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一地球与地图高清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1227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8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一地球与地图高清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一地球与地图高清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一地球与地图高清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一地球与地图高清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一地球与地图高清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一地球与地图高清解析版.docx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一地球与地图高清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一地球与地图高清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一地球与地图高清解析版.docx

高三地理专题检测一地球与地图高清解析版

专题检测

(一)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地图与等值线

1、2、3、4、5、6、7、8、9、28

地理图像和地理表格

19、20、21、22、23、24、25、26

地球与地球运动

10、11、12、13、14、15、16、17、18、2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2年青岛模拟)季风指数是指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是近地面盛行风向转变指数。

如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季风指数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R地的季风指数可能是(  )

                  

A.80 B.70 C.60D.50

2.影响S地季风指数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形因素 ②海陆位置 ③纬度位置 ④河流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1.B 2.A 第1题,图中两条相邻等值线间的间隔为20,R地位于60的等值线圈以内,再往外左侧为40的等值线,右侧为60的等值线,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去判断,可知R地应“大于大的”,即大于60但小于80。

第2题,S地位于四川盆地附近,地势较低,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其季风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地形的阻挡作用,加上位于内陆,四周受海洋的影响较小,故冬夏季风风向转变不明显。

(2012年新乡调研)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回答3~5题:

气候资料

年日照时数(小时)

1700~2000

年平均气温(℃)

14.5~22

年降水量(毫米)

1000~1600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B.图中海拔G处为100米,H处为400米

C.该地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D.图中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4.图中城区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

A.199

C.299

5.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活动使该地区的水、热配合较好,适宜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B.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茶树等经济林木

C.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开垦梯田,大面积种植水稻

D.分布着肥沃的高产土壤,适宜种植大豆、高粱

解析:

3.D 4.C 5.B 第3题,H地海拔高于G地,且两地之间无障碍点,故从H地可看到G地,A项错误;图中海拔G处为100米,H处为300米,故B项错误;据气候资料表可知:

该地区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属亚热带,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故C项错;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故D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城区的海拔为0~100米,H处海拔为300米,故城区与H地的相对高度为200~300米,故最大值为299

第5题,该区域为亚热带地区,故A项错误,B项正确。

低山丘陵大面积种植水稻,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故C项错误;该区域土壤多为红壤,具有酸、黏、瘦的特点,故D项错误。

(2012年高考模拟)如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最粗线内的范围在图上的面积约为6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乙地位于(40°N,117°E)。

读图,回答6~7题:

6.这幅图的比例尺为(  )

A.1∶1000B.1∶5000C.1∶25000D.1∶50000

7.若游客沿景观步道游览,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有(  )

A.飞流直下的瀑布 B.位于甲处的寺庙

C.步道两侧枫叶正红 D.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解析:

6.B 7.C 第6题,本题考查比例尺的概念,属于中等难度试题。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题中给出的信息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用图上面积除以实际面积然后开方即可得出答案。

第7题,本题考查有关等高线的知识点,属于难度较大试题。

瀑布必须有陡崖即必须有等高线重合的地区,排除A;寺庙与景观步道之间有山的阻挡,排除B;通过该地区的经纬度可以判定该地区位于北京附近,因此枫叶正红是有可能的,选项C正确;喀斯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排除D。

  (2012年南平质检)下图为2011年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纬度

C.海陆分布D.光照

9.下列关于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收获期在5月1日之后

B.收获期乙地比丙地早了10天

C.A区域收获期的差异比B区域大

D.同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收获期晚

解析:

8.B 9.C 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分析能力。

第8题,从图示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冬小麦收获期分布大致是自南向北推迟,等日期线走向与纬线接近,因此,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第9题,根据等值线的判读规律,甲地收获期在5月1日之前;乙地和丙地的收获期均在6月11日至6月21日之间;A区域等日期线密集,B区域等日期线稀疏,A区域收获期的差异比B区域大;内陆等日期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可以推出同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收获期早。

  (2012年西安五校联考)如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10~12题:

10.甲、乙、丙、丁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

C.乙、丙、丁、甲D.甲、丙、丁、乙

11.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  )

A.昨日18时B.当日18时

C.次日6时D.次日18时

12.此图所示季节(  )

A.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增快

C.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D.巴西热带草原正值干季

解析:

10.D 11.A 12.B 第10题,读图可知,该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分别为12小时、24小时、13小时、10小时。

12月份,太阳直射23°26'S附近,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判断:

