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师干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8863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师干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师干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师干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师干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师干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师干预策略研究.docx

《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师干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师干预策略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师干预策略研究.docx

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师干预策略研究

﹡湖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06年度研究课题(061022)

新课程教学中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及对策

 

安吉外国语学校

金蔚惠

 

 

新课程教学中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及对策

结题报告

安吉外国语学校课题组﹡

[内容摘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不断提高,然而,错别字的数量却在明显增加,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

为了多识字、早识字,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

中、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身体各方面还没有发育完善,在认知、记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给识字写字造成较大的困难。

但如果中、低年级的基础没有打扎实,那么到了高年级,错别字现象将更加突出,严重影响学生的书写与表达。

本课题从教材、学生、教师等不同角度寻找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经研究,错别字的出现与新课程要求的识字量的增加有关,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与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关,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有关,与当前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关。

针对这些原因,课题组人员采取了相应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了防治与纠正,从而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巩固生字的方法以及纠正错别字的方法,对于写字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

另外还认识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减少学生的错别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错别字 原因  解决策略

—————————————————————————————————————

﹡湖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06年度研究课题(061022)

组长:

金蔚惠执笔:

宣凤

课题组成员:

董春丽、张鸣真、江兰芳、杜军华

 

新课程教学中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及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小学生错别字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已经成为一个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

“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

为了多识字、早识字,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

课程标准提出,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要求会写800——1000个常用字”,到了3—4年级,“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要求2000个会写”。

到5—6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要求2500个会写”。

该数据显示,中低年级的识字量在2500字左右,而高年级只在500字左右。

新课程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识一些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新课程中的老师也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渠道、多方位地多识字。

我校老师也进行了此类的课题研究,主要有江兰芳的《低年级开放式识字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和杜军华的《新课标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研究》,在增加学生识字量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因此,许多学有余力的学生,认识了大量的生字,许多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阅读童话、小说、自然科学知识等方面的书籍了。

“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带来的是学生阅读量的明显增加,知识面的开

阔,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这是毋庸质疑的。

然而,识字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增加了字词混淆的机会。

中、低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但会写的字远远没有认识的字多,很多词会说不会写,当他们有了表达的需要时,就很容易用同音的熟字或形近的熟字来代替。

而且,学生自从能独立阅读以后,他们的兴趣已经从字的本身,转移到故事的情节或知识本身了。

他们往往不会关注所阅读书籍中的字形结构或偏旁部首,只要认识就好了,有的字甚至只是猜测一下,大概是什么,就往下读了。

这种情况下,就算认识了,也很容易遗忘。

现代的小学生还特别喜欢标新立异,爱写一些没有教过、认识却又记得不是很清楚的字词,就容易出现错别字。

学生错别字的“发病率”特别高,既影响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亦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了语言表达的效果,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对新课程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因此,寻找出现错别字的各种原因,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已势在必行。

二.研究现状的综述

当前,我国关于识字教学的系统的研究虽然不是很多,但有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也有几百种。

阎蔚、汪潮老师总结的《新概念识字教学的实践》、《新概念写字教学的实践》中提出了运用科学的理论机制将现代汉字构字特点和儿童识字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博采众长,借鉴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的优点,构建了科学的高速、高效的语文识字体系。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从2005~2006各期连续刊登了一百篇短小的识字经验,值得借鉴。

对于小学生错别字的研究,零零落落的论文也有一些,如江苏省南通市通棉一厂二、三工小郑小芳老师写的《发挥想象,巧记易错字》,教育学院的龚月萍老师写的《从心理层面阐述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及其解决策略,西城区文兴街小学张玉蓉老师写的《学生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调研》等经验,有利于减少学生错别字。

但进行错别字研究的课题非常非常少,报刊、杂志、网络等地方都不容易看到。

尤其是面临新的课程改革,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认多写少的情况下,学生混淆严重,错别字突出,这是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进行这样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㈠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⒈通过课题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不加重教师负担的情况下,深入对新课程教材的研究,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效率。

