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习检验 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9953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5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学习检验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考试学习检验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考试学习检验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考试学习检验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考试学习检验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学习检验 4.docx

《考试学习检验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学习检验 4.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试学习检验 4.docx

考试学习检验4

临床检验基础填空题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

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

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

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

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

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

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

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

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

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

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

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

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

酶激活。

20.Rh血型

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21.渗透压差

是体内水重吸收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是一些溶质重吸收的动力。

22.真性糖尿

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

所致。

23.肾性糖尿

指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

24.血红蛋白尿

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

能力而由尿中出现的现象。

25.乳糜尿

指尿中含有淋巴液,外观是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26.血型

是肾小管中蛋白聚集物形成的管状铸型。

27.溶组织内阿米巴

为公认致病的阿米巴,根据其生活史各期的变化而分滋养体和包囊

期,可引起肠阿米巴痢疾或其他阿米巴病。

28.渗出液

由局部组织发炎引起的炎性积液,渗出是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

成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过程。

29.滤出液

血管内的水分伴同营养物通过毛细血管滤出,这种在组织间隙或体

腔内积聚的非炎症性组织液称滤出液。

30.血液流变学

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血细胞流

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31.PH

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32.稀释倍数

稀释前溶液浓度除以稀释后的溶液浓度所得的商。

33.双缩脲反应

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甲酪基(CONH2)的化合物与碱性铜溶液作用,形

成紫色复合物的反应。

34.中位数

计量资料的一群观察值按大小依次排列,其所在的数位于中间者即为

中位数。

35.变异系数

标准差除以均数而得的百分比,表示方法的相对精密度。

36.酶

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一类具有特异性和催化能力的蛋白质,亦称生物催

化剂。

37.正常值

应用统计方法来确定的某种生理指标的正常波动范围。

38.糖原异生

非糖物质(如某些氨基酸及乳酸、丙酮酸和甘油)在肝脏和肾脏等器官

中某些特有酶的催化下转变成糖原或葡萄糖的过程。

39.摩尔浓度

是以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表示的浓度。

40.蛋白质误差

样品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或多肽时,常使pH值的比色测定出现严重的误差。

41.酶的活性单位

指在一定的作用条件下,酶促反应中单位时间内作用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

生成量。

42.精密度

对同一样品多次测定,每次测定结果和平均值的相接近程度。

43.医学决定水平

指在诊断及治疗工作时,对疾病诊断或治疗起关键作用的某一被测

成分的浓度。

44.电泳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现象。

45.准确度

是指测定结果和真值接近的程度。

46.电渗

在电场作用下,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现象。

47.溶血

当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因细胞外液体进入细胞内,使红细胞过度

膨胀而发生破裂,这一现象谓溶血。

48.摩尔吸光数

在规定的波长处,1摩尔浓度的溶液通过光径1cm比色他时的吸光度。

49.比色法

以可见光作光源,比较溶液颜色深浅度以测定所含有色物质浓度

的方法。

50.体液

是指机体内的水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

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

51.真脂

中性脂肪或称三酸甘油酯。

52.酶激活剂

能使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的物质。

53.水解酶

凡促进作用物的加水分解作用的酶。

54.荧光分析法

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

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55.标准溶液

亦称基准溶液,是浓度已经准确测知的溶液。

56.米氏常数

简指反应速度v为最大速度V的一半时所需的底物浓度。

57.同工酶

在同一种属中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不同而能催化相同反应的酶。

58.盐析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而使蛋白

质从水溶液中沉淀析出。

59.酶的热稳定试验

利用不同来源的酶对热的稳定性不同,比较血清加热前后酶活

性的变化来区别酶的器官来源。

60.等电点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特定的pH溶液中所带正电荷数恰好等

于负电荷数。

此时蛋白在电场中不再移动,此溶液的pH称该蛋

白质的等电点。

61.鞭毛

细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62.荚膜

细菌细胞壁外围绕的粘性、胶胨样物质,厚度在0.2μm上者,称

为荚膜。

63.芽胞

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折光性很强的小体,有强

大的抵抗力。

64.L型细菌

无细胞壁或细胞壁有缺陷的细菌。

65.噬菌体

是侵袭细菌、真菌或螺旋体的病毒,在易感的宿主细胞内增殖并将其

裂解。

66.质粒

存于细菌染色体外的环形DNA。

67.条件致病菌

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机体平衡状态

破坏时可引起疾病者。

68.外毒素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69.内素素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外部结构,当菌体死亡或裂解后才释出的

