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四大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8811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建筑四大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现代建筑四大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现代建筑四大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现代建筑四大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现代建筑四大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建筑四大师.docx

《现代建筑四大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建筑四大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建筑四大师.docx

现代建筑四大师

一~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

  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LudwigMichaelMies),德国建筑师,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并称二十世纪中期现代建筑四大师。

[编辑本段]

简介

  童年的时候,密斯小名是路德维希·密斯。

青年时,他在父亲的雕塑店里工作,后来搬到柏林加入了BrunoPaul的工作室。

接著1908年到1912年间,密斯在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工作室工作了4年。

彼得·贝伦斯的工作环境影响了他对那个年代设计理论与德国文化是否能够结合的一些看法。

  青年时的密斯已经是一个慎重、沉默的思考者。

他发现自己具有一些设计的天份之后,就决定将原先的名字之后,加上了凡德罗姓氏,而舍弃了原先平凡的玛丽亚、蜜夏埃尔等字。

凡德罗这个姓氏带有一些贵族的感觉。

  改名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业。

为德国的上流阶级设传统德国建筑与室内设计。

当时他非常敬佩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

特别是卡尔所惯用的宽广比例、立方体容量般的设计手法,还有散布的、折衷的经典空间配置,让密斯感到到这是一个建筑世纪的转折点。

他的设计作品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密斯完全的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改采用了柯布西耶与格罗皮乌斯大力推动的新的现代结构建筑﹙称为先锋派﹚。

因此在传统建筑上常见到严谨的装饰花纹,局部的修饰都被拿除了,而以实用功能为主,运用新材料钢、混凝土、玻璃等重新塑造建筑形象的现代建筑手法。

当时社会除了倡导节约的风气外,理论家也大为批评过去古典复兴样式建筑是欧洲贵族们浪费华巧的实证。

  1919年密斯大胆的推出了一个全玻璃帷幕大楼的建筑案,让他赢得了世界的注目,随后他设计出了许多精简风格的建筑,并在1929年设计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时,达到事业高峰。

此馆的设计后来在他诞辰100周年时原址重建,1930年密斯在捷克波尔诺(en:

Brno)的作品图根哈特别墅(en:

Villa_Tugendhat)也被视为此高峰期的经典建筑。

  密斯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宣言莫过于“少就是多”(Lessismore)。

而他本人也在自己新世纪的建筑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建筑哲学。

后来20世纪风靡世界的“玻璃盒子”源于密斯的理念以及终极一生对于玻璃与钢在建筑中使用的研究。

  密斯·凡·德·罗奖又称欧盟当代建筑奖,由密斯基金会颁发,1986开始,用以奖励欧洲的优秀高品质的当代建筑作品,每两年评一次。

密斯基金会的成立正是为了纪念这位改变了20世纪全球城市天际线的大师。

[编辑本段]

设计理念

  魔鬼在细节

  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

“魔鬼在细节(Devilsareinthedetails)”;由此可见他的严谨与他的理念。

  少就是多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品味出来,而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

留白要留多少,怎么留?

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性的空间。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

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

内部不少设施也由密斯与他的徒弟菲利浦·约翰逊一手包办。

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

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

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领域的设计。

因此称为「国际风格」。

然国际风格却已缺乏早期现代主义乌扥邦式的社会理想及批判精神。

并且后来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般注重对细部结构的处理。

但现代主义却至此达到一个高峰。

  “流通空间”在二十世纪初这应该是个很前卫的名词,毫无疑问,这在当时属于创造性的突破。

开创了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

它对西方来说是新玩意儿,而在古老的东方,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和工匠早已知道并精通了流动空间这一概念。

而著名的<<园治>>更是将其理论化了,“步易景移”,“虚实互生”,苏州园林就是最好的证明,咫尺天涯就是他们对“流通空间”出神入化的理解与应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文人对这种空间的理解与密斯又何其相似.。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

密斯从事建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正是这种建筑结构把他带到建筑前沿。

同时,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入建筑行业的观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运用。

