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第3讲断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2090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断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断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断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断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断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断句.docx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断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第3讲断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断句.docx

文言文阅读第3讲断句

第3讲断句

 

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目前的全国卷、山东卷多以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难度不大,北京卷、浙江卷等多以主观断句题形式考查。

从全国各地高考命题来看,断句题有两种形式:

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主观断句题。

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

分值:

3—5分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

附:

古代历法常识

1.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2.参商——常用来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3.流火——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5.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6.农历一一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7.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自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依此类推。

9.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10.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11.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3)干支纪年法。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12.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经常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例1:

1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5分)

【断句选择题】

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何也?

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

(苏轼《题鲁公帖》)

 

例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

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

故孔子论文曰:

“辞达而已。

”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

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

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

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

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

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

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

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②”。

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③。

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

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

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

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

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④,几不识为何乡贯矣。

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史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⑤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

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

或曰:

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

余曰:

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

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

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

何也?

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

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

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

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取材于袁宗道《论文》)

  【注】①空同:

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

②反正:

回到正确轨道上。

③令甲:

第一条法令。

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

④《一统志》:

记载全国地理的书。

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

⑤西京:

西汉的代称。

10.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B.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C.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断句主观题】

D.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例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子墨子言曰:

“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

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

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

曰:

“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曰:

“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

”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

“不义【甲】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民闻之,皆竞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

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

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国之贤者,高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与之令。

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

夫高爵【乙】无禄,民不信也。

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

故先王言曰:

“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

”事则不与,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

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

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至暴。

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

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

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

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

(取材于《墨子·尚贤》)

精华提炼

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断句方法:

(一)凭借名(代)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

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

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二)凭借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在文言文中,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为此我们借助虚词断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类虚词:

1.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尾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3.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4.复音虚词(包括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

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5.其他: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三)凭借对话(引文)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在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

(四)凭借对称结构断句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五)凭借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

但是,文言文中还常常会遇到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补出省略部分,方能正确断句。

(六)凭借修辞断句

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点。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断句。

第一步:

初读文段,划分层次

先初步划分几个大的段落层次

第二步:

寻找标志,仔细切分

①找名词、代词、动词

②找对话词语③寻虚词④查句式⑤看对称⑥析修辞

第三步:

通读文段,检查连贯

检查是否语意贯通,符合语法规范

断句步骤:

 

断句选择题解题技巧——先缩后排

1.先缩小范围

选择题的4个选项并不是断句全不一致,这4个选项中也有很多断开的位置是一样的。

因此,找出选项之间的区别点,根据语感先缩小范围。

2.再重点排除

依据6种断句技巧,寻找标志词,结合语境就可以确定最终答案。

跟踪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治狱

客问龚自珍曰:

“子之南也,奚所睹?

曰:

“异哉!

睹书狱者①。

“狱如何?

曰:

“古之书狱也以狱,今之书狱也不以狱。

微独南,邸抄②之狱,狱之衅皆同也,始狡不服皆同也,比其服皆同也,东西南北,男女之口吻神态皆同也。

吾睹一。

“或释褐而得令,视狱自书狱,则府必驳之,府从则司必驳之,司从则部必驳之。

视狱不自书狱,府虽驳,司将从,司虽驳,部将从。

吾睹二。

“视狱自书狱,书狱者之言将不同,曰:

‘臣所学之不同。

’曰:

‘臣所聪之不同。

’曰:

‘臣所思虑之不同。

’学异术,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曰:

‘臣所业于父兄之弗同。

’今十八行省之挂仕籍者,语言文字毕同。

吾睹三。

曰:

“是有书之者,其人语科目京官来者曰:

‘京秩官未知外省事宜,宜听我书。

’则唯唯。

语入赀来者曰:

‘汝未知仕宦,宜听我书。

’又唯唯。

语门荫来者曰:

‘汝父兄且慑我。

’又唯唯。

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曰:

‘汝之学术文义,懵不中当世用,尤宜听我书。

’又唯唯。

今天下官之种类,尽此数者,既尽驱而师之矣。

强之乎?

