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889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pt

《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pt(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pt

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姓名:

何偲黄碧剑黄焕焱丘作为何广波陶泽金苏诚希目录一大学扩招的背景二短期影响四举措三长期影响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大学扩招背景大学扩招,也称为高校扩招或大学生扩招。

简单来说即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

大学扩招背景1998年:

录取108万人,报考人数为320万,录取率为34%2001年:

录取260万人录取率首次突破50%。

2012年:

录取685万人考生915万。

录取比例75%2013年:

考生912万(未统计报考后弃考人数)大学扩招背景1998年11月,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建议中央扩大招生数量。

在这份建议书之中,他指出5点扩招的理由:

1.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2.企改革带来的大量下岗工人如果进入就业市场与年轻人竞争会出现恶性局面。

3.国家提出经济增长8%的目标,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扩招可以拉动内需,激励经济增长。

4.高校有能力接纳扩招的学生,当时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

5.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振兴。

建议被中央采纳之后,中央很快制定了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的扩招计划。

大学扩招背景但由此引发的另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

扩大规模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约束成为高校稳定问题的新因素;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等。

2008年10月9日教育部在发布会上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

今后高校扩招步伐将放缓,明年扩招幅度将不超过4%,后年不超过3%。

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的教育的成本的提升减少了双重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造成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短期影响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短期影响高校扩招提高了劳动力素质高校扩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经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了整个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

劳动者素质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

2000年,全国就业人口中未上过学和仅上过小学的比例分别为6.21%和34.77%,二者合计超过了就业人口的40%。

到了2010年,就业人口中未上过学和仅上过学的比例分别为3.41%和23.86%,合计为27.27%,比2000年下降了约13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扩招始于1999年,并在21世纪的前十年里保持了规模的增长。

因此就业人口中大专以上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比例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4.66%上升到了2010年的10.05%,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

其中大学专科的比例最高,2010年为6.05%。

与此同时,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各类就业者获得的职业证书数量均有增加。

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是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变革的一大显著特征。

减少了双重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减少双重劳动力市场的歧视。

通常,劳动力市场被划分为两大不可竞争性类型:

高级劳动力市场和初级劳动力市场。

在高级劳动力市场,工作所对应的是相对较高的工作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机会;初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则往往对应较低的工资收入,不稳定的就业岗位、较差的工作条件、较低的工作水平、较低的技术水平。

劳动者要想从初级劳动力市场流向高级劳动力市场是很难的,在初级劳动力市场上找工作的劳动力似乎无法在高级劳动力市场上上找到一份职业。

减少了双重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处于非常严重的分割状态,这种分割主要存在于城市劳动者和农村进城民工之间、本地劳动者与外来劳动者、不同地区以及不同行业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条件和收人水平差距悬殊。

而高校的扩招,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力素质,使得原本受到市场歧视的初级劳动力市场的人们有更大的机会获得教育,从而减少双重劳动力市场的歧视。

造成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状态2005年前后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招工难”现象逐年蔓延,当前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然而,与农民工“招工难”现象相矛盾的是,扩招后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就在于大学扩招过快,是教育领域出现了问题;同时,大学扩招本质上并没有什么过错,主要问题在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太慢,无法吸收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问题。

造成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大学的扩招使得高校扩招会导致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大幅增加,导致失业率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与拥有专门职业技能培训的专科毕业生相比缺乏竞争力,这正是高校扩招带来的“过度教育”的现象。

中国社会的产业结构与教育专业结构的矛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普通劳动力对企业非常重要,需求量较大;而作为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准技术人员以及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则较少,最终导致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总之,由于大学对于普通大学生的供给量远远高出了目前社会企业的需求量,从而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矛盾,从而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劳动力的教育的成本的提升随着大学的扩招,读大学的成本也在增加,而与上大学的高额成本相比,人们对于其教育投资的回报并不看好,人们对于大学扩招的意义产生怀疑。

劳动力的教育的成本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人上大学的成本无疑是巨大的,这些成本中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与投资风险直接成本主要是指由于接受教育所发生的直接费用支出,主要有学费、杂费、书本费、其他学习用品(参考资料、文具等)以及由上学所带来的额外生活支出(如食宿费、交通费、通讯费、交往费等)。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高校学费标准,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