密斯·范·德·罗运用直线特征的风格进行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视结构和技术而定。

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采用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描绘等方法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用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设计。

  与二十世纪其他三为建筑大师中的赖特不同的是,密斯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显露过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向往,但俩者又有着惊人的共通性。

而他的流通空间之所以与中国园艺全然不同,就在于德国人骨子里严谨和实用性,他是室内环境,所以更趋于实用。

而中国园林的流通空间是刻意营造的随意的,他是室外的,它更是流动的,更趋于观赏性,抛开它们的表象,二者又的确在本质上是共通的,在为人营造的这些有限环境里的无限空间中,,显然二者都成功了.。

[编辑本段]

大师的经典作品

  1927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ApartmentBuilding)

  1928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HouseKrefeld,Germany)

  1929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Pavilion)

  1930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House,Brno)

  1933德国柏林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vanderRoheHouseBerlin)

  1946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HousePlano,IL)

  1948湖滨公寓(LakeShoreDriveApartments)

  1952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ofSaintSaviorIIT)

  1956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皇冠厅(CrownHallIIT)

  1959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BuildingNewYork,NY)

  1968梅隆科技馆(MellonHallofScience)

  1968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GalleryBerlin,Germany)

  荣誉

  FriedensklassedesOrdensPourleMérite(1957年)

  英国皇家建筑协会金牌奖(1959年)

  美国建筑师协会金牌奖(1960年)

  柏林艺术奖(1961年)

  自由代表奖章美国(1963年)

  德国联邦金牌奖(1966年)

  代表作品

  阿罗伊斯李尔(AloisRiehl)住宅,柏林,(1907年)

  佩尔斯(Perls)住宅,柏林,(1911年)

  黑尔街(Heerstraße)住宅,柏林,(1913年)

  坎丕勒(Kampner)住宅(已毁),柏林,(1921年)

  莫司勒(Mosler)住宅,柏林,(1924年)

  沃尔夫(Wolf)住宅(已毁),古本(1926年)

  罗莎·卢森堡(RosaLuxemburg)与卡尔·里本克奈西特(KarlLiebknecht)纪念像(已毁),柏林,(1926年)

  白院聚落(斯图加特住宅展)主持人之一,斯图加特,(1927年)

  图根哈特别墅(Tugendhat),捷克,(1928年-1930年)

  朗根(Lange)与艾斯特尔博士(Dr.Esters)别墅,克雷费尔德,(1928年-1929年)

  万国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1929年)

  Verseidag公司工厂建筑,克雷费尔德,(1931年)

  列克(Lemke)之屋,柏林,(1932年-1933年)

  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House),伊利诺州,(1946年-1951年)

  伊利诺斯工学院校园规划,伊利诺斯

  伊利诺斯工学院建筑系馆(克朗楼)

  湖滨公寓,芝加哥,(1950-1951)

  Seagram大楼与非力普·强生(PhilipJohnson)合作,纽约州,(1954年-1958年)

新国际画廊,柏林,(1965年-1968年)

二、勒·柯布西耶

百科名片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Edouard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

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富兰克·劳埃德·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又译做柯比意。

目录[隐藏]

个人履历

新建筑的5个特点

建筑设计的原点

想象力丰富

生平简介

主要建筑作品

后世纪念

社会评价

[编辑本段]

个人履历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西北靠近法国边界的小镇,父母从事钟表制造,少年时曾在故乡的钟表技术学校学习,对美术感兴趣,1907年先後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在巴黎到以运用钢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筑师奥古斯特·贝瑞处学习,後来又到德国贝伦斯事务所工作,彼得·贝伦斯事务

所以尝试用新的建筑处理手法设计新颖的工业建筑而闻名,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在那里工作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和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一起开创了现代建筑的思潮。

他又到希腊和土耳其周游,参观探访古代建筑和民间建筑。

  勒·柯布西耶于1917年定居巴黎,同时从事绘画和雕刻,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杂志《新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笔名为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写到: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植根于一种新的精神,有明确目标的一种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新精神。

