验证,这就是在哪里试验呢?

(比萨斜塔)

结果引起极大的轰动,这又是一段了。

看看哪一个或哪几个自然段包管这一点意思呢?

(第4~6自然段)

(五)归纳四个结构段的段意。

第1~3自然段就是一~三段。

这样,第1~3自然段段意也就是第一~三段的段意了。

第第4~6自然段是第四段。

把第4~6三个自然段段意归并起来就是第四段段意了。

小组议论这三个自然段段意怎样归并为一个结构段段意的。

提示:

着重看谁做了什么,相同或相近的合并起来。

具体内容用概括的词语归纳。

(第5自然段讲伽利略多次试验,第5自然段讲大家看伽利略公开试验成功,大家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

三个自然段都提到试验的事,只是最后还肯定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

因此,第四结构段的段意应该是: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使大家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

(六)小结

全文6个自然段,按事情的阶段划分,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伽利略提出疑问的根据,理解不迷信权威的意义。

(二)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伽利略提出疑问的根据,即由一个事实推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三、教学过程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解答“思考·练习”中的1~3题。

带着以下问题读第一、二段,然后再议论解答:

1.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一句话产生疑问。

那么,亚里士多德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呢?

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人们对他的肯定和崇拜。

看看哪些词语表现了这种肯定和崇拜?

(“都信奉”、“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人类的真理”)

“信奉”,怎么理解?

“真理”是一种什么道理?

“真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信奉”,信仰和崇拜。

“真理”,真实的、普遍的,人人应该遵从的道理。

这种道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

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

2.这一段最后一句话用了加问号的反问的语气(或指出用了反问句),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为什么用反问的`语气?

改用加句号的陈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

(改用一般陈述句就使“不能违背的真理”效果差了,达不到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许更改”的“权威”程度了。

3.伽利略居然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许更改的话提出了疑问,说明伽利略的一种什么精神,或者说什么态度?

(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态度。

那么,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疑问,提出了怎样的疑问?

(亚里士多德的话是: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

4.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大铁球落地速度快,小铁球落地速度慢。

大铁球落地需要5秒钟的话,那么,小铁球落地就得几秒钟?

(50秒钟)

5.那么,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说法提出了什么疑问?

读读伽利略提出疑问的那几句话,再认真议一议: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

6.这一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是指什么事实?

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哪两个?

(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指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两个“应当”:

一个是: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一个是: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7.把两个不同的结论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填在“思考·练习”第2题中第

(1)题的两条横线上。

然后不看答案,用自己的话把两个结论的内容说给邻近的同学听,说给大家听。

轻声自由读第二、三段课文。

8.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不仅提出疑问,而且推想出两个不同的结论后,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对或者不对呢?

(用试验的办法去检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或者不对。

从这一点看,伽利略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认真求实的态度。

9.朗读第三段。

再想一想,议一议,弄清伽利略提出的疑问中的两个结论。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分类》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分类》优秀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对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分类和整理,为了更好地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对图形进行分类时,通过“认一认”“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学生能够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学生就会轻松掌握知识的要点,尤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重视学生的应用意识。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特性,让学生想象生活中运用这一特性的实例,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7根小木棒7颗钉子

教学过程

⊙回顾已学内容,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了许多图形,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学生自由表达。

师:

今天老师把你们的“老朋友”都请来了,你们想见见吗?

(课件出示各种图形)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通过观察,发现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

师: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与这些图形有关。

(板书:

图形分类)

设计意图:

从引导学生回忆认识的图形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认一认课件出示的各种图形,为后面学习图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认知图形的特征

1.第一次分类,引导学生把所有认识的图形分成两类。

师:

如果让你们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们打算怎么分呢?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类的结果。

师:

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你能根据其他同学的分类结果想到他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吗?

全班交流分类的结果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来分,可以分成两类。

(1)平面图形:

其特征是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它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立体图形:

其特征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包括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

2.第二次分类,引导学生将平面图形分一分。

师:

你们能将这些平面图形再分成两类吗?

(课件出示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讨分类的方法。

(1)把平面图形按是否由线段围成的来分,可以分成两类。

①一类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即圆。

②另一类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引导学生继续分一分。

师:

你们能把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再分成两类吗?

(2)把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按边数的多少来分,可以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类。

①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它有3条边。

②四边形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它有4条边,包括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知的图形,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逐层递进的分类,既培养了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