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剂学090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59010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药师药剂学09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执业药师药剂学09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执业药师药剂学09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执业药师药剂学09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执业药师药剂学09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药剂学0901.docx

《执业药师药剂学09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药剂学090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药师药剂学0901.docx

执业药师药剂学0901

第九章液体制剂

  【大纲解读】

(一)基本要求

1.液体制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1)特点

(2)质量要求

 

2.液体制剂的分类

(1)按分散系统分类

(2)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与特征

(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1)常用溶剂的分类

(2)常用品种的性质、特点和应用

 

2.液体制剂的防腐

(1)防腐的重要性和措施

(2)常用防腐剂的性质、特点和应用

 

3.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1)矫味剂和着色剂的分类

(2)常用矫味剂和着色剂性质、特点和应用

(三)溶液剂、糖浆剂和芳香水剂

1.溶液剂

制备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2.糖浆剂

特点及制备方法

3.芳香水剂

质量要求

4.甘油剂

特点

5.醑剂

特点

(四)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剂

1.溶胶剂

溶胶的构造、性质及制备方法

2.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五)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的特点、种类及生物学性质

(1)结构特点

(2)种类与特性

(3)生物学性质

2.表面活性荆的应用

增溶、乳化、起泡与消泡、去污、消毒和杀菌

(六)乳剂

1.乳剂的特点与分类

(1)特点

(2)分类

2.乳化剂

(1)乳化剂的基本要求及选择原则

(2)乳化剂的种类

(3)常用品种的性质、特点和应用

3.乳剂的形成条件及制备,

(1)形成条件

(2)制备方法

4.乳剂的变化

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

5.质量评价

质量检查项目

(七)混悬剂

1.混悬剂的质量要求及制成条件

(1)质量要求

(2)制成混悬剂的条件

2.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及混悬剂的制备

(1)物理稳定性

(2)制备方法

3.混悬剂的稳定剂

常用稳定剂的性质、特点和应用

4.质量评价

质量检查项目

(八)其他液体制剂

1.内服制剂

合剂

2.外用制剂

洗剂、搽剂、滴耳剂、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灌肠剂、灌洗剂、涂剂

  【考题预测】8分左右

第一节 概述

  液体制剂:

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液体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药物以不同的分散方法和不同的分散程度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其理化性质、稳定性、药效与毒性等均与药物的分散度密切相关。

  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可形成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制剂处于稳定状态,如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则形成非均匀分散液体制剂,这种制剂处于物理不稳定状态,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

  1.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

  2.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适用于婴幼儿与老年患者;

  3.可外用,用于皮肤黏膜和腔道,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4.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但也存在稳定性差易霉变及产生配伍变化等问题。

  

(二)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1.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

  3.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好,口感适宜;

  4.外用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5.液体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

  液体药剂较固体制剂最突出的特点是药物的分散度大,而分散度大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与程度。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均匀相液体制剂:

为均匀分散体系,外观上是澄清溶液。

如:

①低分子溶液;②高分子溶液,均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

药物以微粒或微滴形成分散于液体介质中形成的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如:

 

  

(1)溶胶剂(疏水胶体溶液):

药物的胶态微粒1~100nm。

  

(2)乳剂:

药物的微滴>100nm。

  (3)混悬剂:

药物的微粒>500nm。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液体制剂有很多给药途径,由于制剂种类和用法不同,液体制剂的给药途径可分为:

  1.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液、滴剂等。

  2.外用液体制剂

  

(1)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搽剂、涂膜剂等。

  

(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洗耳剂、滴耳剂、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涂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一、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一)极性溶剂

  1.水: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不具有任何药理与毒理作用,所以水是最常用的和最为人体所耐受的极性溶剂。

水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以任意比例混合。

水能溶解无机盐、糖、蛋白质等多种极性有机物。

液体制剂用水应以蒸馏水为宜。

  水能使某些药物水解,也容易增殖微生物,使药物霉变与酸败。

在使用水作溶剂时,要考虑药物的稳定性以及是否产生配伍禁忌。

  2.甘油:

