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9770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语文.docx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语文.docx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语文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2019~2019)

第1类 热点关注

一、(2019衡阳)【见课时讲解2】

二、(2019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

2019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需要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要有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的永久冻土带。

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海底大陆坡上段、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

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

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

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

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根据2019年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报》等资料改编)

1.文章第②~⑥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形成条件、分布地区(分布情况)、价值和储量、产业化开采可能带来的危害。

(2分)

【解析】第②段介绍了可燃冰的组成和特性,即可燃冰的物理性质;第③段讲形成可燃冰需要的四个条件;第④段讲可燃冰在全球的分布情况(主要在极地与海底);第⑤段将可燃冰与天然气作比较,突出可燃冰的价值,并介绍其储存量;第⑥段主要讲可燃冰产业化开采可能带来的危害。

故第一、二空对应内容分别为③④段,据此概括总结即可。

2.第⑤段画线句除了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用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与加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可跑5万公里作比较,突出说明可燃冰的开采价值很大。

(指出说明方法1分,答出说明方法的作用1分)

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可燃冰这种新能源的产业化开采,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但人类有可能解决好它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解析】由文章第②段“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可知,A项表述不准确;由第④段“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可知,B项表述不准确;由第⑤段“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全球天然气需求”可知,要想满足人类的天然气需求有前提条件,若脱离此条件,则结果可能不同,因此C项表述不准确。

故选D项。

三、(2019常德)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3分)

动车和高铁到底啥关系?

10年前,一种被称作“和谐号”的白色精灵开始在中国大地上驰骋,动车开始走进人们视野;10年后,中国已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高铁大国,高铁已经成为引领和开拓“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名片。

时至今日,很多人还不太清楚动车和高铁的关系,下面就给大家普及一下两者的前世今生。

动车,即带动力的车辆,在铁路交通领域,它是相对于不带动力的车辆(俗称拖车)的一种车型。

我们经常提到的动车组,是指一种固定编组的列车,这种编组一般是由若干动车和若干拖车组成,并且在其正常使用寿命周期内这种编组不会改变。

动车组有很多种类型,如果以动力类型进行分类,则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如果以动力配置方式来分类,则分为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如果以速度类型来分类,可分为高速动车组和普速动车组。

我们都知道,普通列车的牵引动力依赖于车头的机车,而动车组在运行时,不光有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就可以把动力分散,运行速度也就更快。

同时,与普通列车相比,动车组的震动和噪音都偏小。

所以,我们一般提到的动车,就是一种和普通列车相区别的列车车型。

从字面意义上讲,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是指一种铁路线路类型。

我国的铁路类型分三档:

高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250千米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铁路;快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160千米至250千米列车的铁路;普通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低于160千米列车的铁路。

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是高速动车组列车;而在快速铁路上,主要运行普速动车组列车,但同时也运行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通列车;普通铁路上运行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绿皮、红皮、蓝皮的普通列车了。

高速铁路的另一大特征便是大多采用无砟轨道技术铺就,而快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则采用有砟轨道技术铺就。

所谓“砟”,就是指岩石、煤等碎片。

砟可以减少噪音、吸热、减振、增加透水性,同时造价低廉,但有砟轨道容易下陷,维修费用较大。

而无砟轨道的路基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

当列车高速运行时,有可能导致路砟飞溅,所以高速铁路基本都是无砟轨道。

由此可知,动车和高铁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前者描述的是“车”,后者描述的是“路”。

当然,在现在的中国,高铁和动车还分别代指两种客运列车类型。

高铁是运行时速在250千米以上,以G字头命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高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动车则是运行时速在200千米左右,以D字头命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快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速动车组列车。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把高速动车组列车只当作高铁列车,这是个误区,高速动车组列车也可以在快速铁路上行驶,只不过它需要恪守线路的速度限制。

目前,中国的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并且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已不弱于世界上任何竞争对手。

我们相信,在中国高铁人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高铁制造业必将持续改变中国,不断改变世界。

(选自《百科知识》2019年11月下)

1.根据上文,说说高速铁路的特征。

(4分)

(1)设计运行时速250千米及以上。

(2)路基大多采用无砟轨道技术铺就。

【解析】阅读全文可知文中讲“高铁”的内容为四、五段,由第四段“高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250千米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铁路”和第五段“高速铁路的另一大特征便是大多采用无砟轨道技术铺就”概括作答。

2.上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举两例。

(4分)

示例1:

作诠释,如“动车,即带动力的车辆,在铁路交通领域,它是相对于不带动力的车辆(俗称拖车)的一种车型。

示例2:

分类别,如“动车组有很多种类型,如果以动力类型进行分类,则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如果以动力配置方式来分类,则分为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如果以速度类型来分类,可分为高速动车组和普速动车组。

示例3:

列数字,如“快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160千米至250千米列车的铁路。

示例4:

作比较,如“同时,与普通列车相比,动车组的震动和噪音都偏小。

”(答出两种且有例句给满分)

3.文中加点的“不弱于”能否换成“强于”?

