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1330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档格式.docx

《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地球与地图Word文档格式.docx

游刃有余

第⑴题,成为最繁忙机场的原因是跨越大西洋的飞机需要在此地补充燃料,这与该机场处于大西洋中的位置有关。

第⑵题,飞行1小时后,所到达的纬度最高和最低值可以假设飞机飞行方向为向正南或正北;

经线长为111km/1°

,飞机每小时可以飞行约6°

(纬度),可以计算出向正北、正南飞所能达到的纬度是55°

N和43°

N,即飞机1小时后到达的纬度为43°

N~55°

N之间。

迎刃而解

⑴A⑵C

牛刀小试

1.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⑴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是

A.回到M点B.在M点正西方

C.在M点正东方D.在M点东南方

⑵O、P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

A.4440千米B.3330千米

C.2220千米D.1820千米

【思路分析】第⑴题,向正南、正北走是沿经线走,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即最终位置和M点是同一纬度;

但比较东、西移动过程,同样移动100千米,向正东过程由于纬度较高所跨经度较多、向正西过程由于纬度较低所跨经度较少,即最终位置回到M点的东方。

第⑵题,O、P两地为同一纬线,两点之间的经度差为40°

纬线长度是(111千米×

cosΦ°

)/1°

(Φ为该纬线的纬度),计算可知,两点距离为(111千米×

cos60°

×

40°

=2220千米。

【答案】⑴C ⑵C

2.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⑴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

16′N,103°

50′E)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⑵该国国土面积约为

A.0.11万km2 

B.1.1万km2 

C.11万km2 

D.110万km2

【思路分析】第⑴题,首先空间定位,甲地地理坐标大约是(25°

15′N,51°

30′E),其在新加坡的方位可以利用纬度确定南北方向,经度确定东西方位。

第⑵题,面积估算可以将图示国家转化为一长方形,其南北长大约为1.5°

纬度的经线长,东西宽大约为0.6°

的经线长,即长约165千米,宽约70千米,面积大约为1.1万平方千米。

【答案】⑴C⑵B

3.读经纬网图,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B.S1=S2C.S1=4.1S2D.S1=3S2

【思路分析】A、D地位于135°

W,B地位于45°

E;

地球表面上两点之间垂直距离应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长;

A、B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且均位于北半球,故其最短距离应先到北极,再沿以对应经线向南,共跨越了90°

纬度;

A、D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两地跨越纬度30°

,故S1是S2的3倍

【答案】D

规律解说

【知识原理】

1.经线长为111千米/1°

,纬线长为111千米×

cosΦ/1°

故所有经线等长,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

2.两点之间的南北方位是绝对的;

东西方位是相对的,以两点之间劣弧为准。

【过程方法】

1.由经纬度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

①由纬度确定南北方位,北纬的地点在南纬地点的北方;

同为北纬的两地,纬度高的地点在北方;

同为南纬的两地,纬度低的地点在北方。

②由经度确定东西方位,同为东经度的两地,度数大的地点在东方;

同为西经度的两地,度数小的地点在东方;

分处东、西经度的两地,可以求两地经度和,如果和值小于180°

,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方,如果和值大于180°

,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方。

2.利用经纬网图对某地区进行面积估算,应充分利用经线长为111千米/1°

这一规律。

3.地球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充分利用地球上的大圆,即经线圈、赤道、晨昏圈等。

庖丁解题000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⑴图中河流水流速度最快⑤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⑵在M、N、P、Q四点中,海拔可能相同的两点是

A.M和NB.P和QC.M和QD.M和P

⑶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⑥可能为

A.299米B.359米C.199米D.509米

【读图要点】

①等高线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一般是相等,即等高距,同时也可以为零;

该图等高距是100米。

②M处外围等高线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

③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出高度变化情况,即坡度。

④陡崖处是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区域,该陡崖有四条等高重叠。

【关键信息】

⑤河流水流速度最快,即坡度最大的地区。

⑥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顶部海拔-陡崖底部海拔。

第⑴题,水流速度与坡度相关,坡度越大,流速越快;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大,可以确定乙处的坡度最大。

