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0994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

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

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

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

挨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

“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

”我马上把它剪下来,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两次写到“但现在想想”的目的是什么?

(3)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你如何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

(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请写出来。

【答案】

(1)第一件:

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

第二件:

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

第三件:

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

第四件:

座右铭的来历。

(2)为了突出,更为下边引出。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4)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5)略

【解析】【分析】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5)结合实际写出即可。

故答案为:

(1)第一件:

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

第二件:

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

第三件:

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

第四件:

座右铭的来历。

(2)为了突出,更为下边引出。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4)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5)略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开放性试题。

2.阅读理解。

回忆中的家(节选)

   当我还是个十岁孩子的时候,我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

我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

从那时起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那么一天,我从市场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家里的人,摸彩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

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

父亲笑了。

我请求道:

“我们买两张彩票,或者甚至买三张彩票,行吗?

”父亲回答说:

“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我央求着,父亲摇摇头。

我哭了起来,于是他让步了。

“好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赶年集。

”我高兴极了。

   第二天下午到了。

谢天谢地,车子还在原地放着。

我可以买一张彩票。

摇奖的轮盘嘎吱嘎吱地转着。

我没中彩。

不要紧,车还在,没有人把它赢走……头奖。

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从摇篮里拿了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

摇奖的轮子吱吱嘎嘎地响着。

喀哒一声停了下来。

中奖号正是27号——我赢了。

   父亲死后不久,母亲才把当时的真相告诉我……父亲头一天去找房东借了150马克。

然后又找摸奖处的人,按商店价格买下这部自行车,并对他说:

“明天我带着一个小男孩来,请您让他的第二张彩票中奖。

他应该比我更好地学会相信他的运气。

”摇彩轮的人手艺很熟练,他非常有把握,想让哪个号码中奖,哪个号码就能中奖。

就这样,我得到了那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这笔钱是我父亲分很多期一点点还清的……而我却很高兴,只有孩子才会那么高兴。

因为我的车确确实实只花了40芬尼。

(选自《精致小品B》武汉出版社)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相信一一________       熟练一一________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四字词语。

①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

形容迫切期望。

________

②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了出来。

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

________

(3)文中两处破折号作用相同,它们的作用是(  )

A. 表示插说。

          

B. 补充说明。

          

C. 表示解释说明。

          

D.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文中“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从摇篮里拿了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作者的中奖原因,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

(1)怀疑;生疏

(2)梦寐以求;捉襟见肘

(3)C

(4)表达了作者紧张、兴奋、急切的心情。

(5)父亲要给孩子希望,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相信努力去做一件事,很有可能取得成功,点燃了孩子心中进取向上的火花。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

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4)“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表达了作者紧张、兴奋、急切的心情。

(5)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怀疑、生疏

(2)梦寐以求、捉襟见肘

(3)C

(4)表达了作者紧张、兴奋、急切的心情。

(5)父亲要给孩子希望,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相信努力去做一件事,很有可能取得成功,点燃了孩子心中进取向上的火花。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体会重要语句的意思,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课外阅读我能行。

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

他拼命呼喊父亲,但这一切都是徒劳。

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

他喜出望外,大声呼喊,可父亲还是没听见。

父亲看了一会儿,转身离开了。

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想,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

可是,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他能坚持两天吗?

   很快,夜幕开始降临了。

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

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

他提高警觉,掏出那把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

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

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

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

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

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

他终于成功了!

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

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

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

   父亲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

“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说:

“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

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

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

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

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你必须学会自救!

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

他扑进父亲怀里,说:

“爸爸,对不起!

”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1)根据提示,梳理选文的故事情节。

掉入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白苦心

(2)这陷阱是谁挖的?

为什么要挖这样一口陷阱?

(3)选文多次运用了伏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一处并写出来。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5)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答案】

(1)等待救援;成功自救;不解父亲

(2)父亲挖的。

为了让“我”能在危境中学会自救。

(3)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

他终于成功了!

(4)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表现了“我”对父亲见死不救的气愤之情。

(5)父亲是一个懂得磨炼孩子,教给孩子方法,不溺爱孩子,用心良苦的人。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等待救援、成功自救、不解父亲

(2)父亲挖的。

为了让“我”能在危境中学会自救。

(3)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

他终于成功了!

(4)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表现了“我”对父亲见死不救的气愤之情。

(5)父亲是一个懂得磨炼孩子,教给孩子方法,不溺爱孩子,用心良苦的人。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董遇读书有三余

   董遇是古代弘农人。

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总是告诉人家:

“你必须先自己读它百八十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

”请他讲书的人说:

“你讲的很有道理。

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呢?

”董遇回答说:

“你们应当利用好‘三余’。

”“哪‘三余’呢?

”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板地说:

“所谓‘三余’,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

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

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到处一片漆黑,无法干活儿,不也是读书的好时间吗?

还有阴雨之天,到处一片泥泞,出门不得,更是在家读书的好时间哩!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有所悟,哪里是没有时间,分明是不会利用时间呀!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倘若:

________

一字一板:

________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

(3)董遇所指的“三余”各是什么时间?

