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长手册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9354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组长手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备课组长手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备课组长手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备课组长手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备课组长手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课组长手册1.docx

《备课组长手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组长手册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课组长手册1.docx

备课组长手册1

第二周集备活动内容摘要

集备主题:

信息、能源、材料内容的学习与单元考试

大纲目标:

1、知道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2、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重点难点: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情学法:

1、引导学生列举生活实例说明电磁波的存在。

介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要求学生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介绍物理学中用波长、波速和频率来描述电磁波的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现代信息记录及传播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阅读各种资料或调查活动,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了解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了解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观念教育。

 

例题练习:

1.纳米陶瓷是一种高新科技材料,具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完全无磁性等特点,以下选项中哪项可以利用纳米陶瓷材料制造(  )

A.高压输电线B.装浓硫酸的容器C.银行储蓄卡D.LED发光二极管

2.下列不属于电磁波的是(  )

A.红外线B.紫外线C.可见光D.超声波

3.手机是现代人们答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  )

A.微波传送B.超声波传送C.光纤传送D.空气传送

4.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B.煤C.核能D.石油

5.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家奖颁发给蓝色发光二极管发明者。

二极管是用  (选填“导体”“半导体”或“绝缘体”)材料制成的、正是因为集齐  、绿、蓝三原色的LED光,才能产生照亮世界的LED白色光源。

作业考试:

单元考试

第三周集备活动内容摘要

集备主题:

运动的世界+多彩的光

大纲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3.知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会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知道用测量工具测量物理量时误差的不可避免。

4.会估测长度和时间。

5.明确速度的物理意义。

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

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明确v-t图像、s-t图像的物理意义。

6.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7.了解光源、光线。

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记住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

8.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会画反射光路图。

能区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重点难点:

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明确速度的物理意义。

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

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明确v-t图像、s-t图像的物理意义。

教材处理:

见导学案

学情学法:

1.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归纳出机械运动的定义,,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渗透辩证思想。

2.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让学生练习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使用科学记数法。

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让学生对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形成感性认识,明白孤立的、缺少单位的数值在物理学中是没有意义的。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日常物品、自然现象,或自己身上的“尺”和“表”,估测长度和时间,感受身边的物理。

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中考中为高频考点)

4.让学生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从速度公式中得出速度的单位,强调运用物理公式解题的规范性。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及规则。

通过具体实例,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含义。

展示v-t图像、s-t图像,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进一步明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体验运用数学图像描述物理过程的方法,感受数学工具在物理中的应用。

5.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光源。

通过实验,分别探究光在同种均匀和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让学生总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识别自然界和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要求学生记住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

介绍光线,让学生体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引入的抽象模型,感受“模型法”的应用。

6.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

组织学生探究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结论。

例题练习:

【例1】

图1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例2】图14中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第四周集备活动内容摘要

集备主题:

凸透镜成像+密度的知识复习

大纲目标: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

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解释有关现象。

会画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道凸透镜的应用。

3.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方法。

4.理解密度。

记住常温常压下纯水的密度。

5.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6.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道凸透镜的应用。

2.理解密度。

3.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学法:

1.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验,引导学生从透镜的外形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介绍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解释有关现象。

要求学生会画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2.组织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侧重进行实验和分析论证环节,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来自对证据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实物体验、演示、多媒体课件或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技术、生活的密切联系。

3.介绍人眼的结构,引导学生将晶状体与凸透镜作类比、将视网膜与光屏作类比,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和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方法。

强调爱护眼睛的重要性。

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引导学生通过密度概念得出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练习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引导学生阅读密度表,让学生对不同物质的密度有一个感性认识,要求学生记住常温常压下纯水的密度。

5.组织学生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6.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计算质量、计算体积等。

强调运用物理公式解题的规范性,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重视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学生的失分点)课堂注重落实!

例题练习:

(以下例题选自《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例26】为了提高防火意识,消防部门当众演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

将装有水的球形鱼缸摆放在窗边,让阳光透过鱼缸照射到窗帘上,窗帘上聚光点的温度上升,一会儿后,窗帘居然被点燃了。

请用光学及能量转化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例19】图12中有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请画出它的入射光线。

 

【例12】“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

如图6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选填“增大”或“减小”)

【例14】一瓶标有“550ml”字样的纯净水,水的质量是________g;小明喝了半瓶水,则剩余半瓶水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例33】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30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

(2)向水凸透镜内__________(选填“注入”或“吸取”)适量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若将光屏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

第五周集备活动内容摘要

集备主题: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次月考

大纲目标:

1.明确力的物理意义。

知道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能识别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的三要素。

会画力的示意图。

3.了解弹力。

了解弹簧测力计。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4.知道重力。

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自身的质量成正比,运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

知道物体的重心。

5.知道滑动摩擦力。

会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运用摩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难点:

1.知道滑动摩擦力。

会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运用摩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学情学法:

1.创设情境,感知力的存在,体会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归纳、概括出力的概念,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2.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从而归纳出力的三要素。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并了解弹力。

指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刻度特点、量程及分度值,观察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随拉力的变化,

4.重力的存在,了解重力,要求学生记住重力的符号。

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侧重收集数据和分析论证环节,尝试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体验图像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用G=mg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重力的方向,知道“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不同。

,让学生明确重心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建立的等效替代的物理模型,感悟科学抽象的方法。

要求学生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5.通过对常见事例或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运用摩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例题练习:

(以下例题选自《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例21】请在图17中画出木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说明]试题考查重力概念的简单运用和规范画力学图的技能。

