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渔父》复习练习附答案.docx
《文言文《渔父》复习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渔父》复习练习附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渔父》复习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渔父》复习练习(附答案)
一、解释以下虚词
之
(1)渔父见而问之(代词,代屈原)
(2)安能以身之察察(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助词,的)
于
(1)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对)
(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介词,在)
(3)何故至于斯(介词,引出举措的对象)
而
(1)渔父见而问之(连词,表承接)
(2)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机)
(3)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二、剖析以下白话句式
判别句
子非三闾大夫与(〝非〞表否认判别)
疑问句
(1)自令放为(疑问语气词〝为〞,表疑问)
(2)何故至于斯(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问代词〝安〞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4)子非三闾大夫与(〝非〞与疑问语气词〝与〞,表反问)
省略句
(1)行吟(于)泽畔(省去介词〝于〞)
(2)(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
主动句
(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见放(〝见〞表主动,相当于〝被〞)
三、把以下语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
普天下都混浊,只要我还洁白;一切人都醉了,只要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
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相应地改动。
3.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
怎能让洁净黑暗的纯白之质,却蒙上世俗的尘埃?
4.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
(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
四、阅读下面的白话文,完成1~4题。
(2021江苏卷第5——8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
〝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
〝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
〝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
〞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擢提点利州路刑狱。
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
〝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载,久益散灭,那么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⒈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B)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
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
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
希冀D.杖矫命者,逐之矫:
假传
答案:
B
[解析]益:
动词,扩大,增强。
解答此题要留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别出来。
这道题难度不大。
[评点]虚词解释题,曾经考了多年,应该说这样的题型曾经相外地成熟了,先生在此方面的训练也已到达一定的熟练水平。
⒉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3分)(D)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答案:
D
[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轻视王蒙正怙势骄横,表达的是涣为兽性情,不能表达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顾惜人才。
[评点]此题也是相当成熟的题型了,在于考察考生对文章的了解才干和剖析效果的才干。
⒊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C)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引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以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
开封府屡次派人处置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临时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
苏涣以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逝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答案:
C
[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停止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效果所在:
C项中〝苏涣以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评点]这篇白话文有许多删减的中央,跨度相当大,文后又没有注解,如〝不危〞,假设不是在选项里出现,考生还真不知这〝不危〞是什么。
所以出题者尚要把考试用标题命制得愈加兽性一点。
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3分)
译文:
(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犯自己的志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看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规范答案:
(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拜托给他。
[解析]留意关键点:
〝屈意〞〝礼〞〝委〞。
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3分)
译文:
您仰仗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
规范答案:
你作为一个县令可以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解析]留意关键点:
〝以〞〝此〞〝于〞。
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4分)
译文:
你们的才干比不上他人,权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失,也是可以的。
规范答案:
你们才干赶不上他人,权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留意关键点:
〝不逮〞〝姑〞〝师〞〝也〞。
[评点]三道翻译小题,选得甚是精到,包括白话知识点较多,而且大局部的关键点都是在必修和选修白话文教材中学过,学致运用,考察的就是这个!
可见命题人〝为语文〞的用心良苦,顶!
参考译文:
伯父名苏涣。
最后取字公群,后来又取字文父。
年少时很聪明有悟性。
和他结交的冤家都是事先的上了岁数的有德行的人。
天圣元年,才参与乡试。
第二年中举,被任命为凤翔府宝鸡县主簿。
不久,调任凤州司法。
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州,由于与章献太后是亲家,就仗势欺人,自豪蛮横。
王蒙正知道苏公贤能,屈心下意,礼待伯父,把郡中事物拜托给苏公。
伯父虽然由于职务关系侍奉他,但是轻视他的为人。
王蒙正曾经向朝廷推荐他,又给当权要官写信,说苏公可以被任用。
苏公通知郡中驻京办事机构的官吏,压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写给权要的公家信件藏起来。
不久,王蒙正失势落马,事先的士人因此称赞苏公。
伯父由于给太夫人服丧而离任。
后来被起用为开封士曹。
雍丘有个百姓死在了监狱里,县里的官吏惧怕担罪,说是那人得病死的。
州府派人审理这个案子,经过好几团体审理也没能查出真相。
等到苏公一去,就给他伸了冤。
西夏人侵犯边境。
府中赎买市民的马匹来扩大骑兵队伍。
府尹把此事交给苏公,需求的马匹全部征得并且没有扰乱百姓。
伯父虽然处置政务十分宽松,但是用法十分恰当,吏民敬畏他并且安于他的管理。
阆中人鲜于侁,年少时喜欢学习,品行醇厚。
苏公十分礼待他,把他作为中央推荐的人选,他因此而得以进入仕途。
他刚做官的时分,苏公又希冀他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吏。
后来鲜于侁做到谏议大夫,号称名臣。
后来伯父被选任为祥符知县,乡里从事誊写任务的吏员张宗持久以来作奸犯科以权谋私。
惧怕苏公,借口有病,过了一百天就辞职了,又推荐他的儿子替代自己。
苏公说:
〝依照法律,誊写人员应该任用三等人,你是第二等,不行。
〞张宗向来侍奉权贵,就向州府申诉,州府发函给祥符县,苏公把张宗打了一顿棍子。
不久有位置的宦官离开州府,传达皇帝的旨意,让张宗担任书手,苏公依据法律不接受诏命。
又有一个宦官离开说:
〝即使不合法,也一定要给予他这个职位。
〞苏公对府尹李珣说:
〝一个平民百姓就能如此扰乱法律。
府中也不能办成什么事了,你为什么不用县里不赞同的缘由来争辩呢。
〞李珣听了苏公的话很羞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皇上说很好,派内侍追究此事。
由于张宗贿赂了温成等人求情,就不再深究这件事。
打了假传诏命的宦官一顿棍子,将之贬低。
整个府中都很震动。
孝肃公包拯见到苏公,赞赏道:
〝你仰仗着一个县令的身份可以这样,比那些言事官强太多了!
〞升任利州路提点刑狱。
苏公就任一年多,弹劾了一个私自杀人的城固县令,整个利州路的人都震动惧怕,因此一县都太平无事。
苏公死后27年,不危(人名)表达记载了苏公过去的事情,并交给我苏辙说:
〝先君曾经逝世了,只要我们小辈人了,不及时加以记载,时间长了会愈加散佚湮灭,那我们就太不孝了。
〞
我小时分在伯父跟前,听他说:
〝我小时分读书,稍大些后写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罢休。
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契合规矩,回到卧室,也没有勤奋的神情。
所以在那个时分,他人没听说我有什么错误的品行。
你们的才干赶不上他人,权且也学习我少犯错误的作法就可以了。
我担忧子侄辈每天懒散,所以记载了我从伯父那听到的这些,来警示他们。