为常用溶剂,特别是外用制剂应用较多。

本品为黏稠状液体、味甜、毒性小,与乙醇、丙二醇、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可内服、外用。

能溶解许多不易溶于水的药物。

在外用制剂中,甘油常做黏膜给药的溶剂,甘油对皮肤有保湿、滋润、延长药物局部药效等作用,且对药物的刺激性有缓解作用。

含水10%的甘油无刺激性,在内服溶液制剂中,甘油含量在12%(g/ml)以上,能防止鞣质的析出并兼有矫味作用。

30%以上具有防腐作用。

  3.二甲基亚砜(DMSO):

能与水、乙醇等溶剂任意混合,本品溶解范围广,具有皮肤给药的促渗作用。

对皮肤有刺激性。

  

(二)半极性溶剂

  1.乙醇:

乙醇也是常用的溶剂。

可与水、甘油、丙二醇以任意比例混合;具有较广泛的溶解性能。

乙醇的毒性小。

含乙醇20%以上即具有防腐作用,但乙醇本身具有药理作用。

  2.丙二醇:

丙二醇的性质基本上同甘油相似,药用丙二醇应为1,2-丙二醇。

丙二醇同样可与水、乙醇、甘油以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诸多有机药物,一定比例的丙二醇与水混合物可抑制某些药物的水解,增加稳定性。

丙二醇水溶液对药物在皮肤及黏膜上有促渗作用。

  3.聚乙二醇类:

低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如PEG300~600为透明的液体。

与水可以任意比例混合,聚乙二醇不同浓度的水溶液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水溶性及与水不溶性药物。

本品用于液体制剂,对易水解的药物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在洗剂中,有与甘油类似的保湿作用。

  (三)非极性溶剂

  1.脂肪油:

脂肪油系指麻油、豆油、棉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

能溶解油溶性药物,本品多用于外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搽剂等。

脂肪油易氧化、酸败。

  2.液体石蜡:

本品为饱和烷烃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

可分为轻质与重质两种,能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能溶剂生物碱、挥发油及一些非极性药物等,在胃肠代中不分解不吸收,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可做口服制剂与搽剂的溶剂。

  3.油酸乙酯:

本品是油溶性药物的常用溶剂。

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故使用时常加入抗氧剂。

  二、液体制剂的防腐

  

(一)防腐的重要性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中关于药品卫生标准中对液体制剂规定了染菌数的限量要求:

  1.口服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个,液体制剂每1ml不得过100个;霉菌数与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0个,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2.局部给药制剂:

用于手术、烧伤及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其他如下:

  

(1)眼部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个;霉菌数与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

  

(2)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霉菌数与酵母菌数,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3)阴道、尿道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0个;霉菌数与酵母菌数,每1g或1ml应小于1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

  (4)直肠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个,每1ml不得过100个;霉菌数与酵母菌数,每1g或1ml应小于10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

  (5)其他局部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霉菌数与酵母菌数,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

  含动物组织(包括提取物)的口服制剂10g或10ml不得检出沙门菌。

  霉变、长螨以不合格论处。

  原料药参照相应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

  

(二)防腐措施

  1.防止污染

  2.添加防腐剂

  

(1)微生物生长条件;

  

(2)防腐剂的抑菌作用:

使病原微生物蛋白变性;与病原微生物酶系统结合;降低表面张力使细胞膜破裂;

  (3)优良防腐剂的条件;

  (4)防腐剂的分类:

①酸碱及其盐类;②中性化合物类;③汞化合物类。

  (5)常用防腐剂

  1)羟苯酯类(或称为尼泊金类)

  ①酸性溶液中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作用最强;

  ②羟苯脂类中,丁酯抑菌活性最强,溶解度最低;

  ③各种酯类合并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如:

乙酯与丁酯(4:

1);

  ④容易与吐温类、聚乙二醇等络合,虽然尼泊金类在水中溶解度增大,但其抑菌的作用下降,使用中应注意此特点。

  2)苯甲酸与其钠盐

  ①苯甲酸及其盐的抑菌活性物为分子态的苯甲酸,所以使用时应注意控制溶液的pH值,最佳pH值为4;

  ②用量与pH有关;

