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五单元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0258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五单元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五单元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五单元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五单元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五单元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五单元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ocx

《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五单元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五单元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五单元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ocx

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五单元第三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见学生用书P101]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

1.__社会主义力量__的壮大,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

(1)二战后,__东欧__、__亚洲__和__拉丁美洲__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如:

东欧的民主德国、波兰、南斯拉夫等;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拉丁美洲的__古巴__。

(2)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__经互会__”。

东欧国家通过经互会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并按照苏联模式发展经济。

(3)1949年,苏联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

1950年,中苏缔结了__友好同盟互助__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2.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开始):

①背景:

苏联的发展越来越缓慢,各种社会问题开始出现;__斯大林__逝世。

②内容:

a.农业:

如发动__垦荒__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__玉米__;农产品实行__收购制__,取消义务交售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b.工业上,在__核技术__和__空间技术__等领域取得重大发展。

1954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__核电站__;1957年,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__人造地球卫星__;1961年,第一艘__载人宇宙飞船__“东方1号”进入太空,为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结果:

收效甚微。

④失败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__高度集中__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__偏差__。

(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开始):

①内容:

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__科技进步__,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评价:

经济一度发展较快,综合国力达到__顶峰__。

但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呈现出__畸形__的发展状态,一些__重工业__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但__轻工业产品__和__新兴产业__明显落后。

(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开始):

①经济上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不佳。

②政治体制改革: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__多党制__,倡导“__公开性__”和“__政治多元化__”,放弃了__社会主义__。

导致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__无政府__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加剧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

二、社会主义的挫折

1.东欧剧变

(1)背景:

①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60年代后,模仿苏联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

③西方国家对东欧国家加紧推行“__和平演变__”战略。

④受__戈尔巴乔夫改革__的影响,东欧政局激烈动荡。

(2)结果:

放弃了__社会主义制度__,在政治上实行__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__;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__市场经济__。

2.苏联解体

(1)背景:

苏联政局动荡,国民经济大滑坡,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苏共内部分歧日趋尖锐。

(2)过程:

①1991年“__八一九__”事件,软禁了戈尔巴乔夫,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但失败。

②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叶利钦继任。

苏联解体进一步加快。

③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签署《__独立国家联合体宣言__》,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④1991年12月21日,除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外,苏联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__阿拉木图宣言__》,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

⑤__1991__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职务,叶利钦继任。

26日,苏联宣告解体。

(3)影响: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上__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__不复存在,也宣告了两极格局下的__冷战__的结束。

苏联的失败,只是__高度集中__的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__社会主义制度__的失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重点知识

一个组织

经济互助委员会

一个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一个剧变

东欧剧变,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一次政变

八一九事件

两个标志

苏联的解体,标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标志两极格局下的冷战的结束

两个宣言

《独立国家联合体宣言》;《阿拉木图宣言》

三个“第一”

第一座核电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

三次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选择题

1.“他继承的斯大林的经济遗产是一副烂摊子,无论是农业经济或者是工业经济。

他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在1964年,他‘被退休’,其改革失败。

”材料所述“改革”是指( B )

A.彼得一世改革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

但他的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2.学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课,某同学做了如下简要笔记。

其中正确的是( C )

A.赫鲁晓夫改革:

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

B.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发达,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戈尔巴乔夫改革:

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政局混乱,苏联解体

D.苏联解体:

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解析】A项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发达,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D项苏联解体,只是说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不能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3.如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

作者意在说明( A )

A.苏联农业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B.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

D.体制弊端导致后来苏联的解体

【解析】观察漫画“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可知其主题是“不平衡”。

斯大林时代的农轻重比例失调,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的,A项正确。

B项表述不符合漫画主旨,错误。

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不符合史实,且不符合漫画主旨,C项错误。

斯大林体制弊端导致苏联解体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漫画主旨,D项错误。

4.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

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

A.改革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B.改革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D.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效仿此模式,但最终都失败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5.戈尔巴乔夫说:

“当我离开克里姆林宫时,上百的记者以为我会哭泣。

我没有哭……”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试图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B.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

C.改革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

【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后期试图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是在斯大林当政时期,D项说法不正确。

6.“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C )

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B.社会主义应坚持民主集中制

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D.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解析】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项符合题意。

7.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而这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最后终结于( D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1991年苏联解体

【解析】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最后终结于1991年苏联解体。

8.在一堂历史课上,小明同学向同学们介绍20世纪60年代匈牙利改革的情况,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

B.调整农业政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D.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政治经济体制

【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曲折,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

因为他们都是照搬苏联的改革模式,没有改变原来的政治经济体制,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9.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

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D )

A.苏联解体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C.亚非拉的奋起D.东欧剧变

【解析】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一事件被称为“东欧剧变”。

题干中的现象都是“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

二、非选择题

10.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所示为“匈牙利事件”中“斯大林雕像被推倒在布达佩斯的街头”,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答案】匈牙利人民希望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对国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2)图2中主人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导致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加剧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

(3)图3所示为推倒柏林墙,它反映的是东欧剧变中哪两个国家的合并?

假如你是其中一国的公民,你对此事有何感想?

【答案】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

感想:

一方面,德国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路遇到了巨大挫折,对未来感到迷茫等。

(4)图4是东欧剧变中哪个国家大分裂的表现?

由表及里判断,这只是一场分裂吗?

【答案】南斯拉夫。

不是,其实质是国家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5)你能够从图1、图2所反映的事件中分析出图3、图4所反映的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吗?

【答案】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东欧国家经济出现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