甲位于赤道;乙位于南极圈内;丙位于赤道以南的低纬地区;丁位于赤道以北的低纬地区。

丙、丁与赤道的昼长差分别为1小时、2小时,说明丙地离赤道更近,纬度更低,故D项正确。

第11题,丙地昼长为13小时,日出时间为5:

30,再根据图示可知,丙地地方时为12:

00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为8:

30,据此可求出丙地为172.5°E,问题变成:

求172.5°E地方时为5:

30时,0°经线对应的地方时,计算可得世界标准时为昨日18:

00。

第12题,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为当地秋季,故A错;12月份,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且正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渐快,故B正确;法国12月份是温和多雨期,故C错;12月份巴西热带草原为湿季,故D错。

  (2012年江苏百校联考)如图为经纬网图,AB为晨昏线的一段,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

读图,回答13~14题:

13.如果此刻北京时间是12时,则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

A.圣保罗(约47°W)B.华盛顿(约74°W)

C.开普敦(约19°E)D.莫斯科(约38°E)

14.如果A所在纬线的日出地方时不断变早,则(  )

A.α角不断变小

B.B点昼变长

C.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D.A处日出时日影与正午日影夹角变小

解析:

13.B 14.A 本题组的切入点为“北京时间是1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12:

00,关键点是掌握“日期”范围的计算和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第13题,北京时间为12:

00,0时所在经线为60°W,此时与北京相同日期的范围为60°W—0°—180°,故华盛顿(约74°W)与北京日期不同,选项B正确。

第14题,A所在的纬线日出地方时不断变早,说明昼在不断变长,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移动,直射点的纬度减小,α角变小(α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故A选项正确;此时,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故B项错误;随着直射点北移,地球逐渐远离近日点,公转速度变慢,故C项错误;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A处日出时日影与正午日影夹角变大,故D项错误。

 (2012年厦门质检)如图示意温带某地甲、乙、丙三日19时30分(北京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读图,回答15~16题:

15.甲、乙、丙三日中(  )

A.甲日昼长最短B.甲日正午日影最短

C.乙日昼夜平分D.丙日平均气温最低

16.该地可能是(  )

A.惠灵顿(41°S,175°E)

B.乌鲁木齐(44°N,87.5°E)

C.名古屋(35°N,137°E)

D.蒙特利尔(45°N,73.5°W)

解析:

15.A 16.B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球运动知识、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第15题,图示显示的是某地甲、乙、丙三日在19时30分(北京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甲日表示日落方位位于西南方向,乙日表示太阳位于正西方向但还没日落,丙日表示太阳位于西北方向且还没日落,由此说明丙日白昼最长、平均气温最高,甲日白昼最短、正午日影最长。

第16题,根据甲日表示日落方位位于西南方向,白昼最短,日落应在地方时18时之前,通过计算北京时间19时30分时惠灵顿、乌鲁木齐、名古屋、蒙特利尔的地方时,可以判断该地可能是乌鲁木齐。

(2012年考前集训)下面左图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米尔迪拉市(约34°S,143°E)建造的太阳能热力塔式发电站。

它由200面大镜子和一个大铁塔组成,镜子聚焦,将太阳光反射至塔上,塔内产生的热量与天然气、水混合后发电,发电容量高达20万千瓦。

而塔底镜子的数量还可以根据所需太阳能的多少随时进行调整。

据此回答17~18题:

17.右图中能正确表示米尔迪拉市六月份太阳升落视运动路径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

18.200面大镜子中朝北的镜面,在春分日与地面的夹角最好是(  )

A.34° B.23°26' C.57°26' D.56°

解析:

17.D 18.A 第17题,六月份是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东北升西北落且始终位于北方天空,故选D。

第18题,镜面与太阳光垂直时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朝北的镜面,在春分日与地面的夹角最好是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正午太阳高度角=90°-34°=56°,其余角是34°,故选A。

 (2012年漳州联考)如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

读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图中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山谷中,B点位于山脊上

B.B处一定有河流分布

C.A点的海拔一定比B点高

D.A点的海拔可能较B点低

20.经m、n的剖面图和经过A点的等高线组合正确的是(  )

解析:

19.D 20.A 第19题,A处地表径流向两边分流,而B处地表径流向中间汇集,则说明A位于山脊,B位于山谷中;山谷地形多发育河流,但不一定都有河流分布;A、B两地不在同一断面上,两点从图示内容中不能判断其相对高低。

第20题,结合地表径流流向可知,mn线经过两个山脊和一个山谷,两个山脊的水平距离相当,且A点位于山脊上,符合上述要求的是图A。

  (2012年厦门质检)如图示意赤道附近甲山的地形剖面和气象要素分布。

读图,回答21~22题:

21.曲线a表示的气象要素可能是(  )

A.年日照时数(小时)B.≥10℃积温(℃)

C.7月降水量(mm)D.年可能蒸发量(mm)

22.甲山(  )

A.东南坡最大降水高度高于西北坡

B.东南坡森林覆盖率高于西北坡

C.西北坡为海洋湿润气流迎风坡

D.西北坡的流水侵蚀作用强于东南坡

解析:

21.D 22.B 第21题,在海拔高、降水少的区域年日照时数多,而甲山顶附近对应的a曲线数值却不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10℃积温减小,a曲线也没能体现这一特征;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容易形成降水,显然山地的东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而a曲线东南坡数值较西北坡小;西北坡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曲线a表示的气象要素可能是年可能蒸发量(mm)。

第22题,由于东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森林覆盖率高于西北坡,流水侵蚀作用强于西北坡;气流在迎风坡上被迫抬升,中途不断大量降雨,在最大降水高度以上雨量随高度增加反而减少,最大降水高度的高低主要与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是气候越湿润,最大降水高度就越低,东南坡是迎风坡,最大降水高度低于西北坡。

  (2012年高考集训)读“某民居区在不同季节景观图”(图甲、图乙)和“四地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图”(图丙),回答23~25题:

23.该民居区位于图丙中的(  )

A.①地 B.②地C.③地D.④地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景观出现季节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图乙景观出现季节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C.该类民居主要是用于防御地震

D.该景观所在地区粮食作物商品率高

25.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降水类型主要为对流雨

B.②地终年受信风控制

C.③地所属气候类型最大分布区在南美洲

D.④地多洪涝灾害

解析:

23.C 24.B 25.A 本题组的切入点是景观图的判读,关键是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23题,图甲、图乙反映的景观出现在降水季节差异大的热带气候区,其中图甲出现在冬季,图乙出现在夏季。

对图丙气候资料判读可知:

①、②、③、④地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故③地符合。

第24题,图甲景观出现在冬季,地球公转速度快,A错;图乙景观出现在夏季,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B正确;该类民居主要用于防潮湿,C错;该景观所在地区为季风水田农业区,商品率低,D错。

第25题,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多对流雨,A正确;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B错;③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最大分布区在南亚、东南亚,C错;④地降水少,洪涝灾害少,D错。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乙图是某校兴趣小组在C地野外考察时拍摄的图片,据此判断该地的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影响甲图中≥10℃的年等积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并分析A和B两地≥10℃积温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3)甲图中N地所在的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最可能为     ,简述N地降水量与周边地区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

(1)题,乙图显示的是壶口瀑布景观,地貌类型属于峡谷,地壳上升,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2)题,影响积温大小的因素是气温,而气温高低取决于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图中A、B两地纬度相近,可排除纬度因素,A地位于地势较高的黄土高原上,B地位于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上,故地形是影响两地积温大小的主要因素。

第(3)题,N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答案:

(1)地貌类型:

峡谷。

形成过程:

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形成。

(4分)

(2)地形。

A位于地势较高的黄土高原上,气温较低(或B位于地势较低的华北平原上,气温较高)。

(4分)

(3)600mm 该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N地位于山地(太行山)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N地的降水量要大于周边地区。

(5分)

27.(2012年厦门联考)图甲和图乙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      ,M地昼长为          。

 

(5)在如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用折线)

解析:

(1)题,由图甲中70°N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可判断,此时太阳直射20°S;Q地所在的120°W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可知此时太阳直射120°W。

(2)题,此时正值北半球冬半年,位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4)题,Q地出现极夜,夜长较P地长。

此时120°W经线的地方时为12:

00,M地的地方时为5:

00,M地此时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故其昼长为14小时。

第(5)题,Q地对跖点为(70°S,60°E),正值极昼,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20°S)和对跖点的纬度(70°S),可计算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0°,据此作图即可。

答案:

(1)20°S,120°W(2分)

(2)C(2分)

(3)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4)Q地夜长长于P地夜长 14小时(4分)

(5)如图。

(4分)

28.(2012年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3分)

材料一 如图为美国西部地区图及沿40°N纬线气温年较差变化图。

材料二 下图中的图甲为美国五大湖区,是美国非常重要的工业区,图乙地区为图甲中的一部分,该地区由于土色深黑和曾经大规模使用黑奴从事农业劳动而被称为“黑带”,是历史上著名的棉花带。