  ③苯甲酸防止发酵的能力较尼泊金强,但防霉菌作用较尼泊金弱。

0.25%的苯甲酸与0.05%~0.1%的尼泊金合用,可防止霉变与发酵,适用于中药液体制剂;

  3)山梨酸

  ①具有防腐作用的部分是分子态的山梨酸故使用时的pH应为4;

  ②与其他防腐剂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4)苯扎溴铵(即新洁而灭)

  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②无刺激性及对器具的腐蚀作用。

  5)醋酸氯已定

  又名洗必泰是一种广谱杀菌消毒剂,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中,常用量为0.02~0.05%。

  6)其他防腐剂

  30%以上甘油溶液、0.05%薄荷油、0.01~0.05%桉叶油、0.01%桂皮油等均有防腐作用。

  三、液体药剂的矫味与着色

  1.甜味剂:

天然与人工合成两类,果汁糖浆即能矫味也能矫臭;

  2.芳香剂:

天然与人工合成两类;

  3.胶浆剂:

干扰味蕾的味觉而矫味;

  4.泡腾剂:

CO2能麻痹味蕾起矫味的作用。

第三节 溶液剂、糖浆剂和芳香水剂

  一、溶液剂

  常见的溶液型制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糖浆剂等。

  

(一)溶液剂的制备方法

  1.溶解法

  溶解法制备过程:

药物称量→溶解→滤过→质检→包装→成品

  注意点:

  

(1)取1/2-3/4总量的溶剂;

  

(2)溶解度小的药物或附加剂先行溶解;

  (3)难溶性药物采用适当方法增加其溶解度;

  (4)通过滤器加溶剂至全量;

  (5)非水溶剂,应注意容器的干燥。

  2.稀释法

  系指将药物先制成高浓度溶液(或制成贮备液),再用溶剂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即得。

  

(二)溶液剂制备时应注意的问题 

  1.采用粉碎、搅拌、加热方式增加药物的溶解速度。

  2.易氧化药物

  1)冷溶;

  2)先加入抗氧剂。

  3.易挥发药物最后加入。

  二、糖浆剂

  

(一)概述

  1.定义:

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浆(85﹪(g/ml)、64.7﹪(g/g))。

糖浆中的药物可以是化学药物也可是药材提取物。

  练习题

  最佳选择题

  单糖浆的含糖浓度以g/ml表示应为多少

  A.70%

  B.5%

  C.80%

  D.85%

  E.90%

  

[答疑编号501202090101]

  『正确答案』D

  2.特点

  

(1)掩盖药物不良的嗅味、作助悬剂;

  

(2)高浓度糖浆剂自身具有抑菌作用(渗透压大);

  (3)低浓度糖浆剂易染菌,需加入抑菌剂。

  3.糖浆剂的质量要求

  

(1)糖浆剂蔗糖浓度不得低于45﹪(g/ml)。

糖浆剂应澄清;

  

(2)贮存村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

药材提取物糖浆剂,允许有少量轻摇即散的沉淀;

  (3)根据需要可加入附加剂。

如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得超过0.3%,羟苯甲酯不得超过0.05%;

  (4)加入色素,应符合有关规定;

  (5)必要时加入适量乙醇、甘油和其他多元醇做稳定剂。

  糖浆剂可分为:

单糖浆剂、矫味剂与含药糖浆三类。

单糖浆除制备含药糖浆外,可作助悬剂。

  

(二)糖浆剂制备

  1.溶解法

  

(1)热溶法:

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

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2)冷溶法:

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2.混合法

  药物的加入方法:

  

(1)水溶性固体药物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再与单糖浆混合。

  

(2)溶解度小的药物加少量适宜的溶剂溶解后再加入单糖浆中。

  (3)可溶性液体药物或液体制剂,直接加入,必要时过滤。

  三、芳香水剂

  1.定义:

芳香水剂为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制成的含大量挥发油的溶液,称为浓的芳香水剂。

 

  2.质量要求:

芳香水剂应为澄明水溶液,必须具有与原有药物相同的气味,不得有异臭、沉淀和杂质。

一般浓度很低,可做矫味、矫臭和做分散剂使用。

  3.制法:

纯挥发油或化学物质多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制备,含有挥发成分的药材多采用蒸馏法制备。

易分解等,不宜大量配制与久存。

  四、甘油剂

  甘油剂系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溶液剂。

用于口腔、耳鼻喉科疾病。

吸湿性大,应密封保存。

  制备方法:

①溶解法,如碘甘油;②化学法,如硼酸甘油。

  五、醑剂

  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制成的浓的乙醇溶液。

可内服或外用。

醑剂中的药物浓度一般为5%~10%,而乙醇浓度一般为60%~90%。

易氧化、挥发等,应密封保存,但不宜长期贮存。

第四节 溶胶剂(非均相)和高分子溶液剂(均相)

  一、溶胶剂

  系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1~100nm)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体系,溶胶剂又称为疏水性胶体溶液,胶粒是多分子聚集体,有极大的分散度,溶胶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由于药物的分散度极大,药效出现显著变化。

该制剂目前应用较少,但溶胶微粒的特殊性质对于纳米制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属于溶胶剂的有:

胶体蛋白银、胶体金溶胶等

  

(一)溶胶的构造与性质

  1.溶胶的双电层构造 

  溶胶剂中的固体微粒具有双电层结构,双电层之间的电位差称作ζ电位,溶胶剂(热力学不稳定体系)ζ电位越大,其物理稳定性越好。

ζ电位降低至25mv以下时,胶粒间产生聚结,稳定性下降。

  2.性质 

  1)光学性质:

具有丁铎尔效应,即对光的散射作用。

  2)电学性质:

具有电动(电泳)现象与动电(流动电位)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微粒因吸附带电,具有双电层结构。

 

  3)动力学性质:

因溶胶剂微粒粒径小(纳米级),因而表现出激烈的布朗运动,溶胶粒子的扩散速度、沉降速度与介质的黏度都与溶胶的动力学性质有关。

  4)稳定性:

溶胶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对电解质非常敏感,少量电解质可供其产生聚沉,其原因是电解质的加入破坏或降低溶胶微粒的ζ电位。

  

(二)溶胶剂的制备

  1.分散法:

  1)机械分散法;

  2)胶溶法;

  3)超声分散法。

  2.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

  二、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以水为溶剂的高分子溶液又称为胶浆剂。

高分子溶液是分子分散体系,所以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一)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1.高分子电解质水溶液带电

  大分子离子为阴离子者带负电荷如海藻酸,而大分子离子为阳离子者带正电荷,如琼脂等。

  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其带电情况与介质的pH有关,如明胶类,pH值<等电点时,带正电;反之,则带负电。

  2.亲水性高分子溶液渗透压

  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与相同摩尔浓度的低分子溶液比较,表现出较高的渗透压。

  3.高分子溶液的黏度与分子量

  高分子溶液的粘性在低浓度时与浓度无关,并可通过粘度法测高分子的分子量,[η]=KMa

  4.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

  高分子的溶剂化是高分子溶液稳定的主要原因,影响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因素有:

 

  

(1)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破坏水化膜,使其溶解性能降低,这一过程称为盐析,主要是阴离子起作用。

  

(2)溶液中加入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可使其溶解性能降低,脱水析出。

  (3)长期放置发生凝结而沉淀,称之为陈化现象。

  (4)由于盐、pH、絮凝剂等因素影响,发生凝结而沉淀,称为絮凝现象。

  (5)线性高分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胶凝,形成凝胶。

  (6)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溶液混合,会因相反电荷中和而产生凝结,这是制备微囊的根据。

  

(二)高分子溶液的制备

  高分子溶液的形成要经过由溶胀到溶解的过程,前者称有限溶胀,后者称无限溶胀。

不同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溶胀、溶解速度不同,加热可加速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胀与溶解,如:

淀粉的无限溶胀过程需加热至60℃~70℃,而制备胃蛋白酶合剂时,需使其自然溶胀。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

  一、概述

  

(一)表面活性剂概念及构造

  1.表面活性剂:

能显著降低两相表面张力的物质叫表面活性剂。

  2.构造: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具有两亲基团,即亲水性与亲油性基团(极性与非极性)。