⒉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的效率,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小学生及早利用汉字阅读,为当前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铺路搭桥。

⒊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该课题研究,是我们教研组开展的《新课标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研究》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力争做好课题研究,从而提高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现代教育水平。

研究成果能在我县小学范围内得到推广,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⒋通过课题研究,能为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作出一定的贡献。

㈡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⒈分析新课程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⒉寻找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对策,提高学生错别字的纠正效率,为学生的书面表达铺平道路,使新课程的实施顺利进行。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㈠从多角度分析错别字的原因。

⒈研究人教版新课标课本,从生字的编排进行分析。

为了使小学生及早利用汉字阅读,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

新课程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就面临新的挑战:

其一,识字提早,要求刚入学的儿童在学习拼音时就认识70个常用字;其二,识字量增大,是以往的两倍多,达到950个;其三,要识的生字缺乏有序性,大量生字是随课文出现的,学生往往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这就造成了识字的难度;新课程二年级要求的识字量也达到850个,虽然数量没有增多,但是字形结构难度加大。

而现在的孩子,上学的年龄也越来越早,年龄越小,观察事物越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很容易写错。

尤其是,新课程提倡的“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带来的是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明显增加,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增加了字词混淆的机会,因此错别字的增加也是难免的。

结论:

错别字的出现与新课程要求的识字量的增加有关。

⒉查阅心理学书籍,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

我们查阅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发现了小学生写错别字跟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

(1)从注意的角度说: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的是十分有限的。

年龄越小,注意时间就越短,要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中,小学生是难以忍受的。

他更倾向于事先设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

在这样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了。

(2)从感知的角度说:

小学生虽然思维能动不断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但是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知觉的分化水平低。

也就是说,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就往往会忽略。

如自己的“己”,小学生在写时往往写成“已”或“巳”。

又如辨别的“辨”写成“辩”。

(3)从迁移的角度说:

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都叫正迁移。

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都是负迁移。

有些错别字的产生原因就是一种负迁移。

例如,教小学生学写汉字时先教会他们写“戚”“或”“成”“戏”等以“戈”为部首的字来写。

这其实就先前的学习即以“戈”为部首的字的学习,对后继学习如学写“贰”“武”“试”等字的一种负迁移作用。

当然也可能出现后学习的字,对以前学的字产生一种干扰。

(4)从提取的角度说:

提取失败可能是失去了线索和线索错误所致。

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提取失败理论,也被称为的“舌尖现象”或“话到嘴边现象”。

用这一理论来解释错别字现象,那就是,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也许并不是学生字型构建失败。

学生字型的构建也许是正确的合理的,可是当他提取时,也就是说他想写出来的时候就失去了线索,就可能产生错别字。

这就是有些小学生明明知道这个字怎么写,还会写错别字的原因。

结论:

错别字的出现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

⒊观察学生作业习惯,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进行分析。

小学生自控力不强意志较薄弱,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写不出时还会胡乱写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代替。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做作业的习惯、态度、情绪等与作业中是否出现错别字有很大的关联,错误率高的学生往往存在以下不良习惯:

(1)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有的小学生可能经常处在一些嘈杂的环境中,养成了不专心或东张西望等不良习惯。

他们写字时往往是手中在抄,脑中却在想其他的事。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有些学生在同一作业中,以不同的写法来写同一个字,前面一个写得很好,后面却冒出一个错别字来。

比如抄“惊讶”的“讶”,前两遍是言字旁的“讶”,到了第三遍就写成了竖心旁的“讶”了。

这种错误恐怕只能归结为“粗心”现象,跟学生作业浮躁、做完不检查的陋习有很大关系。

(2)只求速度,不求正确。

学生在一起做作业时,出自好胜心的驱使和“做完作业就能玩”的诱惑,往往有意无意地比“速度”。

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提取以前学过的生字时出现暂时遗忘,又不能认真耐心地分析、追忆,或通过字典寻求帮助,而是为赶时间匆匆动笔,至于书写正确于否,是抱着“碰运气”的想法。