毒性物质。

70.甲型溶血

指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细菌菌落周围的草绿色溶血环。

71.乙型溶血

指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细菌菌落周围的无色透明溶血环。

72.异染颗粒

指白喉杆菌菌体的染色性不均匀而出现的染色较深的颗粒。

73.菌体抗原

是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有抗原性、耐热与相应抗体呈颗粒状凝集。

74.鞭毛抗原

细菌的鞭毛蛋白,有抗原性、不耐热,与相应的抗体呈絮状凝集。

75.表面抗原

细菌体周围的多糖成份,不耐热,可阻断0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

76.ETEC

产肠毒素型大肠埃希氏菌。

77.EPEC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茵。

78.EIEC

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79.非发酵菌

指一大群不发酵糖类、专性需氧、无芽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80.卫星现象

指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在金葡萄周围处的菌落增大现象。

81.抗原

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而生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

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82.补体结合试验

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可激活补体,此为两组抗体抗原争夺补体的

试验。

83.非均相免疫技术

指在免疫反应中必需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

84.抗原特异性

指抗原具有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

85.补体

是一组具有酶活性而不耐热的球蛋白,存于人和动物的正常新鲜

血清中。

86.免疫活性细胞

能接受抗原刺激而发生分化、增殖形成免疫效应物质并能进行特

性免疫反应的细胞。

87.体液免疫

B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88.细胞免疫

T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89.变态反应

是机体受同一抗原再刺激后发生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

特异性反应。

90.抗原抗体反应

指抗原与相应杭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91.免疫佐剂

促进抗体产生的抗原辅助剂。

92.单克隆抗体

通过杂交瘤细胞产生的特异性纯净抗体。

93.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生成沉淀物的反应。

94.双向扩散试验

指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对方扩散,在适当比例处形成

沉淀线的试验方法。

95.凝集反应

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并出现肉眼可

见的凝集现象。

96.均相免疫技术

指在免疫反应中不需要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

97.荧光抗体技术

以荧光物标记抗体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

98.自身免疫病

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组织抗原成分的抗体或免疫细胞,从而导

致细胞损伤的疾病。

99.免疫缺陷病

由遗传和其它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发育幼稚或免疫反应障碍

或不全的疾病。

100.独特型

指同一个体不同B细胞系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抗原性差异,即

可变区中高变区的抗原决定簇不同。

1.血液是由()和()两大部分组成。

答:

血浆、血细胞

2.血液常规分析标本抗凝剂用量()mg/ml血中。

答:

2

3.血液常规分析结果报告单位,WBC()、RBC()。

答:

G/L(10↑<9>/L)、T/L(10↑<12>/L)EbkI01y$D~

!

#_z_e>q

4.红细胞压积(HCT)手工离心法所用的抗凝剂为()。

答:

EDTA-K2

5.电阻式血液分析仪常用的主要试剂有()、()、()。

答:

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

6.红细胞体积异常主要有()、()、()、()。

答:

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

7.红细胞染色异常主要有()、()、()、()。

答:

点彩红细胞、豪乔氏小体、卡波氏环、有核红细胞,

8.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学可分为()、()、()、()。

答:

正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

9.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分为()、()两型。

答:

急性、慢性

10.RDW为()。

答: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1.为防止交叉感染,血红蛋白吸管应采用()。

答:

一次性吸管

12.某一标本的红细胞数为4.2G/L,Hb126g/L,HCT0.4OL/L,分别标出MCV:

()Fl,MCH:

()pg,MCHC:

()g/L。

答:

95、30、315

__

13.影响血沉的主要因素有()、()、()。

答:

血浆因素、红细胞因素、血沉管位置

14.中性粒细胞中核分叶增多称为核()。

答:

右移

15.《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血小板显微镜计数应计数()个大方格。

答:

1个大方格

16.尿液检验中,复合型透明管型的临床意义较单纯透明管型为大。

透明红细胞管型是()的重要标志。

透明WBC管型是()的重要标志,透明脂肪管型是()的特有标志。

答:

肾出血、肾脏炎症、肾病综合症

17.尿渗量是评价肾()功能的指标,测尿渗时应同时测定血浆渗量,二者之比为浓缩指数,正常约为()。

答:

浓缩稀释、

18.血糖浓度超过()时出现尿糖。

答:

8.8

19.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结构类似,是由()和()组成的色素蛋白,均具有()活性,都可出现于尿中。

答:

血红素、多肽链、过氧化物酶

20.尿液防腐,甲苯或二甲苯用作()检查。

廓香草酚用作()检查。

甲酸和戊二醛用作()检查。

浓盐酸用作尿(),()等的检查。

答:

化学、尿浓缩结核杆菌、尿有形成分、类固醇、儿茶酚胺

_

21.24h尿量超过()为多尿,少于()为少尿,少于()为无尿。

答:

2.5L、0.4L、0.1L

22.尿液渗量测定通常有四种方法,即()、()、()、()。

答:

冰点下降法、沸点升高法、蒸气压下降法、半透膜测定法

_

23.蛋白尿按尿中蛋白含量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三类。

通常轻度蛋白尿是尿中蛋白含量小于();中度蛋白尿是指尿蛋白含量在()范围;重度蛋白尿是指蛋白大于()。

答:

0.5g/24h、0.5-4g/24h、4g/24h_

24.一般认为,镜检结果WBC数在()HP,RBC数()在-/HP,和透明管型在()/LP的范围内,为尿沉渣参考范围。

答:

O-5、O-3、O-1uL

25.作Addis计数时,尿量为500ml,低倍镜下计数18个大方格的管型为2个,高倍镜下9个大方格RBC数20个,WBC数35个,则报告结果应为管型()个,RBC()个,WBC()个。

答:

55000、1110000、1942500

26.一禁盐病人,作尿加热醋酸法测定蛋白质,应先于尿液上部滴加()溶液1-2滴,再进行操作。

答:

饱和氯化纳^

27.尿中粘液丝大量存在时,表示()。

答:

尿道受剌激或炎症反应

28.透明管型明显增多可见于()。

答:

肾小球肾炎

29.尿标本比重的正常参考范围为()。

脱水时尿比重()。

蛋白质营养不良时尿比重()。

答:

1.015-1.025、增高、降低

30.正常尿液中可存在少量WBC,以()细胞为主。

答:

中性粒细胞

31.尿中磷状上皮细胞主要来自于()。

答:

尿道口

32.急性肾小管性肾炎时最常见的细胞是()。

答:

复粒细胞_

33.作1h细胞排泄率计数,尿量约时,计数9个大方格的RBC为10个,WBC为15个,报告结果为RBC(),WBC()。

答:

18500、27750

34.尿中酮体是()、()、()三种物质的总称。

答:

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

35.尿中含铁血黄素阳性,表明有()。

答:

慢性血管内溶血

36.目前普遍采用胃液分泌刺激剂是()。

答:

五肽胃泌素

37.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时最适反应的pH为()。

答:

2

38.收集十二指肠引流液的顺序,第一瓶(),第二瓶(),第三瓶(),第四瓶()。

答:

第一瓶十二指肠液、第二瓶胆总管液、第三瓶胆囊液、第四瓶肝胆管液

39.脑脊液IgG定性和定量检验结果正常时,可排除()症。

答:

多发性硬化症

40.炎性渗出液中出现红细胞是()反应的象征。

答:

炎症

41.渗出液粘蛋白试验为()。

答:

阳性

42.渗出液比密应()。

答:

大于1.018%`

43.渗出液总蛋白/血清总蛋白比值为()。

答:

大于0.5

44.精液标本低于()℃或高于()℃影响精子活动力。

答:

低于20℃、高于40℃

45.唾液主要功能是消化()。

答:

淀粉O;F

46.唾液中的淀粉酶主要由()合成和分泌。

答:

腮腺

47.唾液免疫学检查包括()、()和()。

答:

免疫球蛋白、病毒抗原和抗体和血型物质

48.泪液由()、()和()组成。

答:

粘液、浆液和脂质

49.泪液中LD同功酶的构成比与血清()。

答:

相反

50.泪液白蛋白由()和()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答:

泪腺和结膜浆液腺

51.骨髓增生程度分为()、()、()、()、()。

答:

极度活跃、明显活跃、活跃、减低、极度减低。

52.在电镜下,胞质中细胞器主要有()、()、()、()、()、()、()、()、()、()。

答:

核糖体、粗(糙)面内质网、滑(光)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中心体、微管、微丝细胞内含物

53.在电镜下,间期的细胞核由()、()、()、()、()构成。

答:

核膜、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核仁、核液

54.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有()、()、()、()。

答:

趋化和调理作用、变形性和粘附性作用、吞噬作用、杀菌作用

55.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有()、()、()、()、()。

答:

吞噬红细胞、诱导免疫反应、抗微生物感染、抗肿瘤活性、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

56.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条,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有()条。

答:

46、23

57.人类染色体主要形态结构为()、()、()、()、()。

答:

着丝粒、长臂、短臂、次缢痕、随体

58.人类体细胞常染色体有()对。

性染色体有()对。

男性性染色体为()。

女性性染色体为()。

答:

22、1、XY、XX

59.先天愚型男性染色体核型为(),性腺发育不全女性的典型核染色体核型为()。

答:

47,XY,+21、45,X(或XO)

60.染色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采用的刺激剂(),染色体分带最常用的方法是()。

c_

答:

植物血凝素(PHA)、G带

61.粪便中查蛔虫卵,常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它们是()、()、()。

答:

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脱蛋白质膜的蛔虫卵

62.透明胶纸法常用于诊断()、()、()。

答:

蛲虫感染、蠕形螨、带绦虫感染

63.生食猪肉有可能得()、()、()(寄生虫)病。

答:

旋毛虫病、猪肉绦虫病、弓形虫病

64.生食鱼、虾有可能得()病。

答:

肝吸虫病

65.血涂片中发现腊肠形配子体,应诊断为()。

答:

恶性疟疾

66.血吸虫最严重的致病阶段是()最严重的损伤部位是。

答:

虫卵、肝脏

67.恶性症原虫红内期每分裂一代需()h,三日疟原虫每分裂一代需()h。

答:

36-48h、72h

68.粪便涂片检查,如发现大滋养体内有红细胞,即可确诊为()。

答:

溶组织内阿米巴

69.写出下列寄生虫的感染阶段,杜氏利什曼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疟原虫()。

答:

前鞭毛体,四核包囊孢子,孢子

70.生食溪蟹、喇姑,易患()。

答:

卫氏并殖吸虫病

71.肌肉压片法常用于()诊断。

答:

旋毛虫病

72.碘液染色法常用于()诊断。

答:

寄生原虫包囊;

73.()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使红细胞明显胀大。

答:

间日疟,

74.粪便中查到的最大虫卵是()卵。

答:

姜片虫

75.粪便中查到的最小虫卵是()卵。

答:

肝吸虫

76.黑热病的实验室诊断,最常用的方法是()。

答:

骨髓穿刺检查

77.恶性细胞常有的特点是()、()、()、()、()。

答:

核大、核畸形、核染色质增生、核仁大且明显、核膜明显

78.浆膜腔液中恶性肿瘤有()、()、(),浆膜腔原发肿瘤常见的有()、()。

答:

鳞癌、腺癌、肉瘤、间皮瘤和间皮肉瘤H@.?

>9~@P!

79.检查脱落细胞常用的方法有()、()、()、()。

答:

表面刮取涂片、分泌物涂片、针吸穿刺涂片、组织印片

80.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来源于非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

答:

癌、肉瘤

81.正常精液涂片中可见细胞为大量()。

当相关系统病变时,亦可见()、()、()。

答:

精子细胞、炎性细胞、幼稚生精细胞、生殖道上皮细胞_,Wq6

82.睾丸穿刺检查的适应症有()、()、()、()、()、()、()。

答:

睾丸炎、阴囊鞘膜积液、睾丸结核、睾丸良恶性肿瘤及男性无精症或少精症、睾丸发育不良、不明原因睾丸肿大

83.细胞退化在形态、结构上表现为()两种形式。

细胞核大于正常,核染色质结构疏松,染色较淡,胞浆边界消失或仅存裸核,或胞浆内颗粒聚集粗大或出现空泡,称谓()核染色质固缩成团块受色深染,或核碎裂,胞浆常表现为浓集,受色呈粉红色、淡黄或桔黄、褐红色称()。

fW4*_r_}_

答:

肿胀性退化和固缩性退化、肿胀性退化、固缩性退化

84.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测定血红蛋白方法是()。

答: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85.病人标本的双份试验是一种鉴定标本测定中()的方法。

答:

随机误差

'

86.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评价指标是()、()、()、()、()、()。

答:

精密度、总重复性、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准确性

87.室内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但它只能保证实验的(),即保证测定值的稳定;室间质量评价能保证实验室测定结果的()。

答:

精密度、准确度

88.我国采用()评分法评价临床血液学室间质评。

答:

改良偏离指数|.

89.卵黄囊是最早出现的(),约在胚胎()可以看到卵黄囊壁上的中胚层细胞开始分化形成血岛。

答:

造血地点、19d

90.肝造血期始于胚胎第(),在()的胎儿,肝是主要的造血地点。

:

_i:

KODf_

答:

2个月、2-5个月

91.淋巴器官分为()两种。

淋巴定向祖细胞在()增殖,分化,成熟,并向周围淋巴器官释放。

答:

中枢与周围、中枢淋巴器官

92.造血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这种调节包括(),()构成严密而复杂的(),维持造血活动的()。

答:

正调节、负调节、网络、动态平衡?

93.血红蛋白是由()和()组成,而后者则由()合成。

答:

珠蛋白、血红素、铁元素与原卟啉

94.红细胞生成过程中除蛋白质外还需要一些必要的原料(),(),()。

答:

铁元素、VitB12、叶酸

95.幼红细胞外的()和幼红细胞内的()与()发生()形成亚铁氰化铁沉淀,这就是骨髓铁染色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