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618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1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docx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docx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点感受

[摘要]本人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始于1996年,至今已有15年了。

15年的信息技术课的名称有多次变化。

从当时的电脑课、微机课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

所带班级也很多,现在是13个班的教学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我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融入了我的课堂。

从新生入学的入学教育、课堂纪律教育、网络与现实中重大与学生、学校相关的事件的信息都纳入我的课堂。

我的课堂教学非常多的渗透了科学、科技、环保、低碳、绿色等元素。

本文主要是谈谈信息技术课的一些教学感受,注重科学与人文性的结合。

[关键字]信息信息技术科技与环保低碳与绿色教学感受

 

本人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已有十多年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名称,从十年前的电脑课、微机课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课程名称的变化,反映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信息技术并不是现在才有。

应该说是古已有之,古代的结绳记事,就是一种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技术,后来的文字的发明、纸的发明、活字印刷的发明,近代的电话、电报、电视,以及当代的电脑的出现,现代的手机、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无不是信息技术在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体现。

由于现代社会随着电脑、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信息的及时传递性、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人们为了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时代特色。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进入了课堂,从小进行学习和培训锻炼。

一、科学地对信息技术课程定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我一贯坚持这样的观点,并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就给学生讲清楚:

信息技术课,虽然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列入考试科目,但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门术课或副课,而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是其他各学科的学习工具。

我们的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所有课程的学习,都将可以而且必然用到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的相关技术。

简单一点说,就是信息技术课是我们学习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和工具。

这样一讲,就强化信息技术课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这一点都不夸张,事实上,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各门学科之间的学科结合,其中各门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基于上述对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性质的认识,十年来我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严格依据教材,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选择,有舍有取,重点深入突出,精学细学。

其他内容,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

七年级,主要学习Word文档、PowerPoint电子报刊,八年级主要是电子表格学习为主,让学生学专学精。

让每一堂信息技术课真正地是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一贯地坚持。

不让信息技术课只成为课表上的课程,不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其他所谓主课如语、数、英等吞噬、占用。

因此,我的信息技术课,基本上不被其他课程所占用,也不和其他教师调课换课。

二、将环保、低碳、绿色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程

(一)关于教材的使用。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是循环使用,我所带的班级只有一套书,所以开学之第一堂课,发教材时,就把书编号,上学生签名领书,这样,第一堂课,我便掌握了该班的全部学生名单,并且编号,人、书对号,便于以后的上机时,人、机、书三号统一。

通过教材的循环使用,给学生讲教材循环的意义,可以节约大量的纸张,从而减少对树木等植物的砍伐,保护了森林,减少了水土流失。

这也是我们学生对环保作出贡献的一种方式。

图1

(二)通过主题讲座,运用论文和课件的方式,将环保、低碳、绿色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程。

我在2009年学习全体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

我认真、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文件,经过对我校校园和教室环境考察,对学生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初步询问调查和研究,对教师教学用品的了解,认真、慎重地思考,提出将我校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学校的调研报告。

后来把我这篇报告做成了幻灯片,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了一次讲座。

(如图2、3)

图2

图3

(三)关于(信息技术课的)上课纪律。

信息技术课按照课时安排,每周每班只有一节课。

每学年都要带十几个班,所带学生数是最多的,每年新生入学,我都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新生入学教育的作用。

因此,我特别强调学生的上课纪律,要求学生不仅在信息技术课要遵守,在其他的课程上也要遵守。

为什么我十分强调课堂纪律?