(3)只求形似,不求神似。

有些小学生书写汉字时,往往只限于最后把字写对了,不注意书写笔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忽视笔顺规则,就不易在头脑中构建和强化字形的整体性,也不易更快地形成字与字的联系,牢固地掌握字形。

这种“依样画葫芦”的做法常常一不留神就写出错字来。

结论:

错别字的出现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

⒋研究课堂教学,从教师的重视程度进行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

教师的教学会对错别字现象产生影响。

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

上个学期,我们课题组成员人均听课20节,其中90%的课是阅读教学课。

教师在教学时,文中的生字只是一带而过,有的甚至认为,预习过了,就不用教了,读一读就行了。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识字教学不够重视,课堂上多以阅读教学为主。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大赛中,展示的也都是阅读教学的风采,很少有识字教学的天地。

因此,教师对识字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教学方法单一。

中、高年级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分析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

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开展了低段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识字、写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一些课中增加了写字的教学,但只有一位老师在课中插入了辨字的练习,写字的时间大都不超过5分钟,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的程度。

结论:

错别字的出现与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关。

⒌研究汉字规律,从汉字本身进行分析。

汉字的结构特点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汉字由不同的笔画、偏旁、部首,按不同的数量、空间位置、布局方式组合搭配而成。

要掌握这么大量的文字符号,的确比学拼音文字费劲。

有关实验表明,在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年级高的被试者除认出汉字的大体轮廓外,还有时间继续分辨细节;而年级低的被试者则仅能够看出大体轮廓,所以他们常做出更多的错误反应。

(1)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不同:

如未-末、己-已、处-外;

(2)字的笔画相同,但位置不同:

如上-下、干-土、庄-压;

(3)字的结构相同,但位置不同:

如陪一部。

另外,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同音字、形近字多,这些是汉字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也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

错别字的出现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有关。

⒍调查语言环境,从身边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

人是社会中的人,无时不刻与他人与社会发生着相互的作用。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不难发现,如果父母或亲密的同伴经常要写错的字,那么他就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而写错那些字。

现在的广告、标志牌及报刊杂志中,出现的错别字的频率很高,甚至某些教科书上也会出现错别字,而小学生又不可避免的要与之接触,这势必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我们的周围,常见到以下错别字:

其一,同音误用。

例如:

寻物启示(事)、库(裤)子、九(韭)菜等。

其二,形似误用。

如打气(汽)、花蓝(篮)等。

其三,生造“简化字”。

如“感”写成“干”字下面一个“心”字(),“餐”写成“”,“停车”写成“”车等等。

其四,滥用繁体字。

如“形象設計(设计)”、“精剪髮(发)艺”等。

其五,笔画有错,比如多一笔、少一点等。

学生如果经常与这些字接触,潜移默化,也会发生错误。

结论:

错别字的出现与当前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关。

2针对错别字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减少错别字。

⒈根据教材编排特点,纠正错别字

新课程提倡“多认少写、识写分开”,教材中认的字多,写的字少,在作业中,教师尽量不要求学生写没有学过并且没有写过的字,可以让他们用拼音代替,或教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参考。

对于要求认的字,尽量用多种方法进行巩固。

对于已经出现的错误,可以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纠正。

如建立“错别字医院”,让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每页分成两半,把平日作业中、日记中、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抄在本子的左边,称为“病号”,把正确的字写在右边,称为“医生”。

开始比赛谁治的“病号”多,奖给小红花,以后则强调看谁的“病号”少,说明错别字减少。

最后全班“会诊”,把“错别字医院”挂在墙上,师生共同分析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对症下药。

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请同学之间相互考察——出考卷、报听写等,集中巩固这些错字。

此法如果得到家长的配合,效果更佳。

⒉依据学生心理,纠正错别字。

(1)运用多种感官,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首次感知新材料,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长驱直入,印象深刻。