(2分)

不能换。

“不弱于”的意思是不比其他竞争对手差,可能强于对手,也可能势均力敌;(1分)而“强于”的意思是肯定超过对手,这种说法显然与原意不符。

(1分)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砟可以减少噪音、吸热、减振、增加透水性,同时造价低廉,因此,我国铁路普遍采用有砟轨道技术。

B.时速200千米左右,运行在快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通动车组列车,在我国都以D字头命名。

C.有人把高速动车组列车当作高铁列车,毫无疑问这是个误区,其实,它们是只在高速铁路上行驶的列车。

D.中国高铁具有先进、安全、价格低等方面的优势,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高铁大国。

【解析】由第五段“所以高速铁路基本都是无砟轨道”可知A项“我国铁路普遍采用有砟轨道技术”表述不正确;由第七段“高速动车组列车也可以在快速铁路上行驶,只不过它需要恪守线路的速度限制”可知C项表述不正确;通读全文可知D项“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高铁大国”在文中并未体现。

故选B项。

四、(2019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9分)

聚焦“PM2.5”

①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

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

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②什么是PM2.5?

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

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

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

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

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④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

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

此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

⑤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

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戴口罩。

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最好不要锻炼,锻炼应选择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同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降低运动强度。

1.结合文章第②段给“PM2.5”下定义。

(2分)

PM2.5是指粒径小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2.“PM2.5”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3分)

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心脏疾病;使人体产生病变,诱发癌症。

3.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PM2.5”?

(2分)

逻辑顺序

4.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提出两种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

(2分)

示例:

少开汽车,公交出行;植树种草;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垃圾分类处理;不随意焚烧物品等等。

第2类 科普奥秘

五、(2019湘西)阅读《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一文,完成1~4题。

(11分)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

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

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

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

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

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原文有删改)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3分)( C )

A.蚊子,在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B.胡立德教授等人用高速摄像,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C.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

D.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解析】本文的题目为“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主要讲述了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故C项是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第⑤段画线句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3分)( A )

A.列数字、打比方    B.列数字、分类别

C.举例子、D.列数字、作比较

【解析】分析画线句子,由“1/50至1/300”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由“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可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A项。

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D.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解析】阅读文章,由第⑤段“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可知当蚊子处于栖息状态下,被雨滴砸了之后会有生命危险。

故B项“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B项。

4.在雨中飞行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是什么?

(2分) 

①蚊子本身的体重很轻;②身上的细毛具有疏水性。

第3类 传统文化

六、(2019衡阳)【见课时讲解1】

七、(2019郴州)说明文阅读。

(6分)

中国结

古 禾

①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整个结从头到尾都用一根线绳编织而成,千缠万绕,环环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②中国人的情“结”源远流长。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结绳记事”,大结大事,小结小事,不同形状记载不同事情。

正如《周易·系辞》记载: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可以说是中国结的滥觞。

由此可见,绳结还肩负过记载历史的文化功能。

③绳结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

那时的衣服没有拉链,只能以衣带打结,人们用绳结盘曲成“S”形装饰在腰间,古人身上常常佩挂印鉴,所以流传下来的印鉴都带有印纽。

南北朝梁武帝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的诗,绮带编成连环往复的同心结,用来表达相爱的情愫,寓意“永结同心”。

唐代有一种铜镜,图案上绘有口含绳结的飞鸟,寓意永结“秦晋之好”。

明清时期,中国结发展到鼎盛,如清代服饰上的大襟盘扣。

盘扣凝结着人的温度、感情以及机器、电子永远无法替代的手工朴拙和巧妙。

另外,“结”还呈现在荷包、香囊、玉佩、梳子、发髻等传统配饰中,古代建筑如屋檐、门窗上,生活用具如桌椅、木箱上。

④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中国结在历史的传承中,融合了佛教“盘长纹”的特点,环绕盘曲的图案,上下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相连,看似有一种祥云之气,线绳的变化和不同结饰的排列组合,变幻出藻井纹、双钱纹、喜字纹、琵琶结、吉祥结、蝙蝠结等不一而足的形态。

而一根线绳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八面玲珑,都同根同源,这又体现出“万法归一”的古老哲学思想。

⑤“结”字有牢固的意思。

在多彩的汉语中,“结”字呼朋引伴,许多有凝聚力的词语都跑来广结良缘,团结一致,结伴而行、结拜朋友、结识朋友、结成联盟等等。

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婚、结合等。

“结发夫妻”,也来源于古人的洞房花烛夜,男女双方各剪一缕头发相结,寄寓夫妻同心永恒之愿。

六朝诗人庾信描述过“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

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的动人场景。

唐代诗人晁采在《子夜歌》中写道: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这就是结发的真实写照。

⑥在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结”往往象征忧愁而善感的心灵,寄托某些婉约而幽微的情结。