曰:

否。

既甘之矣。

吾睹四。

“佐杂书小狱者,必交于州县,佐杂畏此人矣。

州县之书狱者,必交于府,州县畏此人矣。

府之书狱者,必交于司道,府畏此人矣。

司道之书狱者,必交于督抚,司道畏此人矣。

督抚之上客,必纳交于部之吏,督抚畏此人矣。

吾睹五。

“其乡之籍同,亦有师,其教同,亦有弟子,其尊师同,其约齐号令同。

十八行省皆有之,豺踞而鸮视,蔓引而蝇孳,亦有爱憎恩仇,其相朋相攻,声音状貌同。

官去弗与迁也,吏满弗与徙也,各行省又大抵同。

吾睹六。

“狎富久,亦自富也。

狎贵久,亦自贵也。

农夫织女之出,于是乎共之,宫室、车马、衣服、仆妾备。

吾睹七。

“七者之睹,非优、非剧,非酲、非疟,非鞭、非箠,非符、非约③,析四民而五,附九流而十,挟百执事而颠倒下上。

哀哉,谁为之而壹至此极哉!

(取材于《龚自珍全集》)

注:

①书狱者:

明清时期,写刑事判决文书的人,指刑名师爷。

②邸抄:

朝廷定期发布公文、案例的报纸。

③优、剧:

指艺人演唱、做戏。

酲、疟:

指喝醉酒、患疟疾。

鞭、箠:

指受鞭笞、棍打。

符、约:

指订合同、立契约。

13.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

说京师翠微山

[清]龚自珍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

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

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

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

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

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

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

三山何有?

有三巨石离立也。

山之盩①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②之也中矩。

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

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

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

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

龙泉迉③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①盩(zhōu):

山的幽深处。

②甃(zhòu):

用砖砌。

③迉(qǐ辶+只):

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B.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C.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D.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逐猫文

[明]李渔

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

牛司耕,马服御,同功也,称者则曰“牛马”;鸡司晨,犬守夜,猫辟鼠,亦同功也,称者则止曰“鸡犬”而不及猫。

昔人得道升仙,鸡犬俱而猫不与,情有难周乎?

抑三者之有幸不幸也?

余尝以之诘人,人无应者;因自穷诘而得其故。

盖鸡犬之鸣吠,无所利而为之也;猫得鼠以自啖,有所利而为之也。

自利者贪自利而获利人之名者僭贪与僭仙家所谓祸车也然则猫朝捕夕辟功利兼收犹不得与徇义忘利者等至其利于身而不利于家且将不利于利于家者,将何以处之?

余畜一猫,缁衣素裳,俗有“乌云覆雪”之号,遂以皮相见收于主人。

抚之摩之,减食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

当其率性之始,视鼠如仇,有弗捕,捕则必获。

未几而厌常趣异,升险如猱,走旷类犬。

昼猎飞鸣宿食于外,夜则酣宿于家。

向视为仇者,今则同眠而不之怪也。

遂至群鼠公行,家无完笥。

主人问罪于猫,而猫方孕,姑俟诸。

无何,举二子,旦夕乳之,无暇野食,见鸡之雏者、犬之稚者,辄垂涎而攘臂焉。

鸡犬交哗而诉于主人,主人怒曰:

“此患不除,二族能安乎!

且前之有待者,以其有子也。

今子无知,视母以为知,敬效其所为,将以食鸡犬为常而捕鼠为异。

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

”家人请售之,主人曰:

“售者幸矣,受者奚罪?

”“然则歼之乎?

”主人曰:

“罪则当诛,前功难泯;且有二子在,讵①不克庇一母?

”乃为爰②书曰:

“司捕弗捕,是失职也,失职有斥逐之条;凌轹③有功,是妨贤也,妨贤正放逐之典。

数里之外,其有北林乎!

”乃命童子举而投之。

濒行,谓曰:

“无念尔子,于兹永诀。

尔其悔之!

”既去,戒其二子曰:

“率尔良能,无循胎教!

”复呼鸡与犬而饬之曰:

“无无人吠,无非时鸣;殷鉴不远,视尔同群!

”童子归而主人问状,童子曰:

“投之中原,林木蓊翳,猿啼戏而鸟栖枝,一跃而升,逞其故智。

”主人太息曰:

“鼠能唾肠,猿则噬脐;逐而不悔,猫其终欤!