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则难以清除。

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的多。

因此,在教学新字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言语器官等相互联合,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字义的探求。

同时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突出容易忽视的成分,如用彩笔标出字形易错、易混部位或笔画等,以强化感知。

另外,纠正错别字要“防患于未然”,在首次感知时就要注意预防。

(2)调动积极性,引导学生辨析。

通过正误对比,可以使学生对错误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使学生巩固正确的认识。

前面提到,小学生精细的辨别能力不高,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

如把一组正误字放在一起后,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字的差异。

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分析,运用彩色笔标出容易错误的地方,这样能够给学生以更加醒目的提示,让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如:

许多学生将“式”字写成加撇的,就可用红色的粉笔标出那斜钩。

这样就会让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能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⒊培养良好习惯,纠正错别字。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果。

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克服粗枝大叶、草率马虎的缺点。

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写一字,对一字,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等好习惯。

比如勤查字典。

字典是学生学字的工具书,是帮助学生打开识字大门的钥匙。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确的字勤查字典。

根据教材特点,教师要及时教会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学生在作业时,人手一本字典,遇到不会的或记忆不清的,随时查阅,弄懂字的意思及用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觉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又减少和纠正了错别字。

⒋优化识字教学,纠正错别字

(1)开展专题的识字教学研究活动。

为了研究如何优化识字教学,我们课题组专门开展了多次识字教学研讨活动。

比如江兰芳老师上的《蓝色的树叶》是专门设计的识字课,而我上的《活化石》,是将识字教学穿插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活动,课题组人员深深地体会到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识字的方法与学生的掌握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写字的正确率。

(2)开展收集识字方法的研究活动。

我们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种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突破字形教学关。

比如收集了《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至2006年各期连续登载的一百种识字的方法。

我们课题组的教师经常通过查阅网络、报刊杂志进行查询,有意识地将这些方法收集起来,以备教学中运用。

⒌探究汉字特点,纠正错别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蕴含着许多构字规律。

有时,学生产生错别字是由于不懂汉字的构字规律,或不理解字义造成的。

在教学中,可以将有关构字规律告诉给他们,错别字就会大大减少。

比如:

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把“急躁”的“躁”写成“燥”字。

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

“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跺脚的,而“燥”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燥”是“干燥”的“燥”。

此时,可以做一些加偏旁后再组词的练习,做好了,再说说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例:

良——(粮)(粮食)  (娘)(姑娘)

        包——(  )(    )  (  )(    )

        舀——(  )(    )  (  )(    )

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它的意义,错误就能减少。

例如两点水与三点水 ,学生很容易搞混淆。

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用“ 两点水 ”作偏旁的字,大都和冰有关,如“冻、冷、凉、凝、冽”等字;而用“三点水”作偏旁的汉字,则大都和水有关,如“江、河、湖、海、洋”等字。

因此,可以做一些看偏旁写字的练习。

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较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造成错别字。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辨析。

例如:

区别字形组词(区别形近字)          

塞(    )  贪(    )桨(    )已(    )

寨(    )  贫(    )浆(    )己(    )

选字填空(区别同音字)

          在再——正(  )  (  )见  (  )三

          历厉——严(  )  (  )史  日(  )

以上练习,形式简单,可操作性强,在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中能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⒍开展实践活动,纠正错别字

(1)开展找错字活动。

如“啄木鸟捉虫”活动,利用休息日,让学生深入社会,在所接触的每个角落找错别字,摘录到老师发的纸上,进行交流。

(2)做小小宣传员。

让学生自己设计宣传规范祖国语言文字的资料,并带着宣传资料,到街头巷尾去宣传,呼吁广大市民也能用规范的文字。

(3)在学校内设计告示牌。

如:

“人人使用规范字”……引起每位同学的重视。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㈠通过实验我们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⒈形旁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传统语言文字学中字源字义比较清楚的汉字。