”後来他把其中发表的一些关于建筑的文章整理汇集出版单行本书《走向新建筑》,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

”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

”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的特点,由于墙体不再承重,可以设计大的横向长窗,他的有些设计当时不被人们接受,许多设计被否决,但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後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後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

现行瑞士法郎上的勒·柯布西耶

,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勒·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

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避居乡间,後来又到印度和非洲工作,战後他的建筑设计风格明显起了变化,从注重功能转向注重形式;从重视现代工业技术转向重视民间建筑经验;从追求平整光洁转向追求粗糙苍老的有时是原始的趣味。

因此他在战後的新建筑流派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他的设计理念直到去世,都对世界各国的建筑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他的设计经常引起很大的争议,他设计的朗香圣母院教堂的怪异外观,令守旧派异常愤怒,但被革新派奉为经典。

他为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的方案引起评审团长时间的争论,最後由政治家裁决否定。

他的马赛公寓,被法国风景保护协会提出控告,到後来,又成为当地的名胜;他为阿尔及尔市做的规划和建筑设计被市政当局否决,但後来其中的逐层後退设计方法却被许多非洲和中东的沿海国家采纳

[编辑本段]

新建筑的5个特点

  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

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1.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2.屋顶花园;

  3.自由平面;

  4.横向长窗;

  5.自由的立面。

  他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是对学院派建筑思想的有力冲击。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萨伏依别墅:

建筑理想体现——阳光空气绿地三要素和新建筑五点的完美结合。

  提出一套建筑体系——板柱承重体系

  社会理想——标准化构件,机器生产,能够承担社会职责。

体现了欧洲人心理深处的抹不去的古典情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

  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其中朗香教堂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

  勒·柯布西耶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他从事了大量城市规划的研究和设计,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

  朗乡教堂:

雪铁龙承重体系,造型奇特,墙体弯曲。

主要空间的周围有三个小龛,每一个的上部都是向上拔起的“塔”。

伸出于屋顶之外。

各个立面的差别很大。

以地中海民宅为思想来源,内部空间关系与万神庙内大厅和周边空间处理相似。

  它的建筑形体和空间证明柯布西耶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也形象的反映出现代西方宗教的特质

[编辑本段]

建筑设计的原点

  柯布西耶的全部生涯都与住宅设计有关,而且他的最大贡献也是住宅,住宅是人和空间最初也是直接发生关系的载体,因此通过住宅设计可以衡量一位建筑家是否优秀。

我们通过分析这些小小的住宅模型,了解到柯布西耶对每一个设计都寻求新的意匠。

  柯布西耶在他的瑞士故乡1905年设计了第一幢住宅,完全是当地的乡土住宅风貌,内外充满着几何装饰,两层,房主人是一位美术学校的宝石商,柯布西耶因老师的介绍完成了这件处女建筑,当时他才17岁。

  1914年柯布西耶已经通过多米诺型住宅预见到近代建筑的诞生,他曾经为劳动者设计了量产型住宅,也有白色试验住宅群,其中包括最小限的住宅,同时柯布还发明了为了非熟练技工的构筑法,由于地域差别而设计的地方性住宅也是柯布的领域,柯布西耶的工作很像一位建筑界的人类学家,他对全世界与住宅有关的类型都有兴趣,柯布还在非西欧圈展开以原始小屋为蓝本的住宅研究,为了战争受难者的住宅以及寸法系统等等。

通过广泛的住宅设计,表达柯布西耶对人类的关照。

[编辑本段]

想象力丰富

  勒·柯布西耶是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理想城市的诠释、对自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一格。

作为一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他是善于应用大众风格的稀有人才---他能将时尚的滚动元素与粗略、精致等因子进行完美的结合。

他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一般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模式。

作为一名艺术家,勒·柯布西耶懂得控制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重要性,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也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通过大量的图样以产生一种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占据了支配地位,而其建筑模式转化为建筑实物的情况如同艺术家在陶土的模子上进行雕刻和削减一样。

通过精心的设计,在明暗光线的对比下,他成功地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并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

[编辑本段]