第⑵题,M外围等高线闭合,如果其与相邻两条等高线中的高值相同,则其内部高度更高,可以M点的海拔高度可能是200米~300米或0米~100米;

其它几点都不在等高线上,其海拔高度应介于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之间,N为100米~200米,P为200米~300米,Q为300米~400米。

第⑶题,陡崖的相对高度可以通过读图其顶部和底部的高度相减而得出,也可以利用公式,即(d-1)×

h≤H<

(d+1)×

h,其中d表示重叠等高线的条数,h代表等高距,H代表陡崖的相对高度,由此计算出该陡崖的相对高度300米≤H<

500米。

⑴B⑵D⑶B

1.(2015福建文综,10,4分)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思路分析】河流发育于山谷地区,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以判断a河是由①流向②,c河由③流向④,如果两河支流相连,相连处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应由c河流向a河,流量增大将是②。

【答案】B

2.(2013四川文综,7~8,8分)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⑴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

⑵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

【思路分析】

第⑴题,“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根据图示地区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有山谷和山脊地形,山谷地区土层深层,水分条件较好,故林木密集区应是山谷地区。

第⑵题,图中最低处于应是东边的山谷,最高处应位于西边的山脊,“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均为30米”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不会为零,且等高距为30米,最高和最低处相隔7条等高线,由此可知,两地的相对高差应介于(7-1)×

30米与(7+1)×

30米之间。

【答案】

⑴B⑵C

3.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⑴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

⑵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D.360米D.410米

第⑴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山峰海拔580米”,河谷两侧等高线数值相等且对称分布,可以推断Q地左侧等高线为400米,则Q地海拔高度介于400米到500米之间。

第⑵题,河流两侧等高线应为300米,即河流所在河谷的海拔高度为200米~300米之间;

桥梁位于瀑布下游,瀑布的落差72米,如果瀑布顶部高度接近300米,则其底部的高度应接近228米,桥梁的高度应小于瀑布底部高度,即介于200米到228米之间,再计算出与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即可。

⑴D⑵C

1.等高线的判读应抓住等高线的弯曲、疏密、闭合情况及走向。

2.注意读图名、图例、数值、变化,并结合相关知识具体分析。

1.等高线弯曲规律: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2.河流流向:

河流发育于山谷地区,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3.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计算:

两点如不在等高线上,则取数值范围,利用交叉减法得出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交叉减法即用高处的高值与低处的低值相减,用高处的低值与低处的高值相减)。

4.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其数值关系是“高于高的,低于低的”。

庖丁解题0003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2013天津文综,2~3,8分)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⑴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⑵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a处B.b处C.c处D.d处

①该剖面图的起点、终点高程分别是400米以上和300米~400米之间。

②该处为剖面图中的最低点,海拔200米。

③此处有一个较两侧高的高于300米的高地。

④a所在地区等高线向高值凸出,表示为山谷地区。

⑤剖面图中最低值和附近高地与等高线图吻合。

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即河流流经的地区。

第⑴题,剖面图的判读要掌握起止点的高度,图中高度的变化趋势及最高、最低点,同时需要关注高度的变化趋势和坡度的变化。

第⑵题,四地中,只有a地等高线呈现出山谷地形的弯曲特征,山谷地区多发育河流,水源丰富。

⑴C⑵A

1.

第⑴题,由等高线图可知,两剖面线的交点为鞍部;

该点图AB沿线的两侧地区海拔高,较MN沿线的两侧地区海拔低。

第⑵题,最高蓄水位为150米,即图中高度小于150米的区域均为库区,画出库区范围可知,水域内没有高于150米闭合区域。

⑴D⑵D

2.读某区域地形图,回答下面两题。

⑴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400米B.395米C.350米D.310米

⑵下列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显示25°

N纬线经过区地形特征的是()

第⑴题,图中等高距为50米,其中图示区域最低点海拔不低于200米,最高点海拔不高于600米,因此图中相对高差应介于300~400米之间,最大高差可能为B项。

第⑵题,由图可知,25°

N纬线由左向右依次经过最高处超过600米,然后经过R河流谷地区时,应低于250米,故D项正确。

⑴B⑵D

3.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甲)及地形剖面图(图乙)。

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C.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海拔高度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相对深度

在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