找出来。

(4)从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

(1)如果,假如。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2)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正是读书的大好时间。

(3)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

;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

;还有阴雨之天。

(4)我们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而且把一本书读上百八十遍,自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①如果,假如。

②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2)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正是读书的大好时间。

(3)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

;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

;还有阴雨之天。

(4)我们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而且把一本书读上百八十遍,自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马市长放下茶杯,望着女儿说道:

“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

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

“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

”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

”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

“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段前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④②③①⑧⑥⑦⑤

(2)大力支持;绝对不行

(3)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

(4)马市长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

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④②③①⑧⑥⑦⑤;

(2)大力支持、绝对不行;

(3)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

(4)马市长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

【点评】

(1)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献之是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写字。

他很聪明,八九岁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大人们的称赞。

虽然父亲一再警告:

“写字好比练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献之却当耳旁风,他早就巴望着能赶上父亲。

   有一天,献之在书房里写字,他模仿父亲的笔法连着写了几十个“大”字,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越看越得意,觉得自己写的字和父亲写的没什么两样。

这时,王羲之走进书房,献之连忙拉住他的手问道:

“父亲,您看我写的字和您写的一样吗?

”王羲之捋着胡子微微一笑,顺手拿起桌上的毛笔,在纸上点了一点,说:

“拿去给你的母亲看看。

   献之拿了这张纸兴冲冲地跑进后堂,一把拉住母亲嚷道:

“母亲您快来看,这个字像不像父亲写的?

”母亲接过纸仔细端详起来,高兴地说:

“我儿的书法确有长进,这个字真像你父亲写的了。

”献之听了,高兴得跳起来,连忙问道:

“母亲您快说说,哪些像父亲写的?

”母亲指着一个“太”字下面的一点说:

“就是这一点写得像,简直就是你父亲写的!

   王献之像当头浇了一盆冷水,顿时脸涨得通红。

他难为情地从母亲手里把纸拿回来,转身回书房了。

   从此以后,他听从父亲的教诲,记住了这个“太”字的教训,勤学苦练,写完了18缸水,后来终于成了一位大书法家。

(1)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巴望——________     模仿——________      教诲——________

(3)王献之“高兴得跳起来”是因为________。

后来他的脸又“涨得通红”是因为________。

(4)王献之“难为情地从母亲手里把纸拿回来”,此时他会怎么想?

(5)王献之的这个“太”字的教训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案】

(1)王献之练字

(2)指望;模拟;教导

(3)母亲夸奖他书法游长进,字真像他父亲写的;母亲夸奖的那一点正是父亲写的,而非他自己写的

(4)略

(5)略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王献之练字

(2)指望、模拟、教导

(3)母亲夸奖他书法游长进,字真像他父亲写的。

母亲夸奖的那一点正是父亲写的,而非他自己写的。

(4)略

(5)略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牛

   可爱的故乡的许多景物,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特别是我家那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更使我不能忘怀。

   它以牛的耐性与沉静,许多年来任重务劳,没有一点怨言,后来它老了,衰弱了。

我父亲看着它从一只小小的牛犊长到壮大,转到老弱,知道它一生辛苦,就不再把工作交给它了,让它安逸地度过它的余年。

   老牛过了一段安逸的生活以后,突然病倒了。

它一天比一天瘦弱。

一天,它好像比往常精神一些,走出门去。

老牛走到河边喝了些水,站了一会儿,它破例地不往回走,却走到近旁的田里。

它站在麦田边,静静地看着,像望着熟人似的。

忽然,它站不稳了,全身摇晃,呻吟一声,就倒在地上。

   那曾经出过力的老牛,那不说话的朋友,就这么死了。

我们在田边,在它从前工作过并且休息过的田边,埋葬了它。

   而今,我每次回家乡去,总不忘去看看老牛的坟。

(1)从第二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老牛的“一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年”的意思是________。

“让它安逸地度过它的余年”表达了作者一家对________思想感情。

(3)文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赞扬老牛的精神,实际上是赞美________。

(4)读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它破例地不往回走,却走到近旁的田里。

这是因为:

________

①老牛不再按原来的路线散步了,它要走新的路线。

②老牛走到近旁的田里,像是向它出过力的地方告别。

③老牛神志不清,不认识往回走的路了。

【答案】

(1)牛犊;壮牛;老弱

(2)指老牛临死前不多的晚年;老年的喜爱

(3)任重务劳;没有怨言;辛苦;像老牛一样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工作,默默奉献的人

(4)②

【解析】 

8.课外阅读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

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

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

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

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

“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

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很久以来。

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本文记叙的主人公是:

(   )。

A. 弟弟                                    B. 同学                                    C. “我”                                    D. 爸爸

(2)表明弟弟伤得不轻的文字有两处:

________

(3)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在方式上有所不同,认真读,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这点。

(4)在这个故事中,弟弟的感情一直在发生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