汉诗中说: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诗中以“结缘不解”比喻“如胶似漆”的亲密。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愁绪。

宋代词人张先曾写道: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万千情结,缠绵难解。

人类的情感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异彩纷呈。

⑦中国结在现代生活中也如鱼得水。

在大型会展或寻常百姓家中,壁挂中国结,是常见的装饰;很多现代饰品如戒指、耳坠、手链等,因为加入了中国结的元素,更增加了古典和雅致。

北京申办2019年奥运会的标志——奥运五色环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可谓“中国结”的变体。

2019年11月10日在北京怀柔举办的APEC会议,不仅在会议现场装饰了很多的中国结,用于礼仪等服务的16套服装,也采用了盘扣、领花等中国设计,透露出中国服饰的优美。

⑧现代人对于中国结的情结,更彰显出它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散发的典雅从容的永恒情结,就像一颗种子,一直都埋在中国人的心里。

(选自《月读》,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④~⑥段,简要说说中国结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气息。

(2分)

(1)中国结既融合了佛教“盘长纹”的特点,有祥云之气,又体现出“万法归一”的古老哲学思想。

(2)象征团结(或象征牢固)。

(3)中国结象征忧愁而善感的心灵,寄托某些婉约而幽微的情结。

【解析】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区域:

④~⑥段。

再看题目已经给出了第

(1)点,正好与第④段的描述相对应,由此可推断出

(2)(3)点分别在⑤⑥两段。

首先阅读第⑤段,抓住关键句“‘结’字有牢固的意思”“许多有凝聚力的词语都跑来广结良缘”“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结合这几句概括即可。

再看第⑥段,首句即总结了全段内容,即“在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结’往往象征忧愁……幽微的情结”,直接引用即可。

2.选文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

(2分)

【解析】首先看画线句子,“北京申办2019年奥运会的标志……可谓‘中国结’的变体”,不难看出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看第⑦段,整段都是在说“中国结在现代生活中也如鱼得水”,因此这里举奥运五色环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结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

3.本文说明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生动,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2分)

示例:

如第⑥段“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引用古诗来诠释“结”的文化内涵,语言十分生动,文采斐然。

第4类 自然环保

八、(2019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1~2题。

(5分)

海洋中的精灵──海天使

王冬梅

①科学家虽然1774年就在北极冰海中发现了它的踪迹,但至今仍摸不清它的来历,它就是海天使。

西方科学家以掌管历史的希腊女神Clio,为它建立全新的科、属的分类,并以它作为代表性物种。

因为它修长的外形跟蛞蝓(kuòyú,一种软体动物)相像,便以海蜗牛作为其种名。

②海天使简单的外形与透明的身体,使它常被误认为水母类生物,但它其实属于贝类大家族。

这种贝类都有双翼,因此统称为翼足类。

它们终其一生都在大洋中随水流四处漂游。

海天使刚孵出时,身体还带有硬壳,不过大约3天后就会将壳永久丢弃,变成无壳贝类。

海天使虽然身长不过1~3厘米,最大也不超过7厘米,但靠着间歇性的摆动双翼,居然能在比其身躯大好几千倍的水层,上上下下来回移动。

上升的时候,它总能保持如天使般优雅的姿态,缓缓由深海游到冰层下。

③海天使的名字主要来自其身体两侧的一对翅膀,这让它看起来就像翱翔在空中的天使,再加上它体内有个红色的心形消化器官,看起来十分甜美可爱,但是,它其实是凶狠的掠食者。

发育期的它,喜欢捕食微小的浮游藻类,长大后却个性突变,成为凶狠的掠食者。

海天使攻击时,会从头部伸出3对触手,先紧紧抓住猎物硬壳,将猎物的壳口朝向自己,再伸出带刺的吻,勾住猎物身体吞入腹中,只留下空壳。

④科学家发现,海天使在每年食物丰盛的温暖春季,除了摄取大量脂肪外。

还会从其他物质中自行合成脂肪,以便用于繁殖或作为储备粮食,以度过食物缺乏的冬季。

【A】更神奇的是,它还能缩小自己的身躯,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以减低体内能量的消耗。

【B】当弹尽粮绝时,海天使还能消化身体里与生存不相关的部分组织,以求保存最后一线生机,等待春天降临时重生。

【C】海天使饱食一顿后,可以忍饥长达200多天。

这种能屈能伸的求生能力,就是海天使族群在南北极海域可以生生不息的超能力!

(选自《百科知识》2019年2月下期,有删改)

1.说说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分)

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海天使个子小,但运动能力强的特点(善于运动)。

2.第④段画线的【A】【B】【C】三个句子顺序错乱,请重新调整这三个句子的顺序(只填字母)。

并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