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9688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

《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docx

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

 

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项目提出的背景

某某市某某乡是辽宁省政府命名的“海淡水养殖基地乡”。

该乡于2014年启动了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经过3年养殖实践,初步完成了海参从育苗到养成的技术课题,首创辽西地区海参养殖成功的纪录。

目前,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40公顷,示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项目区主养的海参品种为刺参,属于温带冷水参种,是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的海珍品经济动物。

由于受地理分布区域的限制,海洋环境恶化的影响,以及人类狂采滥捕的破坏,自然资源已濒临枯竭,市场商品源极为匮乏。

因为人们对刺参情有独钟,消费量与日俱增,供需矛盾非常尖锐,迫使人们不得不采取发展人工养殖的手段来满足消费量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加强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养殖技术和理论研究开发,推动海参养殖业发展,已势在必行。

多年来,日、韩、美等国家均投入巨资进行刺参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开发,有了一定的进展。

东亚、北美诸国都将刺参开发为主养品种。

我国在刺参养殖技术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研发出独具本国特色的养殖工艺和技术,为刺参养殖业的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项目建设的意义

本项目的开发建设,不仅可以填补辽西地区刺参养殖的空白,丰富种质资源,开发出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主导作用的特色产业,极大地优化产业结构;也可以通过项目示范作用的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有力地牵动辽西乃至冀东北地区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海水养殖业由常规化向精品化的转轨变型;还可以通过刺参养殖创新性技术研发,创建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特色养殖工艺和技术,进而丰富和发展刺参养殖理论。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1、自然资源条件可行性分析

项目区地处拦海大坝分隔出来的海湾内,属潮间带海蚀冲积滩涂,地面高程低于常潮位1.4~2.2m。

养殖区内可以随潮汐起落自流纳潮和排水,不需要机械强行排灌,完全可以达到刺参池塘养殖海水日交换量30%的技术标准。

区内海水理化性状为:

盐度28~34‰,PH值7.5~8.4,溶解氧4.3~5.3mg/L,氨态氮含量8~12mg/m3。

光照强度1100~1800Lx,混浊度70×10-6~100×10-6。

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饵源数量0.7~1.2万个细胞/ml,项目区沿海还有海参自然资源。

由此可见,项目区具备养殖海参优越的地理自然资源条件,其不仅可以简便生产程序,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2、技术条件的可行性

项目以大连水产学院、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及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局为技术依托单位,聘请技术依托单位的海参养殖专家作为技术顾问,承担项目的试验和研究开发、技术攻关,并负责育苗及养成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为项目的开发提供强而有力的科研和技术保证。

3、主要攻关内容

(1)海参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

(2)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3)养殖海参病害跟踪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

(4)夏眠控制技术。

4、技术路线

(1)基本技术路线:

按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标准制定本项目的技术路线。

工厂化育苗中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种参来自无污染、潮流畅通、无淡水注入的海域,产地环境符合GB/T18407.4的要求;种参要求外观刺挺拔、无伤残病害、无排脏、生殖腺指数达10%以上,体重大于250g,体长20cm以上,以项目区沿海产海参为主要种参来源,种参培育饵料采取人工配合饵料与天然饵料搭配投喂;以自然产卵为主,辅助阴干、流水和升温诱导方法,以提高产卵量和种参利用率;控制受精卵密度并配合多种生物饵料,提高孵化率及成活率,适时投放附着基,并控制附着密度,发现敌害生物及时杀灭;强化育苗生态因子监控,做到清洁生产,培育健康苗种。

池塘养殖中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选择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注入、可自然纳潮和排水的中高潮区围堰建造池塘,水深为1.5~2.0m;采用人工造礁的工艺,为养殖海参提供栖息场所和生长条件;选择体长达2cm,外观活跃、刺挺拔、体表无溃烂的参苗入池,密度为10~20头/m2;根据潮汛控制水深;坚持日常巡池和环境因子监测,及时清除敌害生物,潜水检查参苗生长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养殖病害跟踪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

采取定时定点监测检查的方法,借助于海参育苗和养殖期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生的一般规律,掌握发病动态,采取防治措施。

其主要措施,监测和掌握育苗和养殖生态环境因子变化动态,防止水质老化,保持生态环境健康;禁忌投喂老化变质饵料和掌握投饵量,减少残饵、变质饵料败坏水质的程度;高温季节加大换水量并保持高水位;控制雨季纳潮,防止盐度剧烈变化;严禁受污染海水及油污通过纳潮或堤坝渗入池内;适时投放生物制剂,优化生态环境条件,防治病害发生。

夏眠期控制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利用地下海水水温低并恒定的特点,进行工厂化养殖,控制海参遇高温后夏眠的习性发生,延长生长期、缩短育成时间。