但近年来,该地区植棉业已经衰落,转而大量种植一种根深叶茂的野草,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

(1)根据材料一中沿40°N纬线气温年较差变化图,分析A段至B段气温年较差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中旧金山气候资料,分析其气候类型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以旧金山东南部“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工业区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

(3)阅读材料二,描述图乙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4)结合材料二,解释图甲中80°经线附近的无霜期等值线向南弯曲的原因,并简述图甲中部分地区有利于植棉的气候条件,并分析植棉业衰落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气候的类型及成因、工业区位因素。

(1)题,可从图中的海陆位置和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2)题,旧金山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其成因要从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方面考虑。

刺激“硅谷”崛起的区位因素要从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第(3)题,图乙所示地区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海地区以平原为主,根据河流流向可以看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第(4)题,无霜期等值线向南(高值方向)弯曲,说明该处无霜期较短,气温较低,主要是受阿巴拉契亚山脉影响所致。

从图示地区的气候方面分析其种植条件,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答案:

(1)A段至B段位于太平洋和北美大陆过渡区,北美大陆西部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入,使北美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迅速增强,由海洋性迅速过渡到大陆性,所以A段到B段气温年较差较大。

(4分)

(2)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科技水平高(高素质人才多);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5分)

(3)地势: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地形:

西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阿巴拉契亚山脉),起伏较和缓,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大西洋沿岸平原),地势低平,面积较大。

(6分)

(4)向南弯曲原因:

地处阿巴拉契亚山脉,海拔高,无霜期短。

气候条件:

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春、夏季降水多,利于棉花生长,秋季降水少,适宜棉花成熟和采摘。

衰落原因:

年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开发历史悠久(不合理开垦),土壤肥力下降。

(8分)

专题检测

(一)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地图与等值线

1、2、3、4、5、6、7、8、9、28

地理图像和地理表格

19、20、23、24、25、26

地球与地球运动

10、11、12、13、14、15、16、17、18、21、22、2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73~175页)

  (2012年青岛模拟)季风指数是指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是近地面盛行风向转变指数。

如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季风指数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R地的季风指数可能是(  )

                  

A.80 B.70 C.60D.50

2.影响S地季风指数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形因素 ②海陆位置 ③纬度位置 ④河流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1.B 2.A 第1题,图中两条相邻等值线间的间隔为20,R地位于60的等值线圈以内,再往外左侧为40的等值线,右侧为60的等值线,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去判断,可知R地应“大于大的”,即大于60但小于80。

第2题,S地位于四川盆地附近,地势较低,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其季风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地形的阻挡作用,加上位于内陆,四周受海洋的影响较小,故冬夏季风风向转变不明显。

(2012年新乡调研)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回答3~5题:

气候资料

年日照时数(小时)

1700~2000

年平均气温(℃)

14.5~22

年降水量(毫米)

1000~1600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B.图中海拔G处为100米,H处为400米

C.该地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D.图中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4.图中城区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

A.199

C.299

5.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活动使该地区的水、热配合较好,适宜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B.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茶树等经济林木

C.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开垦梯田,大面积种植水稻

D.分布着肥沃的高产土壤,适宜种植大豆、高粱

解析:

3.D 4.C 5.B 第3题,H地海拔高于G地,且两地之间无障碍点,故从H地可看到G地,A项错误;图中海拔G处为100米,H处为300米,故B项错误;据气候资料表可知:

该地区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属亚热带,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故C项错;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故D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城区的海拔为0~100米,H处海拔为300米,故城区与H地的相对高度为200~300米,故最大值为299

第5题,该区域为亚热带地区,故A项错误,B项正确。

低山丘陵大面积种植水稻,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故C项错误;该区域土壤多为红壤,具有酸、黏、瘦的特点,故D项错误。

(2012年高考模拟)如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最粗线内的范围在图上的面积约为6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乙地位于(40°N,117°E)。

读图,回答6~7题:

6.这幅图的比例尺为(  )

A.1∶1000B.1∶5000C.1∶25000D.1∶50000

7.若游客沿景观步道游览,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有(  )

A.飞流直下的瀑布 B.位于甲处的寺庙

C.步道两侧枫叶正红 D.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解析:

6.B 7.C 第6题,本题考查比例尺的概念,属于中等难度试题。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题中给出的信息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用图上面积除以实际面积然后开方即可得出答案。

第7题,本题考查有关等高线的知识点,属于难度较大试题。

瀑布必须有陡崖即必须有等高线重合的地区,排除A;寺庙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