(有删改)

注:

①讵:

难道。

②爰:

通援,引用。

③轹:

欺凌。

12.请为文中加下划线的文字加上标点。

(4分)

自利者贪自利而获利人之名者僭贪与僭仙家所谓祸车也然则猫朝捕夕辟功利兼收犹不得与徇义忘利者等至其利于身而不利于家且将不利于利于家者

四、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巩固提升

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

(取材于黄庭坚《书嵇叔夜诗与侄榎》)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①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

有意耀其才,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而其才亦龊龊碌碌,无纤毫之用于天下。

夫惟杜机葆贞,凝定于渊默之中,即自弢【1】其才,卒不得不显。

盖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也。

今夫花萼蕃郁,人睹木之华,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而先溉其根,何也?

所培在本也良玉韫于石不待剖而山自润明珠含于渊不待摘而川自媚莫邪藏于匣不待操而精光自烁人不可正睨者何也有本在焉其用自不可秘也。

②而晚代文士,未窥厥本,呶呶【2】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

单辞偶合,辄气志凌厉;片语会意,辄傲睨千古。

谓左、屈以外,别无人品;词章以外,别无学问。

是故长卿摛藻于《上林》,而聆窃赀之行者汗颊矣。

康乐【3】吐奇于春草,而耳其叛逆之谋者秽谭矣。

下逮卢、骆、王、杨,亦皆用以负俗而贾祸,此岂其才之不赡哉?

本不立也。

本不立者,何也?

其器诚狭,其识诚卑也。

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

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

其器若万斛之舟,无所不载也;其识若登泰巅而瞭远,尺寸千里也。

故方其韬光养嘿【4】,退然不胜,如田峻野夫之胸无一能。

而比其不得已而鸣,则矢口皆经济,吐咳成谟谋;振球琅之音,炳龙虎之文;星日比光,天壤不朽。

岂比夫操觚属辞,矜骈丽而夸月露,拟之涂糈土羹,无裨缓急之用者哉!

③盖昔者禹、尹、虺、召之徒,皆备明圣显懿之德,其器识深沉浑厚,莫可涯涘。

而乃今读其训、诰、谟、典、诗歌,抑何尔雅闳伟哉!

千古而下,端拜颂哦,不敢以文人目之,而亦争推为万世文章之祖。

则吾所谓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者也。

信乎器识文艺,表里相须,而器识狷薄者,即文艺并失之矣。

虽然,器识先矣,而识尤要焉。

盖识不宏远者,其器必且浅浮;而包罗一世之襟度,固赖有昭晰六合之识见也。

大其识者宜何如?

曰:

豁之以致知,养之以无欲,其庶乎!

(取材于袁宗道《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注释:

【1】弢:

掩藏。

【2】呶呶(náo):

多言,即唠叨。

【3】康乐:

即谢灵运。

东晋时

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4】嘿:

同“默”。

14.请用“/”给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5分)

二、

16.用“/”为下列短文断句(5分)

臣闻鉴之积也无厚而照有重渊之深目之察也有畔而视周天壤之际何则应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是以万邦凯乐非悦钟鼓之娱天下归仁非感玉帛之惠。

——陆机《演连珠之八》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晋文公入国,至于河,令弃笾豆茵席,颜色黧黑、手足胼胝者在后。

咎犯闻之,中夜而哭。

文公曰:

“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

其不欲吾反国乎?

”对曰:

“笾豆茵席,所以资者也,而弃之;颜色黧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后之。

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大夫蔽游,无所取忠友。

今至于国,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

”文公曰:

“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

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

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

陶叔狐见咎犯曰:

“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黧黑,手足胼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

我有大故与?

子试为我言之君。

”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

“嘻,我岂忘是子哉?

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谏我以义,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

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

且子独不闻乎?

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

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子哉?

”周内史叔舆闻之曰:

“文公其霸乎!

昔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其当之矣。

《诗》云‘率礼不越’,此之谓也。

(取材于北京大学出版社版《说苑》卷六)

15.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真题链接

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

 

一、(2014北京高考)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