我有我的独到的理解。

因为纪律好,能保证上课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收获大。

在课堂45分钟,如果听课认真,就能减少课后用时。

取得同样多的知识或成绩,使用的时间少,也说明学习效率高。

从纪律中要成绩,从纪律中要效率,从纪律中讲科学,从纪律中为学生减负,科学地讲纪律。

为此,我强调几项纪律:

(1)我上课要求学生首先要清理桌面,与本节课无关的物品一律不准放在桌面上,这样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注意更集中。

(2)要求学生上课不准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不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准自言自语,不准东摸摸西扯扯。

(3)要求学生上课不准借任何用品(因一借一还会影响别人的注意力,影响专心度,一切特别上课前就要做好准备);

(4)要求学生上课期间不准喝水或饮料(理由一是学生上课前喝足,不能上课时此起彼伏的喝水,二是作为毅力和耐力的锻炼,毕竟一节课只有40多分钟);

(5)要求学生不准用改字液、改字纸、改字带等这类改字用品(其理由充足,一是这些用品的塑料外壳对环境污染大,二是中、高考是禁止用这类改字用品的,学校级别的考试也禁止用这类用品的。

三是大量用这类改字用品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学习不专心,马虎、粗心大意而出现大量错误的表现。

四是教学生正确的改错方法,也就是用一笔划线、最多不超两笔划线、留有错误痕迹的方式改错。

对于纪律的要求,是我的一大特色。

每学年新生必讲,讲清纪律的重要性、科学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纪律的认识性。

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今后学生的课堂学习,打好听课的纪律基础。

(四)在教学实际中,我对于文件的命名,非常有讲究。

因为我所带的班级每学期都有10个班以上,学生在练习和作业时,我非常严格地要求学生,采用我的一套独特的科学的学生作业命名方法。

我的命名法规则就是:

“前缀_”+“作业名”。

具体说就是:

“年级号+班号+学号+下划线_”+“学习或作业的内容”。

比如:

七年级

(2)班3号张三,他的所有作业名称的前缀就是:

“70203张三_”,然后再加上每一堂课练习或作业名称。

这一点我很重视。

因为有了这样的命名,学生所有的作业放在一起,按名称排序,将一目了然、十分方便于比较、对比和分析,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图4

(五)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我常常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讲一些诸如环保、节能、重大疾病的预防、重大体育活动、重大社会活动、重大自然灾害之类的主题课程。

把信息技术课程与社会现实结合,把信息技术课讲活。

我在学生学习电子报刊时,先作一个大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自己选题,围绕一个主题搜集相关的材料。

学生作业截图1

学生作业截图2

并且将学生的作业统计到《作业提交情况一览表》中,如图5

图5

(六)在2011年江西省第九届青少年科技教育论坛论文中关于主题“未成年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写的一篇论文《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学校》,也进入了我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

这篇论文已经获得一等奖。

图6

图7

三、科学地考核学生信息技术课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推力。

尽管初中信息技术课没有列入考试科目,但我也进行了严格的考核,让学生有学有考,学起来就认真多了。

下表现是2009-2010年上学期学生信息技术形成性考核成绩表。

将平时上机内容分三次随堂考核,期末结束前进行一次课堂理论测试,按比例形成学期总成绩。

总之,作为一名多年的信息技术老师,我只要进行课堂,就全身心的投入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把课上实,把课上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

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不仅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更让学生懂得科学性、社会性与人文性统一。

 

[引用说明]

本文所用引的图片,均来自我的实际课件、学生作业截图。

均为原创图片。

[作者简介]

陈凌亚,九江县第三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1994年8月参加工作。

历任中学语文教学、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是学校学科“四结合”的最早的带头人之一。

教学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

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把信息技术的学科,看作是学生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性学科。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语文学科的穿插,如学生制作电子报刊,要求学生写作大量原创的作品;利用网络信息,结合学校、学生相关方面,有安全教育的穿插,如交通安全教育、非典、H1N1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教育;有如重大自然灾害的教育,如汶川大地震、北川大地震、日本大地震、大海啸、核泄漏、核辐射等,这些都进入我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并指导和要求学生制作相关的电子报刊。

教学是活的,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我教学的一大特色。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也是日常教学的一大特色。

要求学生除课内学习外,更多的要求在课外时间利用信息技术,运用网络,进行各门学科的互联网学习,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