要求学生根据重力方向的特点画重力示意图。

属于容易题。

【例36】小鹭设计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案如图34所示。

 

(1)为了测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小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______________运动。

(2)下列现象中应用了从图34甲、乙实验所得结论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D.气垫船喷出强气流,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气垫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如图34丙所示,小鹭竖直向下切去一半木块,测得摩擦力大小是图34甲中的一半,于是得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成正比。

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周集备活动内容摘要

集备主题:

压强

大纲目标:

1.知道压力。

知道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压强。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运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液体压强。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

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连通器原理的应用。

3.知道大气压。

知道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了解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难点:

理解压强。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运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处理: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压力。

通过实验或介绍历史上有关大气压的经典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压力,从产生原因、方向、作用点等方面区分压力和重力。

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感知压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效果。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而引出压强的概念。

根据压强的概念,引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利用压强公式进行定性分析,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释有关现象,重视符合逻辑的思维和表达的训练。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用压强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压力的受力面积。

(深度教学的所在)

2.通过实验或体验,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确液体压强的特点。

通过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让学生感受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体验物理建模思想,培养抽象、理性思维。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连通器,列举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原理的实例,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实验或介绍历史上有关大气压的经典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介绍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让学生感受间接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体会实验的巧妙。

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与分析,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通过实验与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容易出简答题或者选择填空)

例题练习:

(以下例题选自《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例29】如图26所示,在动车站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黄色的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

请分析,为什么当动车驶过时,如果站在安全线以内,

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

 

【例49】超高压水刀是一种新技术产品,一般由水泵、射流发生装置、工作机构等组成。

它将普通水经过多级增压后,通过一个极细的喷嘴喷出一道高速“水箭”,可以对坚硬物体实施切割,如图50所示。

某超高压水刀喷嘴横截面积S=5×10-8m2,喷水速度v=800m/s,高速“水箭”对该切割面的压强p=300MPa。

已知水泵电机功率P=20kW。

求:

(1)水刀正常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

(2)高速“水箭”对切割面的压力;

(3)每秒钟从喷嘴喷出的水的质量;

(4)水刀的效率。

(此题选自2015年厦门市中考压轴题)

答:

(2)由压强公式p=

得,高速“水箭”对切割面的压力

F=pS=300MPa×5×10-8m2=300×106Pa×5×10-8m2=15N

第七周集备活动内容摘要

集备主题:

浮力

大纲目标:

1.认识浮力。

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难点:

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解释有关现象.

教材处理:

1.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浮力的方向。

引导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通过受力分析明确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和压力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感受理论推导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侧重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环节,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引导学生根据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合理地逻辑推理,得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突出逻辑推理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3.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合成知识和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上浮、下沉、悬浮),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解释有关现象。

通过受力分析,让学生知道漂浮状态下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练习:

(以下例题选自《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例37】“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步骤如图35所示。

(1)处理数据时,发现实验步骤有所遗漏。

遗漏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则最合理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2)实验步骤a、b、c、d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为Fa、Fb、Fc、Fd。

若这些示数之间的关系满足(用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证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例15】小明在水盆中洗碗时发现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如图9所示。

他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

与原先相比,大碗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__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答案]变大不变

 

【例43】“嘉庚号”科考船(图44)于2016年5月8日下水,厦门大学由此成为中国大陆综合性大学中第一所拥有自己的全球级科考船的高校。

科考船满载时排水量为3.5×103t,在某段航行中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图像是双曲线,如图45所示,g取10N/kg。

(1)求科考船满载航行时受到的浮力。

 

第八周集备活动内容摘要

集备主题:

机械与人

大纲目标:

1.了解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会画力臂。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3.知道滑轮。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4.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5.认识机械功,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运用机械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知道功率。

运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7.知道机械效率。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运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8.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知道动能和势能。

知道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机械能。

9.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解释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会画力臂。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3.认识机械功,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运用机械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功率。

运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知道机械效率。

6.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处理:

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和动手体验,让学生感知杠杆,引导学生在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杠杆的共同特征,建立杠杆的概念,体会杠杆是一种抽象出其本质要素的模型,感悟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抽象方法,感受“理想模型法”的应用。

要求学生会画力臂。

(重要!

2.组织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侧重分析论证环节,让学生体验从物理事实到物理规律的思维升华。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引导学生分析典型杠杆实例,比较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大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其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从而明确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

3.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机械功。

引出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4.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做功的快慢问题,类比速度,得出功率概念和功率的计算公式,体验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的应用。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从使用机械的目的出发,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通过实例或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分析动能和势能间的相互转化,解释相关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解释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现象。

例题练习:

(以下例题选自《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例22】如图19所示,用杠杆提升一物体,O为杠杆支点,请画出拉力F的力臂l。

 

图19

【例30】据史书记载,“老妪(yu)留下一金簪(zan),二女均分起争端,阿舅用线水平悬,悬处分簪两不怨”。

阿舅分簪的方法如图27所示,图中O1、O2分别为左边簪头和右边簪尾的重心。

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简要说明此法分出的簪头和簪尾是否等重。

【例8】如图4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

用一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与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

则A.F1<F2<F3<G

B.F1>F2>F3>G

C.F1=F2=F3=G

D.F1>F2=F3=G[答案]C

第九周集备活动内容摘要

集备主题:

了解电路

大纲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了解正、负电荷的规定。

知道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了解摩擦起电、物体带电的实质。

2.解导体和绝缘体。

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3.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

知道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使用时的能量转化。

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识别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会连接并设计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认识电流。

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6.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7.认识电压。

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

会使用电压表测电压。

8.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

重点难点:

1.识别简单的串联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