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教材.docx
《小学三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教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教材
1、长歌行汉乐府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qīngqīngyuánzhōngkuí
青青园中葵,
zhāolùdàirìxī
朝露待日晞。
yángchūnbùdézé
阳春布德泽,
wànwùshēngguānghuī
万物生光辉。
chángkǒngqiūjiézhì
常恐秋节至,
kūnhuánghuāyèshuāi
焜黄华叶衰。
bǎichuāndōngdàohǎi
百川东到海,
héshífùxīguī
何时复西归?
shàozhuàngbùnǔlì
少壮不努力,
lǎodàtúshāngbēi
老大徒伤悲。
二、读中感悟
题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
汉乐府曲调名。
晞:
晒干。
阳春:
生长茂盛。
布:
散布,洒满。
德泽:
恩泽。
焜黄:
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
同“花”。
衰:
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
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三、背诵
2、七步诗
曹 植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zhǔdòurándòuqí
煮豆燃豆萁,
lùchǐyǐwéizhī
漉豉以为汁。
qízàifǔxiàrán
萁在釜下燃,
dòuzàifùzhōngqì
豆在釜中泣。
běnshìtónggēnshēng
本是同根生,
xiāngjiānhétàijí
相煎何太急。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
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
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釜:
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
豆秆。
漉:
过滤。
豉:
豆豉。
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
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
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敕勒歌北朝民歌
三、背诵
3、敕勒川
教学目标:
3、背诵。
4、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chìlèchuān yīnshān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sìqiónglú lǒnggàisì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cāngcāng yěmáng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chuīcǎodīxiànniúyáng
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
注词释义
川:
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
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
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野:
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
同“现”,这里不读jiàn。
。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
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
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
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
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
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
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三、背诵
4、回乡偶书
贺知章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shàoxiǎolíjiālǎodàhuí
少小离家老大回,
xiāngyīnwúgǎibìnmáoshuāi
乡音无改鬓毛衰。
értóngxiāngjiànbùxiāngshí
儿童相见不相识,
xiàowènkècónghéchùlái
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
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义
偶书:
偶然写出来的。
鬓:
耳边的头发。
衰:
古音读作cuī。
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
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
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
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三、背诵
5、咏 柳
贺知章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bìyùzhuāngchéngyīshùgāo
碧玉妆成一树高,
wàntiáochuíxiàlǜsīt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
bùzhīxìyèshuícáichū
不知细叶谁裁出,
èryuèchūnfēngsìjiǎndāo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见《回乡偶书》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咏:
歌唱,赞美。
碧玉:
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
打扮。
绦:
丝带。
。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
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三、背诵
6、凉州词
王之涣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huánghéyuǎnshàngbáiyún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
yīpiàngūchéngwànrèn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díhéxūyuànyángliǚ
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nfēngbùdùyùmén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
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
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
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注词释义
凉州词:
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仞:
长度单位。
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
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
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
何必。
度:
经过。
玉门关:
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古诗今译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7、登鹳雀楼
王之涣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báirìyīshānjìn
白日依山尽,
huánghérùhǎiliú
黄河入海流。
yùqióngqiānlǐmù
欲穷千里目,
gèngshàngyīcénglóu
更上一层楼。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见《凉州词》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
落下。
欲:
想。
穷:
尽。
更:
再。
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
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
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
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
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
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三、背诵
8、宿建德江孟浩然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yízhōubóyānzhǔ
移舟泊烟渚,
rìmùkèchóuxīn
日暮客愁新。
yěkuàngtiāndīshù
野旷天低树,
jiāngqīngyuèjìnrén
江清月近人。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见《春晓》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建德江:
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渚: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旷:
空旷。
江清:
江水清澈。
古诗今译
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江中沙洲,日落黄昏时旅途的愁思愈来愈深。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比树还低,江水清清一轮明月离人很近。
名句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此诗写旅途愁怀,构思巧妙。
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小船停靠在建德江中的小沙洲边准备住宿。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
这就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但新愁何在,作者没有明说,却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
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要笼罩一切;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在舟边荡漾。
在这茫茫四野、悠悠江水中,惟有明月来陪伴孤独的游字。
明月让他获得了慰藉,也使他平添了更多的新愁。
“愁”是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三、背诵
9、凉州词
王 翰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pútáoměijiǔyèguāngběi
葡萄美酒夜光杯,
yúyǐnpípāmǎshàngcuī
欲饮琵琶马上催。
zuìwòshāchǎngjūnmòxiào
醉卧沙场君莫笑,
gǔláizhēngzhànjǐrénhuí
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注词释义
凉州:
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葡萄美酒:
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夜光杯:
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
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催:
催促。
沙场:
旷沙平野。
后多用来指战场。
古诗今译
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
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
名句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
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三、背诵
10、出 塞
王昌龄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qínshímíngyuèhànshíguān
秦时明月汉时关,
wànlǐchángzhēngrénwèihuán
万里长征人未还。
dànshǐlóngchéngfēijiàngzài
但使龙城飞将在,
bùjiàohúmǎdùyīnshān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
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
注词释义
龙城飞将:
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胡马:
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
只要。
阴山:
阴山山脉。
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
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古诗今译
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名句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与很多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所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
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
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三、背诵
11、从军行王昌龄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qīnghǎichángyúnànxuěshān
青海长云暗雪山,
gūchéngyáowàngyùménguān
孤成遥望玉门关。
huángshābǎizhànchuānjīnjiǎ
黄沙百战穿金甲,
bùpòlǒulánzhōngbùhuán
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见《出塞》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青海:
地名,在今青海湖。
雪山:
指祁连山,常年积雪。
玉门关:
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
破:
击败。
楼兰:
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东南一带。
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多次杀害汉朝使臣。
这里借指侵扰唐朝西北地区的敌人。
古诗今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名句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
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杀的凶险。
守卫边疆的将士挺立在孤城上,警惕地遥望着四周。
一个“孤”字衬托出形势的严峻和将士的英勇。
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的铠甲,而无数次战斗中,敌人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
但是,为了国宝,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
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并且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达到了十分动人的艺术境界。
三、背诵
12、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一、出示古诗
hányǔliánjiāngyèrùwú
寒雨连江夜入吴,
píngmíngsòngkèchǔshāngū
平明送客楚山孤。
luòyángqīnyǒurúxiāngwèn
洛阳亲友如相问,
yípiànbīngxīnzàiyùhú
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见《出塞》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芙蓉楼:
故址在今江苏镇江。
辛渐:
诗人的朋友。
吴:
古国名。
这里指镇江。
平明:
清晨天亮时。
楚:
古国名。
吴、楚,泛指润州一带。
因润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
冰心在玉壶:
形容心地纯洁,表里如一。
冰心,像冰一样澄明的心。
玉壶,玉做的晶莹的壶。
古诗今译
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
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
名句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正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
前两句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
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
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3、鹿 柴
王 维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kōngshānbùjiànr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