  

  

(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肥皂类:

系高级脂肪酸的盐,如:

硬脂酸钠、硬脂酸钙、三乙醇胺有机皂等。

均具有良好的乳化与分散性能,一般外用。

  

(2)硫酸化物:

主要是高级脂肪醇的硫酸酯类,如: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又称月桂醇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

乳化能力强,多外用作软膏乳化剂,也可作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

  (3)磺酸化物:

如:

十二烷基磺酸钠等。

广泛用于洗涤剂。

  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季铵化物,如洁尔灭与新洁尔灭,此类表面活性剂毒性大常作消毒剂用。

  3.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卵磷脂又分为豆磷脂与卵磷脂是构造脂质体双分子层的材料,也是目前可供静脉用的乳化剂之一。

此类表面活性为天然表面活性剂。

  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脂肪酸甘油酯:

如单硬脂酸甘油酯等,主要作W/O型乳剂辅助乳化剂。

  

(2)蔗糖脂肪酸酯:

有不同规格(HLB值不同),HLB值高的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

  (3)脂肪酸山梨坦: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商品名为司盘(Span),可分为:

司盘20~

  85,均是失水山梨醇与不同脂肪酸生成的酯,其HLB值为1.8~3.8,司盘作W/O型乳剂的乳化剂,在O/W型乳剂中配合吐温使用。

  (4)聚山梨酯:

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商品名为吐温(Tween),可分为吐温20~85,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与不同脂肪酸生成的酯。

吐温80常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剂,混悬剂的润湿剂等。

  (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商品名为卖泽(Myeij),做O/W型乳剂的乳化剂。

  (6)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商品名为苄泽(Brij),做O/W型乳剂的乳化剂。

  (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又称泊洛沙姆,商品名为普朗尼克(PluronicF68),分子中聚氧乙烯基具有亲水性,聚氧丙烯基具有亲油性。

HLB值为0.5~30,可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是目前可用于静脉乳剂的乳化剂之一。

用本品制备的乳剂能哪受热压灭菌与低温冷冻。

  【考点提示】请结合第六章“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相关内容进行复习

  【精要速记】W/O型乳化剂:

多价皂,脂肪酸山梨酯类(司盘类),高级脂肪醇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形成胶束

  

(1)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2)形状:

球、棒、板、层状等。

  (3)结构:

疏水碳链向内,形成非极性中心区,亲水基朝向介质水。

反胶束形成条件与介质极性有关。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1)HLB值: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与亲油基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HLB大的亲水性强,反之则亲油性强。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不同,其用途不同。

  

(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具有加和性计算公式为:

  HLB(AB)=(HLBA+HLBB)/(WA+WB)

  3.增溶作用

  

(1)胶束增溶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形成透明的胶体溶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

起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被增溶物质叫增溶质。

  

(2)温度对增溶的影响

  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S)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即T↑,S↑,当T达到一定值时溶解度S急剧上升。

这时的温度T称为Krafft点,Krafft点越高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越小。

  Krafft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应用的下限,在这个温度以上表面活性剂增溶效果更好。

  2)昙点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S↓(急剧),溶液由清→浊(起浊、起昙)。

当T↓,S↑,溶液由浊→清,这一特定温度称为昙点,昙点是聚氧乙烯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在使用表面活性剂时应注意这一特性。

此类表面活性剂的昙点在70℃~100℃,吐温20为90℃,吐温60为76℃,吐温80为93℃,泊洛沙姆108与188在常压下观测不到昙点。

  (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表面活性剂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药物吸收。

  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能破坏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盐键、氢键、疏水键使蛋白变性。

  3.毒性顺序:

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

Polaxamer188毒性最低可静脉用。

  4.溶血作用顺序是:

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类。

而吐温类的顺序则为:

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5.刺激性:

非离子型对皮肤与黏膜的刺激性小。

  二、应用

  1.增溶作用的应用

  

(1)解离型药物的增溶:

与药物荷电相反的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情况复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离型药物的增溶受pH的影响。

  

(2)多组分增溶质的增溶:

对主药物的增溶效果取决于各组分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3)抑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