(2)创新点和关键技术

创新点:

①在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并时间长的沿海地区开发海珍品养殖技术,形成具有区域性特点的海珍品养殖技术。

在我国最北纬度沿海地区开展海参池塘养殖技术,为发展冬季时间长、温度低的海珍品养殖技术提供经验。

②应用生物制剂,优化海参养殖生态环境条件,防治病害发生,实施健康养殖。

关键技术:

种参选择:

选择无污染源、潮流通畅、无淡水注入的海域,环境要求符合GB/T18407.4的要求,体重要达到250g以上,体长要达到20cm以上。

外观刺挺拔、无伤残病害、无排脏、生殖腺指数要达到10%以上。

种参培育:

培育水源符合GB11607的规定,培育水达到NY5052的规定。

培育水温从种参生境温逐步提升到18℃,每天升温0.5~1.0℃;盐度为29~32‰,照度5000~10000Lx,培育饵料为人工配合饵料和大型藻类的干粉,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量为种参体重的4%。

幼体培育:

经洁净海水、洗涤过的受精卵进行孵化,孵化密度为10个/ml以下,水温18~24℃,盐度29~32‰,水质要求符合NY5052标准;当幼体发育到原肠期或小耳幼体期上浮后,采取虹吸或拖曳的方法收集健康幼体,进入分池培育,这时培育密度为0.5个/ml,采用生物饵料多品种搭配投喂的方法,以适应幼体生长时对饵料的选择性和适口性需要。

稚参采集:

当海参的幼体发育至樽形幼体时,即从游泳生活转入底栖生活时,就要提供海参樽形幼体的附着器材,附着器材一般为无毒、无害的聚乙烯波纹板,制成的附着器在投入附苗前需经低浓度氢氧化钠及盐酸浸泡消毒和清除附着物;有条件的情况下在附着基上接种底栖硅藻,为附着稚参提供早期生物饵料;当海参樽形幼体量达20%时,即可投放附着基。

投放数量为20~25片/m3水体。

稚参培育:

稚参培育密度为0.5~1.0头/cm2,水温控制在18~27℃,盐度29~32‰,光照控制在3000Lx以下。

饵料以天然饵料(大型藻类)磨碎液和以麦麸或米糠添加优质鱼粉等比例配制的人工配合饵料,禁止使用霉变或不符合卫生指标的配合饵料;在饵料选择上,体长为10mm以下,以大型藻类磨碎液为主,投喂量早期为20~30mg/L,后期为40~60mg/L,超过10mm后,要搭配人工配合饵料,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5%;并要加强生态环境因子监测,对于敌害生物需要及时灭杀。

幼参养成:

池塘养殖投苗时间一般为秋季10~11月份,春季3~5月份,放苗规格为2cm以上,放苗密度为10~20头/m2,养成期间,当发现水池中天然饵料不足时,及时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量为参重的3~7%,夏季高温(夏眠)或水温低于5℃时,应停止投饵。

能根据潮汛,可做到及时排水纳潮,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并要定点定时进行生态因子监测和观察幼参生长及行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幼参健康生长。

越冬管理:

当养殖池塘冰冻封池和大雪覆盖冰面时,及时除雪和打冰眼,以改善冰下生态环境条件。

病害监测和综合防治:

对养殖生态环境因子适时监测掌握动态特征,检查生长状态,及时发现病情,采取调控生态环境,投放生物制剂和辅以药物的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

海参池塘养殖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业,我们辽西沿海刚刚起步,有许多经验可供我们在进行发展海参池塘养殖中借鉴,但需要根据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真正探索出符合我们辽西沿海发展海参养殖业的技术路线,在我国最北端的沿海地区发展海珍品的养殖业。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根据市场预测,目前在东亚、北美等国外市场上,刺参一直供不应求,鲜商品参销价高达20~25美元/kg。

由于受其特定分布地域范围的限制及特殊育苗技术要求的制约,今后很长时间其生产量也不可能迅速增多。

随着消费人群的扩大和加工领域的拓宽,消费量将不断剧增,因而,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饱合,价格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

由于刺参育苗技术难度大,参苗产量低,苗种生产难以满足养殖的需求,因此参苗也价格不菲,每尾销价竞达0.5~1美元,苗种的市场前景也非常可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参国,年产量达4000万吨;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参消费市场,年度海参销售量达6000万吨,市场价格每kg鲜商品参高达90~110元,缺口的2000万吨主要依赖进口。

因此,项目达产后,产品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进口。

因为我国北方生产的刺参品质上乘,在国外市场上具有无以伦比的竞争力,无论在国内、外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预算