中国目前人均GDP约7517元人民币,6000元的学费(含住宿费)就已占人均GDP的79.82%,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间接成本主要是指因继续接受教育而未能参加工作而失去的可能收入,具体来说我们上大学的这种机会是由于放弃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获得的,包括时间的付出与可能收入的付出。

因此现在国内外很多学者在计算教育投资收益时都将这种机会成本列入教育费用当中。

劳动力的教育的成本的提升潜在风险成本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教育机构受教育者三方的信息不对称,或由于教育的种类没有充分说明与劳动力市场相关的劳动力种类而导致受教育者完成学业后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与预期的差异。

这种差异越大,说明这种潜在的风险成本也越大。

风险高了,投资额就会减少。

个人家庭的教育投入作为一种投资行为也不例外当教育投资与其他投资相比,风险较小且有较高的回报时,教育投资会长盛不衰;但由于教育投资的周期长,从小学到大学本科毕业,需要16年的时间。

如果是研究生毕业,时间更长。

由于知识转换的“滞后”作用,教育投资的周期远比教育的周期长。

当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或回报率较低时,人们对教育的投资热情就会下降,从而减少在教育上的投入。

另外,假如教育投资的回报期过长,也会在无形之中增加受教育者的机会成本,这也会影响教育投资的积极性收入差距面临缩小的拐点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提高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影响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影响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提高大学扩招对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影响大学扩招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本质上并没有什么过错,主要问题在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太慢,无法吸收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问题。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与互动,认为是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调整过于缓慢,才使得高等教育显得相对过剩,而且这种相对过剩并非是一件坏事,而是为将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市场的优化配置准备好了更多的人力资本,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源泉。

而且这些过剩的劳动力资本,会对当前的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形成一种内在的压力,从而迫使经济结构进行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化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健康繁荣。

收入差距面临缩小的拐点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比最近两年持续下降,从2009年的3.33下降到2010年的3.23,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的3.13。

另一方面是城乡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群体。

今后一个时期,虽然高低收入人群之间收入的绝对差距还可能拉大,但只要相对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继续保持,整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就将得到改善。

收入差距缩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因为随着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高学历劳动者不再稀缺,教育收益率逐渐稳定,不同学历劳动者的工资比不再上升,近年来甚至出现工资趋同的现象,不同学历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

随着我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教育公平得到保障,教育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积极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同时大学扩招还可以带来工资收入歧视的消除。

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

目前,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源结构较为不合理,表现在:

低端劳动力总量大,但素质低;高端人才比如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

人们在教育方面的花费是一种投资行为,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不仅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在将来的职业中收获教育收益,而且有利于技术的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得到提高大学扩招使得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素质得到提高,这些高素质的一旦进入市场,就会添加市场的活力,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使得每个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也会增加。

面对大学扩招后就业难问题的措施政府大学生高校面对大学扩招后就业难问题的措施政府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1)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业法案。

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在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的毕业生中,农学和医学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峻。

农科四分之一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危机(就业率低于30%),仅有10%的学生就业供需平衡,而农学、医学专业的人才又恰恰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最急需的。

因此,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定级)、给予较高额度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灵活就业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45.5%为灵活就业岗位。

灵活就业是未来就业的主要方式之一。

因此,对有意建立经济实体、转化科技成果、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政府和高校应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帮助大学生找到启动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如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共同合作设立了“上海市全国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资金”,总金额达到了1500万元。

高校扩招的同时为适应社会需求应实行的措施

(1)培养复合型人才,降低结构性失业的可能性。

在高校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这样当社会产业结构变化时,学生才会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例如,中国就业人口正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社会已不再需要知识面狭窄的专门型人才,更多的是需要适应社会迅猛变革的多功能人才。

这样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应变力、丰富的创造力才是当今社会的需求。

(2)培养高精尖人才,开拓国际就业市场。

每个国家不仅在世界市场上争夺商品市场,也在争夺着人才就业市场。

中国人口众多,人民勤劳智慧,可以成为一个劳动力输出的大国。

而高校应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国际化的课程,与国外的一些高校、企业进行有益的交流,使学生能更早更迅速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3)培养大学生务实的精神和灵活变通的精神,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在当今就业情况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国家已向大学生提出了“先就业、再择业”的建议,专家建议当大学生刚开始就业时,不应多考虑工资,而应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