主要是抓住了字义和形旁的相应联系,分析形旁,解析字理,使学生理解为什么用这个形旁而不用那个形旁。

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识记,准确率就高。

如“象”大象是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物,有母象和公象。

“口”是公象的大嘴巴,撇(丿)表示从嘴中伸出的又长又尖的象牙,便于打斗。

所以,书写时应注意:

先画好嘴巴(口),接着才画长牙(丿)。

⒉声旁分析法

“形旁能表义,声旁能表音。

”由于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演变,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正在弱化,据专家统计,现代汉字的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为39%。

但是,声旁对于识记汉字,区别字形还是有很大帮助。

只要细心辩认,还是可以找到语音线索的。

如“含琴—零岭”,“含(hán)、琴(qín)是前鼻音,所以用作声旁的自然也应是前鼻音“今”(jīn)字。

而“零(líng)、岭(lǐng)”是后鼻音韵母,其声旁自然也应用后鼻音的“令”(lìng)字。

南方方言区的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今(jīn)”与“令”(lìng)这两个生字时,一定要有超前性预测,准确把后鼻音韵母“令”(lìng)和前鼻音韵母“今(jīn)”区分出来,普通话要标准。

可以这样识记:

前鼻音“今”(jīn)字少了“g“,所以也就少一点(、);后鼻音“令”(lìng)字多了“g”,所以也就多一点(、)。

⒊奇特联想法

低年级儿童识记字形往往只注意大体轮廓,而对细节隐蔽的部分则往往注意不够,由此产生的错字很多,这就要求在识记汉字时针对字形易错的部位予以联想,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十分悠久。

有些汉字因时代演变或简化,现已很难析解字理,探求字源。

这时,教师可根据字形特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地讲解字音、字形、字义。

如“流”先想象,然后编出歌诀:

三点水(氵),点横头(亠)。

转了个弯碰石头(厶),分成三条小溪流(川)。

又如“公园(圆)”可以想象成“一元钱,买了票,进了公园看花园。

”把花一元钱的“元”与公园、花园联系起来。

目前,免费向游人开放的花园、公园毕竟还是少数。

毕竟是市场经济嘛!

没有一两元钱很难进公园。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如果运用奇特想象法的同时能结合“编歌诀法”,那么效果更佳。

⒋夸张强调法

这种方法适于一些比较细微的易忽视的笔画。

一般来说,小学生年龄小,感知力差,观察力弱。

所以,教师用毛笔或彩色笔特地加粗后,学生印象自然深刻。

例如“底下”:

教师先发问:

“哪里是‘底下’?

”然后反复用手指着桌子底大声说:

“哎呀,那里就是底下!

”紧接着,快步走上讲台,用毛笔或彩笔在黑板上或生字卡上“氏”下重重的补上一笔(、),非常醒目,印象深刻难忘。

运用此法时,教师可结合体态语和有感情的叙述和抒情,以达到夸张强调的目的,引起学生的重视,加深学生的印象。

⒌直观演示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识记占优势,他们的识记往往要以直接的感性材料做支柱,最容易记住那些具体、直观的识记材料,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采用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如有的学生总是记不住辛苦的“辛”字,于是,我拿来一个“十”字形的木架子,把一个玩具娃娃放在木架子上,玩具娃娃老是要掉下来,然后说:

“如果一个人立在十字架上,那会多辛苦啊!

⒍故事记忆法

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许多容易错的字如果把它编成故事,能让他们记忆深刻。

教学“游”字时,很多学生把右边写成“攵”,经分析发现是已学的“放”对“游”产生了干扰作用,所以记住“游”右下部分是掌握本字关键。

于是我这样进行教学:

边画简笔画边讲故事:

有一天,一个孩子跟着爸爸在水池中游泳,看见游泳池中水清清(氵),真是游泳的好地方(方),爸爸()领着儿子(子),游来游去多高兴。

”再用红笔写“子”,利用色彩刺激记忆,从此很少再有学生把“游”字写错,因为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