生平简介

  原名夏尔·爱德华·让纳雷

  1887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钟表工人家庭

  1905~1908在家乡的一所艺术学校学习,游历欧洲

  1908~1909在法国建筑师贝瑞的事务所工作

  1910加入贝伦斯的设计事务所

  1917定居巴黎,与Ozenfant创始Purism

  1920创办《新精神》杂志,宣扬抽象艺术

  1923发表《走向新建筑》,宣扬现代主义是

  一种几何精神,一种构筑精神与综合精

  神,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

“现代社

  会已经达成这样一个结论,即,为人类

  建造一个新的家园将成为判定一个文明

  特性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一种新的住宅

  形式的诞生,机器时代将迈入第二阶段。

  即,普遍建造的阶段。

  1927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设计竞赛一等奖

  1929在普瓦西设计萨伏伊别墅

  1929~1933设计巴黎救世军收容所和巴黎大学

  瑞士学生宿舍

  1931~1942完成许多城市规划项目,关注现代

  城市与规划问题

  1947~1951设计完成马赛公寓,体现其未实施

  的规划理想

  1950~1955朗香圣母教堂

  1951~1965印度昌迪加尔行政区规划设计

  1952~1960法国里昂拉土雷特修道院

  1953~1954哈佛大学卡本特视觉艺术中心

  1965卒于法国

[编辑本段]

主要建筑作品

  年代不详佛莱别墅(VillaFallet)

  1927年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1928年萨伏伊别墅(VillaSavoy)

  1930-1932年巴黎瑞士学生宿舍(PavillionSuisseALaCiteUniversitaireA

  Paris)

  193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教育卫生部大楼

  1946-1957年马赛公寓大楼(L’united’Habitation,Marseille)

  1950-1953年郎香教堂(LaChapelledeRonchamp)

  50年代初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

[编辑本段]

后世纪念

  2007年恰值西方现代派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诞辰120周年。

  日本东京六本木森美术馆举办的勒·柯布西耶创作展在5月26日开幕。

展览全面反映勒·柯布西耶在建筑、绘画、家具设计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贡献。

展览分10个部分,共展出约250件反映勒·柯布西耶各方面艺术创作的展品。

[编辑本段]

社会评价

  他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三、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

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1903至1907年间,他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

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1914年在科隆举办的现代工业设计大展上他依据预制设计原理所作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设计使他在建筑界名声大噪。

他在此时曾致书魏玛大公,陈述他建立新型的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理想。

但由于战争爆发,格罗皮乌斯应征入伍,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魏玛共和国认识到自己在战后德国重建和稳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能够重振德国经济的一切建议都给予关注,格罗皮乌斯的设想便得以受到重视。

1919年3月16日,魏玛政府内务大臣弗里希正式任命格罗皮乌斯为魏玛的撒克森大公艺术学院和撒克森大公艺术与工艺学校(战前凡·德·费尔德曾任该校校长)校长。

3月20日,经大公同意将两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斯”。

  “包豪斯”这个译名,它是德语中的专有名词Bauhaus的音译,在德语中本来并没有这个词,是包豪斯的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自创:

他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把限定词变成了基本词,故而Bauhaus从字面上讲它的意思无非就是“造房子”,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该派在1919—1933年产生的创作(建筑、工艺设计)对世界的建筑艺术和工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继1996年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4年教科文组织又将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的约有4千多座包豪斯建筑的成片建筑列入名录。

一个现代建筑设计流派的建筑两次被列入名录,这种现象是极为罕见的。

  1928年,他与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至1959年间,任协会副会长。

1934年,他离开德国赴英国开业。

1937年,他定居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和主任,1952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

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强调在建筑中运用精确的数学计算,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为主的设计事务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此外他对玻璃幕墙的构造有着重要的贡献。

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编辑本段]

包浩斯宣言

  格罗皮乌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原则,决心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团结艺术家和建筑师、工程师一起创造新的实用而美观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工业制品和房屋。

为培养能担负这个任务的新型设计人才,包豪斯的教学采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