本项目在项目期内计划投资3800万元。

其中自项目申报时已完成投资2200万元,来源于企业自筹,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及苗种购置等。

本项目尚需新增投资1600万元。

2、新增资金筹措

本项目预算新增投资1600万元。

主要来源为企业自筹1550万元,申请省科技三项经费50万元。

3、资金使用计划

本项目预算总投资3800万元。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700万元,设备购置投资250万元,种苗购置投资740万元,能源材料费用10万元,培训费用10万元,营销费用10万元,差旅费用5万元,工资费用75万元。

4、科技三项费用使用计划

本项目计划申请科技三项费用50万元。

其中,用于建筑安装工程投资19万元,设备购置投资10万元,能源材料费用5万元,科技培训费用5万元,人员费用10万元,验收鉴定费1万元。

五、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成本效益分析

产品成本:

本项目的生产周期为1.5年,每个生产周期投入成本850万元,其中可变成本340万元。

项目投资估算:

预算总投资3800万元。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00万元,设备投资25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825万元,其他投资25万元。

产品利润率:

项目达产后,每个生产周期成品总产量600吨,总产值4800万元。

经计算,项目的产品利润额2478万元。

2、财务效益分析

投资回收期:

经计算,项目的投资静态回收期为3.0年,动态回收期为3.7年。

投资利润率:

考虑到建设期的年平均利润率65.23%。

财务净现值:

按固定资产使用期限5年计算为6544万元。

财务内部报酬率为44.94%。

3、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的经济内部报酬率为53.13%,投资净效益率为56.44%;项目可直接就业240人,带动当地500户,联动人数2000人;项目区每年人均增收300元。

项目通过刺参育苗和养成技术的研究开发,创造出适应地方实际情况的创新性的高新养殖工艺和技术,这种工艺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地域条件类似的地区有着普遍的指导作用,对促进刺参养殖技术研发,发展养殖学术理论,都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把本项目建设成为辽西最大、省内一流的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可以其巨大的示范作用,强而有力的牵动辽西乃至冀东北地区海渗养殖业的飞跃性发展,预期在最近数年内,可将海参养殖规模扩大2000公顷,推进水产养殖业更上一层台阶,创造出难以估量的显著经济效益。

4、风险性分析

投资盈亏:

经计算,项目生产达设计量8.12%时,即可达到盈亏平衡。

风险性:

当销价下调15%、可变部分经营成本上升15%、投资额提高15%这几种不利因素同时发生时,其内部收益率仍达23.34%,比基准收益率15%高出8.3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本项目有相当强的抗风险能力。

六、项目实施进度及实施方案

1、进度安排

2007年:

完成第一期3600亩示范基地设施建设工程,投入运转;启动第二期2400亩建设工程及配齐已建成的6500m2育苗养殖厂的设施,开展工厂化育苗和池塘养殖及低温井盐水养殖等。

2008年:

完成第二期2400亩建设工程,扩大育苗和养殖规模。

2009年:

基地建设项目全面完工,项目投入运行,出产品,总结工作,编制工作报告,进行项目验收。

2、实施方案

(1)示范基地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建成高标准海参精养池塘6000亩;建成优型海参育苗及养成温室20000m2;开发海上完全养殖网笼2000笼;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3.5km;修筑项目区内道路5km。

(2)育苗及养成项目实施方案

种参选择:

根据生物的选优原理,在无公害海域,挑选体长大于20cm,体重大于250g,外观刺挺拔、无伤残病害、无排脏、生殖腺指数达10%以上者为种参。

育苗关键性技术:

制定合理培育密度,优化生物饵料的搭配,强化生态环境因子监测和调控,注重生态环境调控和生物制剂应用的病害综合防治。

养成关键性技术:

池塘建造中的进排水效应和防渗漏措施,参礁的材质、造型、规格及建造工艺,投放苗种的规格和合理密度,人工配合饵料的营养组份、质量和投喂量;敌害生物侵入和清除;病害的监测和综合防治;越冬期的综合管理等。

夏眠控制:

以控温、控光、调水等技术,为海参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使之无夏眠现象,增加生长时间。

3、预期成果

(1)完成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建成辽西最大、省内一流的刺参养殖示范基地。

(2)完成刺参的驯化、育苗及养成技术,创立适合辽西地区外源环境条件的养殖模式。

(3)项目达产后,繁育出参苗4000万头,生产商品参600吨,产值4800万元。

(4)填补辽西地区刺参育苗及养成项目的空白,成果总体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某些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5)带动周围地区刺参养殖业的开发,促进辽西乃至更大地域刺参养殖业发展,推动海水养殖业由常规化向精品化快速转移,为本地区的海珍品经济动物养殖业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创造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END-

 

-END-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